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爭奪戰
(原來人才爭奪戰不只在兩岸,大陸自己爭地更凶!
另參【圖博館】:攻占馬桶府 向中國說不 流浪教師 如此的天然獨 卡管失敗 奧步研究所 )
弱者恆弱:西北城市如何在人才爭奪戰中突圍?
據界面新聞2018-04-05報導,“不允許各省市再出台自己的人才政策”、“由國家統一給西部出台人才政策,起碼讓西部的孩子回到西部,堅持在西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寧夏發改委主任許寧關於解決西部人才流失的觀點一出,引起不小的爭議。
去年以來,西安、武漢、成都、重慶、鄭州等中西部城市相繼出台人才政策,“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儘管西北地區的銀川、蘭州、西寧等弱勢省會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並不比部分中部城市晚,政策力度也不小,但尷尬的是,它們無法在這一輪“搶人大戰”中占得優勢,且有弱者恆弱之勢。
事實上,留住人才不僅僅要靠“感情牌”和政策本身,城市環境、發展潛力、產業佈局、就業機會、社會保障等“內功”,同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西北城市需要獨闢蹊徑發揮特色產業優勢來避免人才流失、吸引人才流入。
正如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邵建平對界面新聞所說:“最重要的是圍繞事業平台、環境文化、制度尊重這三個基礎,通過市場拉動和政策帶動把人才留下來。”
弱者恆弱
西部欠發達省會城市在人才吸引上的弱勢,從今年全國“兩會”一位寧夏官員的論調中可見一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寧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提到,解決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的對策之一,是不允許各省市再出台自己的人才政策,而是由國家統一給西部出台人才政策。他表示,西部大學生回原籍工作,政府或企業可以提供30萬元安家費,為西部做出10年貢獻,之後再選擇去留。
許寧此番言論的背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在中西部各主要城市激烈的“搶人大戰”中,銀川、蘭州、西寧等西北弱勢省會城市在招攬人才方面的弱勢愈加凸顯。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中西部的“人才戰”早已廝殺成一片紅海。
2017年3月,西安以落戶為突破口打響了“搶人大戰”的第一槍,通過“人才落戶—取得購房資格—在西安就業”的政策來吸引人才。隨後,武漢、成都、重慶相繼發布類似的人才政策,武漢甚至為大學生開出購房、租房“八折”的優惠,成都則表示給予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人才或團隊最高1億元的創新創業綜合資助。今年3月,西安再出重磅,全國在校大學生只需提供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落戶,“搶人大戰”的戰火已經燃燒到未畢業的學生中。
從戶籍人口看,人才政策的確取得了成效。2017年全年,在可比口徑下,西安落戶人口增加超過20萬人,武漢、成都戶籍人口分別增加19.8萬人、36.4萬人。重慶市未公佈戶籍人口統計數據,但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26.73萬人。
相比之下,蘭州、銀川、西寧等西北地區經濟實力較弱的省會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力度並不弱,但效果不佳。
比如,2016年銀川市各地各部門爭取人才項目資金1400餘萬元,安排市本級人才資金412萬元,支持人才項目26個。去年5月,銀川市表示,除了財政每年至少列支1000萬元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外,還將設立1億元的大學生創意創新基金,每年投入不少於1000萬元舉辦“大學生創意創新在銀川”活動。去年9月,蘭州市出台辦法,明確對不願改變原工作單位工資、人事關係和所任職務的人才,鼓勵用人單位採取特聘、兼職、專利或技術入股等形式引進。
去年,蘭州戶籍人口僅增加4.1萬人。銀川目前尚未公佈戶籍人口,從常住人口看,2017年銀川增加了3.43萬人,僅較上年多增加了約7000人。
銀川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金晶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各地搶人才已經白熱化,我們也著急,兄弟省市很迫切地引才,我們也在做調研。”界面新聞注意到,寧夏直到2018年1月31日才簽發首張《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
虹吸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人才爭奪戰中,西安、成都等城市對西北其他城市的人才“虹吸效應”愈加明顯。
老家在西寧的小張,從山東某大學畢業後,來到西安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今年25歲的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西安引進了許多互聯網公司,但西寧並沒有。”而且,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西安比西寧完善得多。”
老家在銀川的小唐畢業後一直在西安從事新媒體工作。她表示,銀川的人才政策對她並不具有吸引力,因為“老家的媒體行業並不發達”。家在銀川的小李最近拿到西安某文化公司的offer。他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跟落戶相比,他更加看重就業前景。“老家雖然房價低但收入也低,而且老家並沒有很多就業方向供我選擇。”
除了產業佈局,受訪者表示,他們比較關心的還有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與前景。比如,西安是“一帶一路”建設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去年又成為中國第9座國家中心城市,西安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這都是人才競爭中的加分項。
此外,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完善,城市之間來往更為便捷,給人才加速流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於西寧、蘭州、銀川等西北省會城市“留人”。
2017年6月,寧西高鐵通車,西寧、蘭州、西安得以聯通,從西安到距離最遠的西寧僅需4個半小時。今年3月22日,西安至銀川的高鐵完成了第一組長軌鋪設,預計2020年底竣工,屆時兩地之間的通行時間將從現在的11小時30分縮短至3小時左右。
需用奇招
客觀來說,在城市規模、產業佈局、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西部省份普遍不如東部沿海省份,因此,在招攬人才方面長期處於弱勢不足為奇。
就像許寧所言,“如果各省出台措施,就是零和博弈,西部弱勢省份並不佔便宜。我們拿20萬元,沿海拿20萬元,人才還會到沿海,我們還是競爭不過沿海。”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副教授也認為,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招攬人才,不可能改變當前人才向東南流動的現實。他指出,西部城市活力普遍不足,尤其是新興經濟、互聯網發展較慢,無法為從事計算機、互聯網產業、新媒體等專業工作的在籍大學生提供合適和足夠的崗位。
據金晶介紹,銀川的主要產業是能源化工、生物製藥、現代紡織和裝備製造,對於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吸引力確實不大。“我們上周剛辦了一場信息技術招聘會,有20多家企業參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她說。
儘管“先天不足”,西北地區各省會城市都不想在這一輪人才競爭中掉隊。畢竟,在強調創新發展的時代,一個城市必須依靠強大的人才資源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如何破解來自強勢城市的人才“虹吸效應”,成為西北地區發展的必答題。
金晶認為,經濟欠發達省市的財政實力不能和發達省市相比,只能通過打“感情牌”來留人。
而邵建平指出,在吸引人才方面,主政者不要局限於政策本身,應該圍繞事業平台、環境、制度三個支柱,用市場和政策兩種力量來解決人才問題。
“(西北的)人才荒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長時間很難破解。單純講人才沒用,人才需要事業平台來支撐的,需要環境來保護,需要製度來尊重。”他說。
邵建平認為,一個可能的思路是從發展個別特色產業入手。他指出,西北欠發達地區經濟體量較小,不需要太多產業支撐,有幾個特色產業就足夠帶動本地區經濟發展,這方面可藉鑑內蒙古的經驗。內蒙古近年來在草原產業上大做文章,圍繞草原和牛羊經濟,形成了從牧場、銷售、印刷到物流的一整條產業鏈,伊利、蒙牛、小肥羊等來自內蒙古的品牌也在全國范圍走紅。
“優勢產業越做越強,品牌成為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後,自然有能力吸引到優質的人才。” 邵建平解釋稱,“產業就像栽樹一樣,它需要土,而土就是它的氛圍,它的文化。要在一個行業或一個突破點上整群移植,進而優化改變大環境,以此吸引整個產業鏈上的高、中、低端人才。”
回應
西部省份需要把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幾個優勢突出的行業上,而不是在各個新興行業同別人競爭。
我在西寧,回來的原因是為了照顧家人。工作和所學專業完全沒關係,工資和同期的同學也沒可比性。唯一的好處是壓力小,但也有限。除了房價低,別的消費並不低。搶人才的事,其實我不理解,西寧搶個人工智能的頂級人才回來除了耽誤人才還有什麼意義。既然國家對青海的定位是環保和維穩,那有這兩方面的人才不就夠了?其它方面就學習兄弟省份先進經驗吧。拿成熟的東西就好。有時候又想什麼算人才,本科生就算了?
個人感覺,西部地區最大的問題是官僚主義太嚴重。我自己是蘭州大學畢業的,去四川北京工作過。又在蘭州的中科院學習工作了5年後來出國。現在想要回國工作,西部並不是我的志願。我參加各地方的海外招聘的,再在官僚作風上差別還是很大。至少我見過的里面,廈門武漢是比較好的。上週參加了陝西省高校的組團招聘,來招人的都是校領導和人事處,沒有一個是一線研究人員,意味著你給他們講研究講發展,他們只會在你簡歷上數數— —數幾篇文章。將招人才變成了超市裡面看價錢購物了。處地偏狹的西北農林的來的校長就很不友善了,一副別人要賴上他們的樣子。廈門大學來招人的派的是系主任,同時也是正在一線研究的人,相互了解的過程都可以關注在研究本身。招聘會既注重招人也注重自我形象的對外宣傳。過去15年,我在蘭大和中科院西北分院認識的出色的教授,幾乎都被挖走了。我所知道的中科院的問題就與相互鬥爭有關。我水平差,好賴也都沒有學校要我,只能繼續在外面外漂,好過回去海帶; 但以上都是我的一點觀察。要是有空我寫點見聞請大家指點。
我一個人大的同學,研究生,也是你們寧夏15年引進過去的。他說最後悔的就是去了寧夏,連夫妻都無法解決在一起,工資又低,果斷離職。
其實小城市發展軟件行業是不錯的,關鍵還是沒有真正提供條件。德國一些知名軟件公司總部就在小鎮上,生活簡單便利,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正好適合搞研發。Linux為什麼誕生在芬蘭的大學,也是一樣。不需要操心生活的雜事,就搞喜歡搞的事情,就會出成果。西北省份省會除西安烏魯木齊,人口都不算多,生活成本也不高,至少房價便宜,是很適合追求簡單生活的開發人員的
我也想回老家當個農民,但未來老婆不肯,父母不肯,覺得沒出息,人活著還不是為了別人才活著麼?
linux誕生的芬蘭赫爾辛基是芬蘭首都,很繁華的。
偽命題,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好的就業環境。再說白一點,就是沒好企業
總的來說,今年西北省份寧夏的力度最大,對於博士來說只要去就能拿到將近一百萬加一套房;新疆感覺最沒誠意,基本沒啥特殊政策;甘肅陝西一般般,但本身地理位置稍微好些;青海西藏過於邊遠,政策吸引力也一般。所以看了看似乎去寧夏的人比較多,感覺很欣慰啊。寧夏黨委今年的一號文件就是關於人才政策的,高層頭腦還是比較清醒,又捨得下本,希望可以良性循環起來。
自由經濟,市場化,本質上就是強者更強,弱肉強食,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嘛。想要改變只能通過天之道,國家強制,行政命令,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國家代表的就是天,除此以外,沒有辦法。戶籍改革了,人都自由流動了,強制?談何容易?不過國家應該有辦法。
在人才自由流動的時代,這問題幾乎無解,人才幾乎是淨流出。當年包分配時代,輸送了多少人才,當然現在也不可能再強制包分配了。
馬太效應無法避免,只有人口的自由流動,讓人和資源優化配置才有希望,而不是扶植毫無希望的地區達到所謂的發展,因為你的投入無法得到有效的產出。各地區的地理條件不同,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組合不同,各地的產業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地經濟增長潛力不同,從而引起了投資環境的不同。投資環境好的地方,資金投入產出率高,產業佈局就會發展較為完善,從而該地區就業率就會高,而同時就業機會高,對人才需求量大。反之,投資環境差的地方,其就業率就低,就業機會低,人才往往被吸引到投資環境好,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使得經濟增長潛力小的地區的發展受到約束。在同樣的政策、同樣的投入條件下,由於增長潛力的大小不同,地區經濟增長也會產生差異,導致區域產生不平衡發展。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4_05_452768.shtml
直接送房!這座城市推最強搶人大招,其他城市驚呆了…2018-04-25 每日經濟新聞
人口的流動就是財富的流動,人口流入越多的地方越值錢,今年以來各城市之間展開的人才搶奪戰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長沙出台人才新政策,規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買首套房無任何限制;
濟南出台戶口遷移新政,取消購房、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限制,實行居住就業落戶;
武漢將提供首批大學生人才公寓3605套,今後每年將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內滿足20萬人租住需求,同時鼓勵企業探索用互聯網思維開發人才住房,爭取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房。
當這些城市看到珠海24日出台的人才新政之後,恐怕驚呆了:珠海市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於30000套人才住房,用於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被評定的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珠海這種給人才贈送50%房屋產權的做法,在全國都屬於首創!
珠海5年砸下67億元引進人才
據珠海特區報消息,24日召開的珠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給出含金量極高的干貨,也亮明新時代珠海對人才的態度——打造珠三角最優人才政策!未來五年珠海財政將拿出67億元用於政策兌現。
珠海新政出台後,珠海市級財政年度人才經費比新政出台前增長超過5倍,未來5年市財政平均每年在人才方面投入超過10億元。加上各區疊加的人才經費支持,珠海市區兩級財政每年為人才花錢將突破25億元。
珠海人才新政提供貨幣補貼、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積金貸款優惠等多種形式、力度頗大的安居模式供人才選擇。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於30000套人才住房,用於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
據介紹,高層次人才來珠海可選擇拿住房補貼,其中頂尖人才600萬、一類人才200萬、二類人才140萬、三類人才100萬。如不選擇住房補貼,頂尖人才可選擇入住200平米人才住房,全職工作滿8年即可獲贈該住房。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據測算政府贈予人才的產權份額折算成現金,比人才選擇拿住房補貼要高80萬元左右。
每經小編了解到,給人才贈送50%房產的做法在全國屬於首創。此外,四類人才和五類人才也可根據類別、層次申請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或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總體來看,珠海人才安居綜合保障力度和覆蓋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根據人才新政,高層次人才在珠海購買首套自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放寬至市最高上限的5倍,按貸款100萬元計30年期限可節省利息30萬元左右。
圍繞珠海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政給予創新創業團隊最高1億元資助,給予尚不具備創新創業團隊條件但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團隊最高500萬元資助,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最高200萬元資助。對經珠海市申報入選“珠江人才計劃”團隊項目,根據廣東省資助額度,按1:1比例配套資助,最高配套金額達到1億元。
根據若干意見,對畢業三年內擬來珠海發展的全日製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實施“先落戶後就業”,憑畢業證和相關資料即可申請落戶。對企業新引進入戶基礎性人才提供為期2年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30周歲以下全日製本科、40周歲以下技師每人共發2.6萬元,35周歲以下全日制碩士、45周歲以下高級技師每人共發3.8萬元。據介紹,珠海對本科生、碩士生的補助水平在全國領先。
...
回應
全國各地都在搞搶人才大戲,都和房地產掛鉤。這些決定,到底是好還是壞
為什麼大家只看見了房地產?一個地方來幾個能人然後長期固化下來,就可以使一個地方各個方面發生進化!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招聘啟事火了網友:佛系招聘太樸實!2018-04-25 觀察者網
今天,這則高校招聘啟事火了↓↓↓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貴州省黔西南州,雲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地區)招聘“語言學博士”:
首先坦白,學校很一般很一般:
一、不是數字序列高校(985-211)、不是雙一流;平台很一般,需要您來創造;
二、交通情況暫時不“高速”,只有飛機到達全國各大城市;但高鐵五年內融入上滬昆高速網線;
三、人才引進政策待遇一般,或者一套三室兩廳90+平的房,或者30萬安家費,二選一;另加10-15万科研啟動金。其他無。
四、工資待遇參照西部地區高校標準,據事實比較,略超湖南一點點。
以上情況可以接受的話,您再看看以下內容,也許可以考慮過來學校看看談談:
一、語言學博士應聘,年齡不超過45歲(最多46,不能再加了),免面試、免試講、免拖免等,來了就簽錄用合同,約今年8月州人社局辦入編手續;
二、文傳院有漢語言文學、國際漢語教育兩個專業,語言學課程豐富,任您挑選符合您的研究方向的課程;現有語言學博士四名,文獻學博士二名,語言學碩士五名,可組建科研團隊;
三、評職稱容易,只要您曾參與過省廳級及以上課題項目且已結題有結題證書、一篇北大核心文章且總期刊文章數7篇(掛任何單位發表皆可),就可以參加明年上半年的“綠色人才通道”評副教授職稱,已有副教授職稱通過此通道快速評教授(學校教授數量急待增加,校長為這事兒特別上火)
四、工作壓力不大,沒有科研要求,申不申請項目發不發文章全憑您心意,學校不強制;您只想好好上課那就上課,當個好老師也行,這邊學生娃相對淳樸,到課率長年高達90%以上很多,別講太深奧的專業知識,學生不一定能吸收得了;
五、……搜腸刮肚再說一個,興義市是世界級春城之一(中國大概只有昆明、興義等兩三個入選,數據來源百度),紫外線比昆明弱,四季較昆明分明。風景區萬峰林、馬嶺河峽谷就是城市組成部分,學校新校區就在馬嶺河峽谷風景區邊上,空氣質量長年排貴州省第二。還有啥?噢對了,牛肉便宜35元一斤現宰現殺不注水。
其他沒了。
總結起來,就是興義是個適合養老的地方,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是個不會出現“過勞史”的工作單位,而且您想做學問就可以快快樂樂做學問,只問耕耘不求收穫。
如果覺得可以接觸了解一下,請聯繫文傳院雷院長:18185997565。
- 完 -
小編簡單劃個重點:
學校一般,交通一般,待遇一般;
評職稱容易,壓力不大,牛肉便宜,適合養老。
回應
10w到15w科研經費~ 打法叫花子哪~~
文學研究你是想上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麼?
人情味濃的確是濃,但是這個條件看下來。誒,適合養老。有追求的話還是選別的地兒吧。當然語言學博士也不像理工科那樣沒條件就做不出成就,也不一定咯。
東北人才流失?瀋陽市長姜有為:去年接收7萬畢業生,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據北京青年報2018.3.20消息,面對外界關於“東北地區人才流失”的討論,以及二三線城市正在輪番上演的“搶人大戰”,曾經的工業重鎮瀋陽,正在面臨新一輪挑戰。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長姜有為表示,瀋陽接連出台多項舉措,希望在“搶人大戰”中占得先機。目前,新政效果顯著,瀋陽的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回應
廈門才是人才流失嚴重,廈門大學的學生都留不住。
瀋陽目前對於畢業生最大的吸引力是房價8000/平,2環邊上的新房也不過1萬左右。在北京月薪2-3萬生活可能都很累,想買房更難。在瀋陽月薪7-8千生活就很安逸了
知乎上最恨最愛東北的都是東北人
愛之深,責之切
恨之深,責之切
中央發文要求提高教師待遇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
2018.1.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意見》圍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待遇地位,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578萬。與2012年相比,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增加75.3萬,增長50.9%;普通高校專任教師增加16.2萬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增加9516人,義務教育專任教師增加18.7萬人。
師德師風 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師範教育 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
專業能力 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
教師待遇 鼓勵地方提高鄉村教師補助標準
《意見》還要求,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英媒:中國人才流失“已看到盡頭”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2018.2.28:隨著投入獲得回報,中國人才流失狀況看到盡頭 多年來,在依舊處於發展階段的高等教育領域,中國的年輕研究人員仍在繼續向西方大學流失,即便該國對其到2050年“成為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大舉投入也曾無濟於事。但如今在中國主要科學基金機構的負責人看來,該國遏制其人才流失的努力正在奏效。“就在10年前,人才流動狀況仍是大約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但目前是每7人中有6人回國”,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主任楊衛(已於近日卸任——編者註)表示,中國的“人才流失狀況幾乎已經結束。”
楊教授表示,這種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從國外回到中國工作的科學家增多和國內大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推動。“我們每年招收的博士生正越來越多——約7萬人——因此擁有龐大人才庫”,他說。目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200強排名中,中國大陸高校的數量並列第6位,北大和清華都已躋身前30名行列。中國最近實施的“雙一流”工程,旨在使其42所大學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的戰略主要聚焦於理工學科,NSFC的預算資金已從1986年剛創立時的1800萬元增至去年的286億元,如今每年處理20萬項經費申請。楊教授表示,他在擔任NSFC領導人5年期間經歷過多種“意外”。“第一種意外是過去5年來獲得(該機構資助)經費的人員遠比以前年輕”,他說,“在那些通常向所有年齡段放開的科研項目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成為主要負責人。”
第二種意外是現在中國“與所有國家的國際合作增多。”NSFC每年劃撥11億元用於國際合作和研究交流項目——是10年前的8倍——以幫助中國與美歐和東南亞等地區的競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更多的國際合作,也體現在中國科研人員如今發表的國際合作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二。楊教授表示,“國際合作正在提高中國的學術影響力。”
隨著北京著眼於打造現代知識經濟,中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沒有表現出任何放緩跡象,相信這也將進一步改善人才外流的狀況。
美媒:白宮考慮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簽證,但受打擊的還有他們
繼考慮加強審查中美企業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之後,美國《紐約時報》2018-04-30又披露稱,白宮出於對“間諜”的擔憂,想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的簽證。報導同時指出,這項決定將對中美關係、美國各領域的巨頭、特朗普預告的美財長中國行以及美國大學和美國實驗室本身,都將帶來消極影響。
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日益增強的科技實力令特朗普政府感到擔憂,後者考慮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阻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敏感研究,防止他們獲取機密。
在今年4月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一名前國家反情報官員還稱,“美國的自由與開放使其成為了'間諜的天堂',中國和俄羅斯的特工都帶著詳細的'購物清單'奔赴美國。”
文章稱,為應對來自中國的日益增長的“安全威脅”,上述潛在限制只是美國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廣泛措施中的一部分。但《紐約時報》指出,因擔心“間諜”而阻止中國公民進入美國實驗室,將是中美間新興“冷戰”的一次顯著升級。
文章稱,目前尚不清楚將受限制的具體項目類型,但可能將涉及先進材料、軟件和其他科技方面的合作,而這些正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重點研究領域。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具體細節仍在討論中,目前尚不清楚將有多少人受影響。不過,《紐約時報》推測,持有臨時簽證的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和美國科技公司僱員將遭受最嚴重打擊。每年在美學習的外國學生超過100萬,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而綠卡持有者以及“因在本國受到迫害而獲得庇護”的中國人將不受限制。放棄中國國籍、成為美國人的前中國公民也可以豁免。
他們都有可能遭殃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對這一措施顯得憂心忡忡,從各個角度分析了其有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首先,文章稱,這將進一步加劇兩國關係的緊張氛圍。蘋果、通用電氣等多家美國巨頭的未來發展已與中國市場緊密聯繫起來,但特朗普政府現在威脅要縮減這一市場。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數日內”將赴華進行貿易談判。但上述對中國公民加強限制的舉措可能會使兩國談判難上加難。
回應
美國在閉關鎖國的路上狂奔!😁恭喜!
美國是真的怕了。哈哈哈哈。要開始閉關鎖國了。似曾相識的節奏。
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國家。科研是離不開人才的,而人才都是跟著資源走的。再說中國的競爭力多是來自於規模優勢和產業鏈的優勢。美國要是期待靠這種手段就能解決中國競爭的威脅,除非是真的出現了奇蹟。
最好更乾脆點: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禁止中國人移民美國!甚至還可以考慮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
這樣的招數,在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時代也來過一次。那次的結果是產生了錢學森這樣的至死也不原諒美國的“一生之敵”。同時也產生了很大一批,為了獲得美國承認與豁免而表現得非常反華的“華裔血統的美國文明後皈依者”。歷史會重演嗎?美國還是那個美國嗎?中國還是那個中國?在美國的中國人,仍然和當年是一樣的嗎?我們拭目以待!
這下香甜的空氣某些人是吸不成了~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8_05_01_455455.shtml
丁仲禮院士:應提高研究生、博士後收入
2018.3.17晚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院士在人民網強國論壇接受訪問,提出要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後的收入等建議。
2017年我國全社會的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但和數據相對的則是不少一線科研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並不高。丁仲禮說:“ 跟國際上相比,我國研究生、博士後的收入較低,應該讓他們多參與科學研究工作,成為主力。今後,要建立一種機制,讓科研經費更多地投入到一線年輕人身上,讓向人看齊的概念得以實現,改變科研經費向物看齊的現狀。”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博士後收入水平基本上同其整體實力及科技水平相對應。以下是根據網上的數據對各國博士後的收入水平的大致盤點:
如瑞士、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科技強國的頂尖機構,博士後的年收入在稅後4萬美元(約25萬人民幣)左右,高的可達5-8萬美元 。瑞士的博士和博士後工資非常高,博士後每月平均工資6千瑞士法郎(約4萬人民幣)。
日本、美國、瑞典、挪威、香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數機構,以及德國的洪堡獎金等,博士後的收入基本都達到稅後約3-4萬美元。
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博士後年收入也在稅後2.5萬美元左右。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新加坡、台灣,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博士後年收入水平約為1.9-2.5萬左右。
中國的博士後收入隨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儘管近年來有大幅提升,如北京的博士後年收入據統計已達到20萬人民幣左右。但綜合來看,距很多高水平國家尚有差距。
回應
我現在在讀博士,每個月只有2100塊國家補貼,周圍碩士畢業工作的同學很多都可以拿到10k左右,等到畢業以後從事科研工作,月工資差不多四五千的樣子。要不是我自己有愛好,我是不會做出這樣選擇的。
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米國研究生(碩士、博士)在校學習期間不是領薪水的正式員工,除了獎學金助學金外沒有其他正規收入,特別是碩士生大部分都是根本沒有任何獎助金的(校外校內兼職的不在此列),理工博士生則通常會有助研金。而博士後則是一份正式領薪全日制full-time工作(雖然有年限限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正式全日制工作的初始起薪如何以及年增長率如何。另外在米國的學校做博士後的薪水與在企業工作比較起來是相當低的。
我在美國求學就是做生科的,還算有點發言權。首先不要跟瑞士比,這個國家多富先不說,你知道這月薪4萬有多少被收稅嗎?說不定7成都被當稅收了。其次,我國現在博士待遇跟美國比差不了多少,美國每個專業博士工資不同,文科不到兩千一月,理工科兩千多一月,助教一月兩千多,但是只發10個月的工資,畢竟暑假沒課教沒工資,而且工資水平依地區不同而不同,以上工資水平是在東西沿海人多的地方,中西部工資水平每月會低幾百刀。博後國內基本已經要碾壓美國了。美國博後工資有NIH制定,現在的標準為年薪5萬多,不到六萬,而且住房神馬的要自己解決;國內博後工資至少一月一萬,文章發的越好工資越高,我知道的有甚至一月2萬的。雖然根據匯率計算美國工資還是高,但要考慮稅收生活成本等很多問題。現在國內很多非一流大學為了招攬人才工資給的很高,但是千言萬語一句話,沒有好文章沒實力也吃不來高工資。我覺得更多地要關注國內本土博士人才,做得好的也要給高工資,比如獎金抽成什麼的,待遇要跟留洋博士同等化,這樣才有利於本土人才培養,如果搞學術崇洋媚外,那工資提的再高也沒有本土派的蛋糕一點用也沒有。
“科學家待遇不如娛樂明星”,今年起政府就來解決這個問題2018-04-12觀察者網
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採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
這兩句話鼓勵了很多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學者和專家。
王湧天,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一個近300人的長江學者微信群裡寫下:“請注意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大利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大家都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科技轉化的核心是“走出來”和“迎過來”
2008年以來,我國當年發表的SCI論文數就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科技論文引用數也從世界第九位穩步提高到目前的世界第三。
2012年我國專利的總申請量達到世界第一,而國際專利的申請量也在2017年達到世界第二。
可 以說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科研大國,在理論創新上屬於世界第一梯隊中的佼佼者。在應用和設備開發中,我們也有BAT和華為這樣的科技龍頭企業提供科技產品。問題在於我們很難說清楚世界第二的理論創新中有哪些十年內可以變為中國未來企業市場製勝的法寶,也很難說清楚比國家科研經費的總和還高的企業研發投入有哪些可以為理論研究提供助力。相關學者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科研生產“兩層皮”。
破解兩層皮,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關鍵就在於科技成果的立項和轉化。筆者認為其關鍵在於如何使高校科研人員走出來,同時讓企業研發人員有機會“返回”高校,為未來企業培養人才,讓科技創新更貼地氣。
...
因此要實現成果轉化,科研人員必須走出來,寒武紀科技公司就是一個好的嘗試。寒武紀科技的早期技術團隊幾乎都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團隊成員走出來以後2017年A輪融資獲投1億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
寒武紀的這種優勢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企業對先進技術研發投入和後備科技人員培養的欠缺,而負責培養人才的高校卻很難得到來自企業的信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那麼多大科技企業中,筆者只見過英特爾、華為和騰訊編寫的高等教育課本,而其中華為和騰訊編寫的書數量還只有幾本。企業人才不回流高校,學生就很容易出現“教的全沒用,用的都沒教”的現象。
回應
這個必須改變,娛樂明星憑什麼收入超過科學家?核心問題是社會價值取向問題,價值引導問題!
提高科學家待遇是必須的,但想讓頂級科學家的收入超過頂級明星真的很難,除非頂級科學家本身就是頂級企業家。再者明星也是廣大文藝工作者中的極小部分,明星的收入雖然畸形,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市場機制。而科學家很難因為市場機制提高收入,因為很多意義影響深遠卻基礎性的研究工作短期內根本就沒市場。
正是因為你後面說的原因,所以不能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啊。資本主義把娛樂明星,律師等等超高收入,都是有目的的,但這目的卻不符合正常人類社會的需要,不能因為這種現象存在就成了理所應當。
娛樂明星收入超過科學家很正常,反之就成了怪事。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種現象。娛樂圈的明星要是收入超不過科學家等精英,那是社會等級的極度苛刻。不讓娛樂明星的收入超過科學家,那麼是減少娛樂明星的收入還是提高科學家的工資?大家想過嗎?誰受得了公共財政一直支付幾位精英上帝般的工資?民國大師也沒這麼幸福的好吧!把娛樂明星的收入減到無法超過科學家,你指望娛樂界人士還有什麼工作積極性?整天累個半死取悅大眾,免不了還要陪權貴們吃個飯、約個炮,身心懼疲還掙不了幾個子兒,這還有人性嗎?科學家的收入是理性支付的結果,娛樂明星的收入是衝動支付的結果。人類社會要是冷酷到連沖動都沒有了,那還叫什麼人類社會?
http://www.guancha.cn/yupengkun/2018_04_12_453430.shtml
流浪博士落腳大陸三年 不愁收入才敢跟女友求婚2018-04-109聯合新聞網
今年38歲的劉芝慶,在台灣處處不順,即便從來沒到過湖北,但湖北的大學願意錄用他,他義無反顧就去了,有了固定收入,才終於敢結婚,看來也回不了台灣了。
我是台大歷史系碩士、政大中文系博士,但在我2013年畢業到2015年去大陸的這兩年,我的人生就是一直不斷求職與四處兼課,是一段看不到出口的歲月。我總是想起李敖當年的那段話:「我們就像是玻璃窗上的蒼蠅,前途光明,但是沒有出路。」
我23歲退伍後才考上大學,也在那時候才找到人生方向,一路花十年把大學、碩士、博士讀完,當初的目標就是想要當老師,本以為畢業後我可以到大學貢獻長才,得到的卻是一路失望。
北部、東部到處兼課 勉強月入三萬
我被很多學校拒絕過,進不了學校當正職,我只能一直兼課。我開車跑遍了台北、桃園、宜蘭甚至是花東地區,一個月月薪也只剛好三萬,寒暑假還沒收入。
但能有兼課機會,我已經非常感謝當年老師們的牽線幫助,相較之下,其他更慘的流浪博士,相信更多。
美國經濟學家有做過一個研究,有些人看起來有車有房,生活很不錯,但其實每個月收入都剛剛好而已,只要有一點點意外,例如這個月車子壞了,下個月就得舉債過日,我那時的人生就是那樣,一種走在鋼索上的感覺。
所以有師長認識在湖北經濟學院任教的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我義無反顧直接答應。
我永遠忘不了,我回到家和媽媽說我要去大陸,她默默無語地背對著我,只說了一句話,「早料到有這一天了。」連我媽媽都看透,我在台灣實在沒有機會。
我永遠記得,2015年9月坐飛機過去時的徬徨。我對那邊一無所知,完全沒有朋友,只知道去了,可以有穩定的薪水。一開始年薪約台幣70萬~80萬,不算高,但相比兼課好太多了。
才來三年,職稱已是副教授等級,薪水已是台灣教授等級,年薪破台幣百萬。大學還提供住房,房子約30坪,還有機票報銷、醫療費,甚至幫忙台灣家屬找工作。
去年,我終於結婚了。我們交往了七年,但我是流浪博士時,完全不敢想結婚,我一個月賺三萬,怎麼請岳父把女兒嫁給我?
工程師、醫生、作家轉賣小吃,台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2018-02-02 觀察者網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民調,高達六成民眾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拼經濟表現不滿意,其中兩成七的人更是“強烈不滿意”
台經濟增長主要只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這塊市場。
對此,台灣財經作家狄驤在《商業周刊》撰文感嘆,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師等轉戰餐飲小吃業,“難道台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根據台財政部門先前統計,住宿餐飲業2016年開業比重達10.9%,連續5年超過1成,但歇業比重高達7.3%,在8大主要行業類別中首稱冠。
狄驤說,台灣勞工低薪、過勞問題嚴重,加上外資又不來投資,逼得許多人才放棄半導體學術研發等夢想,“小吃現在就像是台灣經濟垂死的最後一口氣,當這一口氣嚥下後,台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全文如下:......
回應
台灣教育改革20年,除了培養出一代天然獨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遍地大學生,碩士博士一大把,這些高學歷的所謂人才,絕大部分是沒人要的台灣文學專業,傳媒專業,律師專業,政治專業,哲學專業...這些人目光短淺外加自傲自大,既找不到出路,又不願自降身價,所以台灣的現狀是花高價請外勞來採茶,自己的人都想乾一些乾淨體面的工作,在所有服務業中,乾淨體面的工作只有西餐,咖啡,雞翅這些工作了,大家一擁而上,錢不重要,小確幸就好。
記得大腸花之時,一大批台灣黨工到大陸論壇來各種解釋,是反黑箱,不是反中,當時連韓娛貼吧都有台灣發各種貼辯解。台灣人小聰明有,大的戰略思考上不行,根本不明白服貿對於台灣的深遠意義。台灣像朱雲漢那樣眼界的學者少,而且也改變不了台灣人,提升不了台灣人。
台灣科學家 入選陸千人計畫!李湘盈幹細胞研究有成遭延攬2018.2.9旺報
台灣科學家李湘盈憑藉在幹細胞方面的科研成就,入選第13批中國高層次海外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青年專案,隨後進入北京大學工作,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李湘盈2003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之後到美國做血液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2017年夏天,在博士後科研階段即將結束時,她在波士頓遇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吳虹,意外取得一個到北京工作的機會。
科研支持度 北京較大
李湘盈主要科研方向是血液細胞發育跟一些相關的血液疾病的機理,研究造血幹細胞怎樣一步步地分化發育成不同的血液細胞;她在麻省理工學院時研發了一個可以在體外造血的技術,作為細胞治療的平台。
比較兩岸的科研環境,李湘盈表示,北京近年來對科研的支持力度比較大,畢竟人才是全世界的資源,沒有地域限制的;做科研需要好的土壤,哪裡有好的土壤可以支援她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她都願意去那個地方。
一名在北京大學就讀博士班的台生也說,感覺近年來到大陸發展的人才變多了,大陸正在積極推動國家建設,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台生有文化和語言上的優勢,自然受到大陸科研學術單位的青睞。
小靈通 千人計畫
大陸從2008年12月起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用5到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專案、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央企和金融機構、高新區,重點引進並支持一批海外高級人才回陸創新創業。至今,該計畫已分14批引進超過6千名高級創新創業人才。
陸磁吸人才 窮台正發酵2018.2.9 旺報 宋秉忠
有人說:綠營執政後,大陸實施「窮台」戰略,不讓陸客來台觀光、不來台灣政策採購。但大家卻忽略了一個最厲害的「窮台」現象,而且不是大陸官方有意為之。
海協會某高層在上海與區級官員座談,希望該區政府協助台灣人才就業,一位區政府官員豪氣的說:光是我區基層衛生單位就需要超過1萬名醫護人員,歡迎台灣醫護人員來就業;海協會高層見此連忙出面打圓場:可以招聘一些醫護人員,但別把台灣的醫護全挖光了,否則台灣同胞看病找不到醫生和護士。結果全場哄堂大笑。
從大學財經教授到半導體工程師,從好老師到好學生,大陸為了科技發展從全球廣徵人才,台灣人有文化和語言上的優勢,大陸企業、科研單位、大學自然也喜歡用台灣人才。
面對大陸對台的「人才磁吸」效應,我們不應該用「台籍陸生」這頂紅帽子去嚇台生,而是應該反思:大陸對台生的吸引力到底是什麼?台灣能怎麼做?
在與大陸搶人才方面,香港政府比台灣政府想得更遠、做得更有魄力。幾年前,香港各大學先是以獎學金及國際化教育環境,搶走不少北大、清華的狀元;接著又開放在港大的大陸畢業生,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取得香港居留證。
反觀台灣,我們在留住台灣好學生、吸引優秀陸生上,有過什麼創舉?
麵包加大餅 吸引天然獨台青2018.2.11中國時報
從「體驗式交流」到「三中一青」乃至「一代一線」,如今大陸再度祭出「同等待遇」政策,背後除彰顯大陸涉台政策工作,已逐漸從過去「鼓勵」方式,轉為拋出實質的「麵包大餅」;除寄望以更務實誘因,吸引台青登陸,更是瞄準台灣「天然獨」族群,希望透過「同等待遇」打進「天然獨」心坎。
大陸近年對台政策圍繞「如何吸引台灣青年登陸」,只是無論是「體驗式交流」或是「三中一青」等政策,基本上都還是採取「鼓勵」做法,以各類文化訴求、兩岸青年交流,來增強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向心力。
上述做法並非全然「打水漂」,過去幾年也吸引不少台青赴陸創業,一定程度上夯實兩岸民間交流基礎;但對所謂「天然獨」族群的台灣青年而言,總不免有些「隔靴搔癢」,並沒有過多吸引力。
面對上述難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開出的新藥方,便是「同等待遇」,而河北、福建近期陸續出台給予台灣民眾「同等待遇」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實上,「同等待遇」並非新鮮事,過去幾年在大陸的台商族群,就一直希望大陸能落實相關政策,只是過往要不是「雷聲大雨點小」,要麼就是流於形式,讓台商及台青,總是「看得到吃不到」。
北京當局祭出「同等待遇」的政策顯然並非「盲目出招」。相關政策提出,翻轉過去大陸對台政策多以「鼓勵」為主,缺乏實質誘因問題;這種「麵包加大餅」政策,讓部分「天然獨」的台灣青年,確實心動不已。
不諱言,隨著大陸越來越多省分祭出台「同等待遇」的政策,對台灣青年的磁吸效應也將進一步擴大;只是「同等待遇」所挾帶的實質經濟效益,能多少程度打進更多數「天然獨」台青心坎裡,恐怕是北京當局在乎的。
國台辦今發布31項惠台措施 推大陸同等待遇2018-02-28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今天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商經營、以及台灣民眾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推出31項具體措施,未來台灣人才可參加大陸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及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劃」,並對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
大陸國台辦官網今天發布文件,為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想法,大陸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並與相關部會推出31項具體措施。
在提高台商待遇部分,大陸提出台商可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大陸支持台商到大陸投資設立高階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官方還將支持符合條件的台商,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優惠政策。
此外,台商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也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大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農業方面,台商農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服務業部分,台灣金融機構、商家可與中國銀聯及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台灣徵信機構也可與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民眾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此外,台資銀行可與大陸同業協作,通過銀行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帶頭或參與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大陸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於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的台灣研究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大陸人員同等政策。對台灣知識產權在大陸轉化的案件,可參照執行大陸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在人才政策方面,台灣人才除了可報名參加大陸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外,台灣專業人才還可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萬人計劃」。台灣人才還可申報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
在文化方面,大陸對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而且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圖書方面,大陸將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台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大陸將支持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而符合條件的兩岸文化項目,可納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項目資源庫。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2018-04-12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儘快推出惠台31項措施的具體實行細則,且須確實的落實執行。不論是套招還是回應,都不能不正視習近平的超強執行力。兩岸在這一回合攬才留才作為的競逐,蔡政府又再次顯得被動。
在2月底大陸官方提出31條惠台措施時,行政院確有一些回應,並特別將之正名為「對台措施」,不是「惠台措施」。不過,對企業和人民而言,管它是對台還是惠台,最重要的是有多少實在的牛肉。因此,在惠台31條公布後,儘管大陸媒體或台辦機構持續梳理在施政面已經落實的政策,各方關注的焦點仍然放在大陸各地方政府將之具體化的配套作為,並同時觀察蔡政府的回應行動。這是蕭前副總統向習近平表達的重點,也是廈門60條措施的意義,代表了惠台31條是實在的牛肉,不是個華麗的掛飾。
惠台31條的一大重點是放寬多項台灣人民赴大陸考試、工作的限制,例如允許台灣人民參加134項技術人員考試及執業、金融人員赴大陸考試時,只要通過大陸相關法規考試,不用再參加專業考試,以及可申請大陸國家重點科研計畫等。廈門市政府則把這些開放更為具體化,例如延攬台灣特聘專家,每年給予特優人才約新台幣140萬元補助,最高可到新台幣700萬元;每年提供台灣人5,000個就業和實習機會;合格教師可在廈門各級學校從事音樂、體育等教學。
按照對岸說法,這60條措施中,惠台31條已完全落地,涵蓋了台灣民眾在廈門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就醫交通等方面的同等待遇。雖然這些只在廈門地區適用,但因其開放層面廣、具體優惠多,對台灣企業和人民的吸引力更大於惠台31條;未來其他省市若一一跟進,對蔡政府的壓力也更大。
惠台31條初公布時,行政院大動作召開記者會,以「壯大台灣、無畏挑戰」說明政府策略,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因應。四大方向包括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及強化文化影視產業。其中,第二、三項是本來就應該做、也已經在做的;最受關注的是第一項留才攬才,尤其是提升學研人才獎勵,才是切題的回應。然而,其中又有不少作法已在實施,例如高教深耕計畫中的成立65個卓越研究中心、擴大彈性薪資方案、推動玉山計畫等,只是進展有限、成效不顯。
真正對台灣高教人才有實質助益的全新項目則有兩項,一是提高國立大學教授薪資之學術加給10%,另一是調高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依目前國立大學教授學術加給約5萬元計算,10%大約是5,000元,加上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合計每月可增加1萬元,可能是對大學教授最直接的幫助。如今廈門60條一出,硬是把這兩項實質增加學研人才收入的作法比了下去,儘管學術人才的價值並非如此簡單的稱斤論兩,離鄉背景西進工作也是苦事,但所得水準畢竟是價值衡量中的一項,而且是重要的一項,又怎能視若無睹。
台商赴大陸投資的時間早、規模大,與台灣產業的連結也深,這次惠台31條在產業開放方面,或許對某些產業有利,但對台灣經濟的直接衝擊較小;真正關鍵的是對台灣技術、專業人才的磁吸效應,進而導致核心競爭力的流失,也是政府最該關心的事,並應更為謹慎而全面的因應,而非僅是拼湊出一些口惠不實的政策。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人才是會流動的,廈門60條進一步證明大陸對台吸力攻勢的連綿不斷,如果政府仍對於建構攬才留才的優勢環境顯得無能為力,促使人才大量出走,那將是台灣長期發展的真正災難。
華盛頓郵報:台灣人才外流 大陸招賢納士2018-04-15 聯合報
2012年,英國牛津大學商學院創立的商業顧問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在他們調查的46國之中,台灣的「人才赤字」最嚴重,最近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這個結論到現在仍正確。
大陸的經濟發展比台灣好,去年大陸的經濟成長率接近7%,遠高於台灣的2.8%。
雖然在某些產業中,台灣的人均收入遠比大陸高,台灣為2萬4000多美元,大陸則不到9000美元,但在兩地都工作過的人士說,大陸的薪水可能高達台灣的二、三、甚至五倍。
這些人士說,大陸經濟成長更快、市場更大,所以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升遷也比較快。官方統計顯示,台灣1100萬勞動力中,有72萬離開台灣謀職,其中超過半數去了大陸。專家說,實際數字更高。
調查稱逾四成台灣大學生願赴大陸發展或因台月薪低2018-04-14 中國新聞網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香港城市大學最近對台港兩地大學生開展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香港受訪者六成二考慮離開香港到別處工作,台灣大學生中有近四成六的人表示願到大陸發展。分析指出,台灣雖然稅收和物價低,但月薪也相對較低,故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考慮到別處發展。
回應
來搶我們的就業機會了,願做黴國奴日本狗的,就在彎彎繼續丟人吧
願赴大陸就業、念書 創8年新高2017-11-19 聯合報系民調中心
本報兩岸關係趨勢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仍以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流,且比率由去年的四成七回升為四成九,另一方面,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由去年的三成一降為二成四,一年來少了七個百分點。此外,四成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都創八年來新高點。有七成二民眾認為大陸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二成不看好大陸成為世界最強盛國家。
台灣教授為何低薪? 李茂生點出原因「已經沒救了」2018-04-24聯合報
台灣教授薪資低不利攬才,台大經濟系今年徵專任教師「全軍覆沒」,發3張聘書,卻沒人來;台大財金系、清大財金系今年也都給出1張offer,全部「槓龜」。對此,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表示,台灣教授的低薪狀態,根源於廣設大學以及均一薪資,大學教授一大堆,不同工但同酬,再加上政府長年不願意面對現實,不從事改革所致。如今已經病入膏肓,也只能用江湖郎中的療法,什麼彈性薪資,什麼玉山計畫來補破網,不能發揮效果是理所當然。
李茂生在臉書指出,其實在公教年改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怨嘆為何那麼早啟動,以及抱怨為何砍大學教授砍得這麼凶,但是不會感到意外,也不會去上街頭,終究早些年看過日本友人被砍得哇哇叫的情形,心中早有準備。
對於這種困境,到底要如何才能解決?「抱歉,已經沒有救了」,他說,只能說低階有低階的過活方式,死不了人的。現在他只能期待政府能夠善用節省下來的錢,將之用到刀口上。問題是真的能夠期待嗎?
「我覺得主政者還在那兒想重振經濟、再現奇蹟的心態是最要不得的」。李茂生指出,好好地打好基礎,解決低出生率問題,然後規劃個低調的、不要那麼悲慘的人口老化對策,這樣就可以了。至於將來是否能夠再振雄風,真的是天知道。
他說,不要說他魯蛇心態,也不要說他唱衰台灣。將錢集中到高端階層,縱然能夠成功,所得分配一定會不公平,人口愈來愈少,但低階層人數只會愈來愈多。
回應
台灣的自由民主有吸引力.
對外來人才有吸引力的是錢,不是自由民主。
惠台措施奏功 天然獨轉理性統2018-04-24旺報
台灣競爭力論壇昨日下午舉行國族認同記者會,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台灣內部認同因形勢變化而變化,認同改變也代表陸方的軟硬政策起到作用。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龐建國對民調表示,在台灣「理性統」的聲音正在逐漸上揚,而「天然獨」在太陽花學運達最高峰後,即開始往下滑。
朱松嶺指出,大陸惠台31項措施與軍演發揮出效果,台灣民眾認識到可藉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有關民調結果指出,86.7%的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是否預示大陸對台政策會特別著重在文化同根上,朱松嶺強調,十九大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即有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心靈契合的論述,相關政策也在出台。他也說,台獨勢力挑起兩岸爭端,誤導台灣民眾,台獨應要有所克制。
龐建國則認為,「兩岸一家親」仍可作為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訴求,若是惠台31項措施做得更精細,台灣青年世代「天然獨」的傾向,越可以轉化為不恐中、不反中的「理性統」。針對泛中國人認同上揚,龐建國分析,太陽花的學運正在退潮,箇中原因在於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沒有能力化解兩岸僵局,「維持現狀」反成蹉跎時間,兩岸消長愈趨明顯。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分析,民調結果顯示出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厚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失去民心;面對大陸釋出的惠台措施,磁吸效應不斷增強,民進黨政府難以維持現狀,影響台灣未來發展既廣且深遠。
(一個惠台31條就戮破太陽花神話,口說愛台實則賣台,真是「如此的天然獨」!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25493
另附【新圖博館】 :卡管失敗
[卡管失敗又如何?台獨的邪者磚家叫獸/織識分子,奧步可多?如此的知識分子/教授治校/大學自治,會比本館《實然觀》下述還多嗎:
台灣教改失敗了又如何?在台獨眼中只要能達到文化台獨之目的(畢竟國際現實不可能搞法理台獨)、是可不擇手段的(如其名言「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標準:台獨」),故見李陳蔡政權在島內肆無忌憚地:去中國化/搞台獨化,從上街頭砍老蔣銅像頭/拜日本人銅像頭,到教科書上大減中國典雅文言文/新增台日平庸文言文、大減中國史觀內容/大增台獨史觀內容、丑化明鄭滿清國府之治台/美化荷日之據台,再到教出太陽(大腸)花等反中獨(毒)生/台大只能選出綠獨校長(教改時宣稱「教授治校大學自治」的叫獸此時失聲了)……罄竹難書。
台灣教改之失敗,更表現在知識分子(公知)的雙標: 宣稱要解構(國民)黨(中)國結構、結果是建構(民進)黨(台)國結構,如同(國民) 黨政軍是退出了校園/媒體、(民進)黨政軍卻進入占據校園/媒體。這些邪者叫獸宣稱:國家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新聞(宣傳)等部都應廢!但在台灣意識、傳統威權遺習、及施展權力等因素下,又一一移到李陳蔡政權的台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違背教改的目標:「民主、自由、多元」,難怪教改會失敗。 台灣教改會失敗(本館《台灣共犯體》1995.12.2早已析判教改將敗),除了古今「台」外共同的應然教改理想、違背了實然教育人性,人的才智演化是常態分配:左/右兩端的天才/劣才各約一成、中間多為庸才(故台灣教改前聯考和德港星大學升學率二三成合理/大陸五成尚可/教改後台灣十成連零分也可上大學荒謬),但源自法國盧梭/美國杜威的各種浪漫/人文主義教育觀、卻把所有學生當天使教,徹底地寬鬆/減負/素質/快樂等學習之結果,自然是天才突出、但不少庸才變不堪用之才、就整體社政經而言是利大於弊得不償失的(這或許是民主精英之陰謀、庸才好當選奴),幸好大陸的減負/素質還只是試點、畢竟二千多年前的中國首位教育家孔子早已言「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因材施教」,連百姓都會背《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雖是應然之希望但仍知實然是)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西方的民主和教育大師卻「逢民之惡」(對比於中國士大夫的「逢君之惡」、明/庸/暴君之比例約天/庸/劣才)。]
相關新聞
教育部「卡管」4個月 2018-04-27確定「拔管」 要台大重新遴選校長
管中閔現身台大感謝師生力挺 到場簽「爺們T」
潘文忠辭官 吳茂昆上任一周就拔管 位子從此安穩了?千古罪人!(回應:拔菜!)
吳茂昆說謊 東華4.27開專利委員會 吳茂昆學生認「赴美申請專利未報備」
東華教授赴監院 籲撤換吳茂昆
難怪會如【台才中用】詩所諷:
奇怪耶
自古以來
人才高處爬
古代封建中國
南蠻楚材被晉用
現代民主美國
全球人才被美用
為何自由中國的台才
反被共產中國所用呢
李陳二位總統鎖國了廿年
由上而下的台獨民粹
驅使台才被中用
兩岸開放後
由下而上的紅眼民粹
見不得人好的紅眼症
殺紅了紅眼島的肥貓
逼使台灣人才往中逃
所言極是
流浪博士眼紅其指導教授
占著茅坑不拉屎領雙份薪
名教授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健保病患眼紅其主治醫生
動不動控告醫生醫療糾紛
名醫也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
阿楨
李明哲遭控顛覆國家政權罪關押5年2022-04-15回家! 為認罪道歉讓台灣人失望
李妻「營救李明哲」勇氣哪來的?李淨瑜:中共獨裁者其實懦弱又心虛
回應
跟王丹一樣,躲在安全區域在那喊打喊殺
放回來了才講這種屁話......
沒被冤獄,也沒被刑求,坐好坐滿放出來叫營救?
央視:台灣軍情局許姓女間諜色誘小她16歲的陸生!
央視2018-09-15報導「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餘起台灣間諜案件」,軍情局不回應。
回應
當年李登輝一句啞巴彈. 就害慘多少情報員?
色誘學生能換來多少情報?央視編的不合理!有點扯
陸生周泓旭案?
為情報工作都很正常,大陸台灣都一樣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40年到期,美國學術界喊話與中科研脫鉤或傷及自身發展,美府2023-09-23續簽六個月,美對中政策鴿派抬頭?受夠了中國的技術偷竊!專家:拒引狼入室
回應
關係惡化再簽也無益
這是要換一個方式整中國科技吧
其實那玩意兒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看看中國的北斗,太空空間站,乃至於現在的華為,中美可合作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準備偷中國的技術吧
笑死人!美國幾乎都是靠國際留學生在撐
這是真的 尤其是加州大學 7-8成學生是華裔
偏偏中國移民首選
部分科學家回大陸了
相關新聞資料
美反華賠上科研力量華裔科學家掀歸國潮
美雖停止調查華裔科學家行動,逾7成在美裔科學家仍活在憂懼中,回中越多
「中國行動計畫」於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間進行,涵蓋 1300 多名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或終身助理教授」等學者。香港《南華早報》2023/07/06引述上周發表在著名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調查指出,目前,至少還有150名科學家受到調查,他們中間有 24 人遭到刑事指控,「還有更多科學家受到了秘密調查」。
阿楨
睽違1475天! 遭中共控台諜被判刑 李孟居2023-09-25返國
回應
中國這种国家 甚至連旅遊都不值得去處處充滿危机
台灣可貴的自由民主!
向心遊臺3天被扣1390天
向心夫婦被控洗錢二審仍判無罪 續境管8個月 2023-09-07
中國創新公司主席向心及妻子龔青涉洗錢,一審判無罪,經檢方上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仍判無罪。向心辯護人表示,夫婦遭限制留台已1390天,希望檢察官不要提起上訴,讓向心夫婦早日回家。
此外,向心夫婦被控涉違國家安全法部分,台北地檢署以罪嫌不足為由不起訴處分。案經台灣高檢署發回,北檢認為罪嫌不足,二度處分不起訴,並依職權送高檢署再議,高檢署於8月間駁回,不起訴處分確定。
回應
台灣好一個有民主自由的"國家"啊!
這樣都可以不放人,國際笑話,連澳洲政府都認了。
蔡英文民進黨詐騙集團靠這個當選,把全台民眾騙的團團轉,呵呵
詐騙王國的司法當然是照詐騙犯啊
相關新聞資料
共諜案無罪被滯台 民主笑話 2023-09-09 李晴果
台灣3日遊變3年 澳洲法院認證王立強是騙子 2023-02-19
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發生的「王立強共諜案」,被認為是蔡英文勝選大功臣,當時王立強向澳洲媒體自稱是「共諜」,媒體跟進報導,一躍成為世界重要新聞,不料今年1月間,王立強謊言遭澳洲上訴法院戳破,拒絕給他難民庇護,指他其實是個詐欺犯,反觀遭王立強指控為共諜案上級的向心、龔青夫婦,被我國檢方限制出境。
相關新聞資料
222件共諜案僅19件判六月以上 2021/08/20
王炳忠等5人涉共諜案二審判無罪周泓旭限制出境8個月
周泓旭案--維基百科
陸生周泓旭涉嫌策動中華民國外交部官員交付情資,2017-07-06移送台北地方法院,周供稱「得調查局人員是利用我對於自由渴求的心理叫我認罪」。法官未採信,裁定收押3個月,並禁止接見、通信。9月15日,判1年2月。2021-04-28,台北地院判決周泓旭與王炳忠等5人全部無罪,但仍限制出境。
相關事件
王炳忠案
李明哲案
阿楨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中國中考分流是太早還是太遲?
目前全世界的學制分為這幾種:1.單軌(如美國,高中之後再分,表面看似公平,但地區間的教學品質差異很大,而且越向上越貴,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差距過大)。2.雙軌(如德國,學術與職業分開,學術線歸經濟、金融等高端行業走,主要是給權貴的,職業線歸藍領等中低端行業走,主要是給平民的。但是,德國的藍領工資並不低,所以大家能接受)。3.分支型(如中國,基礎教育單軌,高等教育雙軌)。
回應
德國製造業培養人才的方式非常好。中國企業招人太重文憑等外在的條件。
少些德吹吧,德國經濟負增長。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相關新聞
外媒評歐盟玩火自焚
中國車企撐起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打響價格戰首槍|中國成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 去年銷量590萬 占全球58%
回應
其實不但電動車便宜,基本上凡是中國制的都比外國便宜。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想賺的是薄利,即便外貿品已經比內銷的貴了幾個價位。
物美價廉供大家使用也不行. 這些所謂資本家也太離譜了.
資本主義就是掠奪世界資源保障資本家的利潤不管人民生活問題。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技術 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落後了 不虛心學習而動用政治力量打壓 最後只能是越來越落後
美歐也對企業補貼 馮德萊恩怎麼不查呢
你看下歐盟區評價,全部在罵歐盟,自己的補貼比中國還多,競爭不過就加關稅,坑的還是歐盟區人民
阿楨
相關新聞資料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指文體有八個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進入21世紀,八股文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很多英語作文,採用固定的範本來寫。甚至一些考試中,如果不採用推薦的格式和範本,閱卷老師就會對此作文打低分。還有學生畢業論文,很多都是固定的。如有些學校就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背景知識,第三章理論基礎,第四章實驗設計,第五章實驗結果,第六章結尾”。這也是八股文現象。
王士禎《池北偶談》:余友一布衣,甚有詩名,其詩終格格不通,以問汪鈍翁。曰:此君正坐未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然無關詩與古文,然不通八股,理路終不分明。
寫八股文、試帖詩,其思維鍛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達到如此縝密的程度,以此思維、以此文字,加以真情激動之時,去寫詩寫詞,自然如《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所說,要詩是詩,要詞是詞了。這就叫過得硬的功夫。
《儒林外史》中對儒林的諷刺對象,也還是考不中的假名士為多,但對八股文本身,卻未有半點否定之意,反而在第十一回中,寫了魯編修沒有兒子,如何教女兒讀《四書》、五經,講書開筆作八股文: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
(洪秀全的《述志》和黃巢的《賦菊》雖同是落第造反詩,但黃詩更佳,將菊花的陰柔秀美與黃金甲的鋼強壯美之意象對比的殺氣騰騰。)
《不第後賦菊詩》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述志》洪秀全
手握乾坤殺伐權, 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 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 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飛龍定在天。
阿楨
今人深信不疑的“科舉最公平”, 隱含一個關於分配的嚴重曲解 2023-08-19 田方萌
【導讀】近期,無論西安中考“回流生”,再到美國社會爭議不斷的“平權法案”,都指向教育資源配置這一根本性問題。以配額制干預教育中的選拔過程由來已久,鑒於其應用廣泛,爭論也相伴而生。作者對歷朝選官制度的考察表明,配額制的出現早於科舉制,漢代的察舉制就已採用;元清推行干預力度更大的配額制,宋明則偏於憑才取士。本文指出,關於統治集團為何照顧落後省份,“保護弱勢群體”這一當代認知解釋力有限。就科舉制而言,為了拉攏邊遠地區的士人,也為了防止東南省份的政治勢力坐大,明清兩朝採取“地區平衡”的區域配額制。科舉制中配額制的實施大都是政治性的,以按照統治者更為合意的方式分配資源。相比之下,現代國家更多出於意識形態而採取配額制,並為其提供正當化的理由。
配額制的功能
一種觀點認為科舉制具有代議制的功能。19世紀末的美國觀察家丁韙良即認為科舉是“人民的投票箱和權利的特許權”,民國政治學者何永佶也將它看作“中國式的代議制度”。然而,歷史學家吳晗早就批駁了這種觀點:進士們滿足于做官,既不“代”,也不“議”。他們效忠于皇帝,而不是家鄉百姓。余英時也承認:“這(區域配額制)當然談不上是代議制,但不能否認科舉制有時也發揮了一點間接的代議功能。”
另一認為照顧邊疆地區的配額制有利於加強帝國的統治,將進入精英階層的通道保留給地方士人。不過,皇權時代的政治威脅來自邊疆地區的分裂,也來自內地省份的叛亂。從黃巢到洪秀全,歷代都有因科舉落第而揭竿而起的人物。
在現代政治中,意識形態更多地促使政府採用配額制,隨著反種族主義和女權主義興起,多個國家的平權運動推動 “教育公平”的配額制。
配額制的代價
破壞了普遍主義的選擇標準。
不重視成本和效率損失的代價。
假冒身份的問題。
減方不滿甚至憎恨增方。
受惠於配額制的增方考生都進入了超過他們實際報考能力的大學,使增方受害的錯配效應,實證研究,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傷害。
回應
八股已經把科舉的公平性拉到了極致,公平對生產力發展有利只存在於理論上。
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科舉相對是最公平、最接近完美的取士制度
阿楨
奥本海默啟示:造原子彈的英雄頂不住政治迫害 2023/08/18 中時
電影《奧本海默》成功地表達了科學在政治人物操弄下的荒謬結局,也強烈諷刺了惡毒的麥卡錫主義政治鬥爭。而後者在目前美國近幾年來快速升高的反共氣氛下,尤其具有針砭社會與警惕政治迫害的現實意義。
目前美國社會又有一大批從中國、俄羅斯或東歐移民美國的科學家,正在接受無休止政治指控與忠誠調查,其中絕大部份都證明是冤案。這些與學術或科技界睏關的政治審查正在撕裂美國社會,造成許多曾經生活或有人在共產主義國家的新移民極大的困擾,也扭曲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追求的國家正義。《奧本海默》導演諾蘭最後這一段舖陳,藉由美國猶太移民後裔奧本海默的歷史,很顯然是對美國社會的極右政治風潮敲響警鐘。
阿楨
全球平均智商「台灣排第二」 2023/05/22 中央社
「世界人口綜述」依據學者林恩(Richard Lynn)和貝克(Gregory Becker)2019年的著作「各國智商」。全球平均智商前3位是日本(106.48)、台灣(106.47)和新加坡,末3位是獅子山(45.07)、賴比瑞亞(45.07)和尼泊爾(42.99)。
另外,平均智商排名4到10的國家或地區分別是:香港(105.37)、中國(104.1)、韓國(102.35)、白俄羅斯(101.6)、芬蘭(101.2)、列支敦士登(101.07)、德國和荷蘭(100.74)。
回應
以對世界局面的判斷,台灣人的智商應屬於下等的
聰明才智應該運用到科技,民生...而不是專動歪腦筋詐騙!
下次做全球平均詐騙智商吧。
恭喜,臺灣詐騙水準排世界第一!
是低智商吧!不然怎會有塔綠斑詐騙集團的存在
阿楨
全世界的科學家不再前往美國,而是奔向中國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2023-05-10,原題:多年來,美國的“紅色恐慌”導致博士難民湧向中國 美國可能想掐斷對中國的重要高科技設備供應,特別是先進的半導體領域。但由於專門針對華裔研究人員的“紅色恐慌”,美國正將科學人才大規模遣送回中國。這是一群逃難者,但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和其他高級學位,許多人甚至在美國有終身職位。忘記北京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吧,美國政府正在為中國招兵買馬——通過選擇性起訴,在某個族裔研究人員中製造恐懼,扼殺許多人的職業生涯。
卡托研究所對經合組織資料的最新分析顯示,2021年美國失去很多研究科學家,而中國獲得超過2408名。2017年美國增加了4292名科學家,而中國只獲得116名。”
當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司法部宣稱已結束“中國行動計畫”時,至少有77起刑事案件和150多名被告,超過半數華裔科學家對於被美政府調查感到巨大的恐懼、焦慮,而非華裔科學家中的比例僅為12%。
美媒:美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下降,為什麼
美國Axios新聞網站2023-05-08,原題:中國學生對美國高等教育興趣降溫 在美國上大學曾經是中國家庭身份的象徵,但隨著許多人考慮其他目的地,美國高等教育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
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2022年,中國學生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但較前一年下降了8.6%。2015年中國約一半希望去美國,但2022年降至30%。
中國留學生年均花費超10萬美元,疫情之後中國家庭對花費更加敏感,,持續的槍支暴力、反亞裔種族主義抬頭、美中關係不穩定、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大學在全球排名上升,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移民政策更加友好,都是導致赴美留學吸引力下降的原因。
阿楨
丘成桐反對宣傳奧數冠軍:培養孩子數學別只顧著刷題
2023-03-12,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後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汕頭金山中學和聿懷中學舉辦講座,並與師生一起交流座談。丘成桐說,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於瞭解數學歷史,瞭解數學的宏觀思想、從古到今的走向,而不只是關注數學中的一些小問題。他反對對奧數冠軍的宣傳,“做數學比奧數要長遠得多”。
華附知識城校區:初一開“丘成桐少年數學班”招生方式類似“奧校”
另外,華附傳統的廣東奧林匹克學校,今年繼續招生100人。
回應
丘成桐回國遊說中央上馬電子對撞機,美國人都不搞的東西,想拖中國人入坑。
丘成桐2018年就在搞“丘成桐數學英才班”,丘本人就是首席教授,成績要求有一條:入圍學生中的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無需參加高考即達到我校錄取要求。結果教了快兩年,在他自己的主場,清華迎來了自創立比賽以來最大的敗績,然後丘說合著教學啦,跟“首席教授”一點關係都沒有。稍微瞭解一點的人都知道丘成桐跟北大有點私怨,為這丘成桐甚至還找過南方系媒體給自己助陣,然後2020丘成桐自己“私家弟子”被北大學子碾壓,他能不跳腳嗎?
這人近期一直在詆毀中國科研,被周圍媒體吹捧成所謂的“數學皇帝”。奉勸他少PUA 多做些實際有效的工作,用有效的成功來證明自己觀點。
他的履歷基本都是在哈佛任職。是給美國培養了不少人才。至於國內,拉倒吧!一個終身效勞燈塔,退休了過段時間就爆出指點江山,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他如今就和跑江湖的一樣,憑藉自己早年成績一路招搖撞騙,但這也就算了。這廝還在大對撞機這種非他專業的重大科研議題上其他混子勾連,相互拉抬,其心可誅。
張口就來,奧數冠軍沒意義?能在奧數到這個級別的能靠刷題刷出來嗎?可以肯定的說,奧數冠軍就是選拔出來的數學基礎科學潛在的苗子!
阿楨
美國卡中國14項技術與中國領先美國的29項科技 2022-04-27
美國; 一、高端光刻機——中國自主生產中端光刻機。 二、晶片製造——已達3納米,中國中芯7納米。 三、電腦和手機作業系統——穀歌(Google)、蘋果(Apple Inc.)、微軟(Microsoft)等。四、核心軟體幾乎被歐美企業壟斷。五、觸覺感測器——工業機器人製造的核心部件。六.高壓柱塞泵——中國2017年成世界第二,35兆帕以上90%依賴進口。 七.透射式電鏡和掃描電鏡——中國國產只占市場10%。 八、高端電容電阻,日本MLCC可以做到1000層,中國300層。九、ITO靶材,高端被美日壟斷。十、高端銑刀、高端軸承鋼。 十一、微球——面板中的關鍵材料,只有日本可以提供。 十二、高端焊接電源仍被國外壟斷。 十三、超精密拋光工藝被美日企業壟斷。十四、iCLIP單核苷酸分辨實驗技術。
中方的超級電腦、太空站,飛船,反導反衛星導彈,高超聲速導彈,五代戰鬥機、航母軍艦、核武器、神盾艦等軍備技術都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中發展起來的。 在29項高科技領域甚至已超越美日。一,中國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二,合成航空煤油。三,量子技術。四,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占世界70%市場。 五,無人機。 六,火箭振動臺,美國才20噸,不得不向中國購買50噸級別。七,高超聲速導彈及反艦導彈。 八,中國壟斷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九,世界第一的超50%熱效率柴油機。十,中國稀土加工技術第一。十一,光纖技術領先。 十二,艦艇全電推進系統。 十三,雷射技術領先。 十四,高鐵技術。 十五,核處理科技。 十六,超級風洞技術。 十七,煤制油技術。 十八,特高壓電網。 十九,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二十,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一,煤炭轉化技術。 二十二,三D鐳射成型技術。二十三,造島神器“天鯤號”。 二十四,微電子電晶體 二十五,單原子銥催化劑,可用于衛星推進劑。 二十六,盾構機。 二十七,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海工機械特種船舶、集裝箱成套設備製造技術領先世界。 二十八,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二十九,世界首創的潮流能CHD海洋發電站在浙江舟山建成 三十,稀土。 三十一,美軍七成武器零配件依靠中國。三十二,美大公司對中國的依賴。 三十三,美國螺母等緊固件零件靠中國進口。三十四,美國八成藥品依賴中國。
阿楨
英媒:亞洲虎風光不再——日本科學家準備離開
英國TechHQ網站2023-02-23文章,日本科學家正在離開該國,前往中國的大學尋求更好的機會。中國在研發投資方面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科學家們紛紛離開日本以逃避限制性的工作環境和缺乏資金的狀況。日本要提高其國際研究地位,就必須營造能讓科學家自由投入工作的工作環境。
過去20年,日本科學家持著“宿命論”的態度,對工作失去熱情,抱怨預算太少或沒有時間進行研究。相比之下,一名日本科學家記得2019年在美國參加會議時,看到一名中國教授吸引了一群中國學生,教授說服學生去他的研究中心。這名日本科學家找工作好幾年了,希望能去日本的大學當副教授,但一直沒有空缺職位。後來他得到了一份教職,並在2022年搬到中國。他說,中國的科學家們積極性很高,很少錯過發表研究文章的機會。
與日本相比,中國社會更加尊崇科學和學術。另一位科學家說,日本和中國實驗室的顯著區別在於交流。他也經歷了艱苦的求職,不得已移居中國,最終得到了比5年前高5倍的薪水。
在中國,研究人員似乎與實驗室的同伴和主管都有交流,而日本僵化的等級制度使社交變得困難。也許正是中國實驗室的互相交流而不是資金增加了他們的產出。這是笹川和平財團理事長、研究中國科學方法的專家角南篤的看法。他說,制度安排是關鍵所在。中國的大學改革給了大學管理層相當大的自主權。這使得年輕的科學家也可以自由研究,有機會贏得資助和晉升。
過去20年,中國和日本在科學影響力方面互換了位置。中國還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研究論文發表最多的國家,而日本已降至第12位。據稱,日本排名下降是“選擇與集中”政策的結果,由於資金有限,日本只對少數研究領域進行投資。這意味著預算集中在某些大學。要獲得長期職位非常困難,政府的補貼要麼被削減,要麼數額太小。
日本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2006財政年度達到了17860人的高峰,近年來一直在15000人左右徘徊。而在中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從2005財年的26506人猛增到2020財年的65585人。
相關新聞資料
日本經濟新聞2023-02-20稱:日本高端外國人才66%來自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韓國
日本高科技有多強?全球十大核心技術,日本都能主導! 2023-02-20 網易
半導體,光刻機,光學設備,精密儀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石化設備,發電用燃氣輪機,工程機械,關鍵材料。
回應
這麼牛逼為毛連個火箭都射一個炸一個
阿楨
而且他們也很努力,有的人在國內已經成名,每天只睡4-5小時,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還比我還讀得好。這讓我才有了危機感,覺得自己以前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為了不落後,我就得更加努力,於是讀書就讀得很辛苦,覺得一輩子讀書最努力最苦的就是在博士期間。
所以總結,這個世界的聰明人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有很多層次,你覺得自己聰明,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你的極限,沒有見到更聰明的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在聰明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更上一個檔次,你努力的結果就是和更聰明的人為伍。如果你自滿了,放任了,你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檔次,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極致。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的時候,那就是你才智的頂端位置,再也上不了更高的層次了。即使如此,在你的上面仍然是有更聰明的人在努力向上攀登。
回應
我在荷蘭讀書,一個數學方面的論壇,來了一個德國博士,一個英國博士,說是歐洲的青年新銳,他解決問題的數學工具那個水準遠超我的理解程度,隨便什麼問題很快就能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交流起來處處碾壓。去公司實習來了一個愛爾蘭據說是數學第一的人,工作起來水準完爆我們什麼模型演算法都是信手拈來。
中國可能整體來說數量是很厲害的,整體都到了一個水準,但是頂尖的人跟西方都有差距,科學很多時候都是靠天才的火花一閃,我們這方面不擅長,我們擅長是靠大規模的人才作戰規模優勢。
相關新聞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阿楨
我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
【本文來自《老婆是學霸,她認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評論區】
985的放到大專裡,那就是大神;但若放到科大少年班裡,他可能跟不上。
有天才,還有“天才當中的天才”,更還有“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最上面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了,再若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之後,那又可能渺小到讓人看不到了。所以,天才往往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旦絕對化,那會造成認知錯誤的。
我小時候家境尚好,父母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輔導功課,把我丟到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是文盲,根本不可能管我們學習,我每天玩到困得要死,都是第二天早上上學前用半個小時把功課做完。從來沒拿考試當回事,考試前一晚上我照看電影看小說不誤。就這從來都沒跌出前班上三名。而且我考不到第一名不是因為腦筋不好使,而是因為覺得太簡單,然後粗心大意地被扣了分。在中學時學數理化,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公式,列出例題,準備講解時,我就已經演算出答案,剩下的時間就把自己無聊得要死。
上了大學也沒有感到壓力,只是上課時把老師說的記下來,課外時間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書,然後考試的時候讀幾遍筆記,就能考到前三名。因為學了文科,所以看書比較多,而且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看,目光不是從左到右,而是從上到下。我看書時常常是同時看五六本書,都在屋子裡攤開了,隨便走到哪裡,撿起一本書,就能從上次看到的地方接著看,而且五六本書的內容從不互相干擾,許多那時候讀的書到現在還記得。
在讀碩士時,同班有不少聰明人,但對我還未形成壓力,而且最後我寫的碩士論文受到導師的讚賞。導師是本領域的大咖大牛,桃李遍天下,在我答辯時,請的答辯委員會都是導師的前學生,導師對我的論文大加稱讚,於是其他委員都順著導師的話,我在下面坐著根本不用回答問題,只是傻笑而已,碩士學位就這麼到手了。
後來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他們往往讀書比我更快,還讀得深,讀得更細,往往能夠說出卓絕的見地,我卻挖空心思也從未想到,讓我常常有挫敗感,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阿楨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阿楨
美媒:中國的這個“世界第一”,美國該擔心嗎?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然而,20多年,中國發展國內科研能力,派遣學生和研究人員到國外學習,並鼓勵中國企業轉向製造高科技產品。2017年首次超美。西方研究人員一直指責中國的研究品質低下。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作者卡洛琳•瓦格納)
相關新聞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阿楨
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 2022-12-17
回應
【本文來自《雁默:美國只是把台積電當寵物,還不讓它吃飽》評論區】
今天的台積電,靠臺灣人民和我大陸市場成就晶片奇跡,今台積電駕鶴西去,走就走唄!但我們得有個說法!以我大陸全球唯一最大晶片市場,我大陸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大陸的全球最科學的體制機制,一個晶片產業必定功成業就。
轉一個我老師的觀點:“我並非瞧不起工程師,我只是瞧不起臺灣的美籍工程師。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本質上,是美國全球的霸權已死。全球化,正在深度進化。臺灣去中國化,其實是臺灣美分、日分想要美國化、日本化,恰恰是臺灣的去全球化,臺灣將成為新農村,一群悲催的工蟻而已。自甘為奴,不值得同情。”
回應
你老師情商不足,張忠謀說的全球化已死,指的就是政府強權干預企業產業鏈配製,逼迫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積電最理想的設廠地當然是來大陸,但是台政府限制差二代。
是美國不想全球化了。我們要堅持全球化,吸引全球到中國經營,新的世界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全球化肯定打得過美國化。
我國光刻機發展怎麼樣了?2022-12-17
作為一個20年半導體老兵,01年從台積電fab3離職到大陸,2022年底上海微的smee將完成193nmArF准分子鐳射浸潤式光刻機的樣機,這對美荷asml售中光刻機談判。為什麼荷蘭誓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看看下張asm的2025年市場預估圖就知道怎一回事了。如果193nm ArF dry也不能賣中國,asml將達到一百台40億美金的銷售額。
回應
那時某機型據說換了渦扇10大面積趴窩,網上哀鴻遍野:有說材料不行得長時間試錯的;有碩研製思路走了彎路的;有說體制問題造成科研人員不思進取的;還有說等我們研製出來ws10,人家美國的更先進的什麼什麼發動機早就超我們兩三代了,根本沒意義…然後現在回頭再看,這些困難都基本被克服了。現在光刻機的研製也是這個調調。
阿楨
人才回歸!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 自美回陸任職
2022-11-01,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學院由市政府設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
拜登報應來了?美國驚爆人才危機:大陸科學家掀回流潮 2022-10-21
中美關係漸趨對立,根據美國幾個著名大學調查,2021年至少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離開所任職的美國大學,轉投中國大學效力。表明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政策阻礙了華裔科學家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引發了「寒蟬效應」。另一方面,中國赴美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下滑,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占比超過4成,去年僅剩2成5,美中對抗勢必延續,加速兩國的學術脫鉤。
回應
美國沒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自己斷送來自華人的人才
相關新聞
寒冬來了...亞馬遜等19家美國科技巨頭裁員4.4萬名「科技人」失業 2022-11-04
阿楨
中共20大主要目標"與美鬥爭"?習近平對統一急迫拒外部干涉?【寰宇全視界】 2022-1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saKENTtHc
相關新聞
美擴大出口管制,中國晶片廠美籍高層面臨去留抉擇 2022-10-18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自力更生發展高科技,贏得「關鍵核心技術」的爭奪戰,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而在一週前,美國新禁令限制其本國公民為中國的晶片企業工作。16家中國上市的晶片企業,共有43名美籍擔當要職,包括CEO、董事長、副總裁,或核心研發人員等。
中美科技人才爭奪戰開打:美國神助攻,回國成熱潮 2021-06-02
美國國務卿布布林肯:習近平第3任期可能用脅迫甚至武力加速統一 2022/10/21 中央社
回應
台灣趕快打仗啦!美國求求你們海峽兩岸,真的啦,拜託拜託,不要再坳了,美國快要哭出來了,趕快打啦!趕快打啦!趕快打啦!
近13年半最慘 大陸對台下單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 2022/10/21 中國時報
9月大陸(含香港)對台下單較去年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中美科技戰,對陸祭出高階晶片禁令,經濟部預期對岸下單繼續負成長,何時轉好仍是未知數。
回應
台灣經濟終於可以逐漸脫離大陸的市場,恭喜塔綠班,下一步再努力廢除ECFA,台灣就自主了,不必受到禁買的威脅了,加油!
阿楨
退不了、進不來 中小學「老」老師惡化 2022-09-27 聯合報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占比已剩不到三成,「新陳代謝」緩慢。教團分析,少子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則進一步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甚至被迫延退,導致年輕老師更進不來,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否則將成台灣國教重大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出現劇烈翻轉,一百學年時(含長期代理教師)有約一半老師年齡在四十歲以下,但最新一一一學年,四十歲以下教師比率已剩不到三成;五十歲以上教師十年來占比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國小教師超過千人。
以往教師年滿五十歲、年資達廿五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八十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八十一,一直要到一一六年變成八十五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退休意願也降低。
國教危機 解方在哪 2022-09-27 聯合報
師資培育開放後,非師範學院出身的大學生也能擁有成為教師的入場券,但師培制度實施廿多年,教育現場受少子化影響,已不再需要這麼多教師,正式教師缺愈來愈少,不僅流浪老師多,連既有教師也要擔心自己成了「超額教師」被頻繁調動。
儘管教團長年疾呼降低師生比,既保障教師工作權,學生也能擁有更精緻的教學品質。無奈政府調降師生比的魄力,遠不及生源雪崩式減少的速度。
年改更讓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更加「怠速」。過去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多在五十五歲前就辦理退休,但年改後,大部分老師的教學年資與退休年齡加總還不到基準,想退休也退不了。而年輕教師只能蟄伏於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與教師甄試中不斷輪迴。
多個教團早在年改期間就預言,年改將造成教師延退、人力老化,影響教學品質,教育部當時雖曾喊話支持年改,但也承諾會研議校園師資結構改變後的職務運用,讓每位教師不論年齡都能為教育做更好的貢獻。但年改四年過去,仍不見政府對教師年齡結構問題提出具體因應作為。
無奈早就可預見的教學人力結構性問題,多年來卻未見教育部有實質解決,甚至昨天連回應相關議題都省了,教育部消極以對的態度恐更是國教危機。
阿楨
華爾街日報: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2022-09-24
9月23日發佈的報告《捲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位址的變化,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22%。
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並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2012至2022年已超80%破百萬,提高12%。
相關新聞
美國司法部取消中國計畫 華人教授仍被調查 2022-09-12
“海歸”光環褪色 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光環褪色,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增長明顯放緩,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同比減少18%。
阿楨
日媒:胸懷大志的日本科學家趕赴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美國歐亞網 2022-09-01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 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採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儘管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更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排名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準,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畫,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後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阿楨
美媒:魯班工坊,把中國技術帶到中亞
美國歐亞網 2022-09-01中國將職業培訓中心擴展到中亞 今夏,在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體育館內,中國工人在安裝最新的管道、供暖和通風設備等。不過,來自中國山東省某公司的工人來這裡並非是為運動員改善條件。他們正將該空間改造為中國在中亞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未來幾代的塔吉克斯坦學生將在這裡接觸到最新的通風和綠色能源技術。
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發展,著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遍佈全球的“一帶一路”專案配備人員。2016年以來,中國已在19個國家開設20個魯班工坊,大多數位於全球南方,也已在幾個歐洲國家落地。
對中亞東道國來說,該項目是受歡迎的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在這些中國工人在杜桑貝(塔吉克斯坦首都——編者注)安裝設備之際,5000英里外的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內,講師蘇萊曼•派特爾正擴大該校的魯班工坊,成立於2019年的工坊為學生提供物聯網碩士學位。德班理工大學的負責人表示,魯班工坊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設備,而西方國家專注於提供資金。他說在開辦魯班工坊前“我們沒有3D列印設施”。
首個魯班工坊6年前在泰國掛牌成立。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當地學院合作聚焦自動化和機器人,之後擴展到服務于高鐵專案的技術。魯班工坊可被視為“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進軍海外的中企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當地技術人員來運營相關項目。於是,北京鼓勵中國的技術院校建立外國合作夥伴關係。有學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到哪裡職業教育就辦到哪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就到哪裡。
開辦工坊要比建大學更實用。對於“僅會說一點中文且無特殊技能”的當地工人來說,很難被中資企業聘用。可一旦他們掌握技能,就將有利於就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外界瞭解中國。對於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的講師奧盧格巴拉來說,魯班工坊是福音。他的學生除了為中企工作,一些還去了亞馬遜和微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克•範德克裡預計,西方決策者將把該專案視為北京正改變全球重心的另一種方式,但塔吉克斯坦等許多國家“不會在意(西方)批評。他們需要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技術工人。坦率地講,富裕西方國家並沒提供多少支援”。這點在南非顯而易見,奧盧格巴拉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大國對抗中可能被要求選邊站,“倘若美國與中國爆發(衝突),你覺得我會支持美國嗎?”(作者Jiahui Huang,崔曉冬譯)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阿楨
“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學歷鄙視怪圈 2022-07-27中國青年報
近日,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一事引發熱議。國內的高校教師去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注水大學”轉一圈,再以“海歸人才”的名義被原校引進,類似操作並非個例。但是,去東南亞讀博就一定是“水博”嗎?
比起去歐美國家留學,不管是從資金、語言要求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去東南亞讀博的成本都相對更低,被視作是提升學歷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學歷要求的高校教師、學歷一般的高校畢業生、想提升簡歷的職場人,是前往東南亞地區讀博的主力。一條產業鏈也應運而生,從留學諮詢仲介、語言考試甚至到論文發表都有了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想提升學歷,但也有人想潛心鑽研學術,受家庭、資金和語言能力等限制而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學校。更何況,“馬菲博士”專案也絕不是“水博”的代名詞。來西亞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學,博士並不是那麼容易畢業,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習,也需要發表一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文章或者是兩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資料庫)收錄文章。
回應
SSCI根本不能作為博士水準的評判標準。內行人都知道,多花點錢發篇SSCI一點都不難。
“馬菲博士”不一定是“水博”,不過湖南邵陽學院的一定是水博,這是學校有組織的出錢去訂購的啊。
鉅資“批發”東南亞博士,四線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教育觀察員常松
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廳,認為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被免職。
邵陽學院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二本高校的縮影,肩負著當地高等教育發展大業,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國內博士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投資小、見效快”的亞當森大學們,就必然成為“理想之選”。
此事給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敲響了三聲警鐘:警惕教師為了“帽子”搞學歷注水;警惕學校搞突擊式沖業績;警惕學歷提升背後的利益輸送。
回應
指責和批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思考,不要費力氣。但是你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方法就是,定位清楚,你是什麼水準的學校就做什麼事情,不要,中專變大專,大專升本,本科變大學,大學申碩,申博,所有人都往一條路上沖,所有大學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阿楨
在中美科技競爭中,中國理工博士“產量”大的意義何在?2022-03-10觀察者網
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報告,2000年美國大學在STEM領域授予博士學位的數目是中國大學的兩倍,但到了2007年,中國的理工博士人數超過了美國。預計到2025年時中國每年的理工科博士畢業生要比美國多將近一倍;扣除國際學生,實際上,中國與美國的比例更接近三比一。
肯定會有人急著指出:中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不行,數量不等於品質。這有三個誤區:
1、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的;
2、理工博士的數量與其說代表研發產出,不如說代表研發投資;
3、在大部分應用研發中,人力優勢是有用的。
當然,假定中國的理工博士為美國的2倍,而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是中國的4倍。投入到理論研究的時候,服從線性律,中美同行攻克難關的數量相當。投入到應用研究的時候,服從平方律,400名中國理工博士和200名美國同行可以達到相同的難關攻克率。
然而實際上,中國理工博士的數量真是兩倍於美國,但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卻不是四倍於中國,兩倍都是“料敵從寬”了。
回應
美國相信天才,中國相信團隊。天才不常有,但團隊能數量引發質變
不是要團隊就不要天才個人了,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你們理科生沒學過經濟學,我來告訴你:大規模提高供給,可以壓低價格,從而讓下游節約成本。
相關新聞
2021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數量超美國
2020年國際論文被引次數,中國在這四個領域(材料、化學、電腦、工程)排名世界第一,在農業、生物、環境等10個領域第2。
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全球第一首超美國,華為連續3年成申請最多企業
中國6G專利申請量占比40.3% 全球第一
阿楨
北京冬奧會花了多少錢?能賺回來嗎? 2022-02-11
先看看最近幾屆冬奧會各國的花銷: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花了60億美金;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花費500億美金成為歷史最昂貴的奧運會(包含冬夏奧運),2018年韓國平昌花了122億美金,2022年北京冬奧會直接花費:1.賽事花費為15.6億美元。2、場館建設為15.1億美元。間接性投資比如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冬奧地鐵、相關公路等。中國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估算總開支總花費是420億美元(約人民幣2,900億元)。
北京冬奧會有那些收益?
第一:賽事轉播權突破11億美元,超過平昌冬奧會9億美元和索契冬奧會8億美元。
第二:門票收入,為防新冠肺炎,僅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因此門票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45家品牌贊助費超過歷屆冬奧會。參照索契冬奧會的13億美元,保底收入為13億美元。
第四:冬奧會周邊產品商品,突破25億元。
第五.國際奧委會補貼3.38億美元
3.帶動冰雪相關的周邊產業發展規模達上萬億!
相關新聞
吹噓北京冬奧節儉39億美元 外媒曝實際開支高10倍(回應:酸言酸語,不到美國侵略阿富汗一天的費用)
北京雙奧看中美關係 美自信瓦解
嗆谷愛淩滾回中國?網譏:真的回去拿金牌了。 美媒酸了:美國隊金牌數“意外”輸給中國隊,怪谷愛淩。谷愛淩不確定未來是否繼續參賽,將去斯坦福讀書(回應:不要對一個谷愛淩大驚小怪,以後谷愛淩只會越來越多,習慣就好了。 華裔回歸祖國只是美國種族矛盾激化的結果,靠金融霸權也救不了經濟,說白了就是美國迎來了週期律。)
「正義會遲到 但不會缺席!」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在2019年遞補銅牌後, 2022-02-18日深夜,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公告,由於英國運動員違反興奮劑規定,英國隊獎牌被收回,蘇炳添和中國短跑遞補銅牌。(回應:拖這麼久也能叫做正義?若遞補的是白人,肯定檢驗出來馬上定案。)
CNN惡意揣測:北京冬奧分裂世界,中國卻認為成功了(回應:冬奧不是分裂了世界,而是分裂了西方國家內部,認識到了中國的真相,不再受反華媒體的蒙蔽。)
分裂祖國的「彈性華人」?谷愛淩的中美國族認同焦慮(回應:看不出谷有什麼焦慮?眼瞎嗎?去看看各國代表隊。 因為中國崛起讓美國感到威脅,才衍生出這些困擾。也可以說美國越來越沒自信。)
阿楨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
阿楨
美國政府「中國行動計劃」大挫敗!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 2022-01-21
隨著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與新冷戰漸次升溫,美國司法部特設「中國行動計劃」,全面加強調查中國在美國的經濟間諜犯罪活動。去年1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重量級華裔科學家、中研院院士陳剛因為「對能源部隱瞞自身與中國機構的關係、詐領270萬美元研究經費」遭聯邦調查局逮捕,隨後被麻州聯邦檢察官起訴,成為司法部計畫的指標案件。
然而20日,全案以「雷聲大、無雨點」畫下句點,司法部灰頭土臉宣布放棄起訴陳剛(Gang Chen),理由很簡單:缺乏證據。這也是「中國行動計畫」(Chinese Initiative)從2018年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啟動以來的最大挫敗。
其實陳剛案從一開始就頗受質疑,批評者認為「中國行動計劃」的檢察官求功心切,將單純的「申請經費揭露違規」與嚴重的間諜罪或智慧財產權罪行混為一談。連當初逮捕陳剛的前聯邦檢察官雷林(Andrew E. Lelling)後來都坦承司法部做得太過火,在學術界製造恐懼氣氛。
當時25位MIT的現任與前任教師發表聯合聲明指稱:「質疑陳剛對美國的忠誠實在惡劣,而且令我們想起歷史上幾個黑暗時期⋯⋯許多有華裔血統的MIT教師與學生,覺得自己被鎖定,深感恐懼,受到威嚇。」陳剛的女兒凱倫(Karen)為父親設立的GoFundMe網頁,3天就募得40萬美元,後來全部捐給幫助科學家的慈善機構。
「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陳剛之外,第一個被「中國行動計劃」祭旗的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教授、奈米技術專家胡安明,去年9月獲法院判決無罪。胡安明在調查期間被拘留了18個月,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全靠GoFundMe募款支付法律費用。
阿楨
電子書行業正蓬勃發展,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財產權市場
新加坡《海峽時報》2021-11-27, 2020年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人數從2015年的893萬增至2130萬。中國網路小說行業的最大企業閱文集團通過IPO募集到鉅資。至8月,它已擁有2.327億月活躍讀者和940萬網路作家。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讀者達4.6億,一些網路作家每月能掙到約合1萬多美元。
網路小說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市場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許多電子書已被改編為影視劇,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其中既有實體圖書也有線上翻譯作品。
相關新聞
電商網站誕生二十多年之後,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仍未走向消亡,而是書店的2.0轉型:獨立向左,商業向右打造“咖啡+” 連鎖等新業態,線上線下新零售等複合模式。
留學生“哀歎”洋文憑不吃香了
香港《南華早報》2021-11-27,隨著海外高校的學歷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尤其是申請本土企業或小企業的職位時,招聘者更熟悉985和211大學,就讀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吳文茜(音)說,國內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縮小,“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赴海外讀研究生的人是想逃避中國研究生考試,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相關條件。”
法國諮詢企業Emerging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展的2020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五——與2010年相比提升6位。
1968至2019年共有650多萬中國人赴外留學,其中近90%學成後回國。除了海外學歷的競爭力在下降,一些學生還因得知其他人的不愉快留學經歷等原因而選擇留在國內求學。此外,西方一些大學把國際學生當成搖錢樹,卻並未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和教學)。很多像陳和吳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說,在國內他們感到更舒服,這促使他們決心回國發展。
阿楨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阿楨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阿楨
領360萬元獎學金 5名學生棄台大讀亞大 2021-08-15 聯合報
台中市亞洲大學主任秘書施能義表示,指考採計科目在全國前3%,且數學、英文成績原始分數均達頂標以上,且第一志願選讀亞大的學生,最高可領取360萬元入學獎學金,外加海外雙聯碩、博士助學金最高120萬元,合計可領480萬元獎學金。至今已有5名學生領取360萬元、3人領取160萬元;領8萬到120萬元獎學金的學生超過百人。選讀亞大的台北市高姓學生分享,去年指考時,他可進台清交等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領取360萬元獎學金。他很高興能到有潛力的國際化綜合大學就讀。在亞大唸了一年,覺得校園很美麗,將會利用這筆獎學金追逐自己的夢想。
新北市華梵大學今年3月宣布,110學年將續推大一新生免學費政策,只要參與每周5小時的校園共同維運實習,到課率達8成、學期平均成績達75分,並且遵守校園不吸菸的規定,即可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品德全額獎學金5萬4000元,相當於抵免學雜費。
華梵大學統計,品德全額獎學金措施推出後,109學年度上學期全校新生願意參加此方案且最後完成共同維運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比率為76%,其中74%學生在到課率及學業成績部分皆符合續領資格,因此下學期可繼續領取全額獎學金。
華梵大學說,另針對大二到大四學生推出沒有名額限制的創新共學獎學金,只要組隊目標為共同學習,並互相砥礪提出創新共學計畫,通過審查者每人最高可獲得一學期5萬4000元獎學金。
新北市淡江大學近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起每年頒發逾3500萬元招生獎學金,創校史新高。當中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設置的有蓮獎學金,每年頒發2000萬元,近百名獲獎學生每人可獲20萬元。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每年捐1500萬元,給予成績優異學生、實習或參賽學生以及經濟不利學生獎補助。
回應
笑死是在幫這些學店(淡江不是)打廣告?為了360萬放棄台灣第一學府有夠短視
有奶便是娘嘛~畢了業連學貸都還清了,少背債好幾年,“名校”能值多少錢?
我自己台大畢業,後來到德國拿博士,現在大學任教,我不認為這些學生笨。台大學歷沒那麼值錢,我看過很多魯蛇,台大學歷只讓他們更加難適應社會而已。
阿楨
日本報告:被引次數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首超美國位列第一
日本《日經新聞》稱,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2021-08-10報告,在全球被引次數排名前10%的科學類論文中,中國論文的數量首次超越美國。而日本的衰退則進一步惡化,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
文部省根據英國Clarivate公司資料,中國論文總數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超越美國。2019年,中國為471367篇,美國為393794篇。
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2018年(文中指2017-2019年平均值)相關論文數量達40219篇,而美國為37124篇,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和2008年(文中指2007-2009年平均值)的論文量相比較,美國相較2008年增加了3%,而中國卻是2008年的約5.1倍,實現了大幅增長。從比例來看,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佔據24.8%,美國佔據22.9%,第三名的英國只占到5.4%。
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科、電腦•數學、環境•地球科學5個領域超越了美國。在材料科學領域,中國佔據48.4%,遠超14.6%的美國。化學和工科領域同樣,在化學領域,中國佔據39.1%,遠超美國(14.3%);在工科領域,中國佔據37.3%,也和美國(10.9%)甩開了差距。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相關論文在20年首次實現逆轉,超越美國,占到20.7%,而美國為19.8%。在物理學、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美國依舊佔據領先地位。
中國為何能成為第一?
中國2019年的科研開發費用約為54.5兆日元(約4926.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2倍以上。美國為68兆日元(約6146.7億美元),依舊位列第一,但中國增幅明顯高於美國。
中國2019年的科研人員數量超210萬人,世界最多,相較2018年增長了13%。世界一流的學者數量也在保持增長。而2018年美國科研人員數量為155萬人,中國大幅領先。
中國“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包括: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日本的衰退在進一步惡化
日本高品質論文的數量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約10~15%,,韓德法英等國與10年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日本卻沒有太多變化。日本科研人數約為68萬人,位列第三,但是增長率0.5%。日本博士人數在2006年達到頂峰,此後不斷減少。
《日經新聞》指出,沒有抑制長期的研究能力退化的“特效藥”,很難阻止衰退。
阿楨
CNN:美收緊陸生簽證 反幫助中國實現人才歸國目標 2021/08/08 中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美國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警告稱,「中國正在利用學生間諜竊取美國機密」。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同樣執著於這一話題,聲稱招收留學生是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一部分,即利用平民來增強軍事實力。
2020年5月,美國白宮發佈公告,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持F簽(學生簽證)和J簽(訪問學者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美國,但並不包括本科生。此舉影響了大約3000名在美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在這項政策公佈4個月後,美國國務院聲稱已撤銷1000多中國學生、學者簽證。
受到此一政策影響的丹尼斯.胡(Dennis Hu)表示,「我認為這是一種基於國籍的歧視政策」,他已經在波士頓讀了數年大學,但卻因突如其來的簽證限制無法返美。著有《中國千禧一代》的美國記者埃里克.菲什(Eric Fish)同樣認為,川普的政策過於武斷和「一刀切」,很多受到影響的中國大學本身與軍方並無聯絡,擁有數千名大陸學生的民辦大學,其中絕大多數學生也與軍方無關。
目前在美國有超過37萬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專家認為,川普時代的政策不僅讓美國大學失去了中國學生,還可能對美國自身研究造成不利影響。據統計,美國有16%的理工科研究生是中國人。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智庫馬可波羅(Macro Polo)表示,約1/3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是在中國獲得的本科學位,但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在美國學習、工作和生活。
CNN認為,「最優秀的大學吸引著頂尖人才,在開放和國際化的基礎上,才是美國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一旦美國失去了學術優勢,那麼就會導致國際上的人才流向中國,而這正是中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實現的目標。
儘管遭到多方反對,但拜登政府至今仍未扭轉這項政策。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近期提出了一項法案,要求限制所有就讀理工科的中國本科生和研究生,他聲稱這將「確保美國免受中國間諜活動的影響」。
據了解,今年7月美國副務卿雪蔓前往中國訪問時,中方遞交二份糾錯清單當中,就重點要求美國取消對大陸留生的簽證限制。
回應
早該做了,現在才做太慢了,這些人回過頭來和美國競爭,對美是「飼老鼠咬布袋」。
每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和物理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有幾個是美國本土學生? 所以你不算是美國人養的老鼠?
哈哈!美國怕成這樣子 心中已經認輸了
阿楨
文科生太多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歷史的無知! 2021-04-16 任大剛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發表《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論文,得出: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中提到,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中國不重視理工科教育。
四位不知,中國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比重最小的國家:1949年33.1%,1953年14.9%,1957年剩8%。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地處熱帶,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易解,熱帶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更應發展旅遊度假等第三產業,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理工科生。
回應
要辯駁四博士說法,需要看採用的資料和推論的邏輯是否合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否適用。
四博士說的是文、理科比例不太合適,文科比例偏大莫非文科能直接種出糧食、造出機器、建設成世界工廠?
中國古代科舉,100%文科生,還不是搞舊中國搞得GDP全球第一。
中國教育改革必須建立跨學科,才能克服文理分科的工匠體制 2021-04-17 陳平
回應
沒有一個擅長的學科,跨十個都沒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阿楨
參與千人計畫 NASA資深科學家面臨最高5年徒刑,最高可罰25萬美元 2021/01/15 中時
回應
“在美學者暗助大陸在全球廣徵科學人才並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千人計畫” 是什麼混帳話。全世界都在向其他國家招收科研工作者,教授,研究人員,學術是無國界的.
重點是【虛假陳述】吧!不過,就算據實陳述,大概還是會在【危及國安及所謂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大帽子下,被抓起來!更重點是,美國正對大陸發動展開各種【無硝煙的新形態戰爭】吧?!所以【非戰時期】(以前)不是罪,【戰時】(現在)都是罪?!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維基百科,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俗稱千人計劃)是中國2008年12月起實施的計劃,圍繞中共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高層次人才。2018年9月29日,評審小組因考量到海外人才的安全保障,而要求有關單位不得對外公開提及「千人計劃」字眼。
2010年千人計劃名單
阿楨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教育部2020-12-22發佈,“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全球參加HSK(中文水準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中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年底,中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目前,中國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超過30萬人。
2019年在中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2016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約八成。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持續拓寬港澳臺學生來內地(大陸)就學管道,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225所,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
阿楨
教育部:國外經歷不得作為高校招聘限制性條件,人才稱號不享有學術特權
教育部2020-12-18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通知指出,堅持人崗相適原則延攬人才,不將人才稱號作為硬性指標,不針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發佈“明碼標價”的招聘廣告。要統籌用好國內外人才資源,不將國(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
回應
該改了,否則話語權全在外國
有毛線用,你部裡自說自話,具體還不是各高校。
國內基礎教育非常出色,但和國外差距巨大,外來和尚好念經是事實
我不贊同。美國大學分兩類,一類是精英大學,那是培養國家統治階級的。第2類就是糊弄平民百姓的三流大學和社區大學。你不能拿國內的普通大學去和美國的精英大學比,如拿清華北大去和美國的名校比,其實並不遜色多少。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立項名單公佈,66個專案入選 2020-12-19 觀察者網
回應
除了古文獻整理,我看不出意義所在
所有知識建立在文獻基礎之上,今天不做,未來都是“廢紙”
今年絕大部分都是對中國古代和近代的研究。而去年174項,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涉外研究。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12_19_575096.shtml
學者論文《康得的倫理學其實很爛》惹爭議,“很爛”是髒話嗎?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2-19發佈《<康得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作者韓東屏聲明暨編輯部徵集商榷稿件啟事》。
回應
以前我讀康得時也覺得晦澀,當時只覺自己水準有限。
我也是,因為自己水準低不敢大聲質疑,哈哈。
為什麼不能批評?而在於學術批評。比方說,醫生給人看病,說一句,你的身體很爛。悲觀的人可能不想活了,樂觀的人可能不當回事,大部分人一頭霧水。很爛這個詞的問題不在於是口語還是書面語,而在於學術批評不該用,尤其是題目中用這個詞。
阿楨
港媒:中國優秀高校畢業生為何紮堆國考
香港亞洲時報2020-12-02今年中國有近158萬考生參加國考,這標誌著人們(就業態度)的一種轉變:更傾向於在安穩的國有單位求職,而不是到被認為風險較高的私營企業。“鐵飯碗”除政府提供的住房補貼、醫保和高額養老金繳費外,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同比增長6.8%。
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海外職業規劃,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和就業市場出現萎縮,今年估計有至少80萬名留學生返回中國創下新高。
相關新聞
英日緊隨美國限制中國留學生
德國2019年最大留學生為中國,印、義列二、三位
新媒:香港民众排队北上“避疫”
《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2020-06-28發佈,“疫”時代留學將何去何從?
留學國家: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美、澳、加、日、英。中國香港、韓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歐亞國家興起,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上升。
阿楨
綠媒炒作台積電主管跳槽大陸 網友:愛臺灣要脅人
2020-11-28,臺灣綠媒傳出台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大陸濟南南泉芯的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並聲稱“擔憂技術外流”。台積電稱,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行為,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其違約責任。
事實上,臺灣半導體企業員工跳槽大陸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大陸企業工資待遇很高,台積電人才流失十分正常。者舉例稱,在蝕刻領域擁有特長的周姓主管,還有一位曾在台積電南科廠擴散部的吳姓主管,二人均在泉芯工程部擔任高級主管。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泉芯成立於2019年1月,註冊資本59.5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大型積體電路生產及光掩膜製造、針測、封裝、測試及相關服務等。
濟南集芯產業發展投資合夥企業目前為濟南泉芯第一大股東,持股42%;逸芯集成技術(珠海)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41.2%。
“別人給的薪水高人才自然往那裡走,如果不想人才外流自然要提高薪水,少拿愛臺灣要脅別人,老話一句,只花的起香蕉,只能請到猴子。”一位臺灣線民評論道。
而被稱為“毒蘋果”的“蘋果日報”:“怎可以讓這幾個人將臺灣技術掏空”、“讓人憂心台積電技術外流至大陸”,並將這些人稱為“叛將”。
但臺灣線民顯然不認同這種說法。
“商場本來就是互相挖角,各憑本事,如有糾紛就是打官司,哪裡有什麼叛不叛的,都是蘋果新聞自己的‘仇中’意識形態在作怪。”
還有臺灣線民表示:一個人的跳槽是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的事,很多人離鄉背景去跳槽誰該檢討?
阿楨
分數走低的美國
如果說多年前我出國的時候,美中就像是“100分”和“70分”。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現在的美國不僅面臨著內部的撕裂,還因為疫情期間的表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極大的信用危機。它幾乎是釜底抽薪的移民政策也讓很多外國人才寒了心,無論是已經在美國的,還是曾經嚮往美國的。
失掉國際信用,失掉外來人才,美國的實力會被嚴重削減。
回應
總結:在美國不好混了,所以我得去找個好混的地兒
哪裡好就往哪裡去,人之常情,這就是人性.
澳媒: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
2020-11-19,《今日西澳》報導,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即將離任的西澳大利亞州財長本•懷亞特(Ben Wyatt)在議會的“告別演講”中指責“一些評論員和民選代表”攻擊中國,是“毫無幫助”的,澳應與中建立相互尊重的聯繫,維護好雙方強勁的貿易關係。
“中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幾乎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懷亞特說。
在懷亞特看來,此前中澳關係是良性的,但近些年來變得不同了。在TikTok、華為5G、南海問題及貿易調查等問題上“找茬”,給中澳關係的發展製造出巨大雜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回應
土澳終於有人出來說了句人話嘞
因為要離任了……
阿楨
“我為什麼離開美國?”90後中國留學生發長文流露心聲 2020-11-22 中國日報
今年9月,北京姑娘欒奕從紐約回到她從小生活的城市,這也意味著她6年美國生活的結束。
我在紐約一共生活了6年:在紐約大學讀研2年,工作4年。2017年拿到美國工作簽證,原計劃在明後年完成綠卡申請。
讀書時做過很多兼職,工作後做過公立學校教師,自媒體博主,紐約知名餐飲品牌PR經理。就職期間幫公司三登《紐約時報》並獲得過近百篇主流媒體報導,個人也上過一些華人報紙。
對我來說,離開美國是一個幾乎要前功盡棄、成本極高的決定。
但我還是回來了。原因概括來說有四個:
➤ 美國疫情以來的行為,完全站在了它所宣揚的那些價值觀的反面。
➤ 在美國我無法獲得我所看重的共鳴共情與社會參與感。
➤ 美國綜合得分日益走低,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我有生之年甚至有可能實現反超。
➤ 同等條件和同等努力下,我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012年我開始準備出國的時候,美國宣傳的主流價值觀大概是這樣的:崇尚科學、人人平等、民主法治、自由多元。
對於一個有點人文情懷的文科生來說,這簡直就是“理想世界”的定義。
而在紐約這個“最不像美國”、最激進多元的地方,我曾經一度覺得世界真的還挺美好。
直到疫情、特朗普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這記組合拳,徹底打碎了所有的美國濾鏡。
她從三個角度寫了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觀察。
1.民主與法治:“看不見的手”突然看見了
美國政府對華為、Tiktok、微信明目張膽的制裁,“看不見的手”突然能看見了,還連扇了我們三個嘴巴。
這讓我對美國的民主法治和市場經濟屬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政治體制沒有優劣之分,哪個體制能讓自家國民踏實發展、國家穩步向前就是好的。國民幸福感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才是王道。任何拋開歷史階段和國情空談體制都是耍無賴。
2.反智與傲慢:“反疫苗”的美國人
這使我對美國人“崇尚科學”的濾鏡破滅了。
3.有條件的自由和開放
口罩這件事本質上是高度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和東亞文化圈的社會責任感的觀念區別。
我們都沒錯,只是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中國老百姓這種心照不宣的社會責任感,對我來說更加熟悉,也更加有安全感。
4.促使我做出回國決定的導火索,是“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
阿楨
日媒發問: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都跑到中國去了
日本《朝日新聞》2020年10月31日《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跑到中國去了?》摘編如下:
仿佛已是很遙遠的事了。“我們的經濟規模可以被人口眾多的國家超越,但我們的科技實力必須在亞洲佔據絕對第一位,要讓中國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優秀研究人員都到日本來學習。”這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的觀點。他是在2009年底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出這番話的。第二年,中國在經濟規模上超過了日本。山中一直強調要改善日本研究人員的待遇。
自那以來過了約10年時間,日本的經濟規模(按美元計算)略減,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卻增加到原來的近3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的“2020科學技術指標”,2016年至2018年中國學者年均發表的自然科學領域論文數已經超過美國,首次躍居全球首位;而受關注度較高的論文數也逼近長期獨佔鰲頭的美國。根據英國機構的排名,在世界大學百強中,中國大學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日本。
中國從2008年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目的在於引進在國外活躍的研究人員,無論國籍。
最近我在網上採訪了一位在中國知名大學擔任教授的日本骨幹研究人員。他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是上述計畫的成員。
這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說:“我的年薪是40萬元,雖然比不上日本的教授,但這裡的設備和工作團隊等軟硬體都很好。”
他表示:“骨幹和年輕研究員跑到中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研究水準在不斷提高。拿我研究的領域來說,過去日本佔據了絕對優勢,但現在從論文的排名來看,與中國的差距已越來越大。”
日本大學的教員編制是有限的,但中國錄用的編制人員在增加。據他介紹,近年在基礎科學領域,每年日本有不少骨幹和年輕人到中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很多人也向日本和歐美等國家的大學提出了申請,但在進行比較後選擇了中國。
為了確保人才,中國政府迄今出臺了各種各樣的鼓勵政策。高科技城市深圳市制訂了旨在吸引頂尖人才的“孔雀計畫”,各地也都在爭先恐後地網羅人才。
日本要從世界各國吸引和挽留人才,必須確保工作崗位和改善研究環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長期以來,包括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很多科學家一直在敲警鐘,但真正能對日本起到警示作用的卻是中國的做法。
阿楨
中國大幅增加專業博士招生數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2020-09-30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稱,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
針對行業產業需求設置了47個專業學位類別,共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9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8個,截至2019年,碩士累計321.8萬人、博士4.8萬人。
《方案》提到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碩士類別設置仍不夠豐富,設置機制不夠靈活,個別類別發展緩慢,培養規模仍需擴大,培養模式仍需創新,培養品質亟待提高。博士專業學位發展滯後,類別設置單一,授權點數量過少,培養規模偏小,不能適應行業產業對博士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方案》明確博士生教育主要根據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培養某一專門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未來領軍人才。
《方案》提出,強化專業學位論文應用導向,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可以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等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呈現。博士論文應表明研究生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在專門技術上做出應用創新性的成果。
《方案》還提出,要破除僅以論文發表評價教師的簡單做法,將教學案例編寫、行業產業服務等教學、實踐、服務成果納入教師考核、評聘體系。
相關新聞
國務院08-04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政策,大力培育積體電路和軟體企業. 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自給率從2020年30%提高到2025年70%.
華為08-04啟動「南泥灣」「鴻蒙」推出不含美軟硬件(體)技術的產品(手機、筆電、家電…) 美08-17加強華為禁令, 打擊亞洲半導體,三星Sony聯發電子股大跌. 中國加速去美國化,華為與中興通知供應鏈放慢出貨重新設計. 美對華為開小門,是想阻止中國製造業2025半導體本土化,而中國正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與研究生教育。 美國10-04制裁中芯,中芯建100%自主產線,加速去美化!
阿楨
港媒:創紀錄“海歸”回國就業
香港南華早報2020-09-21,80多萬近來從海外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已回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加入原本就已擁擠的國內就業市場。在新冠疫情和海外收緊移民及就業規定的雙重影響下,今年從海外回國的中國學生人數同比增加70%,還須與國內的874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進行競爭。
海歸中,約28.6%曾留學美國,英澳留學占26.3%和13.2%,碩士學位60%。 40%在金融或科技行業找到工作,僅有3%從事製造業,5.7%就職於學術界或政府機構。約5%獲得了30萬元或以上年薪,近40%年薪不到10萬元。2020年中國國內大學畢業生的月薪7839元,年薪9.36萬元。報告顯示
近年來,選擇畢業後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已大幅增加,從2011年的18.62萬驟增至2015年的40.91萬,又上升到2018年的51.94萬。
德媒:中國學生的“美國夢”正在消退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2020-09-21,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朝聖”已有40年的歷史。如今,許多人更喜歡留在自己的國家。
自1978年以來,已有近600萬中國人到美國學習。去年,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達到了創紀錄的36萬人。
但自從美國的大學陷入美中兩國的地緣戰略衝突以來,“美國夢”已經破滅。
一家留學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40%的受訪學生有這種打算。
阿楨
區街道辦招8人,全是清北碩博!屈才了?先看看待遇... 2020-08-26
這幾天,杭州市余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火了,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其中有8位的入職崗位是最基層的街道辦事處。
有人質疑,基層的街道工作需要招清華北大的碩士和博士嗎?
其實,余杭早在2017年就開始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拋出橄欖枝,定向招聘高層次人才,而且待遇優厚,真的優厚。政府中級雇員年薪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海外招聘,政府高級雇員年薪約50萬元,政府中級雇員博研約38萬元,碩研約35萬元。此外,提供生活安家補貼、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購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目前,在崗清北人才76名、海外‘雙十’雇員20名,他們在各個崗位上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科研的興趣,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科研的條件,尤其是支撐自己的經濟實力。而且,我們國家每年有那麼多的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如果都留在高校做學術,高校系統也無法消化這麼多人。
大學教給本科生、研究生的除了專業能力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們帶著這些內化于心的素養、知識和技能走向社會,走向適合自己的每一個崗位。所以,這些清華北大的學生選擇去余杭的基層崗位工作完全沒有問題。
相關新聞
哈佛博士到深圳當街道辦副主任引關注:系選調人才、處級領導
回應
街道需要高科技人才嗎?這是一個嚴重浪費!國家培養一個碩士要多少錢?在現在國際形勢下國家現在多麼急需科技人才,許多難題需要科技人才破題呀!
急需?沒看到。不然為什麼科研機構會競爭不過一個街道辦呢?
人家是博士,去哪裡工作、做什麼崗位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就沒必要為她操心了吧。
這些人才都是重點培養對象,是浙江的儲備幹部,他們現在在基層是為了歷練自己,有了好成績隨時晉升,現在在街道過幾年可能去市里甚至省裡工作了。
阿楨
抖音創辦人是福建人TikTok是「七逃」「𨑨迌」的閩南音好玩的意思。
回應
沒用的, 台蛙根本不知道有福建同鄉人這事, 他們只認台蛙始祖倭奴。
川普08/07禁微信(wechat) 陸iphone銷量或慘崩9成(回應:美國還是民主自由的國家嗎? 美國就是流氓國家!)
大陸自然科學領域論文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躍居全球第一
中國在經濟、科技各方面追趕美國,引來美國近年來對華掀起圍堵、封殺等行動。不過,據日本官方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2020/08/07調查,40年以來,中國自然科學論文數首次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第三四是德日。20年前,中國僅列第九。2000年以來,中國大學經費增長了10.2倍,美國1.8倍。此外,大量留學生回中國後產出了大量論文。
回應
怎可以說大陸好。不符合台灣價值,會被綠油油圍剿。
中國產品大都是仿冒三無產品,舉國以欺騙為統治手段,世人竟然相信其論文世界第一,真是為虎作倀。
聯合國世界智產權組織(WIPO)去年報告專利申請:中國1,542,002件/美國597,141件.
阿楨
人大教授金燦榮:TikTok離開美國,誰是最大受益者? 2020-08-05
金:我是84年研究美國,那個時候美國不僅技術領先,而且商業模式領先。但現在還真是發生了很根本的變化。美國現在整體上講想打壓中國的科技進步,打壓華為其實是打壓中國的5G進步。打壓TikTok是打壓中國商業模式的拓展。
金:其實美國是一個政治化很強的國家,誤解他是自由市場的天堂。一旦美國人對你有政治上的懷疑,他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而且一定用政治手段幹預經濟。
我們看到了美國政府不守商業信用、不尊重市場規則、人為幹預、扭曲市場。Facebook能不能真從中獲利,現在沒有結論。
相關新聞
推特只針對中俄媒體帳號貼“官媒”標籤,線民戳破“雙標”
TikTok瘋傳《這就是美國》MV週點擊率逼近一億諷美國歧視黑人
特朗普制裁TikTok,紐約街訪美國用戶:TikTok被禁是因人們在這上面反對特朗普.
川普選情告急06-18路透:拜登領先13%,為扭轉情勢不顧衛生單位警告06-20晚在奧克拉荷馬州杜爾沙舉行造勢大會號稱百萬人參與實際入場不到6200人(抖音青少年惡作劇?)
川普稱禁TikTok恐失青年票,改口:9月15日前沒人買TikTok就封禁(回應:抖音遭禁與國安無關,而是青年用戶故意放鳥川普! 流氓國家赤裸裸的搶劫抖音的幕後黑手微軟/臉書現形了. 美政商強買TikTok像極了紐約芝加哥黑手黨的行事作風. )
阿楨
國防部:“雙一流”在校生士兵免試攻讀軍校
國防部2020-07-30表示,為貫徹落實軍委改革決策意圖,拓寬從士兵中選拔生長軍官管道,吸引高考成績優異、具有發展潛力的士兵,今年開始試點對“雙一流”(國家一流建設大學、一流建設學科)的在校生士兵(保留入學資格或保留學籍入伍)免試攻讀軍校。此類士兵的高考文化成績需達到本省份一本控制線,軍事共同科目考試成績優秀,所學專業符合軍隊建設需要,且滿足軍隊院校招收學員政治條件、身心條件,以及士兵報考軍隊院校的其他條件。
阿楨
深高南學位之爭:臨入學卻因房屋屬性被“踢出”學區房陣營 2020-06-13 華夏時報
記者瞭解到,義務教育階段積分入學的第一類才可獲得80分,其要求住宅用途商品房。而王先生所在的浩銘財富廣場,今年被劃分為第三類特殊房產,只能獲得70分,王家總分減少了10分,再加上家裡獨生子女1分(去年是5分)、住房4年5分、社保繳納超過二十年的10分,總分才86分。而若按照一類積分80分來算,今年他家現在已經有96分了,是有一定把握上學區內學校的。深高南入學積分近年來不斷上升,去年入學分數已經達到98.7分。按照目前這個情況,王先生的小孩今年無望就讀深高南。
官方通報回應業主並不認同
6月1日兒童節當天,涉事的8個社區數百名業主為孩子上學問題集體來到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得到明確回應。其中多位業主,跪在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夠獲得轉機。
6月12日上午,通報表示,在6月1日所謂“跪求學位”的7人中,也沒有一人今年有孩子需申請學位。
業主表示,此次變動,不光影響今年申請學位的家長,對明年、後年申請學位家長影響更大,他們面臨更多變數。買學區房申請深高南學位,家庭至少要提早4、5年,都是為了積學分。
與此同時,通報還表示,部分房產在甄別核實後確定的性質和類別與往年出現變化,但這只是回歸該物業本身應有的積分待遇,而不存在所謂因今年“政策變化”而“降低待遇”或者“損害權益”的問題。由此要求所謂“討還學位”或“恢復權益”的依據不足。
對於通報中提及“甄別核實”的依據,以及為何不提前發佈“變化通知”等情況,《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官方電話,但都以“正在通話中”、或者“無人接聽”而告終。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部回應學區房價格大漲:正在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新竹「八大學區」從小學念到大學家長400萬就能入籍卡位
學區-維基百科
學區制(district system),狹義上來說是盛行於英美的教育制度。廣義上來說指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招收學齡兒童的居住範圍,即所謂的入學學區。房地產業因此產生學區房的概念。
美國的學區,是美國公立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體系里地方政府對市、鎮居民區的一種劃分,以利於對各學校的管轄、撥款,並對哪些地區居民子女可以進入附近的公立學校作出規定。
阿楨
最高800萬元!30多地買房給補貼,你心動了嗎? 2020-06-14 中國新聞網
這個消息不知打動了多少購房者的心。今年以來,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不僅在落戶政策上發力,在購房補貼政策上更是不遺餘力。初步統計,年內至少已有30多地發佈或調整購房補貼政策。
其中,杭州榮登“大手筆”“砸錢”地區的榜首。今年2月,杭州推出“戰疫引才、杭向未來”八大舉措,提高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A類頂尖人才最高800萬,B、C、D類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購房補貼。
…….
回應
貧富差距就是這麼產生的
人類也屬於生物圈,有生命必有階級。
人才是可貴,但是納稅人的錢這麼用,呵呵了!
一路之隔房價落差10萬 由學區撐起的房價“等高線”處處可見 2020-06-13 華夏時報
素有“深圳版海澱黃莊”之稱的深圳百花片區名校雲集,目前百花片區二手房均價超過14萬/平方米。很多家為自己的下一代購買學區房,也讓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老舊社區房子,因為優質學位而成為“千萬豪宅”。
記者注意到,與百花片區僅一路之隔的園嶺片區二手房均價為9.9萬元/平方米,二者均價相差4萬多/平方米。
中國城市經濟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記者表示:深圳人口增長特別快,特別是中小學生在全國已經超過北上廣,它的總量是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大,但是學位供應又遠遠不足,尤其是名校資源被瘋搶,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現有的教學制度,以及學位資源的嚴重缺失所導致的。”
深圳市教育局資料顯示,2020年將確保完成新增3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公辦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的任務。同時,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 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
阿楨
為什麼以東京大學為首的日本大學國際排名在下降? 2020-05-24
至於下滑的原因,很多人為東大抱不平,說那些排名老注重什麼國際生比例呀,英語環境什麼的,排名本身就有bug,還有人直接說原因就是排名垃圾,配不上東大。
說白了,不在他們自己。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的科研基礎都在,淳樸務實的學風還在,嚴謹踏實的態度也還在,基本把研究室當成家的日本學者們也都在。
問題在哪呢,在經費,在錢,在money。
搞研究,特別是理工科的研究,特別是基礎科學,沒有錢,沒有資金,其他,基本都是空談。
這個問題,日本的學者們都明白,日本的各種大咖學者,都在不斷警告日本政府,再這樣下去,不僅日本大學排名和實力會繼續下降,諾貝爾獲獎者可能也會急劇減少。
咱來看幾組資料就知道了。
假如把2000年每個國家的研究經費預算標記為100,日本18年間,只增長了14.9%,但中國16年間,便增長了接近14倍。再看研究經費的絕對值上,日本也已經被美國和中國遠遠甩下。
從論文數量來看,2004-2006年,日本為第二位元,中國是第三位;但到了2014-2016年,中國成為第二,日本掉到了第4位;我知道很多人又得說,中國垃圾論文數量多,那我們只看top10%的資料。2004-2006,日本第4,中國第5;到了2014-2016,中國第2,占比從5%升到了17%;而日本從第4降到第9,占比從5.1%到2.9%。
回應
我早就說過,有錢就有高科技,高科技是靠錢堆出來的。尤其那些說中國教育有問題、沒有創新精神的言論,我一直認為是扯淡。
阿楨
研究生疑因被導師刁難墜亡,中傳回應 2020-05-10 觀察者網
2020-05-09晚,自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碩士黃靜怡家屬的網友發帖稱,因薛姓導師不同意送審畢業論文,致黃靜怡精神崩潰自殺。
@中國傳媒大學10日發佈相關說明,內容如下:
我們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對她的家人表示誠摯的慰問!
學院懷著悲痛的心情立刻成立了善後小組,與靜怡同學的家人保持聯繫並關心慰問,希望能夠與家人一起度過最痛心的時刻。
按照學校的要求,學院於事發的第二天就配合學校相關部門,啟動了對此事的核查工作。我們會針對家屬提出的一些情況,認真、負責地瞭解、核實,並將實事求是地回應各方關切。
一直以來,學院始終關注全院學生的學業與身心狀況,關愛每一個生命的健康與成長。
再次對靜怡同學的離世表示最深切的悼念,也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心。
回應
必須嚴查!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了,當學生的命運被一些人所掌握,那這些人必須要是負責且端正的人,對其中的一些渣子絕不能放過!
導師不同意送審就是刁難?這標題是不是帶節奏啊?現在碩士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品質一塌糊塗達不到送評閱和答辯標準的難道少嗎?導師要把握學生畢業論文品質,合格的才能送外審,這是教育部對導師的要求,不履行教育部要事後追責的。這節奏帶的,未經調查就判斷是導師刁難?
導師有卡住學生論文的權利,而學生卻無處申訴,這令人遺憾。
垃圾論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你以為翟天臨博士只是個例嗎?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做啥研究工作,新聞換個標題:導師答應送審論文,學生收回跳樓決定。
一個碩士論文導師不給送審便去跳樓,這件事情本來就很扯。二者的嚴重性壓根兒不對等。心理問題是主要誘因,可能是心理疾病,可能是各種壓力匯總的合理,也可能只是幼稚。哪怕因為非主觀原因,人力不可控的天災原因而導致整個碩士階段白讀,跳樓在這時也遠擺不上檯面。他論文不送審就自殺,那們這些讀博的一天到晚揪著腦袋上所剩無幾的頭髮,一個課題或一個方向可能弄半年發現是死胡同,是不是就得天天抹脖子了。
阿楨
“SCI”神話早該破了!2020/02/26 瞭望智庫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SCI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通過統計大量引文得出期刊的影響因數等量化指標來對期刊進行排名。按目前的國際慣例,一般用學術期刊的影響因數值來測度期刊的學術水準和論文品質。庫叔觀察到,學術界普遍存在對影響因數的崇拜現象。
…..
回應
那我問你,不靠SCI靠什麼評價科研水準?反對一件事卻提不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後把事情搞砸搞亂。
靠中國國內期刊?國內能好到哪裡去?
靠科研經濟轉化?那大家都去做賺錢的課題,請問那些不賺錢的基礎科研,你讓誰去做?
靠同行內部評價?都是圈內人,沆瀣一氣?甚至一個方向上只有一個團隊做,你讓誰去評價?
靠給學生上課?那教學成果怎麼評?你上的課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考90分,他上的課難,學生就算認真學都很難學好,最後成績60多,所以你教得就比他好?
最後一年教授名額就這麼多,一堆人爭,你說給誰?
論文門又有新爆料!?網看傻:出大事了! 2020/02/26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議題從選前燒到選後,資深媒體人彭文正的網路節目「政經關不了」中,不停揭露蔡英文論文祕密的神秘面紗,讓網友佩服不已,而這次又出現新的證據,讓人看傻了眼。
阿楨
月領大陸620萬元 哈佛知名奈米專家被捕 2020-01-30 聯合報
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利爾波被控違反規定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資金,遭美國檢方起訴。圖為哈佛大學校園。 (美聯社)
哈佛大學著名科學家、化學和生化系主任利爾波被控違反規定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資金,並對調查人員說謊,已被捕收押。聯邦官員稱,如果定罪,六十歲的利爾波將面臨最高五年監禁和最高廿五萬美元罰款。
聯邦調查人員表示,此案追溯到二○一一年,一名中國大陸的大學教授發郵件與利爾波聯繫,告知推薦他進入大陸「千人計畫」全球攬才行動。幾天後,利爾波前往武漢理工大學簽署一份長期合約,包括每月領取五萬美元報酬、十五點八萬美元生活開銷(合計約新台幣六百廿萬元),以及一百五十萬美元經費在大陸大學建立研究實驗室。
聯邦檢察官說,利爾波接受美國政府的委託研究計畫,領取政府補貼的數百萬美元研究經費,按規定必須申報領取外國政府研究經費等利益衝突事項。但他並未對哈佛校方透露在大陸的研究活動,在二○一八年國防部調查人員詢問時,他也否認曾參與千人計畫,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沒有吐實。
利爾波的實驗室網站稱他是「奈米科學和奈米技術先驅」,他的研究在哈佛大學和學術界曾獲無數獎項。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哈佛大學發言人說,校方已要求利爾波「無限期」帶薪休假。發言人稱,哈佛大學正與聯邦當局合作進行審查。同時,利爾波被禁止進入哈佛校園,也不會繼續其教學和研究職務。
阿楨
事實上,艾華特並不是被強硬退休、因而狀告牛津的第一人。牛津大學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的莎士比亞權威學者皮契爾教授(Prof John Pitcher),也曾因為類似緣由在67歲時被牛津大學逼退,並且控告牛津大學違反英國《平等法》(Equality Act 2010),涉嫌年齡歧視與不當解雇。只是皮契爾的指控與賠償要求,卻都在2019年5月的一審判決中遭到駁回。
當時法官援引資料指出,英國高教確實存在男性、年長者、白人等優勢群體把持高等學術研究職務的現象存在,作為國際領航學術機構的牛津大學,透過EJRA以實現「建構大學職場的多元環境」,屬合法合理的措施。
但又是為什麼,這次艾華特卻能夠打贏這場可能動搖EJRA存廢的關鍵訴訟呢?其中重要原因便是,艾華特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數據報告,「打臉」了牛津宣稱「EJRA能讓大學學者組成更世代公平、更多元」的說法。
「如果一項嚴重的歧視措施,只是為了創造出2-4%的新職缺,這完全不成比例。」法院在此次判決中表示。
在艾華特案極具指標判性的判決出爐後,目前上訴中的皮契爾,更有望援引艾華特案例與HESA的報告,做出更加有利的司法反擊。此外,不少同樣遭遇「被退休」危機的資深教授們,也受到艾華特案的激勵,決定拒絕配合EJRA,受限年齡而被強制退休。
不過,輸掉這場關鍵司防戰的牛津大學也透過發言人語帶保留地表示:「校方不排除持續上訴。」
阿楨
英國大學的「老人歧視」?牛津教授「強制退休」的關鍵判決 2020/01/04 轉角24小時
「只因為年紀就逼學者退休,太蠻橫啦!」英國牛津大學的資深教授艾華特(Paul Ewart),因為在2017年時,遭牛津以極為爭議的「強制退休政策」解雇,不滿之下一狀告上法院;在漫長的司法攻防戰後,本周英國法院判決:牛津大學因為年紀「不當解雇」艾華特,明顯構成「年齡歧視」。牛津大學的強制退休政策,遭法院認證為「職場歧視老人」,艾華特案的關鍵勝訴,更再次點燃了英國高教界的「強制退休年齡」之爭,以及學術圈的世代資源分配問題。
現年73歲的艾華特教授,過去長達38年,都在牛津大學知名的克拉倫登實驗室(Clarendon Laboratory)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是原子與雷射物理學界的權威學者。但儘管在牛津任職的最後2年,研究生產頗豐的他,發表了15篇期刊報告,主導研究也取得重大進展,但仍在2017年因為年齡限制遭牛津大學「強行退休」。
牛津大學的「強制退休政策」,指的是校方於2011年擬定生效的《僱主判斷合理退休年齡》(EJRA)機制。根據校方政策:學術以及有關職員若年滿67歲,則必須從牛津退休。
牛津這項政策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因應同年,英國政府因高齡化與退休金儲備不足等問題,宣佈將逐步撤銷《常規退休年齡》(Default Retirement Age),使得雇主原則上將無法再援引DRA,強制員工於65歲退休。
然而階段性撤除的同時,英國政府也彈性放寬,「若雇主確有需求、且在客觀合理證明的情況下,個別單位依然可以擬訂強制退休的年限」。在此情況下,牛津大學的EJRA規範,也就在校方與學界激辯下爭議上路,並於2017年將退休年限往後延一年,調整為68歲。而艾華特教授就是在69歲時,被牛津依EJRA強制退休。
當前在英國對學者採取強制年齡退休的大學,一共有3間。除了牛津大學以外,另外2間分別為劍橋大學及聖安德魯大學(St Andrew’s,蘇格蘭最古老大學),都是英國拔尖的名流大學。
以牛津大學為例,校方聲稱之所以透過EJRA制定強制退休年齡,主要是為了平衡校內學術人員的組成結構,希望年長學者「適時騰出機會」,讓不同種族、族群的後進年輕學者,能獲得更多職涯發展與學術機會。然而這項政策是否真能達成「世代正義」與「族群資源」的平衡?還是淪為學術職場的年齡歧視?引發各界爭論。
…..
阿楨
大學何必追求虛假排名 2019/12/24 黃丙喜
全世界學術界日前熱門討論的話題之一是,一篇由AI人工智慧寫的學術論文居然通過了SCl的審查。這意外引起了另一個高等教育的嚴肅議題一由論文、資料和真真假假的數字堆疊起來的大學排名真的那麼重要嗎?兩岸的大學教育真的要有新的思維和作為。
兩岸大學追逐世界排名由來已久,近年並且愈來愈走火入魔。台灣有些大學,例如,台灣科大、雲林科大和屏東科大的合併,本來是好事,卻因合併後一時之間的排名勢必退後而深受框框的阻礙。而在大陸,不少大學居然鼓勵有些新進博士做論文製造機,只要寫論文不用教書,薪資和升遷也以論文的多寡為唯一考核指標,不但誤解了大學教育的真意,對於學生的受教權和教師的職業倫理更是不公平的對待。
以商業利益搞排名
世界風行的大學排名種類繁多,很多是大外行的新聞媒體所為,奈何大部分大學卻隨之起舞,進而深深左右著治校的政策和治學、教學的精神。大學排名評比的可議之處在於,影響它的三個關鍵要素,一是量,師生的數量和師生比;二是質,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三是聲望,學校的社會聲望和校友的企業聲望。評比項目看似公平而且周道,其實,裡面卻充滿著各種商業利益的算計。
商業算計之一是,雖然世界大學排名的機構都公佈所採用的各項指標與比重,卻從不公開如何計算出數字,這於是成為這些排名機構的重要獲利來源。其二是,排名機構經常舉辦各種不同的研討會,參加的費用都不便宜,動輒萬元美金,他們三不五時就會送出一些推銷訊息,教你怎樣瞭解排名和提升排名。每年除了研討會,販售書面參考資料、專人諮詢與軟體等都是他們提供的商業服務。一年軟體的費用近乎上百萬台幣。
還有各式各樣的活動,例如,全球MBA機構參訪,QS Stars評級系統,都是廣為人知的商業手法。至於聲望調查,有付費的學校可能就會出現在下拉式選單,沒付費的就沒有,或排得較後面。(作者為芬蘭Aalto大學客座教授)
相關新聞
中國2020研究生招生開考341萬人報名創新高
中國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研究生:讓嚴進嚴出成高校常態
中國教育部嚴管品質武漢大學近3年來退學474名留學生
阿楨
國台辦:目前台灣72專家 加入千人計畫 2019-11-28 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新任發言人朱鳳蓮昨表示,台灣目前已有七十二名專家學者加入「千人計畫」,在大陸大專院校任教的台籍教師有一千六百多人。另外,大陸國家體育總局已修訂相關辦法,預計明年初符合資格的台灣運動員、教練與裁判等體育從業人員將可在大陸「持證上崗」。
朱鳳蓮昨介紹大陸近兩年對台措施落實情況表示,去年大陸開放一百卅四項職業資格考試,約有八百餘名台灣人考取相關職業資格。其中,五百七十三名台灣人去年九月報考大陸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八十一人通過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去年有一百卅三名台灣人報考導遊職業資格考試,其中四十八人拿到導遊證。
至於對台廿六條措施中涉及台灣運動員赴陸發展,朱鳳蓮表示,大陸國家體育總局正修訂「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台灣運動員參加大陸體育賽事、達到相關技術等級且提出申請,大陸單項運動協會就會頒發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
朱鳳蓮表示,台灣運動員也可參加大陸相關部門和協會的培訓考試並獲得相應證書。台灣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在內的廣大體育從業群體以後都可以在大陸「持證上崗」,尋求更好的發展。
較受注目的是,七十二名台灣學者專家參加「千人計畫」,「千人計畫」是大陸吸引海外頂尖人才的重大計畫,曾遭美方質疑,並將參加「千人計畫」的專家學者列入重點調查對象。
相關新聞
學校赴陸交流須報備!綠色恐怖 政治之手返校
阿楨
這些985、211高校,正在被城市“拖後腿” 2019-08-30 城市進化論
開學季來臨,又有800多萬新生即將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迎接你的,將是哪座城市?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40多年間,已有超過1億人實現大學夢。而專業、學校以及城市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之後的人生軌跡。
與近年愈演愈烈的“搶人大戰”類似,觀察考生流向,就像觀察人才流向一樣,也是洞悉一座城市吸引力的途徑。
可以看到,一個趨勢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即在考生填報志願時,“城市”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砝碼。以至於,“城市第一,學校第二,專業第三”的說法,已然成為不少人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寧要北上廣“二流”高校,不要二三線城市985、211,成為眾多考生的共同選擇。那些正在“失血”的二三線城市一流高校,還有希望嗎?
復旦大學高達73.86%選擇在上海就業,而吉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本省就業率不足20%。
中國城市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能不能吸引人、留住人,關鍵要看是否能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
應該看到,目前,互聯網、金融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幾乎都集中在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少數核心城市。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深圳一直被稱為高校“窪地”,卻源源不斷地收割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
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薪酬也反映出日益嚴重的地區差異,均薪排名前40位的高校中,超過一半不是985高校。而這些“逆襲”高校,無一例外都位於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回應
就業機會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與這個城市的感情再深,找不到好工作怎麼辦?有些城市能提供的機會與一線城市真的不能比
985大學是教育部出錢,培養的是為國家服務的人才,自然哪裡機會多就會去哪裡。如果把考察的角度放到檔次低一些的學校,這些學校大多是省財政,市財政支持,培養出來的人才基本都是留在了省內,比如每個省會都有的衛生學校,員警學校,師範學校。基本上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的定位,如果空泛的討論畢業生去了哪,人才流失,沒有意義。
之前不是還推崇美國不少的好學校在小鎮嗎?
美國大學在小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鎮的地皮便宜。大學給的工資很低,如果在大城市,教授員工和學生都活不下去了。美國大城市都特別特別不安全,即便是小鎮,很多也都不安全。。美國已經沒有實業了,所以城鄉差異比較小了。在中國實業還在還能從工資上體現出差異,所以有產業的地方吸引力就大。
阿楨
國際數學奧賽中國隊4年後重登第一,6名隊員均獲金牌 2019-07-20 觀察者網
2019-07-20,IMO官網公佈了各國數學大神的2019年第60屆IMO競賽成績,中國隊在4年後重登冠軍寶座,以227分的總成績與美並列世界第一,中國誕生了2名滿分選手,且6名隊員均摘得金牌,這也是8年來中國隊員再次全部摘金。
2019年2月,數學大賽中國隊全軍覆沒,不少網友對此結果表示不滿,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奧賽和升學掛鉤聯繫到一起。
針對我國此前連續四年沒有拿到IMO第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教授、在中學時期滿分獲得第41屆IMO金牌的惲之瑋向觀察者網表示,短期內成績有起伏也是正常現象。美國近幾年在奧賽上著力較多,訓練系統性更強。很多美國華裔的孩子投身于數學競賽的訓練之中。
回應
前5名分別是中國一隊、中國二隊、南朝鮮、北朝鮮、泰國,西方是真的墮落了。
這麻煩了,中美並列第一。那到底是該“奧數無用論”上場還是“中國崩潰論”呢
想洗地還不簡單,中國是集中營訓練,是體制對童工的酷刑,掐滅了孩子創造力的火花。美國是系統性訓練,是教育對天才的培養,點燃了孩子邏輯力的火花。
2015-2018中國隊拿不到第一是受到“快樂教育”的負面影響,希望能儘快糾正過來。
施廷懋三米板三連冠 中國隊實現十連冠偉業
2019-07-19,韓國光州2019年國際泳聯世錦賽結束了跳水女子三米板決賽爭奪,11個跳水專案裡,中國隊全包攬11金,達成中國跳水隊在單屆世錦賽上最高奪金數。
回應
跳水隊,太不像話了,誰都贏不了…要是奧會像限制乒乓球一樣打擊我夢之隊怎辦?比如限制體重必須超過多少公斤,或年齡不小於25歲~
不一定非得包攬,弄得跟乒乓球一樣,到處受人堵截。
這樣說吧:只要組委會敢設(金牌),我就能拿走。
阿楨
中國CSSCI 刻意收錄台灣學術期刊 2019-07-16 中央社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11日在官網宣布,由其主辦的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目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確定納入15個學科、30種台灣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
根據公告,本次納入的期刊中,由國立台灣大學發行的學術期刊有7種、中央研究院5種、政治大學4種、台灣師範大學3種。
對學界而言,在權威資料庫所收錄的期刊發表文章,是學術人員升等、學校國際排名的重要指標。但CSSCI突然逕自宣佈收錄台灣期刊,自然備受關注。
有長期往返台灣與中國大陸講學的學界人士便認為,這是陸方透過學術領域,遂行「兩岸融合發展」手段的行徑。
事實上,台灣也有由官方開發的引文索引資料庫,分別為台灣社會科學核心期刊(TSSCI),以及台灣人文學核心期刊(THCI)等。
相較於英語學界最為著名的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國大陸自1998年開始,由南京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學術機構合作,共同研製開發CSSCI資料庫。
根據CSSCI截至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資料,CSSCI「正式版」共收錄568種期刊,「擴展版」則收錄了214種期刊。除此之外,中國大陸還有「北大核心期刊」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核心期刊目錄」等體系。
陸方近期透過學術領域操作「一中」的小動作頻傳。例如其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6月24日在線上刊登一篇中國研究,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發表,其中便將台灣納為「中國一省」加以比較。
相關新聞
副總統陳建仁不隨蔡英文競選2020連任,李遠哲力拱陳問鼎中研院
李無所不在 昔拱陳選台大校長
回應
一看標題就知道是中央社。每天抄一篇反華的文章
不要臉的東西,中研院變成民進黨的養老院啦?韓總統上任後應將這些人全數剷除,並修法刪除李遠折退休金
李遠折不死,台灣教育難活!
阿楨
白人至上,其他人種只能受你奴役?強盜邏輯,人家讀書,你可以不批准,別人讀書讀得好,讀完回國工作,研究成果就俾說盜用技術。
這些美國白人都是雜種,滿口種族歧視,白色恐怖又在美國出現,全世界應該團結起來打擊美國恐怖主義,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裡面的白色恐怖分子
臺灣人說,我們有言論自由,於是夜問打權關了。
開放的也是你美國,關閉也是。說清楚就閉關鎖國算了。
美國現在的膽心就是二戰前的英國。怕世界第一強國被中國趕上。中國幾千年來不都是世界最強大的,現在只不過是從新站了起來。你們八國聯軍不要怕,當年搶燒了多少中國文物國寶金銀。會有那麼一天要你們自己送回中國來。
狗屁的民主國家。美籍華人要小心點,美國從來沒把你們當成同胞,處處提防和懷疑你們。
炎黃子孫是打不挎的,終將會回到他該有的位置上,打壓只能促進我們更加團結,更加拼搏,中華民族必將迎來波瀾壯闊的復興,重回世界之巔!
美帝開始閉關鎖國了。
失去自信,國家開始衰敗的前兆
你看華為被打壓就知道誰的科技比較強,明顯美國擁有主導權而中國根本稱不上是對手。
去看看華為事件的真相和美國司法黑幕與霸權吧。只是當年日本東芝和法國阿爾斯通的翻版罷了。
反對人才流向中國,為什麼流向中國呢,因為美國經濟弱了,但是自由民主呢?
只有民豬在港臺
二戰前昔?所有在美國日本人,都是間諜?現在的美國連綠狗也是間諜?
印度人?你想多了額…印度人真的是被奴化的奇葩民族
美國的雞吧邏輯:打了你,還不准你還手!
美國以前就是這樣的啊,亞洲日韓臺灣就是一動不動給他打,打完還得問他手疼不疼,慣壞了,碰上硬茬子美國就不行了
畢竟拳頭大說話嘛
阿楨
2019.07.14【文茜世界財經週報】美國「紅色恐懼」 在美華人尷尬的政治氛圍
回應
沒有麥卡錫主義,就沒有中國的兩彈一星,所以在這個層面上,麥肯錫是共產黨的好朋友
中國這幾年高科技爆發就靠美國麥肯錫主義了,我希望來的更猛烈些吧
美國的情報戰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跟美國比實力相差十萬八千里。
大陸真金白銀想請這些專家回國,人家都不答應,哪裡又會冒著喪失名譽和身家的風險給我們做間諜。還得謝謝美國人幫了咱們。
所以說,川建國並非浪得虛名啊
川建國同志要好好保重身體,還有照顧好你妹妹菜菜子,革命尚未成功,二位同志任重道遠。
知道華裔學者為美國貢獻了有多少嘛?所有控制學術交流的行為都是在拖國家前進的後腿,真的懷疑川普是不是雙重間諜?真的是為美國好?美國繼續偉大?
白人要你讀不了書,你給錢給到一半就全無意義了。 中國政府應歡迎人才給予避護和空間。
我只是覺得那些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回來當然好,對國家有幫助,但不值得我個人尊重
只要能回國,統統歡迎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美國應該是“藍色恐怖”才對,這是民主自由的恐怖,好好享受吧
千萬華人替美國科學界賣命的幹了大半背子,沒謝字還打壓。無恥貪婪的美國人
科技開放,然後中國學生學習研就是竊取,什麼他媽的邏輯,然後別人有點科技突破,就要求
總體來說,留學生對美國的貢獻遠遠大於對於大陸的貢獻。這種事永遠是雙刃劍,不可能優點都占盡,缺點一點都沒有。
來學校是幹嘛的?學習,學習是用來造福社會的,連醫學社會學的人都殃及,美國的自由平等嗎?
美國的專家來自全世界,美國豈不是偷竊全世界的技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國會因為他們的某些機構成功,也會因為這些人失敗!以前的美國之所以讓人為之嚮往是因為高度的自由和開放,現在好了,快趕上朝鮮了!準備關起來自嗨了!
看到老美這麼慌張,我就知道土共做對了,走對路了!小老百姓一名,我就好好上班,照顧好小家,不信謠,不傳謠。
阿楨
創新高!台90%大學生暑假選擇打工 2019-07-09 環球時報
暑假來臨,也是島內學生打工最旺的季節。有統計顯示,今年高達90%的大學生暑假都有打工計畫,創歷史新高。但也有專業人士擔憂,很多學生並非是為了增加工作能力、累積職場經驗,而只是單純為了賺錢。
受到物價上漲、父母薪資增長不易等因素影響,臺灣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中國時報》8日援引“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稱,高達90%的大學生今年暑期有打工計畫,比例創調查以來新高。他們打工多半沖著“錢”去,平均每週工時達33個小時,希望在短短兩個月能拼到5.5萬元(新臺幣,下同)收入。有學生直言,暑假打工就是為了賺取生活費、學費、零用錢或降低學貸壓力,辛苦工作兩個月要吃半年。
該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觀察發現,大學生暑假找工作,真正為了累積職場經驗、替未來履歷加分的比例少之又少。他建議大學生工讀若能與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有關係,有錢賺又積累工作經驗,才是創造雙贏的機會。不過,臺灣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認為,學生打工值得鼓勵,尤其男性服役期縮短,而企業最在乎的條件之一就是求職者的工作態度,即使只在超市、速食店打工,對客戶應對、人際溝通以及配合度上,履歷表都有加分效果。
《環球時報》瞭解到,一些技術門檻低的工作,如賣場、加油站打工等,幾乎只能領到基本時薪。在臺灣的加油站和超市,經常能遇見一些大學工讀生,他們每小時大概只能賺150元(新臺幣,下同)。為了賺取高時薪,一些新興打工職業也陸續出現,如才藝家教、陪讀、展場模特或直播銷售員成為熱門行業,像才藝家教的時薪一般在500-1000元,學科家教250-550元,直播銷售員250-1000元,另外還有提成。本月初,跨國軟體公司趨勢科技更宣佈推出“2019暑假最強打工計畫”,年滿16歲的高中職或大專院校在校生都歡迎報名。他們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防護軟體及遊戲測試工作,表現優異者,薪資加獎金最高上看10萬元。
楊宗斌提醒,打工賺學費之餘也要小心陷阱,當雇主要求預繳保證金、訓練費、材料費等,統統不合法,更不要輕易簽署奇奇怪怪的合約或留下個人證件等,以免得不償失。(張雲峰)
阿楨
朱熹不是狀元 2015-08-12 文匯報
關於高考狀元的話題,可謂延綿不絕,高考則在廢除了科舉之後方才出現,此兩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人們還是樂此不疲,硬要將它們拉在一起,而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高考狀元,每個省有,每個市有,每個縣有,文科有文科的狀元,理科有理科的狀元。
自有科舉以來,金榜題名的狀元出過不少,狀元們之文治武功實有建樹或文章詩賦流芳千古的,實在不多。朱熹不是狀元,就像魏徵不是狀元,馬周不是狀元,李白不是狀元,陸游不是狀元一樣。
朱熹不是狀元,就連榜眼、探花都遠遠不是,這原因肯定很複雜,我們只能分析,只能推測:或許因為他沒有以科舉考試為目標去做學問,沒有去研究去琢磨科舉考試的路數,並千方百計去強求自己適應;或許因為他沒有太把諸如狀元、榜眼、探花之類的名次當一回事,沒有去猜測去揣摩可能出現的考題,去打聽試官的人選以便迎合試官的口味,只求如實訴說自己對於經史的見識以及對於現實的思考;或許因為試官只按常規閱卷,看不出朱熹的策論高在哪裡妙在何處,當然,也可能朱熹考前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複習,或者臨場失手作文偏題——我已經說了,這都只是分析與推測。只有一點是肯定的,“狀元”不能說明一切,不能預定一生。朱熹不是狀元,但與他同科的進士卻要因朱熹而得以留名後世,連狀元故里之石碑也要借朱熹之名,沾朱熹之光,豈不發人深省?
北大清華去外地招生,因為爭搶“高考狀元”而弄得紛紛揚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樂,可以理解。“搶天下英才而炫耀之”卻大煞風景。人生的道路很長,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個節點。是否“天下英才”,不是一次高考就能定論的。與其多搶幾個准“天下英才”進來,不如多教幾個日後真能成為“天下英才”的學生出去。不少市縣的一中,都是當地的名校,新生入校之時,都有一言代代相傳,叫做“今天我以一中為榮,明天一中以我為榮”。這是此類一中作為名校對于新生的鼓勵,也是此類名校教職員工對於自己的鞭策。在招生之時就想以“狀元”學生為榮,是否過於急功近利?
阿楨
《自然》指數發榜 中科院奪冠 2019/06/24 旺報
根據最新發布的「2019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19 annual tables)顯示,國家排行前三為美中德,機構排名則由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及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
《自然》2014年11月首次發布的自然指數,為一個統計高水準論文發表資訊的資料庫,共計收錄68本(2018年6月起增為82本)獨立評選出的高品質自然科學期刊,所發表原創性論文的作者及所屬科研機構的相關資訊。
排在大陸前10的尚有北大(全球排名第10)、清華(第13)、南京大學(第1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7)、中國科學院大學(第24),以及浙江大學(第27)、復旦大學(第34)、上海交通大學(第41)、南開大學(第51)。
台灣排名最佳的機構首推中央研究院的第211名,台灣大學(第217)、新竹清華大學(第301);香港除以第111名排頭的香港科技大學外,香港中文大學(第155)、香港大學(第207)、香港城市大學(第272)也都排在300強之內。
整體而言,化學仍然為大陸實力最強的學科,包括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5家大陸機構列入化學科研產出全球前10。
中澳科研產出正成長
根據調整後的2018年分數計量值(FC),排名前10的國家中,唯有中國、澳洲雙雙實現科研產出的正成長。過去3年FC值增幅最大的50家機構當中,大陸不但囊括43家、且包辦前10名,位居前五依序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及四川大學。
「2019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並首度推出經過歸一化計算的大學科研機構榜單,著眼於衡量一家機構已發表高品質科研論文的數量,在其自然科學論文總產出中所占的比例,結果排名全球前三位的大學研究機構分別為: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奧地利科技學院、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
按照歸一化的計算方式,南京大學(第22)、香港科技大學(第23)、山東師範大學(第26)、南開大學(第27)及南方科技大學(第30)等,為大陸與香港名列前茅的大學研究機構。
阿楨
港媒:中國兩代留學人,擇業因何迥異
香港《南華早報》2019-06-21大牌跨國公司不再吃香,中國優秀人才青睞冉冉上升的本土科技公司 上世紀90年代,莫莉•劉(音)赴美讀研究生,畢業後好不容易在一家美國諮詢公司找到份初級職位工作。後來她被派回充滿機遇的中國協助公司擴張。美國公司提供了各種資源,讓她有機會在事業上大顯身手,她成為公司在京滬、臺北和新加坡分支機搆的創始人之一。但時代變了。她的獨子張奔(音)在美國大學獲得電腦碩士學位後,拒絕了波音一家子公司難得的工作機會。2018年他決定回北京,如今已是小米公司的一名產品經理。張相信,這家由初創企業發展而成的科技大公司,能為他帶來當年媽媽在那家美國公司享有的機遇。
在美國受教育的中國家庭兩代人的職業選擇,反映了一種更大趨勢。以前,美企憑著豐厚薪酬、福利和市場領先的工作機會,能從大學挑選出色的中國人才。而如今,本土科技公司已是眾多中國學生最青睞的雇主。這些人想要的不只是安逸生活。張奔說:“我找工作不是為了錢。”他在小米的團隊做電視機、燈具、智慧鎖等廣泛的連接設備,“我最關心的是個人提升和獲得最好資源的機會。”“若在波音,我可能每兩三年做一個新產品。但在小米,每3個月我們就能推出一款新品。在中國,你能給人們日常生活注入許多東西,比如語音遙控電視或空調——這類事在美國只能想像。”
持這種看法的絕不是他一個,如今許多中國人覺得在美國存在“竹子天花板”,無緣高級管理職位。目前在中國一家上市金融保險公司負責科技部門的一名中國高管表示,他以前在一家矽谷企業帶領一個20名工程師團隊,“但在中國不到3年,我就被提拔為全公司首席科學家,領導一支1000人的團隊。”4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如今越來越多中國求職者持類似看法。在最受青睞的25家雇主名單中,約60%是中國本土企業,其中13家是互聯網公司。
專家說,中國科技公司在求職者心中地位上升是“一個新時代到來”。如今,凡是跨國公司有的,本土公司都能提供。專家說,如今中國求職者最關心的一個因素是工作能否成為“未來事業的良好參照點”。而現在,越來越多中國民企擁有全球知名度,求職者擁有廣闊機遇。
中國在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也是吸引求職者的因素。業內人士表示,每個工程師都希望看到自己研發的技術能改變世界。以前中企處於全球價值鏈底端,如今攀升了,為各路人才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改變世界的產品。
回應
鳥擇良木而棲
阿楨
中國成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人民日報記者2019-06-03從教育部獲悉,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2萬名留學生,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育機構學習、研修、培訓,中國繼續保持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地位。學歷生總數25.81萬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52.44%,同比增長6.86%;研究生人數達8.5萬人,比2017年增長12.28%。同時,留學生的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學習工科、管理、理科、藝術、農學的學生數量增長明顯,同比增幅超過20%,顯示出我自然學科專業教育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2018年共有來自182個國家的6.30萬名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在華學習。其中學歷生共計5.66萬人,占比89.86%,研究生共計4.40萬人,占總數的69.75%。中國政府獎學金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引領來華留學向高層次、高品質發展。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留學預警令美高校忐忑不安
英媒:英國超美國成中國留學生留學首選地
日媒:中國留學生比日本學生優秀
回應
不僅要吸納外國留學生,還要學習美國,把那些特別突出的人才保留在國內,為我所用。
阿楨
韓媒:大學畢業生創業率中國是韓國的10倍
韓聯社2019-06-03韓國貿易協會《韓中大學生創業生態圈比較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為8%達63.7萬名,而韓國為0.8%僅4740人。
有意創業的中國大學生占比89.8%,韓國僅為17.4%。最近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成立10年以內、估值超過10億美元)劇增,大學生對創業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截至今年1月,全球310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企業有80家,韓國僅有6家。這主要因為,與高度依賴政府的韓國初創企業不同,中國支持初創企業的民間創業基金豐富活躍,韓中兩國大學生對創業的看法也大不相同。諸如清華、北大等中國高校均設有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實質性支援的民間創業基金。
中國通過民間合作等方式積極籌募創業基金,而韓國大學生創業基金有75%源自政府母基金,難以自主投資。
另外,中國的創業友好型文化逐步擴散,不少大學生將成功企業家視為偶像,而韓國大學生對企業家的負面看法仍較多,害怕創業失敗,偏好穩定工作。(作者高恩智)
相關新聞
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升至3%成功率不足5%西方成功率20−30%(楨:?) 中國經濟週刊 2017-10-09
大學生創業三大短板: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會資源不足
香港青年創業成功率不到1%
經濟部統計:台灣青年創業五年成功率約1%(中國約7%)
阿楨
2、雖然公務員的薪水是限死的,醫保和牙醫保險都是挑好的買的,配偶及家屬也可以享受,另外加錢就行。
3、穩定。美國公務員雖不是鐵飯碗,但比其他行業穩定得多。財政赤字的時候也會被裁員,不過通常是從下往上裁,從低學歷開始裁。
4、“社會地位”。“work for state”在美國是好聽的,大多數人聽到了都會說你的工作不錯呢。
5、假期充足,特別是病假。請假極其容易,先上車後買票都可以。
6、工作輕鬆,真的輕鬆。每天工作時間差不多3小時,其餘的時間都是在閒聊和等下班。
說下公務員的壞處吧。
1、晉升管道窄,大部分人職業生涯一眼能看到頭。
2、工資不會有大幅度的提升,生活富足,但不會大富大貴。
3、萬一美國政府倒了,全得失業,不過這個萬一真是小概率事件了。
網友@崔磊 的回答:
六年前我就關注過這個問題,以下數字都是2012年美國統計局的。
基本結論就是,平均13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受雇於美國政府。你說這“美國沒有公務員熱”,恐怕是不成立的。
如果把紮堆報考公務員作為“公務員熱”的標準,那美國確實可能比不了中國。以下為2012年的文章:
今天有個話題比較火熱,那就是美國政府公務員的數量和薪資。
中國總是有那麼一批人和一批媒體,以美國為首是瞻,實在令人不齒。
按照美國駐華使館說法,2010年聯邦政府雇員約200萬(事實上超過280萬)。還有州和地方政府19605283人,美國軍隊1477896人。美國郵政雇員574001人,2010年每13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受雇於美國政府。
他們掙多少呢?
2009年三月,美國聯邦政府雇員平均月薪約為6144美元,2010年三月,美國州政府雇員年薪53655/地方政府雇員49976美元。50%美國人的中位收入是46326美元,看起來,政府雇員日子總體上還是比較滋潤的。
…..
總之,如果找工作,不考慮入職工資的話,選富地方>聯邦>財政有富裕州>財政負債高州=窮地方。
回應
中國的公務員承擔的工作要比美國普通公務員承擔的工作內容多多了。
阿楨
中國公務員和美國公務員有什麼區別?答案是... 2019-04-28新浪財經-
只有中國才有“公務員熱”嗎?其他國家是怎樣的情況?前不久,在知乎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美國有沒有公務員熱?”
看看一些比較瞭解美國相關情況的網友是怎麼說的吧!
美國實行的不是“取仕於民”的政策,而是“任人惟親”的舉薦制度。
雖然局部也有少量的從民間招聘政府職員的案例,但美國的絕大部分政客、政府職員來自于任命。不要光看川普以前沒在政府部門當過值,直接上來幹總統。川普手下的關鍵人物,很多都缺乏政府工作經驗。美國各州、市在完成了州長、市長選舉後,州長和市長都會大規模任用親信擔任要職。
美國的基層政府職員主要來自于招聘,招聘的過程中,如果親戚朋友中有政府職員、祖輩上有軍功、開公司向政客捐過款、 或想盡各種辦法搞到一封議員的推薦信,被接納為政府職員的可能性遠遠高於普通的應聘者。
而美國絕大多數的普通社會成員,跟政府職員基本沒有關係。所以社會上也不可能形成公務員熱。
美國的行政系統是政務官,事務官兩個序列分開的。公務員是事務官,鞭子往哪舉,就把車往哪拉,沒什麼前途,當然不那麼熱門了。“精英”們自然不太願意往這裡擠。
在美國熱門的是議員和政務官,要選舉的那種,但實質是貴族制的延續,政治世家的自留地,很多人都有JD的頭銜,門檻很高,相當於對老百姓不開放,這要怎麼熱門?
封建制殘餘就是這樣,好比在美國上軍校需要議員推薦信,畢業生少尉起步,這是軍官序列。當兵就是當兵,極難當軍官,就算當上了也沒地位。
比方說有個候選人是匹茲堡某“世家”出身,賓大本科,法學院,去部隊做軍法官混了個退伍老兵身份,34歲就選上國會議員了。普通人怎麼和他爭?
當然,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公務員仍然是好位置……因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工作機會少,公務員能保證不裁員並提供很好的醫保。
網友@Yihong Ning 的回答:
沒有那麼狂熱,但還是有的。先說下公務員的好處吧。
1、除了紐約這種大城市外,其餘地方公務員的收入在當地都是中等偏上的,大多是超過平均線的。在美國,超過平均線就意味著買得起BBA(即寶馬,賓士,奧迪,被稱為豪華車三強),住得起學區醫療條件都不錯的社區,至少生活還算富足。
阿楨
最新自然指數:中國科學院蟬聯全球第一 2019-05-01 觀察者網
日前,自然指數網站更新了2018年最新的自然指數排名(2017.12.1-2018.11.30),在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榮登榜首,繼續領先美國哈佛大學。在榜單的前100名高校中,還有11所中國高校入圍,其中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均位列前位。
自然指數於2014年11月首次發佈,採用加權分數式計量(WFC)方法,對前一年各科研機構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分為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和物理學四類。尤其是CELL、生命科學類的比重非常大。
2010年自然指數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7年中國對自然指數的貢獻增長了75%,增幅顯著超出多個排名領先的國家,如美德英日。中國在全球科研產出份額也由9%上升到16%,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投入和成果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這並非是中國科學院首次位居榜首,近幾年,在化學、物理科學等領域中國科學院都位於榜首,尤其是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自2012起奮起直追美國後,一躍成為該領域全球首屈一指的科研機構。
截止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旗下已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台站,承擔20余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承擔了多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專案。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太、探月工程以及載人深潛、深淵科考關鍵核心科技問題的攻克。再到成功研製第一台電腦、曙光超級電腦、寒武紀人工智慧處理器,使其在我國電腦技術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骨幹作用。中國科學院非常重視人才教育和培養,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新中國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實行學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後制度。中國科學院有院士800人。院內有300多位 “973”計畫專案首席科學家,1000余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0余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通過“千人計畫”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00餘人,900餘人在重要國際科技組織、學術期刊擔任重要職務。
回應
看起來很牛逼,實際上中科院有多少所啊
排名第三的德國馬普學會,第四的法國科學院;也是分成很多所的。如果排名不高,你肯定說國家不支持,中國人有劣根性;排名高了,那一定是中國人作弊了,一個中科院要分這麼多所去研究那麼多的方向。話都讓你一個人說完了……有些人啊,真是又瞎又濺!
阿楨
清華博士畢業無需發表論文?誤讀! 2019-04-25 新浪網
前幾天清華修訂了博士的培養計畫,大家一看新培養計畫,那都是驚呆了,因為在新的培養計畫裡,沒有了“學術論文”這一硬性指標。把原來的方案,改成了申請的博士生,達到本學科的學術創新成果標準。大家一看都激動了,清華大學的博士難道不需要論文也可以畢業?很多人都在說這事,可惜的是真相並非如此。
清大說,博士在就讀期間不是不需要發表論文,這是徹底的誤讀。
原規定顯示:為取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生應該完成所在學科培養方案,撰寫博士學位論文,由同行專家評審,並通過論文答辯。同時,根據學校和所在學科有關規定,博士生在學期間要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
新規則顯示:清華大學不再從學校層面統一、強制要求博士生在學期間發表論文,而是將權力下放到各學科,各學科和院系有了更多自主決策空間,制定衡量博士生的畢業標準。
清華大學對博士學位無論文要求應屬矯枉過正 2019-04-28 中國科學報
根據最近幾年面試清華博士的經驗,我發現現在清華畢業的博士,一般都能發個5篇左右SCI,比較厲害的能發10篇左右SCI,特別厲害的甚至能發20~30篇SCI。
一個一篇論文也不能發表的博士對論文寫作和論文投稿等環節都不能熟練掌握,談何高水準原創成果。
愛因斯坦也是在著名物理期刊上發表了經典論文,科學界才認識到一顆新的物理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除了科研的深度,論文的寫作、論文的投稿、論文的修改等也是博士階段的基本科研訓練。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只是完成了一半科研,論文寫作、投稿和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現代互聯網時代,不同於以前的時代,資訊傳播速度太快,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有被推著走的感覺,不會再有牛頓和萊布尼茲獨立發現微積分的佳話了。
如果牛頓和萊布尼茨生活在現代,因為是萊布尼茨先發表,應該是牛頓剽竊萊布尼茨。
在當前國際學術界,科學家們不僅要發表論文,而且要抓緊發表論文,因為發表晚了等於白做,等於剽竊。
阿楨
台校比心酸 7頂大加總不如1所武大 2019/04/29 中國時報
大學預算,比心酸!大陸直屬教育部大學預算近日出爐,「百億人民幣俱樂部」大學共有8所;相較之下,台灣包括台大等7所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不到「百億俱樂部」吊車尾的武漢大學,台大2019年預算更不到大陸「首富」北京清華297.21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64億元)的1/6。
台灣大專校院收入包括教育部補助的每生經費、學生支付的學雜費、競爭型計畫如高教深耕,以及校方產學合作、校務基金投資、捐款等自籌經費。不過一來教育部補助並不多,台灣大專校院學費又長年「凍漲」,加上台灣也不像香港有企業家捐款給學校的風氣,因此各校多是「自力救濟」,努力向外「找錢」。
記者搜尋幾所頂尖大學官網首頁的「校務財務公開資訊」欄,2019年各校預算如下:
台大205.86億元(業務預計收入+業務外預計收入)、成功大學62.38億(預計108年期初現金及定存)、新竹交大57.84億(106年度)、台師大55.4億(業務預計收入+業務外預計收入)、政大39.13億(106年度)、新竹清華年36.12億(108年期初現金及定存)、台科大28.62億。
總計7所頂大2019年預算485.35億元,甚至比大陸2019年「百億俱樂部」最後一名武漢大學106.44億元人民幣(約合488.72億元台幣)還少一些。
「這就是目前台灣各校面對的困境!」新竹交大教務長盧鴻興表示,如何有足夠資源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以免被大陸、香港、新加坡等搶走優秀生源以及教師,一直是台灣大專校院長久以來的問題。
阿楨
在德國學術成果被掠奪,當事人:回國後進展更順利 2019-04-04 觀察者網
2019-3-29德國《明鏡週刊》報導了中國學者楊蓉西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期間,被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高層聯手排擠並掠奪其發明貢獻及創業項目的經歷。4月3號,觀察者網聯繫了楊,對她進行了採訪,瞭解了更多的細節。
楊於2006年起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於2015年憑藉對“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究成功申請到了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設立的高科技創業扶持基金,成為該校醫學院唯一的華人獨立課題組組長。在楊的帶領下,將乳腺癌一期的篩查準確率提高到95%。
2006年下半年,國內企業博愛新開源公司找到楊,希望能夠投資。
專利是屬於海德堡大學專利管理公司的,這一點和國內的情況是類似的,在國內也有“職務發明”這個概念,研究人員利用高校的資源、資金和人力研發的專利,同樣是屬於高校的。
但海德堡卻從中作梗,要求擁有30%的股份,而業界慣例通常在2-5%,國內大多是把專利直接授權或買斷,如果是占股也很少會達到10%以上。
合作失敗後,楊被撤銷了負責人的職位,學院高層還將楊和同事隔離開,並要求她向院長的秘書當面報告上下班甚至連午飯時間都要報告。
楊被迫交出了所有的實驗資料,也被盤問是否私藏過資料。工會在表示無法提供幫助。楊設法聯繫了律師,在律師的幫助下簽訂了離職的合同後選擇了回國。
相關新聞
海德堡回應中國學者成果遭掠奪:由獨立委員會調查
回應
回國後進展挺好的,而且比在德國時候快了很多。因為中國政府特別有遠見,中國是唯一一個把癌症早篩列入國策的國家。
問題的關鍵是不明不白的被清除出團隊,其發明成果被後繼者霸佔。
才兩年還是很好調查的嘛,又不是上百年證據都湮滅了的懸案,考驗德國人良知的時候到了
德國人的良知可不好找,掘地三尺挖出一個油紙包興許在裡麵包著。
洪晃說過“德國投資理財把她變成無產階級”。我看德國銀行也是有意為之,就是看中國人傻錢多,有德吹忽悠崇拜德國,用技術操作把中國投資者的錢黑掉。和侵吞這個科研項目一樣。
所以別信歐美終身教授這種說法,校方有一百種方法讓你主動辭職。
弱肉強食是西方國家的終極生存準則,真當西方人是文明人不會吃人就是犯了幼稚病了。出國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人財遭侵犯,親人兩行淚。
阿楨
管中閔稱18%建中生出走 教育部:占比不到3% 2019-03-25 聯合報
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日前在校務會議上表示,建中每年都有15-18%的人選擇出國深造,是「可怕警訊」。管中閔上週六首度主持台大校務會議他說,據他瞭解,建中去年有一成多畢業生到國外念大學,北一女出國念書也超過5%,「這是非常可怕的警訊」。建中校長徐建國也證實,指建中一年畢業生約1100人,前年至少58人、約5%出國念書,去年倍增為126人、至少1成3。但教育部統計,建中出國實際人數僅32人,管將申請人數誤會成出國人數。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分析,去年建中生赴海外,以美國12人最多,接著是香港11人、新加坡4人、英國3人,赴陸則有2人。反而是師大附中最多,畢業生899人,有62人出國,占比6.3%;北一女917位畢業生,也有57人,占比6.2%,皆以赴美、赴港為多。
「其實私立高中出國念書者也是大宗。」朱解釋,部分私立學校如康橋中學、華盛頓中學、常春藤雙語中學等,因設立國際部,採全英語教學,是俗稱的「貴族學校」,目標就是讓學生畢業後,赴歐美念書;另駐外、海歸及台商子女常就讀的竹科實中等,也有不少學子畢業後出國。
朱認為,國內高中生出國人數,隨著高教國際化市場,確實逐年上升,但去年24萬應屆畢業生,僅2142人出國,占比不到1%,非所有優秀學子都往外跑。
回應
愚蠢的教育部竟然還自我安慰人數不多,一成多的學生採取了行動還不知警惕,難道要等到人都走光了,才知道事態嚴重嗎?
好消息!劍橋大學承認中國高考成績 要求全省排前0.1% 2019-03-24 中新網
近日,又有一所重量級英國名校宣佈接受中國高考成績,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資訊,劍橋大學在“入學要求”裡明確指出,中國高考是劍橋大學認可的考試。
回應
沒覺得是好消息。第一,否定中國大學的教育水準。第二,搶奪頂尖人才,18歲依然處在可洗腦的年齡。
這思維也真是奇怪,劍橋認可中國高考,不正是認可中國的教育水準嗎?中國的優秀高中生去劍橋留學,也不是從今日起,只是以前不是以高考成績做考核標準而已。這次改革不過是個程式問題。去留個學就怕被洗腦,能不能有點自信。
掐尖中國學生,不付出任何成本,收割中國尖子生,打的好算盤。
中國發展得好,這些人會回國的,中國發展得不好,不回來了。就目前來看,歐洲會越來越亂
阿楨
紐約頂尖高中放榜亞裔學生占一半,政客:考試不公平
紐約市8所頂尖高中頭上,被扣上的“種族隔離”帽子,估計一時半會兒還是摘不掉。
紐約市高中錄取結果已於當地時間2019-03-18出爐,資料顯示亞裔學生仍獲特殊高中最多錄取名額,比率為51%;其次是白人學生,占29%;非洲裔和西語裔學生的數量仍然很低,比率僅為4%和7%。
為了不讓亞裔學生“獨領風騷”,呼籲特殊高中“人種多元化”的美國政客們又坐不住了,要開聽證會繼續推動廢除特殊高中入學考試,提高非裔和西裔學生入學特殊高中占比。
這項被認為是針對亞裔學生的提案,遭到紐約同源會會長陳慧華怒批——“21世紀排華法案!”
1971年開始,紐約州為確保紐約市特殊高中公平錄取優秀學生,推出不涉及人種、種族、優待和家庭收入的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
紐約特殊高中屬於公辦高中中的頂尖高中,錄取流程類似於我國的省/市重點高中通過中考成績選拔新生。
今年特殊高中發出的4278份錄取通知書中,亞裔學生仍獲最多錄取名額,比率為51.1%,白人占28.5%,非裔和西裔學生被錄取比率繼續走低,分別為4%和6.6%。最受歡迎的史岱文森高中,在近900名學生中僅向7名黑人學生發出了入學邀請。
回應
確實不公平,真公平的話能占70%起
NBA招球員也不公平,黑人比例遠超一半,其他人種太少。
什麼考試不公,實際就是誰都不願承認的智商不平等導致。不過倒是支持他們搞平權,把好的拉下來,把次的拉上去。
支援美國不以分數作為錄取標準。強烈支持美國常春藤高校只錄取黑人及拉丁人入學。
相關新聞
美國大學招生醜聞,傷不到富二代的“安全網”
回應
如果我是真正的貴族,超級富豪,我寧願選窮人但是要真材實料的學生陪讀,也不願意與這些只會開PARTY的偽中產們混一起,這不像是窮人和富豪的對教學資源的爭奪,更像是超級富豪不滿中產拉低了教育品質罷了
所以你不會是富豪貴族,你的思路培養的就是個中產孩子。權貴富商上大學學習知識並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搭建上層的交際網路。人脈帶來的財富遠比知識多。
阿楨
政協委員建議:禁止將“雙一流”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門檻
澎湃新聞2019-3-5消息,自2017年教育部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以來,“雙一流”已然繼“985”、“211”後,悄然成為人才選聘的新標準。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對澎湃新聞表示,此次他帶來了多個提案,其中就有一條關注雙一流的人才就業選聘。他認為,這會帶來比以往更為嚴重的就業不公平,因此建議禁止將“雙一流”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門檻。
我國現有高校數量2914所,其中原211、985和“雙一流”高校僅占總數的3.4%,而這些高校大學生數量之和僅占全國高校大學生總數的不足8%。因此,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大量專門人才仍然是非“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
當前多地以“一刀切”的方式在政策制定中只關注“雙一流”高校;多地機關僅僅面向“雙一流”高校招納畢業生作為黨政儲備人才,拒絕了其他高校畢業生參與公平競爭;多地政府僅僅為“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人才綠色通道等方面設計各種優惠措施,剝奪了其他優秀人才享有良好待遇的權利。
回應
用雙一流這種標準來選擇人才就是懶人的做法。愛迪生、法拉弟、愛因斯坦、馬雲、馬化騰等都不是名校畢業的,但他們對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相反,近年來,一些名校畢業的官員坐牢的倒是不少。
企業沒你們想的那麼傻,不然早死了。不要把快樂教育擴展到快樂招工上。
即使沒有“雙一流”“211”“985”,社會也會自行找一套方法對高校劃分檔次的
人才不應分等級,應該是分工。不能所有崗位都一個調。
只能說是現實,一個崗位,應聘的太多,用人單位只能先按學歷排個檔,雖然不能說好學校的人一定是牛的,不好學校的人就是不牛的,但是概率上還是好學校出優秀的要大一些。雖然應聘最後看的還是能力,但學歷已經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塊敲門磚。另外,中國學校太多了,有的我都沒聽過名字,上哪兒辨別。只能說,你說的確實對,但對企業來說,制定新標準所消耗的代價太大,況且,也沒那麼高的需求。又不是大規模招聘,只要招來的人他能用就行了。
圖博館
美稱中國領跑東南亞人才爭奪賽 用教育爭取年輕一代
據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2019-2-8報導,教育和吸引年輕一代的競爭在東南亞最為明顯,因為這裡有年輕的人口、快速增長的經濟和一系列地緣政治熱點。
越南、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這些國家的中位數年齡在30歲上下——正尋求利用其年輕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大軍來促進經濟增長,並憑藉自身實力成為創新中心。
報導稱,伴隨這一創業趨勢而來的是對投資的需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未來四年東南亞地區的年經濟增長率為5.4%。日本是在政府、私營企業和地方大學之間建立夥伴關係的先鋒,這種合作不僅增加了東南亞的技術知識,還為日本企業提供了進入它們的供應鏈的現成勞動力。
報導稱,美國大學雖然在該地區保持著經久不衰的吸引力,但美國的努力一直停滯不前,而且資金不足,只有少數例外。2017年,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泰國拉卡邦先皇技術學院宣佈在資訊技術、計算和自主技術領域進行長期合作,開展聯合研究和教育專案。麻省理工學院的全球創業研討會——去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學生、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到曼谷——也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美國大學利用其號召力提升東南亞創業者的事業的一個重要例子。
報導稱,如果說中國大學在東南亞日益擴大的存在是一種跡象的話,那就是表明北京正迅速試圖將自己重塑為高等教育的頂層源頭。隨著中國深化與該地區的關係,包括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它將越來越多地利用教育來爭取年輕一代。除了致力於提高本國的教育水準外,中國還發起了一場多個層面上的運動,向東南亞輸出其教育模式。中國已在老撾、馬來西亞和泰國建立3個大學校園。2017年4月,北京的清華大學啟動了亞洲大學聯盟,最初成員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的15所大學。通過這種方式集中資源並加強亞洲各大學之間的科研合作可以鼓勵學生留在該地區,而不是向美國申請獎學金。
相關新聞
中美貿易戰讓陸生返不返國兩難:2018年42%陸生對美印象很差2016只29%,在美陸生36萬人,占美國際的30%,貢獻美經濟420億美元。
圖博館
最後看新智庫。在今天中國的體制下,新智庫不僅冒起不易,出生都難,所以看新智庫,主要看各間大學,目前家家大學都在辦智庫,而地方智庫辦得好的不多,地方官府也開始重視所地大學的智庫,於是有了一些資源的扶持,這令研究區域問題、地方經濟,看地方智庫反而會有些收穫。
全球頂級智庫百強 大陸7家上榜 2019-02-01 聯合報
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編寫「全球智庫報告2018」2019-1-31在北京發布,2018年全球共有8162家智庫,其中北美擁有智庫1972家,歐洲2219家,亞洲1829家。在2018全球智庫最多國家排名中,美國以1871家智庫位列第一,擁有509家智庫的印度排名第二,中國大陸以507家智庫排名第三,英國、阿根廷、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義大利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百強中,7家中國大陸智庫榜上有名,分別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全球化智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亞洲90強榜單中,共有24家中國大陸智庫上榜,除上述7家智庫外,還包括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察哈爾學會、中國國際戰略學會等。有關中國大陸智庫的其他排名也值得關注。其中,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4家智庫入選2018全球傑出政策研究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等6家智庫上榜全球最佳外交政策及國際事務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等4家智庫上榜全球最佳國際經濟政策智庫。
此外,全球化智庫等4家中國大陸智庫入選全球最值得關注智庫百強,「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研究院入選全球最佳新興智庫。
圖博館
智庫排名榜 三大看點 2019-02-03 經濟日報 李春
中國改革開放40年過去了,這40年中有諸多變化,其中一個變化是最高領導層對專家學者取態(採取各方的意見及態度),由過去較重視名流的建議和上書,現在較重視智庫的報告,所以才有在2015年開始,高層部署的一個「建設國家高端智庫」行動。
三年過去,中國的智庫現在已多到難以分清,哪些是真正的高端哪些還比較低檔,哪個真正能影響到中共頂層決策,哪個又只懂胡吃海塞(意指胡亂收集資料)吹牛皮,還真的不容易弄明白。但好在有人幫忙,最新有一個智庫排行榜出臺,對認識中國的智庫及其變化,有不小幫助。
拿出這個排行榜的,是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雖然這個智庫排行榜打榜已打了四年,但關注度不是特別高,因大概一是中國講政治站位和部門級別,論英雄的方式標準不同;二是智庫也有文人相輕的毛病;三是時勢變化太快智庫起落盛衰也快。
這回智庫排行榜,前十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等十大智庫。這十大智庫,排行大多數難以撼動,比如中國社科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就是官定的中央頂級智庫。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國務院智庫的角色、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作為「小國務院」智庫的身世,都不會改變。
第二看智庫盛衰,今年一大特點,是兩個智庫的進入前十,一個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下子進入綜合影響力排行前十之第六。這家智庫是當年溫家寶批准合併成立的,現在也掛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面,但排行榜追貼上國家發改委親生兒子宏觀經濟研究院,是由第11位升到第五位,跟中美貿易戰有極大關係。第一家冒升的,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升進前十,成為第九位,大概與北大國發院的成員去年捲入多場爭議,以及在多個敏感經濟問題上發聲有關,這也說明智庫越敢言影響力越大。有盛就有衰,而且有的智庫排位低得疑問重重,比如五十人經濟論壇,創辦人主事人都叮噹馬頭,五十名成員個個都有份量,但在排行榜上,竟排在爭議性人物胡鞍鋼主持的清華中國國情研究院之後,就出人意料。
圖博館
問下觀網的大家認為考研的意義是什麼? 2018-12-21
大三年在思考畢業去向的時候,我也曾經在就業和考研中糾結過。但當時覺得自己之後不會走學術道路,也不想為了考研而考研,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就業。
就我周圍同學的情況而言,有人考研是真的出於熱愛,不管是對學術、對專業還是對興趣的熱愛。我一個同學跨專業考了英國文學的研究生,就是因為自己的興趣。
還有人單純的就是為了逃避就業,她還暫時不想走上社會工作的道路,所以選擇了讀研,現在正在期末考複習中。她的原話是,對工作感到害怕,還是想在學校多待幾年。
但絕大多數,都是為了鍍金。不管是認為研究生比本科好找工作,還是想要靠考研去個排名更高的學校,都是為了之後的就業鋪路。
但就目前整體的就業形勢而言,研究生也沒有之前吃香了,文憑也不再代表著金飯碗了,就想問下大家覺得考研過程中吃的苦,和最後回報相符嗎?現如今考研的意義大嗎?
主要是,我媽最近嫌我本科學歷低了,還攛掇我考研來著,正好是考研日,想來觀網問問大家的意見。
——來自週末加班、且暫時沒有辦法辭職的我
對了,這裡有篇文章一定要分享給大家——《對不起,北大畢業的我還是失業了,除了文憑,我一無所有》。我想說的是,這個作者除了文憑,還有矯情啊!
回應
對於考研的,原因很多了,想搞科研,但保不上本校/外校;專業太爛,想換;學校太爛,想換;不想找工作,找緩衝...有個萬金油說法,“嗯,當研究生好不好,關鍵是是否適合你”,這完全廢話好嘛,因為一般都是入學一、兩年後才能看出自己是否適合當研究生(有沒有成果)。
其他科我不知道,我只說一下理工科 2018年:本科生四千到六千,碩士生八千到一萬二,博士生一萬二到兩萬。一般情況下,本科生六千,碩士生一萬二,博士生兩萬。住房補助碩士生三萬,博士生十萬。從工作性質上來說,本科生一般進車間,主管機器的正常運行,研究生進科研樓,開發新產品,且每申請一項專利獎勵二十萬元。你們自己覺得,讀碩有用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592&s=syfwjxbt
圖博館
“近親繁殖”的“界”“術”之辨
多年前,英國《自然》雜誌曾有一篇報導稱,如果將學術“近親繁殖”率定義為大學師資隊伍中本校畢業生所占比例,經過統計,科研生產率與學術“近親繁殖”率呈負相關。
不成立的“負相關”
今年,獲得此項殊榮的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共計38項,浙江大學教授華中生團隊的“服務科學與創新管理”項目、復旦大學教授趙世民團隊的“代謝生物化學”項目名列其中。
更有代表性的一個實例來自於合肥工業大學。
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楊善林團隊的項目“互聯網與大資料環境下面向企業的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同樣入選了創新研究群體專案。此外,該團隊近年來還連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7項、國防重點項目6項,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在內的眾多獎項。然而,在楊善林團隊的9位核心成員中,有7位曾就讀於合肥工大,6位畢業後直接留校,其“近親繁殖”率將近80%。
……
目前國外科研團隊的構成,多以跨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的組合形式存在,這不僅能夠有效避免“近親繁殖”現象的產生,同時又能提高團隊創新能力,無疑是較為理想的團隊構成模式。事實上,在國內,類似的跨學科團隊也在逐漸增多。
相關新聞
美國研究型大學學術“近親繁殖”防範制度
台灣學術近親繁殖之研究
台大要避免學術「近親繁殖」危機
印度高校學術“近親繁殖”現象嚴重
https://tech.sina.com.cn/d/i/2018-12-04/doc-ihmutuec6017390.shtml
圖博館
學術“近親繁殖”,沒那麼簡單 2018-12-04 新浪科技
不久前,一篇題為《國內高校近親繁殖統計表》的文章,讓很多人想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學術“近親繁殖”。之所以說它“熟悉”,是因為早在十幾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討論國內高校的“近親繁殖”問題;而之所以說它“陌生”,是因為除了“國內高校學術近親繁殖嚴重”這樣的論斷,除了“大量本校畢業生留校導致近親繁殖”這樣的概念之外,您對它還瞭解多少?
三問學術“近親繁殖”
提起學術上的“近親繁殖”,相信每一位學者都不陌生。近十幾二十幾年來,也不斷有學者發出“要摘掉這顆大毒瘤”的聲音。
2014年,隨著“湖南大學出臺相關規定,本校博士畢業生不能直接留校,須以助教身份在海外研究2年以上並通過考核”的新聞成為熱點,國內對學術“近親繁殖”的關注度也達到了白熱化。
不過近些年,國內高校的引援目光開始瞄向海外,以至於某些地方院校都“敢於”到世界名校招聘畢業生。伴隨這股潮流,“本校生”似乎不再是高校人才引進的重點,學術“近親繁殖”話題好像也偃旗息鼓了。
一問:什麼是學術“近親繁殖”
二問:誰是學術“近親繁殖”的“最大分子”
三問:“客觀因素”究竟有多重要
是什麼造成了如今“近親繁殖”居高不下?節省磨合成本、看不上外校人員、製造名師效益鏈、當權者行使留人特權……專家們對此早有定論。但撇去這些主觀原因,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一些現實的無奈。
學術“近親繁殖”現象的氾濫,究其原因,還是高層次人才的數量比較少,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吸引人才更困難一些,留用自己的畢業生對學術研究隊伍的穩定有好處。短時期來看,這種作法對學術隊伍的建設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與‘近親’問題相關聯,中國高校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師承’‘宗派’問題。”盧曉東提醒道。
近親繁殖的學術好比江湖,在一個門派中不允許有不同于“師傅”的左見,然而,沒有不同聲音也就無所謂爭鳴、創新;師弟、師妹的排位不能超越師兄,因此,即便師弟、師妹對論文的貢獻大,署名卻只能在師兄之後……
這樣的學術生態是灰色的,顯然任誰也無法欣然接受。
圖博館
然而,移工的流動經常受到雙方國家經濟差距、勞動環境或是外交關係的影響,而在數年間生變。長年研究越南移工的大阪市立大學研究員川越道子即指出,隨著日本逐漸開放,加上越南的日語熱潮,越南移工選擇赴日工作的比例,已從2010年的5.74%,竄升到2016年的31.62%。川越認為在新政策下,選擇赴日的人數,極有可能在近年內就超越赴台人數。
近年來由於反對血汗供應鏈的消費者運動興起,以及國際上對移工權益漸趨重視,台灣企業倚賴低廉勞工的既有獲利模式,日漸面臨嚴峻挑戰。而今比台灣先一步踏入少子高齡化的日本,開始轉向改善勞動環境以吸引移工的路線。產業與勞權看似對立,但若不及早未雨綢繆,萬一缺工海嘯真的來襲,恐怕會有許多台灣產業,就此應聲倒下。
回應
最後一段等於狗吠火車,沒用!
圖博館
根據《讀賣新聞》在10月29日所公佈的民調,開放藍領「移工」的新政策,獲得了過半民眾贊成(51%,反對39%)。甚至連常年被視為日本政治禁忌的開放外國「移民」,贊成(43%)與反對(44%)都不相上下。雖然日本政府仍堅持新政策「絕非開放移民」,但顯然日本社會對青年勞動力與人口的需求,已經開始鬆動「排外」的傳統思維了。
具體配套仍待觀察
當然,即便開放了簽證,改變仍非一蹴可就。例如目前困擾著不少移工們的惡質仲介以及勞資糾紛,該如何從制度上解決,仍是問題。日前知名內衣品牌華歌爾,就率先調查供應鏈中是否有剝削實習生的情形,以避免日後發生人權問題,傷及品牌形象。而長年處理移工議題的NGO「移住連」則進一步主張,應當正視「實習生」根本就是「移工」的現實,廢除技能實習制度,徹底落實勞動保障。這不僅是重要的人權問題,也攸關日本對移工的吸引力。
此外,日本曾於90年代起大量招攬巴西日僑來日工作,高峰時曾有30多萬日僑定居日本,但「只想要勞動力,不想要外國人」的日本社會,始終忽略了日僑的社會整合問題。許多未能融入日本社會的日僑,在經濟成長趨緩後,就因疏離感或失業陸續離開日本。
因此許多專家都提醒,想吸引長期移工或移民,必須要有全盤而長遠的規劃,不能重蹈巴西日僑的覆轍。必須從管制思維轉為積極協助,在語言教學、居住生活、到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切實投入資源,並重視如何讓移工及其家庭與在地社會,進行良性的交流與參與。若急著草率開放,且對「國王新衣」式的移工政策缺乏反省,既有的剝削、歧視等問題,恐怕將越來越惡化。
日本大轉彎,台灣怎麼辦?
不可諱言的,即便有著許多問題,站在移工角度來看,權衡工資、生活與工作環境,日本仍是較台灣更有吸引力的選項。但過往受限於日本在語言能力、工作年數、產業配額上所設下的高門檻,因此「重量不重質」的台灣仍有一定吸引力。
圖博館
超越排外思想的高齡化危機
但既然實習生又便宜、又願意做日本人不願意做的底層工作,期滿「畢業」後又會乖乖回國,為什麼日本政府還需要對藍領移工敞開大門?
根據《NHK》報導,在農業移工比例最高的茨城縣,移工比例已經佔農業人口的29.6%,而在漁業移工比例最高的廣島,更是已經高達52.6%。對這些地方而言,移工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移工在近年來大量移入日本各地後,許多中小企業與鄉鎮反而發現,其實自己缺的不只是勞動力,更缺居民。
以日本農漁牧業的重鎮北海道為例,隨著產業型態因應市場需求而變化,如轉作高勞力密集的蔬菜以提高利潤、增加耕作面積或乳牛頭數以壓低成本等等,對勞動力的需求也逐漸上升,已非傳統上靠一家人就能應付。
過往還能雇用幫工,但伴隨著少子高齡化以及鄉村人口外流,能夠找到的幫工也越來越少、越來越老。根據農林水產省統計,從2010年到2015年的短短5年間,幫工人數就減少了32%。更嚴重的是,目前僅有21.4%的農戶擁有同居農戶繼承者,也就是說有近8成的農戶,正陷入後繼無人的困境。
根據時事通信社在今年10月進行的民意調查,有56.4%的日本民眾認為居住地的人口正在減少,70歲以上的年齡層更有68.5%如此認為。無論是否還擁有耕地、漁場、廠房等生產資源,當一個聚落的產業因缺工或後繼無人而相繼倒閉,人口外流導致嚴重高齡化時,將難以再維持郵政、交通、行政等基礎機能,日本稱之為「限界集落」。
因此實習生們對這些地方而言,就不只是壓低成本的「便宜勞工」了。除了勞動以外,實習生們在當地的生活,本身也是維繫在地共同體的寶貴存在。在前述的時事通信調查中,已有14.6%的民眾將「引入移工」列為解決人口減少的選項之一。
許多雇主開始思考,移工們若能夠長期安頓下來,就不需擔心下批實習生不來的缺工問題。此外,移工總有家庭要顧,若能讓移工舉家遷居,不僅能有更多人來工作,也可望舒緩當地人口高齡化的問題。雖然可能得支付較高的工資,並提供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但並非負擔不起,鄉下根本不缺空地與空屋。此時「實習制度」這件國王的新衣,反而造成困擾。
圖博館
日本移工開國策?戳破「假實習真勞動」的壓榨自欺2018/11/16 許仁碩
日本政府在今年6月,於內閣會議通過了擴大開放移工的政策方針,進而在10月12號,公佈了相關修法的具體方向。
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僅開放專業白領申請工作簽證,但在去年9月新增了「照護服務」專業。而在新制度當中,日本政府擬增設「特定技能1號、2號」工作簽證,讓具有「一定技術」者,能夠申請特定技能1號工作簽,期限5年。而具有「熟練技術」者,則可申請無限期,且家族可依親的「特定技能2號」。
在開放人數方面,目前日本政府提出的上限是「未來5年內34萬人」。雖然詳細的產業清單尚未出爐,但現行技能實習制度已開放了77項產業中的139項工作,未來均可申請接軌「特定技能」簽證。這次還會再開放「人力不足產業」,可預料將會有更多產業爭取列入。
日本政府近年來雖以「留學」、「實習」等名目,實質開放大量外籍勞動力移入,但始終不承認日本有藍領移工。這次開放工作簽證,並打出要成為「被(移工)選中的日本」的口號,政策大幅轉彎,預料將深刻影響日本,乃至於整個亞洲的勞動市場與相關產業。
作為「國王新衣」的「實習制度」
根據日本政府的最新統計,在2017年日本共有129.8萬移工,較之2008年的48萬,成長了足足2.7倍,當中「技能實習」就佔了25.8萬人,比拿正式工作簽證的白領移工(23.8萬)還要多。一般認為,目前審議中的「特定技能1號、2號」,其目的之一就是銜接「技能實習」,讓外國「實習生」們能延長工作年限。
一開始所謂的「技能實習」制度,是為了讓日本企業的外國員工赴日研習而設的。而後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打著「援助後進國家」的名目,從農漁業到金屬、紡織等製造業,都開始引進大量的外國「實習生」。
但實際上許多實習生所從事的,是擠奶、包裝水果等工作,並無法學習到專業技術。此外實習生雖適用勞基法,但工資等條件幾乎都是最低限度。而當發生性騷擾、拖欠工資、工傷等問題時,外國實習生的弱勢身分,又讓他們比一般日本勞工來得更無力。但應該要負起責任的監理團體與日本政府,卻虛耗大量資源在「實習計畫」、「技能考試」等紙上作業上,好維持「實習制度」這件國王的新衣。
圖博館
清華超算團隊獲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總冠軍
2018-11-15,2018國際大學生超級電腦競賽(SC18)在達拉斯落下帷幕,清華大學電腦系超算團隊摘得總冠軍,總分88.398分(滿分100分),高出第二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1.518分。
至此,在2018年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ASC、ISC和SC中,清華大學超算團隊包攬了全部三項競賽的總冠軍,實現了繼2015年後的又一次“大滿貫”。 這也是清華大學超算隊伍在此三大國際性大學生超算競賽中累計獲得的第11項冠軍。
本次競賽共有來自全球15所高校的本科大學生組隊參賽。清華大學作為唯一一所內地高校參賽。比賽要求參賽隊伍在總功率3000瓦的限制條件下,自行搭建計算集群並在集群系統上進行6個應用程式的性能比拼。在48小時的競賽中完成超算集群的性能基本測試HPL和HPCG,大規模機器學習,核裂變鏈式反應的穩態求解與模擬,論文複現——特大地震模擬,現場公佈的神秘應用等內容。
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C)是國際超算領域的頂級會議。作為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SC比賽是超級電腦領域的頂級賽事,每年舉辦一次。
回應
祝賀留美預備隊!
贊一個,希望最終不是為美國培養了人才,謝謝
現在top500超算,中國站45%,美國才109台,而且每次更新中國都在新增,很明顯超算事業的發展空間在中國,對於現在的頂尖學生,基本判斷力還是有的。一直都在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俊傑更能看清時務,當年往國外跑定居入籍也是當時形勢判斷。要知道現在國內有些職業院校引進個博士都是幾十萬年薪了。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8_11_16_479969.shtml
圖博館
留學生變屠宰工 斯國學生:再也不相信台灣人 2018-11-06 聯合報
地上滿滿的雞籠,一隻隻雞倒掛,等著要被電宰,環境飄散陣陣惡臭;這是屠宰場內每天忙碌的工作實況,在這工作的,除了本地勞工,還有不少外籍學生。
來自斯裡蘭卡的20歲大學生羅傑(化名),懷抱留學夢來台讀大學,還沒開始好好讀書,就被安排到家禽屠宰場工作,在惡劣環境下殺雞。無奈的是,被仲介的一句「要先工作才能讀書」,讓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只能乖乖聽命。半年過去,羅傑說:「我覺得自己不是學生,是勞工。」
「我很後悔來台灣讀書,再也不相信台灣人了。」羅傑原本在斯國讀大二。他說,去年底康寧大學的「高層」、旅行社人員和斯國政府官員等一行人,拿著精美文宣到家鄉的7、8所高中辦說明會。當時一位康寧高層跟他們說「只要付機票,到台灣免費讀大學,又可打工賺錢」,讓他心生嚮往,因而放棄原本學業來台,萬萬沒想到是一場騙局。
去年底,60名斯裡蘭卡年輕人懷抱留學夢,遠渡重洋來台讀書。羅傑說,他在家鄉時,想像台灣是很美好的地方,大學也比斯裡蘭卡好,父母也很支援他。
這批共69人分兩批,拿觀光簽證來台,都到新加坡轉機。一到台灣後,有人到台南,有人到臺北,羅傑是到臺北的那一批。一開始沒上學,是到臺北聯華食品工作,一個月工作20多天。但工作一個月後就被抓到非法打工,康寧校方去年12月把他們遷到台南校區,分散各系,跟台生一起上課。
羅傑說,到台南後,起初由一名裡長幫忙介紹工作,包括屠宰場、食品工廠等,他受不了屠宰場的血腥環境,做一天就做不下去。半年來,他換了4份工作,工作不穩定。要留要走,他都只能「聽命」。
「當時說好每月22K,結果只領到6000至8000元」,羅傑說,裡長跟他們說,剩下的錢都給學校作為學費,後來去問學校,學校卻說沒收到,導致他們欠學校兩學期4萬元的學費,「這筆錢相當於我父親4個月的薪水。」
現在康寧準備關閉台南校區,這群斯國學生孤立無援,當初引入他們的仲介不見了,學校接洽的老師也離職了。羅傑說,同學當中,有人希望留下來求學,也有人想回國,但校方希望他們繳完欠學校的學費。
「我想回家,看不到未來。」羅傑說,他很挫折、茫然,不知未來在哪。每天上夜班工作太累,白天根本無法去上課。
留學夢變惡夢,讓羅傑對台灣很失望,他說,不會再推薦任何一名斯裡蘭卡學生來台灣讀書。
圖博館
王鵬:非傳統留學國為何火起來 2018-11-03 環球時報
說到“出國留學”,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哈耶牛劍”等歐美發達國家的百年名校。然而,近年來,情況似乎正在變化。有中國留學市場風向標之稱的“中國國際教育展”日前在京開幕,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捷克、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逾500所院校參展。而在展覽現場,捷克、西班牙等非傳統留學國展區吸引了不少諮詢者。這種情形在五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很多。歷經四十年改革開放,尤其是經歷過去十多年的留學熱潮後,中國家庭視野更開闊、消費更趨理性,以及中外交流的順暢、頻繁,共同造成了上述結果。
改革開放初期,出國留學僅僅是國內極少數精英學生的人生機遇。2008年後,隨著中國國力的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和收入的穩步增高,出國留學逐漸開始從“奢侈品”變成國內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日常用品”。不過,當時人們的眼界還比較狹小。一方面,對外國知之甚少,除了哈佛、牛津等頂級名牌大學如雷貫耳外,很多海外名校,國人並不知曉。另一方面,那個時候的中國家庭,在相當程度上還把送子女出國留學視為一項“面子工程”。因此,他們往往不惜傾全家之力,也要送子女前往收費高昂的歐美名牌大學。
最近十年來,上述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中國家庭的眼界越來越開放。除了少數歐美頂尖大學,中國家庭也逐漸開始關注一些在名聲上或許沒有那麼顯赫,但在專業領域同樣出類拔萃,甚至在業內享有“隱形冠軍”美譽的非傳統名校。近年來,東歐大學“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這一變化。歷史上,捷克工業發達,尤其是精密儀器、軍工等產業長期執歐洲之牛耳,絲毫不亞於我們耳熟能詳的“瑞士製造”。與此同時,中國家庭的虛榮心在下降,求“實惠”成為家長和子女的共識。在精算“性價比”後,越來越多的家庭把目光鎖定在學科有特色、業內口碑好、收費較划算、就業有保障的非傳統高校和非傳統留學目的國。
當然,坊間對此也頗有疑惑:沒有美歐頂級名校的文憑,從這些非典型名校畢業出來的中國學子們,能夠在國內外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嗎?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很多非名校的畢業生無論是在職業技能,還是交際能力上,都絲毫不遜色于那些傳統名校的同齡人。今後隨著學生和家長對於留學的認識更加理性之後,相信市場、用人單位、企業雇主也會逐漸調整自己的用人偏好,以便通過最高的性價比招募到最適合本單位的人才
圖博館
資料分析:48萬留學生回國,三成月薪不到6000元 2018-08-23
近日,第13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召開,並發佈了《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報告基於對2190份有效問卷的分析而成。
90後成為新生代海歸的主體
90後(1990-1995年)成為海歸主體占55%,年齡在23-28歲。六十多萬出去,五十多萬回來,大進大出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一個人才環流的現象。
出國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
碩士最多占56%,學士38%,博士、專科和其他占比都在2%左右。與去年相比,碩士下降6%,學士上升7個%,出國讀取本科的留學生越來越多。
選擇出國留學的主要原因
2017年回國48.09萬人,留學的意義不局限於出國深造鍍金。體驗他國文化、生活,豐富個人閱歷是主原占76%。
英美仍為主要留學目的國
英美分別19%和18%,女性更青睞英國占22%,而男性21%選擇美國。主修科目中,經濟學與商學類占比最高,達到43%。文科(如藝術與人文科學、語言學等)女性占比高於男性,理工科上則男性比例較高。
海歸回國後處境如何
61%的海歸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13%北京,8%上海,7%廣東。
海歸們回國後的工作狀況如何呢?
42%的海歸能在一個月以內找到工作;40%在1-3個月; 4-6個月13%;6個月及以上5%。95%能在歸國後的半年內找到工作,待業的越來越少。
海歸薪酬待遇有所提升但薪酬滿意度降低
80%認為收入低於預期,較2017年69%加劇。6000元以下33%。6001-8000的占比在25%,8001-10000的15%,10001-15000的15%,15000及以上的12%。
30%海歸創業選擇對口領域
大多數就職于金融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分別占比在14%和13%。緊後的是教育業,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娛樂業也是排名較為靠前的幾個行業。
回應
海外野雞大學太多了,遊學混的文憑值錢嗎?
圖博館
英媒:中國民辦高校迎來整合潮 2018-10-09 英國大學世界新聞網
隨著競爭加劇,高等教育正在全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民辦高校正在通過收購經歷一種聚合。
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市場,印美隨其後。2015年中國教育產業投資規模為2014年的兩倍,並購和收購總額同比增長165%。中國民辦高校產業已從2012年的696億元穩步增至2016年的954億元,並有望在2021年增至1390億元。
為改善基礎和中等教育入學率與教學品質,中國政府已對此大力投資。但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仍然需要民辦教育機構提供學生承受得起的優質教育。目前,中國有740多所民辦高校和數千所民辦職業學校。未來10年,這種碎片化的教育產業有望經歷一波整合潮,而此類整合有望進一步促進學生接受優質教育,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近來,中國民辦高校的收購活動達到新高,各高等教育集團正競相爭奪市場份額。例如,某教育集團在上市3個月後就在鄭州和西安收購兩所院校。
放眼未來,中國市場將需要越來越多具備專業技能的畢業生。資料顯示,應屆高校畢業生在中國待業年輕人口中的比重已從2005年的35%增至2016年的45%。
2019年考研今起正式報名 考研為何越來越熱?
10月10日起至本月31日,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進入正式報名階段。
近年來,考研大軍不斷擴大,2018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238萬,較2017年增加了37萬人,增幅達18.4%。
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比上年度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上年度增加19萬人。
2011年以來,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除了在2014、2015年有所下降外,其餘年份都有所增加,在2017、2018年增幅甚至都在10%以上。
提升就業競爭力、通過考研進入名校、更換專業、暫時逃避就業壓力等因素是大部分學生選擇讀研的原因。社會經濟水準提升,家長對孩子教育資金投入的增長,追求高學歷、好工作就成了多數人的選擇。
伴隨考研的人數擴大了,考研特別是考名校的困難程度也在增加,分數的角逐其實在變得越發激烈。賀爭說。
jsoujsou
中國在美高端人才紛紛回國 港媒:除了高薪還有這原因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8-9-6報導,現在,隨著更高的薪酬待遇和國內科學家觀念的改變提高了本地工作的吸引力,許多最優秀和最聰明的科學家留在了國內。
報導稱,阻止中國研究人員外流的是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他咄咄逼人的舉動助長了對華裔科學家不友好的風氣。
北京頂尖研究機構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國強說:“人才流失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一個重要原因是薪酬。另一個原因是特朗普。”
報導表示,根據中國一家政府研究機構8月發佈的招聘啟事,中國博士後研究員的年薪現在達到60萬元,幾乎是美國同一崗位平均薪酬的兩倍。
報導稱,最近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專案畢業的60名畢業生中,只有五人選擇了出國。陳國強說,其中三人已經回國。
報導注意到,今年6月,白宮加大了對華裔科學家的限制力度,美國國務院開始將在敏感研究領域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簽證停留期限從五年縮短為一年。
報導稱,人才流失的明顯結束正值中國的科學研究跨越多個領域並有可能改變世界之際:治療癌症、愛滋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重大疾病的大量新藥正在研發中;能夠利用比傳統電腦更少的能量處理和存儲大量資料的超導和量子電腦正在製造中;人工智慧技術正在企業和工廠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
報導表示,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回應
歷史將會證明,川普對中國人民的貢獻是巨大的,對美國是災難性的。
蘇聯有葉利欽,美國有特朗普。這話不是白說的。
中國正在舉全國之力不斷攀登科技樹,全面超越歐美的科技時代即將來臨!
jsoujsou
英媒:中國大陸企業優厚待遇,吸引臺灣晶片人才
英國路透社2018-9-4報導,原題:中國大陸利用優厚薪酬和福利吸引臺灣晶片人才 薪酬大幅上升、一年8次免費探親之旅,還有一套享受豐厚補貼的房子……對臺灣工程師來說,這實在是難以拒絕的夢想工作。作為一名曾在頂尖晶片製造企業工作過的業內資深人士,這名工程師去年接受一家受北京支援的晶片製造商提供的工作,如今正在華東某晶圓廠帶領一個小團隊。
這名工程師加入到越來越多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就職的臺灣專業人士行列。從臺灣地區吸引此類人才已成為北京有關攻勢的關鍵部分——努力迅猛發展該產業,並降低從智慧手機到軍事衛星等各種產品對外企高端晶片的依賴。招聘企業和業內人士表示,這場始於2014年且如今因美中貿易戰而加強的攻勢,凸顯北京擔心過度依賴外國晶片。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大陸進口2600億美元的半導體,超過石油進口金額,而國產晶片在國內需求中占比不足20%。
臺北一家招聘企業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已有300多名臺灣資深工程師跳槽至大陸晶片企業。此前,自北京2014年設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來,已有其他近千名臺灣同行赴大陸工作。
這場高技能工程師爭奪戰,已引發臺灣擔心喪失關鍵經濟引擎之一。分析人士稱,儘管中國大陸在低端晶片生產領域突飛猛進,但在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仍落後臺灣多年,而北京希望國產晶片在2025年占到國內需求的40%。大陸機構今年8月發佈的資料凸顯這種人才緊缺狀況:截至去年底,中國大陸約有40萬積體電路從業人員,遠低於2020年預計需要的72萬。
招聘企業表示,中國大陸也將韓日工程師列為引才目標,但共同的語言和文化使這場攻勢對臺灣人才最奏效。臺灣工程師被大陸晶片製造商提供的高薪、優厚福利和更高級別職位所吸引。他們中許多人都說,“在大陸3年掙到的錢相當於我在臺灣10年的收入。(這樣)我就能早點退休。”2016年跳槽至大陸企業的37歲臺灣晶片工程師湯米•黃表示,臺灣挽留人才的努力對他來說不奏效,“如果留在臺灣,你不會有機會。”
青島新成立的一家積體電路企業高管表示,近來招聘的120名工程師中約1/3來自臺灣地區,“我們不差錢,缺的是人才。臺灣工程師富有經驗並有助於我們培養本地人才。”
jsoujsou
美媒:世界低估了中國崛起為科技強國
美國“石英財經網”2018-9-1文章,原題:世界低估了中國崛起為科技強國 中國正崛起為科技強國並不令人意外。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做到這點的速度如此之快。據一項最新研究,中國在全球科技產出中所占份額如今已遠超其在全球經濟產出中的份額。
南京大學的謝慶男(音)和美國權威經濟研究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理查•弗裡曼共同發表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世界低估了中國對科技領域的貢獻。
衡量一個國家對科技的貢獻基於該國科學論文篇數。但這項新研究認為,僅用作者的位址來鑒別,無法包括一些情況,比如中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大學工作期間發表的論文。調查發現,中國研究人員如今比其他國家科研人員發表的科學論文更多。發表的論文中約1/4有署名作者是中文姓名或地址。若算上以中文發表的論文,這個數字將躍升至37%。相比之下,中國對全球GDP的貢獻約為15%。
批評者稱,單憑論文數量去衡量貢獻是不夠的,因為中國很多論文發表在品質較差的期刊上。但弗裡曼等指出,中國科學研究的品質一直在提高。衡量研究品質的一種方法,是看有多少其他論文引用了源自中國的論文。2000年有中國地址的論文被引用次數約占全球平均水準的30%,“這意味著它們對全球範圍研究的影響甚微。但到2013年,被引用次數上升到70%。
中國的研究品質還可通過它對世界頂級期刊《科學》和《自然》的貢獻來衡量。這兩種期刊中,(中國的貢獻)從2000年到2016年間的增速驚人。21世紀之交,中國還是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國家之一,但不到20年的時間裡中國成為科學知識超級大國這一事實在科學史上是重大發展。
jsoujsou
赴陸學中醫 600台生爭25名額 2018-08-21中國時報
今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台招生名額是25人,但竟有600名台灣學生報名,有台生表示「學校都快瘋了」,據瞭解後來招收60人。台生們一來就摩拳擦掌問如何在大陸開診所,台籍醫師給學弟妹忠告,先把功夫練好,以後病患搭飛機、搭9個小時高鐵來看診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至於開業要慢慢磨練,大概執業8年後時機才算成熟。
台生透過校內管道得知,今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有600名台灣學生申請,是以往的3、4倍,原來的門檻是前標,可能最後都漲到頂標。
至於爆棚原因,台生認為惠台政策不是主因,因為台生在陸擔任中醫本來就有一些優惠,主要還是「台灣自己的問題」,政策混亂讓學子看不到未來,只好一股腦往外跑。
台籍醫師林峻生說,今年的台生展現很強企圖心,去大陸就是要去發展,但他建議不要太早開業。因為開業遠遠不是只有專業能力,還有很多雜事、人情世故,需要時間磨練,他認為門診4、5年之後,功夫比較穩定,再去學醫院經營,約要花2、3年,所以適合時機大概是執業8年後。
有人說,大陸醫師月入2000元人民幣,林峻生強調,這是10年前行情,他的一個學弟北中醫碩士畢業3、4年,也在北京別人的診所執業,現在一個月光是繳稅就繳人民幣1萬元!以稅率20%來算,推估每月實拿16到20萬台幣。
為何大陸醫師收入變多?林峻生解釋,第一,大陸醫改之後,醫療保險給付已經趕上臺灣;第二,大陸醫療資源極度不平均,踏出大城市之後就是天堂跟地獄的差別,因此診所雖多、好醫師很少,在北京執業的醫師,腹地遍及華北、東北2、3億人口,患者從黑龍江、山西搭飛機來,從甘肅搭9個小時高鐵,或從葫蘆島開3、4個小時車來都很正常。所以,既然不缺病患,也就沒有太大必要開診所。
jsoujsou
各國軍工人才數量,美國22000人,俄6700人,中國有多少 2018-08-18 新浪看點
美國之所以成為超級大國,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美國在二戰時期從全球拉來了不少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是各行各業的翹首,他們的研究成果極大提高了美國在世界的權威,軍事方面,美國在高端軍工人才的幫助下,研製出了領先世界的武器裝備,包括SR-71-黑鳥偵察機,世界第一架隱身戰機F-117,海狼級核潛艇,核航母等等,無一不世界領先,據知,像這樣研製戰略武器的高端軍工人才總計22000人,數量穩居世界第一。
前蘇聯在上個世紀是一個軍事實力雄厚的國家,一直被美國仿製,從未被美國超越,前蘇聯的高端科研人才研製出了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941型“阿庫拉”級潛艇、T-55坦克等等,前蘇聯還誕生了世界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讓世界對前蘇聯十分敬畏,前蘇聯解體後,軍工人才為了填飽肚子,一部分去了美國,一部分去了鄰國,造成現在的俄羅斯的軍工人才十分緊缺,目前只有6700人。
前面講到,錢學森團隊為中國研製出了原子彈,這批團隊後來成了中國軍工領域的頂樑柱,他們還為中國研製出東風導彈,巨浪導彈,沈飛一批科研人員來到成都建立成飛,又為國家打造了五代機殲-20,研製艦艇的老一輩帶出來的學生已經為我國打造出了國產航母和055型驅逐艦等等,令人欣喜鼓舞的是,許多海外人才紛紛回國發展,像著名的哈佛八博士集體回國事件,再加上中國提出外國人才來華優待政策,中國高端軍工人才越來越多,已經接近1萬人了。
jsoujsou
中國千人計畫“竊取”美國機密?英媒:嫉妒中國成功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8-8-9報導,在7日的一場晚宴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說,他認為在美國大學留學的“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都是間諜。美國大學目前共有大約35萬名中國學生。
報導稱,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和特朗普懷有同樣的疑慮。該委員會稱,美國為“本國技術、智慧財產權和專業知識的合法或非法轉移提供了便利”。
報導稱,自從這個名為“千人計畫”的專案於2008年啟動以來,已經引進約8000人。“千人計畫”為吸引海外人才回國提供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為其配偶解決工作問題和為其子女提供教育費等。其中很多人都曾在美國大學接受教育,之後在科研中心、醫院以及私營行業中的航空、電腦和其他部門就職。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縮短了就讀航空、工程、高技術製造業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
特朗普"留學生間諜論"激怒華裔 美官方:歡迎中國學生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美國華裔的強烈不滿。前白宮內閣秘書長盧沛甯就在社交網路帳戶上表示抗議,稱“這對每一個華裔美國人(比如我)來說都是不能容忍的無禮行為,我們的祖先都是作為學生來到這個國家的。”
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也於8日在社交網路上稱,“令人憤怒。特朗普的草率言論助長了危害中國和亞太地區學生的刻板印象,並通過阻止學生就讀STEM學科來傷害我們自己的經濟未來,學生們會擔心因為他們的亞裔身份而成為被針對的目標。我們知道這種偏見可以帶來什麼。”
9日,美國華人聯合會(UCA)對此事發表聲明,稱對特朗普這一言論感到“十分不安”。聲明表示,陷入孤立主義、偏執等,是“自我毀滅的行為”。
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當地時間9日舉行例行記者會,當被問及是否同意總統的“中國學生間諜論”時,最初有些猶豫,她表示,總統並未當著她的面發表評論,她也沒有看到這些評論,不應在不瞭解詳情的情況下置評。
但她稍後稱,“眾所周知,有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在美國學習,美國與中國政府建立了強大的民間聯繫。我們與中國建立了牢固的關係,我們歡迎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
回應
狂人總統,狂言不斷,比希特勒有過之無不及!看來美國真是氣數已盡了!
一點不錯,是大間諜,是我們國家的內奸,每年往美國送這麼多錢,不是內奸才怪。
jsoujsou
再見,免費師範生!你好,公費師範生!
據教育部2018-08-12官網,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轉發教育部等部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辦法》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需要,改進和完善了相關政策內容。建立師範生公費教育制度,將“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調整為“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
《辦法》所稱師範生公費教育是指國家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面向師範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並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
公費師範生履約服務期調整為6年
此前,免費師範生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免費教育師範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並補助生活費。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安排。免費師範生入學前與學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定,承諾畢業後從事中小學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範畢業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二年。國家鼓勵免費師範畢業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截至2017年,已累計招收免費師範生10.1萬人,在校就讀3.1萬人,畢業履約7萬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學任教,許多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實現了接收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畢業生“零的突破”。
按照《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國家公費師範生享受免繳學費、住宿費和補助生活費政策,通過雙向選擇等方式切實為每位元畢業的公費師範生落實任教學校和崗位。公費師範生畢業後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並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公費師範生,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至少1年。國家鼓勵公費師範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這些政策會增強師範生就讀師範、畢業後當老師的自豪感
jsoujsou
清華北大直接落戶上海|誤把學歷當人才 2018-08-11
各地都在搶人才,於是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日前制定並公佈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準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什麼是人才?我覺得人人都是人才,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天性稟賦,找對領域,都是賣油翁,任才選賢,無所不用。北大、清華的本科生,當然都是人才,是萬里挑一的高材生,但其是讀書的人才,換言之,是應試教育下的會考試的人才,與今後對社會的建功立業,立德立功立言,是兩回事。所以,選撥人才以學歷為標準,而不是以能力為標準,庸俗也。按此,國外的名校畢業生是否可以入戶?復旦、交大畢業生是否可以入戶?馬雲,是杭師院畢業的,是否不能入戶?
回應
招聘單位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內去判斷誰才算真正的人才,唯學歷論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能考入知名學校,至少可以判斷這個人的在精神層面是勤勞的!
校友會2017年高考狀元家庭背景調查,教師家庭最出學霸 2017-06-19
2017年6月19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佈《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是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連續第11年發佈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調查到的2007-2016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來自教師家庭的高考狀元占總數的35.09%,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大學教師、中學教師和小學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其次是公務員家庭,占15.62%;工人家庭占13.39%;工程師家庭占10.62%,農民家庭占10.16%,其餘為醫生、律師、金融、證券、財務等職業家庭。與其他職業背景家庭相比,教師家庭的學習氛圍重,父母更加瞭解、熟悉教育規律、升學考試趨勢,懂得從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有效地、花更多時間幫助孩子解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在面對各種考試時更容易創造出較好的成績。
回應
家庭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的
jsoujsou
美媒:美國年輕科學家正“逃往”中國?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2018-8-2文章,原題:美國能阻止科技人才向中國流失嗎? 就在關稅爭端主導近幾周的新聞標題之際,(美中之間)另一場戰役正醞釀:爭奪一流科學家。
美國科學的巨大優勢在於有能力從全球各地吸引最優秀的人才。這使美國的科技生態體系取得重大突破,由此帶來新技術、新公司、新崗位。但如今,競爭出現在地平線上,從實驗室的長凳能輕鬆看到誰將擠佔我們的位置——中國正做出精明和重大政策舉動提升科技地位。
儘管美國研發支出仍居世界首位,但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預測中國很快將超過美國。但若想成為未來科技超級大國,中國不僅需要資金投入,還需要頂尖科學家。而如今,筆者越來越多的同事都在“逃往”中國。
中國尤其重視處於職業早期階段的科學家。隨著更有前途的年輕科學家紛紛選擇回中國而非留在美國創立實驗室,越來越多理論突破和科技創新將出現在中國。或許最重要的是,中國還在努力成為對非華裔科學家更具吸引力的地方。這些努力從細微之處延伸至重大決策領域。科技界已能感受到此類轉變效果。
中國面臨的一個難題與科學聲譽有關。但北京正在採取切實措施糾正問題。《自然》期刊稱讚中國近來的舉措或將使科研欺騙行為受到迄今全世界最大力度的打擊。
這場爭奪科學家的戰役會產生深遠影響。美國忽視了更重要的問題:若中國獵取的目標是人才,那保護智慧財產權將無關緊要。
近來我與美國一位著名癌症科學家共進午餐,但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談論中國。他正申請中國綠卡,尋求在華獲得第二份學術職務,並忙著在北京創辦公司。“一切在那裡都能成為現實”,他說,“你不得不去!”(作者亞瑟•蘭伯特,王會聰譯)
jsoujsou
台青掀赴陸求學熱潮 2018-08-02 旺報
和以往赴陸求學的台灣青年多為碩、博士群體不同,今年,受到《惠台31條》磁吸作用,不少台高中畢業生已將眼光投向大陸,希望提前至本科階段就進入大陸高校,使得今年以「學測」成績申請大陸高校人數較往年激增數倍。例如,以往每年報考廈門大學的台生人數約維持在幾十人至百餘人上下。而今年,廈門大學擬招收20名台生,僅進入面試的就高達215人;廣州中山大學擬招收30名台生,卻吸引580餘人申請;復旦大學擬招收15名台生,申請人數已超過600人。
赴陸生源品質提高
隨著申請人數的暴增,大陸名牌高校招收台生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也創下新高。幾年前,台高中畢業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北大、復旦等大陸名校需要拿到65級分左右,而如今則至少需要70級分甚至更高。例如,2016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台生分數線為71級分,2017年分別為71級、72級分,2018年則皆為73級分。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今年的面試門檻也分別達到70級分和71級分。
面對更高的錄取標準,來自台灣北、中、南部明星高中的優秀畢業生依舊展現極高的赴陸熱情。今年建國中學有70餘人申請,台中一中近40人,台南一中有近30人,高雄女中則有30餘人。其中,不少人的分數都是足以申請台清交和成大等台灣名牌大學。
以往,台生的志願基本上集中在中醫學以及法律等傳統文史哲專業。今年,除中醫學仍深受台生青睞外,電腦技術、軟體工程、通信技術、人工智慧等理工類專業成為了台生報考的一大新熱門。此外,以往台灣高校的傳統優勢專業,如財務金融與新聞傳播,曾是島內高分考生的夢想科系,也曾是開放陸生赴台之初報考人次最多的前3名專業,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台生卻選擇赴陸就讀這些專業。
報考理工人數增多
例如,今年報考上海交通大學的台生即以工商管理類和人工智慧類居多;而廈門大學今年擬錄取的128人中,有24人是電腦通信技術及軟體工程專業,37人是財務金融類專業,新聞傳播類專業則為12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台生、特別是來自台灣明星高中的優秀畢業生進入大陸高校,他們將有機會親身體驗兩岸的歷史文化連結,用實際行動破除「天然獨」的謠言。同時,每一個在大陸學習、生活的台灣學子,都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著「兩岸一家親」的生動故事。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台灣學子參與到兩岸大交流中來,與大陸學子一道打拚,成為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共同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進程。
jsoujsou
日媒:中國二線城市留住人才一舉多得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8-7-14:中國二線城市利用慷慨額外福利吸引年輕勞動者 隨著中國人口繼續老齡化,許多城市正利用包括輕鬆落戶和提供房補等激勵措施吸引年輕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720萬人,而60歲或以上老年人口同比上升0.6%。該狀況引起許多城市擔心:倘若稅收萎縮,財政預算將會陷入窘境。
21歲的西安大學生党志敏(音)在向該市發出落戶申請一個星期後就獲得了該市戶口。自去年3月推出該項目以來,西安已新增約50萬戶籍人口。與此同時,武漢市也于去年開啟類似激勵年輕人才落戶的項目,並為畢業後3年內在當地就業或創業的人才提供房補。從其他城市考入武漢某高校的20歲大學生張義秀(音)對該倡議表示贊許,他打算在畢業後留在該市創業。
在京滬深等一線城市,高企不下的房租和房價使人們在當地生活極具挑戰,以至於截至2017年年底京滬的常住人口雙雙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二十多座二線城市正希望利用紛紛離開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才充實當地正在逐漸老化的勞動力。這些城市還希望此類激勵措施終將提振當地樓市。
在西安,房價已在放寬落戶要求後上漲,而武漢的住宅建築熱潮仍在繼續。某投資基金的高管表示,對中國的城市來說,吸引年輕人是既有助於樓市去庫存又是地方政策符合中央要求的便利之舉。(作者:ISSAKU HARADA,王會聰譯)
jsoujsou
哪怕真是幸運的拿到了工作簽證,如果想要一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下去,就必須要請單位幫忙申請綠卡。金融危機後由於失業率的上升,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工作機會,美國對於外來勞工的排斥變得更加強烈。社會上願意為留學生辦理綠卡的公司比危機前少了很多。就算真的找到了賞識自己的雇主,還需要向經過5到6年的申請和排期。這期間如果不巧遭遇經濟危機被裁員,整個綠卡申請就會完全作廢。如果移民局在審計綠卡申請過程的時候發現了瑕疵,也有可能造成等待期延長。
在Theresa看來,如果說移民過程是困擾留學生的難題之一,那麼我們華人在美國社會的職業發展就是一個更大的難題。我們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發展空間其實非常有限。大多數我們能夠找到的工作都是相對比較技術性或者工具性的,比如程式設計、量化投資。對於熱衷於學習商科、金融的中國學生來說,在美國幾乎很難勝任需要溝通交流技巧的工作。很多非常優秀的畢業生,哪怕擁有名校身份、豐富的專案和實習經驗,也常常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屢屢受挫。
而那些長期在美國發展的朋友,他們還面臨著職業發展上的巨大瓶頸——竹子天花板。這也就是說,大多數華人在美國職場上很難獲得升職的機會。特別在與印度留學生對比時,雖然我們可能更加努力,但是第一代移民當中,華人也較少能夠有機會升任到管理崗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華人的英語口語水準與其他西方民族相比還有差距,也不愛溝通。我們的民族性格相對來說比較內斂和謙虛,遇到機會不太善於表現自己。另外一方面,美國社會也形成了一些對於華人的刻板印象,不太願意接納華人作為管理者。
…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快速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留學生的流動趨勢早已不再是單向赴美。有些專業的學生在美國發展確實仍存在優勢,但是更多的學生發現在中國可以找到甚至更好的發展前景、創業機會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綜合選擇在哪個國家發展。
臨到最後,Theresa突然問我:“你會為了那一點點乾淨的水和空氣而放棄家人、朋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機遇麼?”
我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水和空氣也是至關重要的。但人生就是這樣,你想要的東西很多,但你不能什麼都得到。這註定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沉默了良久,我回答說:“不,我不會!”
回應
哪裡賺錢去哪,這是問題嗎
jsoujsou
畢業了,該回國還是留美? 2018-07-17 新浪財經北美專欄作家 魏欣
時光如梭,我已經回美好幾年了。因為有過海歸經歷,總有不少朋友輾轉發來各校同學簡歷,要麼求助實習機會,要麼諮詢是否回國。每隔一段時間,我也都會收到新老朋友告別感言。在海外的每一個留學生聚會上,海歸幾乎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主題。回想多年前大家一同來美留學,有的同學選擇永遠紮根在美國,更多的同學先後回到了中國發展。在後金融危機的時代大潮中,我們這一代留學生相繼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能給我一些建議是否海歸嗎?我正在站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偶然收到了來自Theresa的消息。作為少數能夠在華爾街立足的校友,和很多留學生類似,Theresa也是帶著對“世界最發達國家”的嚮往和憧憬來留學的,希望從這裡學到更先進的文化和知識。
剛來的時候Theresa也感覺美國一切都非常好。這裡文化更多元,學術更自由,生活更尊重人性。但是隨著畢業之後進入美國社會,遇到很多各方面的困難,Theresa開始產生很多疑問,並不斷產生是否更應該回國發展的念頭。帶著這些困惑,我和她一起觀察和對比了美中兩國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過去10年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而美國卻一直在原地踏步”,這是Theresa談到美國時的第一句話。不得不承認,凡是經常往返于兩國的同學們都時常有同樣的抱怨。國內的機場、酒店富麗堂皇,高鐵、地鐵方便快捷,各種數位貨幣、手機應用、送餐服務、共用單車眼花繚亂。可另外一邊的美國,這些年幾乎沒怎麼變化。這邊的酒店設施陳舊,價格昂貴,服務品質非常一般。機場、鐵路、公路、大樓、橋樑破敗不堪,常常讓旅客誤以為這是第三世界國家。紐約地鐵更是有名的又髒又臭,冬天還常常被流浪漢霸佔車廂。早期移民的老華僑會告訴你,美國已經數十年沒怎麼變化了。
臨近畢業的時候,Theresa就開始發現其實移民美國的路並沒有那麼好走。人都說,新移民的前10年都是在為身份而奮鬥。商學院畢業後,政府只允許一年的OPT實習期。如果一年之內能夠順利找到工作,就必須請單位説明辦理H1B工作簽證。最近幾年美國經濟復蘇,找到工作的留學生並不在少數,但是每年的工作簽證名額只有8萬5千個。每年移民局隨機從23到25萬名工作簽證申請者中隨機抽出這8萬5千人。可以這麼說,想要順利的在美國工作,不光要拼實力,還要拼運氣。
jsoujsou
報導指,若將學科排名位居全球前50的學科視作高校優勢學科,全球第一與第二之間還有不小差距。美國共有132所高校進入各學科前50,上榜次數1151次;而中國內地有63所高校進入,上榜總次數268次。報導指,表明中國內地高校的優勢學科數量相對較少,學科分佈還相對狹窄。
在「數、理、化」等理學領域的8個學科中,美國高校坐了6個「頭把交椅」;在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10個學科中,美國高校也佔了8個頭牌;在社會科學領域的14個學科中,美國高校更是擁有12項「桂冠學科」。
而中國內地高校所有8個「冠軍學科」均出現在工科領域的22個具體學科中,分別是清華大學的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儀器科學、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的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的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航空航太工程和北京交通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
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項目主管張志輝直言,在社會科學方面,中國內地高校在英文國際期刊上的發文量較低,社科領域的諸多學科上榜高校還較少。當然,這些也是中國內地高校未來上升空間較大的學科。
從內地各校上榜數量看,浙江大學成為今年上榜最多的高校,共計45個學科上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上海交大分別以44次、43次、40次和38次上榜數緊隨其後。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有9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是中國內地高校中進入前十最多的高校。
「2018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細分到54個學科,覆蓋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共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餘所高校,按照具體學科進行分類排名,形成多列縱隊。
該榜單使用一系列國際可比的客觀學術指標對全球大學在相關學科的表現進行測量,包括科研規模、科研質量、國際合作、高水準科研成果、國際獎項等。
jsoujsou
加媒:國際留學生正被中國吸引
加拿大“溫哥華商業”網站2018-7-15文章,原題:中國要改變國際留學平衡 過去10年來,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加拿大高等教育產業大大受益于國際學生激增——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中國人出國留學。但觀察人士表示,這種模式不太可能長期維持。未來10年,來自傳統上非英語國家學校的競爭,包括中國積極推動從留學生“淨輸出國”轉變為“淨輸入國”,將使中國拿下更多的市場份額。
據加拿大國際教育局統計,去年在加拿大就學的國際學生為494525名,其中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加拿大並非亞洲大量留學生的唯一受益者。統計數字顯示,從2007年到2015年,全世界留學生約75%流向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高收入工業化國家。但形勢在變。據《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報告,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超過50萬國際學生。2015年,北京啟動了頂尖大學“雙一流”工程,要在2050年左右將中國的高校和學科建成各自領域的世界一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國際教育協會執行主任蘭德爾•馬丁表示,中國的一些做法已經見效,反映在越來越多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有這樣考慮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地學生也在增加。馬丁說:“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中國現在是第三大留學目的地國。”
美國教育資訊平臺StudyPortals執行副總裁喬達哈說,從出國留學生的經濟條件和動機看,國際學生大體可分為四類。一類是“有抱負者”,另一類是“探險者”,這兩類不太關心留學對未來職業的好處。還有兩類是“掙扎者”和“奮鬥者”,後兩類學生會受到中國學校的吸引。在亞洲,中國吸引留學生的能力是最強的,希望吸引這些地方學生的加拿大學校會面臨更艱難的競爭。(作者Chuck Chiang,陳俊安譯)
世界一流學科排名 大陸高校奪8冠 2018-07-18聯合報
作為全球高等教育四大排名系統之一,擁有15年歷史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17日晨間披露「2018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新榜單。美國在各學科排名上仍然佔有絕對優勢,美國高校在35個學科中奪冠;中國內地高校則摘得8個「冠軍學科」。
中國內地共有202所高校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中上榜,上榜總次數達1700次,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緊隨其後的是英國,有98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達1487次。
jsoujsou
“人才新政”變相降低了限購門檻,使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供給更為緊張,並帶來上漲預期。如天津推出“海河英才”計畫後就迅速引發“買房潮”。天津市民李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看好的一套價值240萬元的二手房,在“海河英才”計畫公佈後“坐地起價”,一天就漲了10萬。
除此之外,因行政性限價形成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購買新房者可獲得巨額利差,更讓投機人群看到了“價值”。目前,已有南京、上海、長沙、成都、武漢、西安、杭州和深圳等多個城市實施“搖號購房”政策,一些搖號樓盤甚至出現“搶房大戰”現象。
張大偉認為,“搖號買房”讓購房者產生“買到即是賺到”的投機心理,購房者不減反增。“幾萬人排隊搶幾百套房”的現象幾經炒作,進一步刺激了市場的投機情緒。
遏制投機,讓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有人說,如果一二線樓市在10年間見證了中國房價從底層到登頂的過程,那麼如今卻有更多的城市在更短的時間內見證了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爆發的猛烈程度。
按照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發佈的《2018年城鎮家庭資產指數一季度報告》,2018年一季度城鎮新購房中,僅有30.8%為首套房,而第二套房及第三套房占比高達69.2%。
近10年來,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讓房企與投機者賺得盆缽滿溢,這也是各種亂象頻現的主要原因。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應加快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遏制投機高額獲利。
此前深圳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未來保障類住房比例將不低於60%,並將嚴格控制大戶型高級商品住房用地,同時在新出讓居住用地中提高“只租不售”用地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安居型商品房,深圳將實行一定年限內的封閉流轉,購房人在產權封閉期內可以轉讓給其他符合條件的購房物件或由政府回購。若購房人自購房之日起累計在深繳納社保滿15年,或滿60周歲且購房滿10年,則可以申請向政府繳納一定比例增值收益後取得完全產權。
張大偉表示,深圳安居型商品房,將有效降低政府的保障成本,降低購買住房的門檻,滿足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多層次住房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從購買到出售形成閉環,有效壓縮牟利空間,降低房地產的投資屬性,打擊投機行為,影響短期獲利的可能性,促使住房向居住屬性回歸。(記者 鄧中豪 鄭鈞天)
jsoujsou
此外,多地還加強價格管理和市場監管。威海、聊城規定新房3個月內不得漲價;武漢、江門、佛山、海南、贛州等地先後出臺監管措施。
半月談記者暗訪瞭解到,天津市南開區、西青區一些二手房仲介稱,在收取數萬元“好處費”後,可為不具有購房資格的外地購房者偽造手續,辦理購房資質。6月5日,天津市發佈通知,要求加強購房人購房資格審查,對不符合調控政策規定者,不予辦理相關購房手續。
警惕購房亂象擾動購房預期
在房地產調控持續的背景下,種種非理性跡象依然不斷湧現。買房人不挑戶型、不選樓層,新房一上市即被“秒殺”;杭州一位98歲高齡老奶奶坐著輪椅參與搖號;長沙剛需房12歲孩子中簽……市場之瘋狂可見一斑。
比市場更瘋狂的,是人們的預期。今年4月下旬,南京橋北板塊的明發濱江新城社區發佈《告明發業主同志意見書》,要求從今年5月1日起,2077戶業主的二手房報價往上提升7000元~10000元/㎡不等。
種種房地產亂象,讓本已漸穩的市場再度蠢蠢欲動。同時,頻現的“人才新政”“搖號買房”等現象更明顯地刺激了市場神經。今年以來,南昌、呼和浩特、山東、海南、新余、漳平、天津、西安、四川、鄭州、溫州等地先後出臺吸引人才政策,一些省市還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補貼力度。“人才新政”引來的卻是“炒房客”。張大偉表示,西安4月份房價環比上漲1.6%,與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有很大關係。
jsoujsou
百餘“調控令”,為何難抑樓市“火焰山”?2018-07-14半月談
年初以來,多地樓市升溫,“淩晨排隊” “冒雨驗資” “萬人搖號” “庫存告急”等瘋狂的購房現象再度登臨各大門戶網站新聞首頁,“一房難求”的非普遍現象讓供需緊張情緒持續蔓延。從海南自貿港到遼寧丹東,從粵港澳大灣區到杭州、成都、西安,房地產投資客絡繹不絕,忙碌打探樓市 “商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全國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次數超過180次,累計73個城市進行了調控,出臺了135條限購政策,176條限貸政策,51個城市及海南全省實行了限售。從調控效果看,房價波動趨緩,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漸顯。但另一方面,非調控熱點城市卻不斷加入本輪漲價大軍。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樓市對頻繁調控已產生抗體,短期行政性調控作用正在減弱。
頻繁調控難抵樓市熱情
今年以來,在一線城市房價受抑制的同時,部分二三四線城市卻在“輪番上漲”。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5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1個,漲幅最高的丹東達到5.3%。
在此情況下,各地房地產調控全面升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僅5月份即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50次調控政策。 “當前,房地產調控已明顯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全面鋪開。”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介紹,5月份發佈調控政策的城市主要是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二三四線城市。
限購、限貸、限售仍是各地祭出的高招。如成都要求提高非戶籍購房家庭繳納社保年限,並規定新購住房3年限售;太原對戶籍、非戶籍家庭實行差別化限購政策,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並擴大限售範圍;丹東提高非戶籍居民貸款首付比例,並要求新房5年限售。
jsoujsou
學校和事業單位的科研是不是要以發論文為綱,它會整出其它有利自己的東東。
高校的任務就是探索未知,當然以論文為主!產品化,商品化的任務只能由公司和研究所完成, 高校想完成也沒有那麼多工程師和技工啊!所以,高校、研究所、公司在科技中的角色,大家要搞清楚,大學就是要探索未知!
院士遭羈押審而不判,到底是因為什麼?2018-07-02
最近一起有關院士被超期羈押,審而不判的新聞見諸報端,一名工程院院士因涉嫌貪污公款被“超期羈押”近4年時間仍未獲得法院判決,引得同為院士的同僚不免為其鳴不平。超期羈押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本案為何會產生可能超期羈押審而不判的情形的呢?
所謂超期羈押就是偵查、審查起訴以及審判階段分別對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進行了超出限制人身期限的行為。
本案緣何會超期羈押
在李寧被捕4年多期間內,該案分別於2014年12月23日、2015年1月26日兩次移送吉林省松原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兩次審查起訴,說明可能有過一次補充偵查的情形,有過補充偵查的情形,至少說明,曾經有過那麼一次檢察院認為可能證據不夠充分亦或者罪名和證據不符的情形。
李寧不是第一個涉及這類案件的科研工作者,科研經費的管理和報銷一直是一個矛盾的話題,錢不好拿,限制卻層出不窮。尤其在可能涉及產業化的理工醫領域,還涉及到智慧財產權轉移的話題,科研工作者獲得的對價是不是同其付出所匹配,以及如何更高效的開展科研及將科研成果產業化,這些都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
在本案中,似乎不宜過多的情感介入對李甯院士,即報以先入為主的同情,但至少從可能涉及超期羈押的角度,倘若在審限範圍內無法做出審判的,也不苛求法院直接作出“無罪判決”,至少能否進行新一輪的補充偵查。亦或者由檢察機關撤回起訴,改由公安機關通過監視居住等形式,至少保證其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當然,李甯院士應該不會接受撤回起訴,他應該更加期待一個“(無罪)判決”吧。
回應
我這麼說吧,如果院士是無心之過,那麼這個案子不會拖這麼久,現在檢察院一遍又一遍的補充偵查,正說明案件複雜,那麼挪用公款整得那麼複雜的,只能是有意為之鑽漏洞,檢察院沒辦法找出切實的證據來證明他有罪——越是這樣,越說明這個教授有問題。
jsoujsou
(二)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品質、貢獻、影響。把學科領域活躍度和影響力、重要學術組織或期刊任職、研發成果原創性、成果轉化效益、科技服務滿意度等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在對社會公益性研究、應用技術開發等類型科研人才的評價中,SCI(科學引文索引)和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論文引用榜單和影響因數排名等僅作為評價參考。注重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引進海外人才要加強對其海外教育和科研經歷的調查驗證,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簡單等同于科研水準。注重發揮同行評議機制在人才評價過程中的作用。探索對特殊人才採取特殊評價標準。對承擔國防重大工程任務的人才可採用針對性評價措施,對國防科技涉密領域人才評價開闢特殊通道。
(三)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使用導向。
(四)強化用人單位人才評價主體地位。
(五)加大對優秀人才和團隊的穩定支持力度。
四、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
(一)實行章程管理。
(二)落實法人自主權。
(三)建立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
(四)完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評價考核體系。
五、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
科研是不是要以發論文為綱?科研怎麼評價比較合理呢 2018-06-29
這個東西就要說到中國當年大學的一個超級大倒退了,那就是大學合併,合併之後變成四不像,本來美院畫畫好好的,你來個清華合併,文化氛圍格格不入,最好美術自己的風格也丟了。世界各個發達國家,大學都是專業化的,搞什麼綜合性大學本來就是屬於瞎搞。比如德國,亞琛工大,慕尼克工大的理工,哥廷根的理科,柏林的經濟學等等。法國,巴黎理工,理科有巴黎高師,英國,有帝國理工,南安普頓,文科有倫敦大學等等。美國有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文科有哈佛耶魯等等,只有殖民地國家,香港,臺灣,韓國,之類才搞綜合性大學,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掌握核心工業技術,不需要什麼專研技術人才。
然而事實上美國大學一科獨大是非主流,綜合性大學才是主流。可能學校有某個學院特別強,但是別的藝術人文一個也不會少
反對科研以發論文為綱,並不是反對發論文,也不是降低論文的學術重要性,而是要改變現有的科研人員評價體系。即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不能唯論文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同樣是科研成果,同樣應該獲得相應的科研地位。
jsoujsou
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專案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
據央視新聞2018-7-3報導,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專案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提出了“三評”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並對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體系建設、加強組織實施,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尊重規律。遵循科技人才發展和科研規律,科學設立評價目標、指標、方法,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追求卓越。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和精簡“三評”工作,簡化優化流程,為科研人員和機構鬆綁減負,並形成長效機制。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三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入手,找准突破口,更加注重品質、貢獻、績效,樹立正確評價導向,增強針對性,突出實招硬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實效性。
——堅持分類評價。針對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軍事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程式規範。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以同行評議為主;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導向,以行業使用者和社會評價為主;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企業主體、市場導向,以使用者評價、協力廠商評價和市場績效為主。
——堅持客觀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反映不同評價物件的實際情況,推行同行評價,引入國際評價,進一步提高科技評價活動的公開性和開放性,保證評價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三)主要目標。“十三五”期間,在優化“三評”工作佈局、減少“三評”專案數量、改進評價機制、提高品質效率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突出品質貢獻績效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科技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潛能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和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優化科研專案評審管理
(一)完善專案指南編制和發佈機制。
(二)保證專案評審公開公平公正。
(三)完善評審專家選取使用。
(四)提高項目評審品質和效率。
(五)嚴格專案成果評價驗收。
(六)加強國家科技計畫績效評估。
(七)落實國家科技獎勵改革方案。
三、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
(一)統籌科技人才計畫。
jsoujsou
畢業不失業!11%陸老闆開始搶人 近3年來最猛2018-06-29 中時電子報
大陸萬寶盛華集團日前發布一份最新報告《2018第3季僱傭前景調查》,針對大陸4231家企業展開研究,結果發現今年年7月至9月期間,有將近11%雇主願意增加員工人數,64%雇主預期增加員工人數,只有1%雇主打算減少員工人數。這個數字是中國大陸3年來最強勁的僱傭預期。
同時,這項指數也是首次在近84個月中,連續6季穩定成長,可以代表大陸經濟景氣的趨勢!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大陸從2011年第1季開始,整體的僱傭前景預期指數就呈現下降趨勢,一直到2017年第2季才開始連續上升。最新的數字顯示,2018年第3季是首次在84個月中,連續6季穩步上升,因此該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錦榮認為,這是當前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可以說明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趨勢已經大致形成。
張錦榮說,官方數據顯示,消費和服務業是帶動景氣上升的兩大行業,佔經濟成長30%,同時,還貢獻城市新就業機會超過70%。此外,服務業還在整個經濟結構中,不斷擴大。
調查發現,針對企業規模而言,各大規模的雇主都預期未來一季將增加員工人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以「大型企業」的雇主需求最強勁,僱傭前景指數高達28%。中小型企業的員工穩定成長,僱傭前景指數達18%。微型企業需求最小,僱傭前景指數只有3%。
jsoujsou
扯!年薪650萬的玉山學者 審查竟無需推薦信2018-06-28聯合報
近年大陸等地積極向台灣高教挖角,教育部推出玉山學者和玉山青年學者計畫,祭出年薪最高650萬元攬才。但有審查委員透露,這麼一個重要的計畫,申請資料中居然沒有「推薦信」,很難由手上的資料判斷個案的好壞。不具名台大教授說,連他的學生去申請出國開會補助兩三萬元,他都要幫學生寫推薦信,數百萬的獎金不看推薦信很扯。
「玉山學者」排除國內大學教授,限定國外攬才,每年除學校提供本薪約150萬元,教育部再給至多500萬元,年薪至多650萬元,一次核聘3年。大學若不聘玉山學者,也可轉為聘畢業十年內的「玉山青年學者」,1位玉山學者可抵3位玉山青年學者。玉山青年學者每年學校提供本薪約100萬元,教育部至多再給150萬元,年薪可達250萬元,一次核聘5年。兩者每年都有150萬元的行政支援費用。
有審查委員透露,玉山計畫的審查資料不需附推薦信,對此,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認為「非常不好」。曾志朗表示,沒有推薦信這個項目,導致學術審查過程不夠完備。如果要爭取某個教職,總是要有原單位同事的推薦信,但玉山學者沒有這項規定,「是很粗糙的方式」。曾志朗說,教育部所做的很多決定都不夠專業,不但倉促,也沒有經過很好的討論,「將來會出事的」。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推薦信只是細節,可以作為審查過程中的參考,但作用不大,因為大都是申請人邀請的。評審需要自己獨立搜尋申請人的客觀評論,才能公允。
陳培哲認為,重要的是這些玉山學者聘任,想要推動什麼項目,達到何種目的,透過公正客觀的考核,來決定聘任與否。大家關切的是單一外來的學者,可否和大學現在教研團隊融和,發揮加乘效益。「畢竟獨木難支,船過無痕。」
回應
不知道又要肥了誰!
圖利自已人
jsoujsou
科技日報斥科研領域“幫派”怪像:占山為王,圈子間不時“火拼”
據《科技日報》2018-6-21報導,當前,科研領域存在著一些帶有江湖氣的“圈子”,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也足以引起我們警惕。“占山為王,培植勢力,為爭奪資源,各山頭之間時不時還得火拼。”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抒這樣描述科研“圈子”。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高抒認為,學術圈裡不應有“江湖”,科學探索同利益、恩怨等人為因素沾不上邊。
高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界本來有“學派”,即一個理論框架下聚集一群人,有時恰好一個理論是某個人提出的,但大家共同支持的是某個理論而不是某個人。不同學派會有對立,但學派間的競爭和交流是健康的,爭鳴有利於厘清事實。
…
回應
這文章寫的真讓人生氣,西方的家族科研是西方近100年來成功的基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本上都有血脈聯繫,學生老師博士後。國內正是缺乏這種師承關係,各自為政才總是做不出東西。做實驗也好,理論也好,一個人一個組都是做不出來的,科研圈子都是人脈發展起來的。而且科研圈沒什麼火拼,大家忙著做科研還忙不過來還拼,我們老師有的全年無休幹活,誰去給你搞什麼勾心鬥角。
科學家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以有江湖氣才是正常!江湖氣不僅僅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爭權奪利!江湖氣同樣也有著江湖義氣,有著熱血情懷,有著為理想而奮鬥的江湖傻氣…我們要提防的是科學界的“匪氣”!哪個圈子都有比拼都有爭鬥,理想化的完全和諧是不現實的!但是如何良性競爭,避免科研圈最後都成了資本土匪、和科技土匪…這才是方向!
jsoujsou
由於我國開展留學生教育的高校,大多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17年來華留學生規模達到48.92萬,這些學生大部分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因此,部門預算中來華留學教育經費達到33億,是很正常的。而獲得政府獎學金的留學生,按2017年統計資料,只有11.97%,不是自媒體所渲染的個個都拿高額獎學金留學。
4大原因 陸生赴美留學熱潮減 2018-6-5旺報
中國僑網報導,2016年赴美的大陸學生在連續多年遞增之後首次出現下降,原因首先是美國的政治生態紛爭和公共輿論;第二是美國社會愈來愈頻繁發生的槍擊事件、仇恨言論;第三是各國大學吸引留學生的競爭也在加劇;最後是6月11日開始生效的「收緊高科技領域中國留學生簽證」政策讓人卻步。中國留學生已連續7年成為美國留學生最大生源國,約占美國留學生總數的1/3;2016年中國54.45萬留學生有32.88萬人去了美國,但這一年赴美求學的大陸學生也首次出現下降。
相關新聞
赴美留學生1/3來自中國大陸經濟貢獻近百億
jsoujsou
陳寶生強調,寫好“奮進之筆”,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要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突破。
一是內涵發展更深一些。要著力提升專業建設水準,推進課程內容更新,推動課堂革命,建好品質文化。
二是領跑發展更快一些。要加強新工科建設,加強醫學教育、農林教育、文科教育創新發展,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建設一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杆大學。
三是公平發展更實一些。要補齊區域發展短板,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集聚-溢出效應”,引領帶動高等教育集群整體發展。
四是變軌超車更堅定一些。要推動優質資源開放共用,重塑教育教學形態,緊緊抓住資訊技術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實現高等教育品質的“變軌超車”。
五是創新發展更緊迫一些。要不斷推動高等教育的思想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更加自信地在世界舞臺、國際座標和全球格局中去謀劃發展,參與競爭和治理,創建中國理念、中國標準、中國方法和中國模式,建設世界高等教育新高地。
回應
這個我是支持。畢業後就是要進入工作崗位的,太多渾渾噩噩的混4年畢業了還是啥都不會,進了用人單位又要從0培訓,浪費社會資源!
請把那50萬“留學生”的名額留給國人,請把那幾百億預算用於國內扶貧。
留學生是種教育輸出,文化輸出,沒看發達國家都很熱衷留學產業?大家知道中國有很多公知、美分,不少就是有留美經歷,從而接受了美國的價值觀。
“中國花33億買留學生,是國內學生撥款的一倍”是真的嗎?2018-5-26澎湃新聞
資料是真實的,來自於教育部公佈的2018年部門預算,用於小學教育的預算數為41661.72萬元,高中122569.77萬元,留學生教育預算數為332000萬元。可這是對資料的誤讀,把教育部部門預算,故意混淆為中央預算與全國教育經費預算加以炒作。教育部的小學教育、高中教育經費預算,是針對下屬機構包括直屬高校附屬小學、附屬高中的撥款,不是針對全國所有小學、高中的撥款。
文章提到我國義務教育小學、初中生共1.42億人(小學在校生近1億),教育部給小學教育撥款只有4.1億,算下來每個學生4元錢,這怎麼可能呢?根據2018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教育支出預算為1711.22億元,這屬於中央財政的支出。根據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全國教育經費當年總投入為38888.39億元。
jsoujsou
教育部長:對大學生合理“增負” 改變輕鬆畢業情況
2018-06-21,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強調,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改變輕輕鬆松就能畢業的情況,真正把內涵建設、品質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
陳寶生指出,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是綱舉目張的教育。
高等教育戰線要樹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視本科教育的校長不是合格的校長”、“不參與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堅持“以本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高校領導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師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學校資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學條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學方法和激勵機制要首先在本科創新,核心競爭力和教學品質要首先在本科顯現,發展戰略和辦學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實踐,核心價值體系要首先在本科確立。
陳寶生強調,要推進“四個回歸”,把人才培養的品質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一是回歸常識。要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改變輕輕鬆松就能畢業的情況,真正把內涵建設、品質提升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上。
二是回歸本分。要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堅持以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中實行本科教學工作考評一票否決制。
三是回歸初心。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知識體系教、價值體系育、創新體系做,傾心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是回歸夢想。要推動辦學理念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傾力實現教育報國、教育強國夢。
jsoujsou
私校考招成小聯考 教部要檢討私校法2018-06-17 聯合報
私校招生未受少子化影響,國中生就讀私中比例逐年攀升,私校考招儼然成為小聯考;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私校法的思維是,偏向讓學校有自主性,認為辦學績優的私校,應有大一點的辦學彈性。沒有接受政府獎補助的學校,可以彈性採取自己的入學方式,國小升國中就會考試,造成小聯考現象,有些比較學業傾向的家長,可能覺得這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升學比較有幫助,認為同儕競爭力比較足夠。
對教團憂心在國民教育階段,私校國中部用考試方式招生,可能造成孩子五育均衡的發展偏廢,邱乾國說,這必須在私校法上思考,目前已經在做通盤檢討。
回應
該檢討教育部啦!連台大都會被教育部搞爛,更何況是公立明星高中!
相關新聞
年改案 1萬退休公教警消6.14聲請釋憲 監院7月將提釋憲案
管中閔與台大學生、校方「三路並進」提訴願 呼籲教育部速聘管為台大校長 即使打到大法官釋憲管都會堅定到底
黨產條例有違憲之虞 3法官停審6.16聲請釋憲(回應:2017年三月監察院就把黨產條例有違憲疑義的釋憲聲請書送交大法官,但大法官視憲法崩於前而不急。 這群由綠狗組成的大法官,只有派他的人能指揮,憲法崩於前又如何. )
蔡英文政府民意調查-維基百科:台灣民意基金會6.17民調:不贊同52%,贊同32.7%,下跌6.55。對陸好感比率49%首度超越反感44%.
jsoujsou
諷刺!連公立學校的校長教師 也把孩子送私立國中2018-06-17 聯合報
少子化浪潮下,為何私校國中部能突圍?台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王麗雲指出,會考制度不確定性較高,多答錯一兩題,可能落到另一個等第,不見得能念理想高中,再加上超額比序項目複雜,不如單純化處理,直接念私校六年一貫,直達理想的大學科系;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許多家長不信任公立學校,甚至公立學校的校長及教師也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立學校,很諷刺。
王麗雲說,國教帶給家長的擔憂是政府對公立學校的規範過嚴,讓辦學失去彈性,無法更為客製化的根據家長與學生需求安排課程。高等教育擴張,就學率普及的情況下,大學就讀的學校才是關鍵,私校提供一貫完整的服務,包括課程安排,學生挑選,編班安排、升學輔導等,協助學生升入好的大學。部分私立學校可以篩選學生,家長覺得對小孩的同學可以放心,另一誘因學生來自中上階層家庭,對於小孩來說是人脈建立的機會。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表示,家長搶把小孩送進私校附設國中部的原因主要有:管理較嚴格、學校已有安排課後輔導,不用再去補習班、同儕程度較整齊,課程進度較快。加上國中升高中實施免試入學後,就讀明星高中的變數多,許多家長乾脆念私校國中部,並直升高中部,減少升學變數。
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許多家長不認同103年開始實施的12年國教超額比序積分方式,將子女直接送往私立國中就讀,將來有機會「直升」高中部,省去「麻煩的」超額比序。許多私中為求升學績效,甚至在課後引入補習班師資,家長相信讓子女讀私校會比讀公校更有機會考上理想的大學。
尤榮輝說,家長認為就讀公立國中再加上補習費,其實跟讀私中差不多,相較之下,家長當然選擇升學績效較好的私校。有些私中以「醫科班」聞名,像台南港明中學,許多家長讓孩子先讀國中部「卡位」。也有許多辦學別具特色的私中,學費數倍於一般私中,仍受許多高社經背景家長青睞。
謝國清指出,家長還擔心公立學校的孩子容易學壞,私校在管教上比較容易讓家長放心。
七年級生讀私校比率逐年增 專家分析有兩個主因2018-06-17聯合報
少子化下,各級學校學生數逐年減少,但私校招生逆勢而行,七年級新生選私立中學就讀的比率逐年攀升,選擇原私校直升高中部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專家分析,國中會考制度不確定性高、家長不信任公校是主因,連許多公校校長和教師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校。
jsoujsou
雖然大城市裡也有明爭暗鬥,但那是為了踩著你爬上去;一旦你沒有價值,反而沒有人正視你;這就是如今農村竟然‘笑貧不笑娼’,而大城市裡來去匆匆卻無人過問;所以回到農村或小縣城也沒有群體幫助,倒是群體恥笑;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人即使在大城市孤獨也不願意回去的原因,因為今天精神折磨實際比貧困摧殘更厲害。
今天的中國社會的現實已經喚醒了所有人,跌倒時迷茫時是孤獨的;而只有成功才是不孤獨的。所以失敗者就無人過問,只能是孤獨地在奮鬥中享受人生;雖然你一路上拼搏的軌跡無一不見證著你當初改變的勇氣和如今堅持的決心,但最終卻是孤獨陪伴你;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的人生最大的真諦。
jsoujsou
為何現在什麼人都願意在大城市孤獨?2018-06-17
今天的中國社會剛好是這麼一種狀況,那就是混得好的人都要回家鄉顯擺;而混得不好的人剛好相反,都是想孤獨地在大城市裡自己流淚;因為回去家鄉就是到處是評論,而孤獨地在大城市裡卻沒有任何人評論你;反而是自己躲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裡輕率對外界做出各種評判。雖然身處大城市,卻猶如活在井底的蛙那樣清靜;起碼沒有人嘲笑與評論你,反而是孤獨而清靜的看整個星空。
在大城市打拼很累是真的,但沒有什麼閒言碎語圍繞你也是真的;雖然在大城市裡擠公交擠地鐵是真的,但來來往往的人沒有人會關注你;所以下班後躲在自己居住的房裡孤獨地哭也無人過問,而獨自到酒吧去享受雞尾酒也沒有人嘲笑你拿錢少。在大城市出行很‘堵’是真的,但城市裡普通人卻沒有多少人際關係的羈絆;也就是說在大城市裡當老闆離不開關係,而老百姓反而有時還不要關係;這就是很多沒有文化的人即使到了大城市也不會輕易被大城市拋棄的原因。
雖然大城市裡高樓大廈日新月異,好像這些真的不是所有城市人的夢想;大城市裡每天都有優質的生活設施更新換代,可自己的孤獨之地卻好像是永恆的歷史而一成不變。更重要的是大城市裡每天都在更新最前沿的思潮和生活節奏,但自己一成不變卻依然與時代同步。因為大城市裡需要更新的只是權貴者,而我們這些為權貴服務的人並不需要與時俱進;這就是如今在大城市生活並不需要如何改變自己的原因。
在如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相反在大城市裡卻能永恆不變;如農民不斷出現拆遷暴發而進城,而城市裡卻很難出現城裡人拆遷而暴發的現象。所以城市裡的貧困之人不是越來越少,而是隨著進城之人的增多而越來越多。也正因為如此,在城市裡沒有出現對你貧困的嫌棄;因為任何人在這裡都能孤獨地活著,起碼你人生的路再難走而在你的周圍也不會出現挑唆甚至嘲笑;因為大城市裡每個人關注的是自己,沒有人知道或評價你的夢想與信誓旦旦;這就是絕大多數混得不好的人不願意回家鄉的原因,因為家鄉人最喜歡評論的就是你自己當年的夢想而能為大家的貢獻;這就是絕大多數人放棄回家鄉的原因。
jsoujsou
李克強:基礎研究屬於發明創造,行政規劃不出來2018-05-31 中國政府網
“科研專案審批經費程式太多、管得太死,生怕出什麼紕漏,難道科學家不知道經費怎麼花,只有審批人員才懂行嗎?”李克強總理大聲問道,“基礎研究屬於發明創造,行政規劃不出來。尊重人才要從內心裡信任人才,儘早把科學家從繁瑣的表格和審批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把主要精力用在攻克原創性科研成果上。”
5月29日,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報告時表示,要為科學家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課題申報、經費管理、人才評價、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問題,較大幅度提高國家科技獎獎金標準。
李克強說:“推動創新融通發展,首先要加強基礎研究。沒有雄厚的基礎研究,融通發展就沒有根基。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子要沉下心來把基礎科學研究築牢夯實,不能總想‘抄捷徑’,否則會繞更多彎路。要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帶動企業投入,激勵科研人員發揮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真正潛下心來把冷板凳坐熱,心無旁騖攻克原創性成果。”
李克強說:“基礎研究屬於發明創造,行政規劃不出來,必須尊重科學規律。要給科學家足夠的產生奇思妙想的時間和空間,釋放他們更大的創新創造活力。大家想一想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突發奇思妙想發現了‘萬有引力’,這是事先能夠規劃出來的嗎?恐怕連他本人也規劃不出來。”
李克強表示,應用研究要加快推動創新融通發展,依託“互聯網+”和“雙創”,推動大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創客協同合作,催生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生產力。
李克強表示,要深化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培育創新生態,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總理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為例,自2000年該獎項正式設立以來獲獎者獎金500萬元的標準從未調整過。“18年了再沒漲過。雖然獲獎科學家從來沒人向我反映這一問題,我們的科學家多年來養成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無私奉獻精神,但我們從國家層面考慮,決定較大幅度提高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標準,這不僅是對一流原創性科研成果的合理回報,更是體現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價值導向。”李克強說。
“今天我們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在現場,我今天說的這些話,要確保今年見實效。”李克強最後說。
回應
總理這話有道理,不能讓外行審批約束了中國科學家的創新能力
jsoujsou
相關新聞
吳茂昆拔管立大功 下一個位子 會怎麼安排?
台大生爆:6月國際校長會議 他校只願派副校長來
不滿教部駁回台大校長案 台大學生赴教部提訴願
彭文正抄襲台大畢業生聯署信? 台大生要提告
回應
老爛菜詐騙集團 年底選票教訓 全部輸真慘
民進黨完全執政就變成完全獨裁。
葉匡時剖析兩岸高教差異「大陸的大學遠比台灣多元」2018-06-01 聯合報
大陸向台生招手,日前也傳出數所明星高中被政府關切學生赴陸求學意向,以及政大教授徐世榮日前指「在中國,知識是沒有靈魂的」,因此並不建議年輕學子至大陸求學,都引起討論。交通部前部長、政大商學院教授葉匡時在臉書表示,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非黑即白地建議台灣學生去大陸念書或不要去大陸念書,恐怕都失之偏頗。大陸非常非常大,也非常非常複雜,根本無法一概而論地評斷大陸高校。
他說,以他比較熟悉的管理領域為例,在大陸的名校,幾乎每周都有諾貝爾獎級或國際級大師到訪,也經常有國際級的企業經營者在學校分享經營經驗與智慧,台灣在這方面是遠不如大陸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師與學生只要有心,其管理前延的知識以及眼界,通常是超越台灣的。但就另一方面來說,台灣排名前面的學校,老師的教學品質與認真程度還是有些優勢的。但,這只是他所接觸兩岸名校的管理領域,至於其他領域與其他學校,因所知有限,不敢妄發議論。
葉匡時表示,大陸大學其主要經費預算有的是來自教育部,有的來自省或直轄市,有的來自市縣,也有的是與外國大學合辦靠學費收入支持。他認為,大陸的大學遠比台灣多元,在很多方面,校長或院長的辦學自由度也遠高於台灣的大學,不像台灣,不管公立或私立其實都是教育部統一律定的大學。「有些台灣人以自己很有限的大陸經驗就評斷大陸如何如何,我只能說是以管窺天,夏蟲不可以語冰」。
jsoujsou
立委爆:潘文忠下台前曾兩度要放棄「拔管」2018-05-31 聯合報
吳茂昆接任教育部長41天就閃退,拔管案疑義未解,只換到2個教育部長下台。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教育部前部長潘文忠在處理台大校長遴選案時,曾在2月、3月底兩度決定放行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她在致電潘時獲告知,4月後就會有結果,但後來卻因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卡關,潘最後選擇下台遠離拔管暴風圈。
今年1月立法院在臨時會處理預算時,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針對台大校長遴選沒有迴避利益衝突,被外界質疑遴選過程有瑕疵,因此要求教育部在釐清事實之前,不得聘任。不過最後兩黨均撤案。柯志恩認為,既然有問題為何要撤案?
柯志恩說,兩黨撤案後,教育部開始連下八道金牌,要求台大釐清管中閔的爭議。不過由於教育部找不出其中問題,台大也不願退讓,潘文忠在2月27日時就已經決定聘任管中閔,卻過了一星期還遲遲沒下文。
後來柯志恩爆料,「卡管」藏鏡人、政大公行系助理教授莊國榮介入此事,莊國榮堅持要等台大校務會議開完才能做決定,所以此事又拖了1個月。
3月24日柯志恩致電潘文忠,潘說明在台大臨時校務會議之後就會有結論,希望國民黨不要再繼續針對教育部,而當時國民黨原本要在委員會下「七道金牌」,要教育部到各委員會接受質詢回應管案,柯志恩也因為潘文忠的一通電話,跟黨內委員溝通,希望暫時收手。
柯志恩表示,潘文忠打算在臨時校務會議後就讓此事結束,但莊國榮一行人不願意。她認為,台大校務會議的結果是讓大家都有台階下,但直到台大校務會議做出聘任管中閔的決定,背後那股力量還是不縮手,繼續成立跨部會諮詢小組,讓這件事情越滾越大。
柯志恩表示,潘文忠如果真的認為拔管理所當然,為何要留下這個尾巴走人?潘文忠是一個完全聽從上意的人,選擇離開也顯示拔管並非依法有據。
柯志恩也不認為,吳茂昆下台只是單純一個違法赴陸的案件,「民進黨對自己人有這麼超高道德的標準,認為違法到可以拔掉一個部長嗎?」她表示,民進黨只是藉由這件事讓吳下台止血,主因是吳茂昆並沒有國教專業,也影響到民進黨整體民調,民進黨不能繼續失分。
柯志恩說,從卡管事情來看,她認為「背後那股力量」並非蔡英文總統在指導,而是獨派系統在主導。蔡英文在這件事情上的角色,就是放任獨派控制此事,最後民進黨換了2個部長,弄得自己斷手斷腳,但頭已經洗到半,還能不洗下去嗎?
jsoujsou
「無靈魂說」被打臉 徐世榮:我不是去中國念書2018-05-30聯合報
政大教授徐世榮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在中國,知識是沒有靈魂的」,因此並不建議年輕學子至大陸求學。但有讀者發現,徐教授倒是蠻喜歡到大陸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也曾經到浙江大學演講,真是辛苦徐教授到對岸傳播「有靈魂」的知識。對此,徐世榮指出,他是受邀去演講的,不是去念書的。
徐世榮昨天在臉書發文指出,知識應是主觀的建構,「它必須存活於懷疑批判及自由誠實的環境裡,若無懷疑與批判、若無自由與誠實,這種知識是沒有靈魂的」,沒有批判力的知識無法引燃人們對它的熱情與渴望。由於政治體制的原因,徐世榮認為「在中國,知識是沒有靈魂的,也是不誠實的」。
然而,有讀者發現,徐世榮經常赴陸參加延續20多年的海峽兩岸土地學術交流會,前年也曾經到浙江大學演講。讀者表示,徐教授說大陸的知識沒有靈魂,那自己怎麼那麼愛去?「是很喜歡跟没有靈魂的學者交流嗎?還是徐教授跟賴清德院長一樣,都是很愛做功德?」
回應
看到了人民幣。 突然就會失去了靈魂
知識沒有靈魂,但人民幣有
jsoujsou
台西進青年稱對岸「愛洗腦」 被陸網友肉搜鞠躬道歉2018-05-30聯合新聞網
中國大陸為吸引台灣菁英青年赴陸就業,日前推出「惠台31項政策」,因此有媒體至大陸採訪西進的台灣青年,其中一名青年林伯軒受訪時因表示大陸「喜歡洗腦」、「喜歡文宣」等言論,引發大陸網友、統促黨黨員等人的不滿,要求道歉,林伯軒不堪輿論壓力,錄製了一段「道歉影片」,台灣網友看了頗感無奈,大嘆「真是為五斗米折腰」。
《TVBS》上月底至大陸採訪西進的台灣青年,宣稱惠台31項政策對台灣青年產生虹吸效應。其中一位受訪者林伯軒被問到「統一口號是直接寫在牆上嗎?」時,回答「對,這邊就是非常喜歡洗腦,喜歡有文宣的國家,這是他們國家文化嘛。這國家太大了,必須得靠這樣的模式」。
記者接著追問「是否受到影響」,林伯軒則表示「還好」,他強調自己對外依然宣稱自己是台灣人。記者又問大陸幫助台灣青年創業是否帶有政治目的,林伯軒表示「多少有一點」,補充道在台灣保守風氣下,青年必須仰賴外部資金,才可能成功創業。
此段訪問曝光後引發大陸網友與統促黨黨員不滿,齊聲要求林伯軒道歉,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陳志強甚至在微博要求網友肉搜林伯軒,歡迎網友提供林伯軒公司消息,並公開他在廣東東莞的創業公司。
陳志強27日在微博上貼出林伯軒的道歉影片,影片內林伯軒90度鞠躬、面色凝重,表示「很抱歉之前在媒體上面無知的言論,造成了很多人的不舒服跟反感,在這邊跟大家鄭重道歉,真的很不好意思,希望大家給我一個機會,謝謝!」
台灣網友對此「逼迫」林伯軒道歉的行為無法諒解,許多人留言「說會洗腦,果然馬上證明」、「拿人手軟嘴軟」、「誠實也有錯,錯在跑錯地方創業」、「台灣的言論自由越來越被緊縮」,也有網友直指林伯軒的行為十分「白目」,留言「到對岸創業又愛酸人家,真是活該」、「自己要去又愛在別人的地盤亂講話」。
jsoujsou
政大教授反對台生赴陸求學 徐世榮:在中國 知識沒有靈魂2018-05-29聯合新聞網
中國大陸近年各方面進步神速,越來越多台灣學生選擇赴陸就讀大學,然而一名在中國讀書3年的網友發文分享,他表示大陸學生學習力實際上並不如台灣人所想像的認真,且各省間的教育水平相差甚大。政大教授徐世榮昨日也在臉書發文「在中國,知識是沒有靈魂的」,表示自己並不鼓勵年輕學子赴陸讀書。
回應
神經病,上你的課才是出賣靈魂
徐世榮,台灣的教育,有靈魂嗎?看看現在的執政黨,天天說謊欺騙台灣人民,無能無德無膽無恥,都是台灣大學的高材生,他們有靈魂嗎?
智慧之言
你的智商跟他一樣,低等智慧
中國的知識也許沒有靈魂,但台灣在一翻教改之後,快要連知識都沒有了!
可憐,兩岸中學的同年級生,台灣學生程度內涵,就是差大陸一大截。國英數三主科,大陸國中教材,等同我們台灣的高中教材。台生沒有完善的心理建設,到大陸學校後,早晚會被同儕之間的學習壓力,弄得晚上噩夢連連,憂鬱症纏身。沒有三兩三,真的不要隨便跨海求學,自找苦吃。俗話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當井蛙還是會感覺自我良好,自鳴得意,快樂的不得了。
相關新聞
高中生登陸求學熱 校長被教部關切
比白色恐怖更白色恐怖! 北檢約談台大遴委
吳茂昆41天5.29下台!藍轟吳下台咎由自取 綠批管案歹戲拖棚
政治介入拔管折損2教長 教育界促尊重台大
jsoujsou
赤字增 連早稻田都怕
遲來的瘦身外,地方性的大學與私校則開始爭取海外留學生,提供較低的入學門檻或獎學金;當然也有大學討論是否「合併」來解決經營困境,但每個大學的性質特色不同,合併談何容易。
原本以為大學大者恆大,有品牌、大規模的大學不需要太擔心,但不少老牌私校也有危機感。比如東京的早稻田大學,這幾年來大量招收外國學生,以填補赤字,但這一招似乎仍抵擋不住少子化的衝擊。
主因私校的財產是不動產,能夠用來投資活用資金只占收益的一成,因此多半仰賴學費收入。然而,日本物價這幾年停滯的情況下,想喊漲學費難上加難。種種原因導致老牌的私校也面臨經營危機。
另一方面,日本面臨中國磁吸作用。不僅是吸收優秀學生,也吸收優秀研究人才。曾畢業於東京大學,也曾在三菱電機服務過的郭登極,現在深圳大學擔任電子學院副院長,他近日在日媒《東洋經濟》撰寫分析中國如何磁吸世界人才。
大陸熱 孔雀東南飛
郭登極寫道,為什麼棄日本選中國,主因中國的論文數量與論文品質越來越好,而且若以經濟規模論,深圳是中國第三大都市,深圳大學便有「銀彈」本錢欖人。深圳市政府喊出「孔雀東南飛」的十年攬才計畫,號召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飛到東南深圳,只要有1年海外留學經驗者,到深圳大學就讀博士班,就能有許多優惠。
比如給創業金,平均一人可獲補助20萬美金;單篇論文獎勵金最高也能給到3萬美金左右;論文之外還給予研究補助費,能持續補助3年。讓人才可以心無旁騖地研究或在中國創業紮根。
jsoujsou
「兩件事很要命」 唐湘龍:準備看年輕人如何修理民進黨!2018-05-24中時
檢調竟「約談」台大遴選委員、竟然「拜訪」高中校長,資深媒體人唐湘龍直指,這不是犯罪偵防,這是「政治偵防」,不管法律許不許可,「政治偵防」卻未停止過。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遂行當權者的政治意志,就是「白色恐怖」。這兩件事若不止血,早晚會要民進黨的命。他更直言,這股海嘯將沖垮民進黨,準備看年輕人怎麼修理民進黨!
日本大學倒閉潮來了!2018-05-24 世界日報
2018年是日本高教界最糟的一年。
18歲以下的學生比往年少4成,直線下降的學生數衝擊大學經營,不管是減少聘用行政職員工,或是恐面臨倒閉的私校,少子化的衝擊彷彿世界皆然,日本逃不掉這波潮流,私校倒閉、人才流失都不可免。
日本學生人數減少與大學擴張早在2000年出現死亡交叉線,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而大學數量卻持續上升。但是18年來大學改革卻遲無見效,大學狀況越見惡劣。
少子化 大學被迫瘦身
日本的大學今年起開始努力瘦身,尤其國立大學與研究機構,非正職員工很多,擁有3000人非正職員工的東北大學,從3月底開始陸續終止雇用。比如許多幫忙把日語翻譯成英語正式文件的秘書、留學生,或是協助教授管理行程或財務的職員等,都將被一一解聘。這些人數有多少呢?大約1000人!
這1000人背後代表的是超過1000名教授與相關研究室受到衝擊,「研究進行到一半,怎麼辦?」「沒有人幫忙處理英語相關文件,一定會造成大混亂!」許多東北大學研究室紛紛向日媒抱怨。
除了東北大學之外,東京大學、名古屋等大學也開始調整非正職缺,原本做滿五年非正職缺可以轉成正職,現在也全面取消,改成非正職無期限,不再讓非正職轉正職。
jsoujsou
日媒普遍認為,中國科學技術持續發展的動力來自豐富的資金和人才。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2015年中國的科研經費達42萬億日元(1人民幣約合17日元),增至1987年的近40倍。中國研究人員數量達162萬人遠超日本。
2011年中國政府啟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畫”,並在去年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戰略。不僅如此,美國紐約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等海外大學近年也紛紛進入中國。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報告顯示,中國論文數在2016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同年,中國成功研製出世界首根100米量級鐵基超導長線;在“科學最後的前沿”腦科學領域,中國定下15年內揭示人類大腦全貌的目標;今年1月中國成功繁育出帶有相同遺傳基因的克隆猴,創下世界首例靈長類克隆的成功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關注中國科技成就的同時,日媒也為本國科技發展的隱憂敲響了“警鐘”。
《日本經濟新聞》5月6日發佈了對日本研究人員進行的一份關於日本科技能力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日本的科學技術競爭力下降”,並且近70%的受訪者認為2030年前後日本的科技競爭力會比現在還弱。
日媒認為,該調查結果反映出日本的革新基礎發生動搖,人才空洞化現象嚴重。文章還援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梶田隆章的話指出,從長遠看,日本無法做到人才輩出。
而日益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更是加劇情況惡化,日本《SPA》雜誌引述中日專家的話指出,中日經濟發展出現逆轉,中國如今出得起更高薪資,這意味著日本人才外流到中國已成無法阻擋的趨勢。
對於中日兩國科技實力的此消彼長,《讀賣新聞》評論說,“與其把中國視為威脅,對於日本而言,重要的是,將中國視為夥伴,互相交流和學習。”
看到日媒如此驚歎中國科技的迅猛發展,不少日本網友倒是“習以為常”,有人提醒說:“中國人是四大發明之父,中國人在今年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領域都發揮了很大的創造力。”
談到中國成為科技大國的真相時,一位網友揭秘道:“人才!要知道,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大多來自清華和北大,而日本的大學都擠不進前50”。
jsoujsou
受單一人事制度束縛的日本也設立了對一流的外國專家提供高額報酬的制度,指定理化學研究所等三個機構為適用對象。2016年10月制度啟動以來,入選者僅為數人。指定機構的有關人士表示:“不僅在薪酬方面,有關機構在語言和生活環境等方面也要提供支援。為在世界範圍內的搶人大戰中獲得勝利,必須拿出更多的智慧。”
一位在日本研究機構工作10年多以後於2015年轉移到上海某所大學的澳大利亞研究者表示:“外國研究人員在日本很難晉級,職業前景很渺茫。日本是個‘想待卻待不下去的國家’。”
日媒:發生了什麼?日教授稱差點被中國超越2018-05-09中國網
日本《讀賣新聞》發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系列文章,連續多天密集報導,“緊盯”中國科學技術領域正引領世界的新趨勢。
報導稱,在許多過去曾是日本“拿手好戲”的科研領域,如今中國正在快速追趕日本。
得益于中國成功的人才戰略,在美國的矽谷,中國比日本的影響力更大。
日本的研究人員甚至感歎道,“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
報導舉例稱,東京工業大學的細野秀雄教授2008年在全球首次製造出鐵基高溫超導材料。這引發了全球的超導研究熱,但屢有新成果出現的卻是中國。這位教授回顧說:“每天一早我都會緊張地流覽刊登研究成果的主頁,很多次都後悔不已,一步之差就被超越了。”
為保證報導的真實和深入,《讀賣新聞》的記者實地探訪中國科研專案的最新進展,記者走訪了雲南生物科學研究所、廣東航空航太研究所、天津大學等地,通過與日本的資料和發展現狀對比,結合調查採訪、文獻資料等手段,從內在驅動、科研設施、人才引進、政策支持等方面,翔實介紹了中國在各項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jsoujsou
日媒:研究環境好 中國正"吸引全球頭腦"
日本《讀賣新聞》2015-5-3:中國正在“爆買”全球頭腦 天津大學的前身是北洋大學,北洋大學是1895年成立的中國首個近代高等教育機構。在天津大學藥學院,英語已成為“通用語言”。
“嗨,實驗怎麼樣了?”
“正按計劃進行著。”
中國學生用英語自然地與身穿白大褂出現在實驗室的傑伊•西格爾院長進行交流。
為推動大學國際化和升級,2013年,天津大學聘用外籍專家美國人西格爾出任藥學院院長。
這一舉措立即取得了成效,填報志願時選擇藥學院的學生不斷增加,學生人數已比四年前翻了一番,外籍教員占比超過40%,學院氛圍發生了變化。
中央財政將給予入選專家每人1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並根據工作需要提供科研經費補助。
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制定的“千人計畫”是中國2011年為聘用世界頂級人才而啟動的計畫。2017年,有報導稱,中國政府已聘用381名像西格爾這樣的外籍專家。“千人計畫”的特徵是政府提供破格待遇,除發放補助外,還提供寬敞的實驗室和公寓。
未滿65歲者均可以申報該計畫,所以很多研究人員選擇退休後到中國工作。東京大學教授藤田豐久(64歲)也申報了“千人計畫”,被廣西大學聘用。藤田教授是研究迴圈利用等資源處理問題的專家。他說:“如果在日本的私立大學,每年的研究經費可能是幾十萬日元。中國的研究環境是非常有魅力的。”
負責“千人計畫”篩選工作的有關人士透露,每年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人申報該計畫。西格爾表示:“中國的科學技術今後將繼續發展,為增進人們對國際化帶來的正面影響的理解,外國人從內部發聲是非常重要的。”
“搜羅頭腦”不僅限於“千人計畫”,美國紐約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等海外大學近年也紛紛進入中國。新加坡國立大學2010年在江蘇省蘇州市開設“蘇州研究院”,該大學是亞洲一流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中也是數得上的。
在中國提供的資金支援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蘇州研究院從事生物工程和電路等方面的研究。院長許國勤表示,巨大的市場近在咫尺,對於我們而言是個很大的魅力。
李明哲遭控顛覆國家政權罪關押5年2022-04-15回家! 為認罪道歉讓台灣人失望
李妻「營救李明哲」勇氣哪來的?李淨瑜:中共獨裁者其實懦弱又心虛
回應
跟王丹一樣,躲在安全區域在那喊打喊殺
放回來了才講這種屁話......
沒被冤獄,也沒被刑求,坐好坐滿放出來叫營救?
央視:台灣軍情局許姓女間諜色誘小她16歲的陸生!
央視2018-09-15報導「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餘起台灣間諜案件」,軍情局不回應。
回應
當年李登輝一句啞巴彈. 就害慘多少情報員?
色誘學生能換來多少情報?央視編的不合理!有點扯
陸生周泓旭案?
為情報工作都很正常,大陸台灣都一樣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40年到期,美國學術界喊話與中科研脫鉤或傷及自身發展,美府2023-09-23續簽六個月,美對中政策鴿派抬頭?受夠了中國的技術偷竊!專家:拒引狼入室
回應
關係惡化再簽也無益
這是要換一個方式整中國科技吧
其實那玩意兒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看看中國的北斗,太空空間站,乃至於現在的華為,中美可合作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準備偷中國的技術吧
笑死人!美國幾乎都是靠國際留學生在撐
這是真的 尤其是加州大學 7-8成學生是華裔
偏偏中國移民首選
部分科學家回大陸了
相關新聞資料
美反華賠上科研力量華裔科學家掀歸國潮
美雖停止調查華裔科學家行動,逾7成在美裔科學家仍活在憂懼中,回中越多
「中國行動計畫」於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間進行,涵蓋 1300 多名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或終身助理教授」等學者。香港《南華早報》2023/07/06引述上周發表在著名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調查指出,目前,至少還有150名科學家受到調查,他們中間有 24 人遭到刑事指控,「還有更多科學家受到了秘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