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1 19:08:31醇醇的蠢--*
觀光學報告
汐止的歷史背景
汐止市,乾隆年間先民在此定居,稱「峰仔峙庄」,後改稱{水返腳};與舊名{錫口}的{松山},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
根據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潮水漲至此也。」民國9年乃取其潮汐至此而返之意,改名為汐止。
早期汐止以茶葉、農業、煤礦及重工業為主,居民都是黑手或農民。
過去,北台灣兩大礦坑在汐止和基隆。日據時代,曾經在汐止發展重工業,汐止重工業成立(即今台灣煉鐵廠),汐止住有許多礦工及煉鐵工人。政府開發基隆港後,位在基隆港背後的五堵、汐止,成了最重要的貨櫃集散中心。台北人對汐止鎮沒有什麼印象,直到廖學廣向大批到汐止開發的建商徵收鎮長稅,汐止鎮才開始聲名遠播。民國86年到89年、90年的瑞伯、芭比絲、象神、納莉等颱風,使汐止市成為舉世聞名水災最嚴重的地區。根據汐止戶政事務所統計,民國88年人口達到十五萬人,居台北縣第9位,並於同年6月28日升格改制為汐止市。到93年6月底為止,汐止實際居住人口數可能高達二十五萬人以上,而戶籍人口數卻只有172349萬多人。
汐止市,乾隆年間先民在此定居,稱「峰仔峙庄」,後改稱{水返腳};與舊名{錫口}的{松山},同為昔日基隆河的重要渡口。
根據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水返腳,潮水漲至此也。」民國9年乃取其潮汐至此而返之意,改名為汐止。
早期汐止以茶葉、農業、煤礦及重工業為主,居民都是黑手或農民。
過去,北台灣兩大礦坑在汐止和基隆。日據時代,曾經在汐止發展重工業,汐止重工業成立(即今台灣煉鐵廠),汐止住有許多礦工及煉鐵工人。政府開發基隆港後,位在基隆港背後的五堵、汐止,成了最重要的貨櫃集散中心。台北人對汐止鎮沒有什麼印象,直到廖學廣向大批到汐止開發的建商徵收鎮長稅,汐止鎮才開始聲名遠播。民國86年到89年、90年的瑞伯、芭比絲、象神、納莉等颱風,使汐止市成為舉世聞名水災最嚴重的地區。根據汐止戶政事務所統計,民國88年人口達到十五萬人,居台北縣第9位,並於同年6月28日升格改制為汐止市。到93年6月底為止,汐止實際居住人口數可能高達二十五萬人以上,而戶籍人口數卻只有172349萬多人。
(一)明清時期
汐止發展,始於明清時期。明朝崇禎十三年(1640年),荷蘭人進兵台北,驅西班牙人而有其地。文獻所記載之「峰仔峙社」,約為今日汐止基隆河南北兩岸,原多為原住民所居。清乾隆初葉,有廣東人從淡水港溯河,轉基隆河抵達今日汐止境內,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墾殖,並建「峰仔峙莊」,以基隆河為主要的經濟動脈。至乾隆三十年遂發展成為「峰仔峙街」,即為現在的中正路。迄今,汐止人仍習慣以「街仔」來稱呼。汐止於清光緒廿年﹙1894年﹚,隸屬基隆廳石碇堡轄區。
汐止發展,始於明清時期。明朝崇禎十三年(1640年),荷蘭人進兵台北,驅西班牙人而有其地。文獻所記載之「峰仔峙社」,約為今日汐止基隆河南北兩岸,原多為原住民所居。清乾隆初葉,有廣東人從淡水港溯河,轉基隆河抵達今日汐止境內,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墾殖,並建「峰仔峙莊」,以基隆河為主要的經濟動脈。至乾隆三十年遂發展成為「峰仔峙街」,即為現在的中正路。迄今,汐止人仍習慣以「街仔」來稱呼。汐止於清光緒廿年﹙1894年﹚,隸屬基隆廳石碇堡轄區。
(二)日據時期
1896-1897年,汐止改隸台北縣水返腳辦務署石碇堡。宣統元年﹙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隸台北廳水返腳支廳水返腳區。日據後期﹙大正九年,1920年﹚,改台北洲七星郡汐止街管轄。
(三)光復後時期
政府實行新制,於民國34年1月11日成立台北縣政府。同年1月27日,成立汐止鎮公所。民國35年,更改為台北縣七星區汐止鎮。民國36年廢七星區,汐止鎮屬淡水區。民國39年9月,廢淡水區,改為台北縣汐止鎮。當時,鎮所屬之各里行政區為21里,經多次調整,汐止市現有46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