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4 12:31:51巴拉拉

電影學院與北漂

我們下榻以及交流的北京電影學院(北電)是一所很小的學校,學校中的綠地很少,沒有操場也沒有體育館,位在外國留學生公寓前的小籃球場也是小小的,大概只有半場那麼大。

在學生一號宿舍旁邊有一個工地,聽說先前那塊工地是操場。

台灣許多學校,尤其是大專院校,在有一段期間中,為了升格為大學,也紛紛的在校區中開挖蓋樓,原因是升等為大學必須符合校舍與系所必須達到一定的數目,我所就讀的大專在我畢業的那一年在操場邊也挖起了大窟窿,蓋起一棟新但不漂亮的樓舍。樓舍遮蓋住我就讀的美工科的大樓的陽光,但身為夜校生的我們其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感受。

李崇說有一天上體育課時,同學們驚覺北電的操場被炸了一個大窟窿,操場不見了,學生們沒有辦法上體育課,老師只好帶隊到附近的公園讓同學們疏展筋骨。

我說:所以你們就都到公園做體操?李崇說是的。

沒有操場的學校,我有點難以想像,但是北電就是沒有操場,可以理解為了多招收學生,校舍是有增加的必須,學生的運動空間消失了或許還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但不斷增加的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就成了問題。這是質或量的拉扯。
在北電旁的北京電影製片廠,每天清晨的三、四點時,有一群從北電畢業或是想從事表演工作的人在製片廠聚集,他們排隊等著哪一個片所青睞,點選他們成為當日的臨時演員,或是可以兼群眾演員當中的其中一個,被點選到的當天可以領幾百塊的工資,沒有的就回去做兼職的打工,或是想辦法渡過這一天,隔日這群人一就會聚集在電影製片廠前等待演出的機會。

這群人叫「北漂」--北京漂流演員,在上海製片廠前也有,他們叫做「上漂」,大抵是有製片廠的城市中就會有固定的這麼一群人,飄來飄去尋找演出機會並且希冀可以飛上枝頭成龍成鳳,但是能真正成為大明星的卻少之又少。

有一天晚上無意聽見兩位北電學生的談話,談的內容是學生A被邀請到一齣戲裡擔任美術工作,但他拒絕了,學生A跟學生B說拒絕的原因是因為才20出頭的小伙,想要在一個有100多人(可能還是以上)的劇組擔任美術工作往往是很難獨當一面的,因為美術上頭有攝影,攝影上頭有導演,導演的上頭有製片…,層層層疊上去美術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小跑腿,尤其是一個年輕的美術。如果這個美術幹的不夠好或跑腿的不夠勤快就很容易被撤換,有一部分的原因也在於同樣可以擔任美術工作的學生還很多,是不怎麼缺這一個的。

突然間,培育著許許多多知名導演與演員以及專業電影工作者的北電的光環突然之間有些黯淡了,從北電畢業的學生在國內市場保護原則中仍然無可避免的必須成為市場競爭的其中一個,有沒有機會躍上枝頭成鳳凰全憑自身如何在這個競爭的市場具有多少與他人競爭的本錢,當然那除了自身的才華之外還包含著關係、人脈以及能夠成為「本錢」的其他。

臨離開北京前在外國學生宿舍大廳有幾位年輕的學生詢問老師關於進北電的考試事宜,他們的爸爸媽媽或有些憂心忡忡的看著老師與他們的寶貝。懷抱著明星夢的一家與年輕的生命,可能有一天真的可以成為耀眼的星星。

(照片:夜晚從學生宿舍看過去的北電工地)
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