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 19:43:17Camille

《阿德勒談人性》阿德勒

教育不是書本上的知識,必須從生活中來學習。學問不能光說理論,只知道規則與數據是不夠的。瞭解人類心靈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從生命體驗心靈的震盪。

一個能夠走出困境,從生命泥淖爬出,學會在逆境中找到力量的人,最能體會生命的光亮與陰暗面。唯有自由才能造就不凡的生命;而壓迫只會扼殺、摧毀生命力。

人類的心靈生命,由個人的目標決定。人生沒有目標,就沒有心靈成長。想要瞭解一個人的目標是什麼,只要觀察這個人現在做的事就知道了。

人類的意識普遍存在著自卑感(不適感)與不安全感。心靈發展出的各種特質,都是以團體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發展而來。語言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將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串連起來。唯有透過良好的人際互動,語言能力才得以養成,並且維持下去。

人與人本來就是一體的,每個人都必須知道自己與他人是一體的,人際關係即是這樣開展起來。生命就這樣在嘗試錯誤中前進,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止的實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如果給予太多的愛或完全不給愛,都會造成傷害。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目標,這個目標會決定我們做的每一件事,也會影響我們某些心靈能力所做的選擇、展現的強度、外顯行為。心靈能力形塑我們身處的世界,賦予意義。每個人展現的獨特性,就在於知覺作用產生的經驗不同,形成的方法也不同。

想像力與幻想創造出的東西,最能表現個人的獨特性。所謂想像力,指的是知覺作用的對象不在眼前的情況下,產生的知覺印象。換言之,想像力是知覺經驗的再造,這點又證明了心靈是有創造力的。幻覺是心靈的精心傑作,都是根據一個人生命的目標創造出來的。幻想也是心靈創造力的一種。幻想與人類的行動力關係密切,純粹是一種想像未來的方法。人活著一定要有目標,否則心靈不會成長。

同理心發生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講話時。如果我們不能認同對方,也就不可能瞭解對方。戲劇就是一種能夠引起同理心的藝術形式。同理心的源頭,也就是社會意識。這是一種全人類共同的感受,萬物一體的世界觀,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因為有同理心,我們才能對自身以外的事感同身受。

只有接收覺得自身權益受到保障,我們才可能對他們發揮最大影響力。這是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人們之所以不曉得怎麼生活,就是因為這種盲目順從的習慣,剝奪他們獨立行動與思考的能力。如果有人把這些印象具體化,以命令或請求的形式表達出來,形成一種論點說服他人,這就是暗示。一個人社會意識的程度與性質,會形塑個人目標,尤其是追求優越感的目標。目標,讓我們的生命經驗有了意義,會結合、統合情感,形塑想像力,告訴我們創造力要用在什麼地方,還有哪些事該記得、哪些事又該忘記。在心靈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自有它的意義。這些知識只能用來幫助他人。唯有承認人們表現出的每個行為,都只是他們整體行為模式的其中一面,我們才能瞭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上一篇:局內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