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6 23:34:54patricia
生涯--稅制劫貧濟富 教育複製階級(轉)
紀錄整理:高有智、林倖妃 台灣貧富差距不斷拉大是不爭的事實,參與討論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不論藍綠陣營都是右派政黨,在貧富差距日趨惡化情況下,稅制上仍劫貧濟富;教育的高學費政策造就階級複製。無論誰執政,恐都會投降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中。
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強調,在目前全球化趨勢下,新自由主義概念席捲,政府高唱競爭價值,大力推動私有化,將公共財變成私有財,出現公共服務商品化的現象。使用者付費概念大行其道,屬於公共服務的社會安全機制因而遭漠視。
台灣雖然歷經一次政黨輪替,但簡錫堦;說,今年大選,兩黨政策議題仍停留在處理統獨矛盾,攸關社會福利安全的議題付之闕如。藍綠兩大陣營長期缺乏左派論述空間,無論誰執政,勢必很快投降在新自由主義浪潮中,朝向最惡質的資本主義發展。
他指出,台灣目前貧富不均加劇,政府公佈的五等分家庭所得分組,最富有所得家庭和最低所得組,平均差距過去維持四至五倍。二○○一年拉大到六.四倍,個人所得差距更擴增到六十三.三倍。再以儲蓄率來看,二○○一年最低所得儲蓄率為負一.六二,隔年更降至負三.五三,意味很多家庭不但不夠生活支出,更需借貸度日。他痛批,反觀政府對財團照顧卻日益增加,不斷重複減免賦稅,稅賦率從十年前十八%降到二○○二年的十二.一%,導致政府每年稅收減少七千億元。政府財源有四十九%靠變賣國家財產或舉債而來,目前國債更已累計到九兆三千億元。政府應提供給人民的公共服務因財源不足而轉為私有化和商品化,要人民自己出錢支付,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差距也因此拉大。
過去教育原本是階級流動的機會,但教育過度擴張造成學生品質低落,一般中下階層子女大多勉強考上私立大學,高學費政策更增加窮爸爸的負擔。目前的教育只是複製階級,而不是藉教育創造階級流動機會。
黃光國亦認為,目前存在兩個問題,稅收制度是否合理以及教育是否讓窮人出身的下一代有機會往上爬。台灣稅賦率低,尤其是廠商業界逃稅,薪資階級卻都逃不掉,相當不合理。現今國家靠舉債和變賣財產,令人憂心不知還可撐多久。其次,過去幾年政府消滅職校,高中、大學急遽增加,大學升學率高達八十三.二%且還在揚升中。但和主要國家相比,即使是經費最高的台大,每名學生分配經費仍嚴重低落,為加州理工學院二十分之一不到,連韓國都不如,遑論其他私立大學。從一九九○年開始的教育改革,對富有家庭影響不大,教育支出約佔家庭所得五到六%,但對窮爸爸的負擔卻快速增加至十二%;且子女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僅有最低薪資者比比皆是。
何壽川則有不同看法。他說,台灣因應社會和經濟變動,貧富之間重新分配,資本主義也較過去成熟。財富之外,社會更加多元,每一個人都有出頭機會,也為自己在工作中尋求意義、成就個人並感受到生命的富足和幸福。當談論到這一代的人教育素質高低時,應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來看,那麼這一代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邁入二十一世紀,何壽川說,我們面臨更嚴肅的課題,各項發展從過去的有序可循,如今卻轉為「破壞型經濟」,意即忽然之間出現,如.COM即對全球的工作方式造成衝擊。台灣也從早年以製造業為主,轉為服務業佔優勢,即使是製造業也以服務為其最後目的。所有變化都告訴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應著眼在培育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但以台灣一年出生不到二十萬新生兒,老年人口將造成負擔,這一代的人應有更多回流教育,並設立研究型大學提供高品質人才,現在教育將所有人都培育成「普通」大學生是相當危險的事。幼兒教育也是不容忽視,何壽川說,國內多是雙薪家庭,父母無法負擔教育責任,將來品格就會出現問題,因幼兒在零到六歲間的腦部發育已完成,但國家政策卻忽視。
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強調,在目前全球化趨勢下,新自由主義概念席捲,政府高唱競爭價值,大力推動私有化,將公共財變成私有財,出現公共服務商品化的現象。使用者付費概念大行其道,屬於公共服務的社會安全機制因而遭漠視。
台灣雖然歷經一次政黨輪替,但簡錫堦;說,今年大選,兩黨政策議題仍停留在處理統獨矛盾,攸關社會福利安全的議題付之闕如。藍綠兩大陣營長期缺乏左派論述空間,無論誰執政,勢必很快投降在新自由主義浪潮中,朝向最惡質的資本主義發展。
他指出,台灣目前貧富不均加劇,政府公佈的五等分家庭所得分組,最富有所得家庭和最低所得組,平均差距過去維持四至五倍。二○○一年拉大到六.四倍,個人所得差距更擴增到六十三.三倍。再以儲蓄率來看,二○○一年最低所得儲蓄率為負一.六二,隔年更降至負三.五三,意味很多家庭不但不夠生活支出,更需借貸度日。他痛批,反觀政府對財團照顧卻日益增加,不斷重複減免賦稅,稅賦率從十年前十八%降到二○○二年的十二.一%,導致政府每年稅收減少七千億元。政府財源有四十九%靠變賣國家財產或舉債而來,目前國債更已累計到九兆三千億元。政府應提供給人民的公共服務因財源不足而轉為私有化和商品化,要人民自己出錢支付,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差距也因此拉大。
過去教育原本是階級流動的機會,但教育過度擴張造成學生品質低落,一般中下階層子女大多勉強考上私立大學,高學費政策更增加窮爸爸的負擔。目前的教育只是複製階級,而不是藉教育創造階級流動機會。
黃光國亦認為,目前存在兩個問題,稅收制度是否合理以及教育是否讓窮人出身的下一代有機會往上爬。台灣稅賦率低,尤其是廠商業界逃稅,薪資階級卻都逃不掉,相當不合理。現今國家靠舉債和變賣財產,令人憂心不知還可撐多久。其次,過去幾年政府消滅職校,高中、大學急遽增加,大學升學率高達八十三.二%且還在揚升中。但和主要國家相比,即使是經費最高的台大,每名學生分配經費仍嚴重低落,為加州理工學院二十分之一不到,連韓國都不如,遑論其他私立大學。從一九九○年開始的教育改革,對富有家庭影響不大,教育支出約佔家庭所得五到六%,但對窮爸爸的負擔卻快速增加至十二%;且子女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僅有最低薪資者比比皆是。
何壽川則有不同看法。他說,台灣因應社會和經濟變動,貧富之間重新分配,資本主義也較過去成熟。財富之外,社會更加多元,每一個人都有出頭機會,也為自己在工作中尋求意義、成就個人並感受到生命的富足和幸福。當談論到這一代的人教育素質高低時,應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來看,那麼這一代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邁入二十一世紀,何壽川說,我們面臨更嚴肅的課題,各項發展從過去的有序可循,如今卻轉為「破壞型經濟」,意即忽然之間出現,如.COM即對全球的工作方式造成衝擊。台灣也從早年以製造業為主,轉為服務業佔優勢,即使是製造業也以服務為其最後目的。所有變化都告訴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應著眼在培育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但以台灣一年出生不到二十萬新生兒,老年人口將造成負擔,這一代的人應有更多回流教育,並設立研究型大學提供高品質人才,現在教育將所有人都培育成「普通」大學生是相當危險的事。幼兒教育也是不容忽視,何壽川說,國內多是雙薪家庭,父母無法負擔教育責任,將來品格就會出現問題,因幼兒在零到六歲間的腦部發育已完成,但國家政策卻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