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9 16:17:53在屋頂吹風的小藍

憂鬱症藥物治療 六星期不發作可停藥

憂鬱症藥物治療 六星期不發作可停藥

 台灣人置身於工作及生活的長期壓力,據精神科醫學界估計,約有百分之十七的人得了憂鬱症及焦慮症,但是其中僅有百分之十八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醫生強調,在藥物治療下,病情可以控制,但六個星期不復發時,可以停藥,不必擔心用藥會上癮。

 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沈武典指出,目前國內輕重度憂鬱症人口約有百十一,焦慮症有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二,同時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所謂﹁共病﹂症狀者約有百之五到分之六,估算國內憂鬱症和焦慮症人口約百分之十七左右。

 沈武典表示,憂鬱症及焦慮症的疾病定,在於病患腦中蛋白介質不足,兩者缺乏的介質是相同的,普遍以血清素和去甲基腎上腺素兩項介質為主,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患者即是腦中缺乏其中一種或兩種介質,這與天生有關,但後天因素也會造成。

 要怎麼診斷鬱雜的程度呢?沈武典出,憂鬱症有九大症狀,包括:沮喪、對凡事乏味、沒胃口或暴飲暴食、睡眠障礙、容易激動、行動遲緩、疲憊無幹勁、有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有自殺念頭,只要同時具備五種症狀,但第一、二項必須有一項,就定義為憂鬱,持續兩星期以上即為重度憂鬱。

 至於焦慮症則分為四到五種症狀,包括恐慌、懼怕、強迫性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廣泛性焦慮(煩惱、肌肉緊張)等。

 沈武典指出,目前焦慮症和憂鬱症的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為第一線藥物,目前國內共有五種這類藥物,但是病人的用藥率偏低,只有分之十八的病人使用抗憂鬱劑。

 很多精神科的病人會擔心用藥上癮而拒絕用藥,事實抗憂鬱劑幾乎不會成癮,沈武典說,為了避免復發,病患應在醫師的指示下逐漸停藥,不要以為狀況緩解就立刻停藥,如果在六星期內不再發作,可不必再吃藥。

 不過如果一年內有二到三次的復發紀錄、或一生中憂鬱症或焦慮症曾發生過二、三次,這兩類病患不要停藥、應長期服藥讓病情得到控制。

作者:CNA
出處:中央通訊社
日期:200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