2009-04-16 04:54:46闇影

十二經脈時間養生法(轉貼自幽浮新聞)

「手太陰肺經」(流注時辰為清晨三到五點--寅時)-此時經脈氣血循行流注至肺系,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如氣喘、肺氣腫患者常在此時因氣沖病灶而發生咳嗽或呼吸困難,保養之道可在此時或卯時吃補肺食品,如燕窩、銀耳及羅漢果等,在清晨醒來,尚未開口服用最佳。
「手陽明大腸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五到七點--卯時)-有人天亮即習慣性拉肚子,稱為「天明瀉」,這是命門火衰造成大腸經不能提升而致腹瀉,需補腎陽,建議清早最好飲食清淡,甚至素食或吃水果,較有助於大腸排泄。
「足陽明胃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七到九點--辰時)-胃腑主熱量消化,負責一天體力供給,俗話說「早餐吃得飽」,應以主食五穀為主,胃氣的盛衰決定是否紅顏與長壽,常灸足三里穴,是健胃最佳法門。
「足太陰脾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九到十一點--巳時)-脾屬土,主運化水穀,需靠高熱量來運化水濕,現代人常只吃菜不吃飯,或僅吃蔬菜,水果都是不夠的,菜類一定要有青赤白黃黑五色和酸苦甘辛鹹五味並重,主食則以五穀為重,才可長保健康,最佳保脾之道,一是熱食,二是節制,常人吃七分飽。
「手少陰心經」(流注時辰為上午十一到下午一點--午時)-心臟是人體的動力源,心屬火,火力要充足,子、午時均為人體能量最強的時刻,熱量由脾胃提供,所以早餐要吃得飽,氣血充足,心臟才健康。
「手太陽小腸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一到三點--未時)-小腸屬丙火,扁桃腺炎及腮腺炎等都是小腸經的病變,小腸主分清泌濁,所以中餐吃得好,蛋白質、脂肪能充分吸收,增強腸胃功能。
「足太陽膀胱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三到五點--申時)-腎主水,所以熬夜、房事過多及女性生產都易消耗水的能量,腎水不足無法收藏陽熱,補充腎水才是治根之道。
「足少陰腎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五到七點--酉時)-腎精可充養牙齒、頭髮及皮膚,使之晶瑩柔潤,腎臟強者才能長壽,腎陰、腎陽的保健則是養生最主要的課題。
「手厥陰心包經」(流注時辰為下午七到九點--戍時)-人體橫隔膜以上的虛熱症,心包經可主瀉、胸悶、噁心想吐,可壓中指或內關穴消除焦熱。
「手少陽三焦經」(流注時辰為晚上九到十一點--亥時)-心包經主血,三焦經主氣,為人體血氣運行的要道,上肢的痺症以及人體水道不利的水腫病,都是三焦經主治的病,耳聾、耳鳴及多汗症需運用此經。
「足少陽膽經」(流注時辰為晚上十一到清晨一點--子時)-子時天地磁場最強,膽經引導人體陽氣下降入腎,如果常熬夜,膽火上逆的病難免,肝腎也會合併發病,許多神經系統的疾病,膽經大都脫離不了關係。
「足厥陰肝經」(流注時辰為清晨一到三點--丑時)-肝腎一家,要保肝腎,重營養、充分休息,晚上最好十點上床,十一點以前睡著為佳,尤其肝膽互相影響,肝主血臟,人體休息時才能使血流回流滋養肝,此外要常保精神愉快,情志舒暢為養肝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