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7 16:27:24Niki 的鄰居
念過歷史系
週六日留考的課程內容正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進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現代越來越接近,記憶力稍稍回復一些,也終於比較容易進入狀況了。上個禮拜在寫作業的時候,因為是課本裡沒有的問題,所以花了點時間在網路上搜尋答案,這時朋友MSN進來跟我聊天,聊著聊著想到我不就正在跟一個歷史老師聊天嗎,於是把不知道答案的問題一一討教,果然不愧是「歷史系畢業的現役歷史老師」,解題快速,歷史事件時間清楚得不得了,真想乾脆請她去幫我考試算了,省得我在這邊像高中生一樣背這些東西。話是這麼說,不過,嘿嘿嘿,想當年我進成大念的可是歷史系呢,還念了兩年才轉外文的。對人我當然都說是外文系畢業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念過歷史系」這件事最近卻不斷在我腦海裡轉啊轉的,所以來寫一下吧。
話說高中的時候成績爛到不行,不用說,數學第一爛,不及格補考是家常便飯,頭腦笨就是笨,沒得救。第二爛的就是歷史了。我們的歷史老師是個鄉音重的可愛老先生,上課總是口沫橫飛,像講故事一樣上歷史課,鄉音雖重但也不至於聽不懂,但辨認老師的字就麻煩了,老師自己也說他的字很草,請同學包含,幸好多抄幾堂課的筆記也就習慣了。雖然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筆記認真抄,作業認真寫,回家認真念,但一看到考試題目就一片混亂,尤其高中有複選題,那真的是地獄,光是四選一的單選題就夠頭痛的,複選題簡直是要我的命,加上有時貪睡,好幾次書連看都沒看就考了,成績總在及格邊緣,慘啊。所以我會選歷史系,第一個昏倒的是我媽,她太清楚我的歷史有多爛,還有更重要的是,這個系應該是一點出路也沒有的,愛面子的媽媽怎麼受得了跟別人說我的女兒念歷史系呢。不過,我天生反骨啦,念了外文也一樣不聽話,念什麼大概都沒用。
會填歷史系的淵源就得追溯到重考的那一年了。補習班的歷史科老師有兩位,一男一女,都非常好玩,要當補習班老師,不幽默風趣是混不下去的,兩位老師也不例外。男老師的綽號叫「小亨利」,理由無他,頭上無毛為其長相特徵,非常像當時某漫畫人物小亨利,雖然老師第一堂就不准我們稱他「小亨利」,但是不講還好,一講就覺得這綽號簡直太貼切,想忘也忘不了。不管是妖艷女老師也好,禿頭小亨利也罷,上課總是笑聲不斷,毫無冷場,加上補習班講義條理分明,比較對照整理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的考試成績變漸漸有起色。妖艷女老師總是聲音宏亮笑嘻嘻說著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怎麼打仗,講一些有的沒有的讓我們不會打瞌睡;而小亨利因為負責教的是近代史,對照當前的政局,老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類型的老師,不過都讓我對「歷史」這一科目改觀。
聯考結果出爐,整體成績徘徊在公私立大學之間,家裡已經撂下狠話,選私立大學的話學費自己想辦法,所以最想念的大傳只好捨棄,我也擺明了不念商還有師範學院排在後面等兩項原則。所以大部分的科系排列順序變成外文→歷史→中文,雖然歷史成績不好,但我並不排斥念歷史,另一方面一心想著要上國立大學,念什麼科系相較之下只要不討厭都可以接受,就這樣進了成大歷史系。
兩年的歷史系生涯雖然在轉系之後結束了,但是我仍然覺得受益良多,大學也許因此多念了一年,但是一點也不覺得浪費。歷史絕對不祇是死的文字資料而已,大一的史學導論討論著歷史的主觀與客觀,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歷史應該是要客觀的,不應該因為一個人(通常指作者)的主觀意識下決定某歷史事件的正確或錯誤。但是另一段至今仍記憶猶新的話卻更讓人深醒 --- 歷史裡如果缺乏主觀判斷的話只是史料記載,而不能稱之為歷史。所以學歷史的人在我看來應該是思想最宏觀的人,因為想要深入了解歷史,必須大量蒐集閱讀各種著作與史料,然後加以判斷之後衍生出自己的看法。就像我選修美術史的課,做團體報告時我大膽選擇漫畫作為主題,出發點很簡單,這是我最熟悉的「畫」,而老師也欣然接受,這位半路出家的老師雖然獲得的評價不一,但是我倒覺得歷史系有這樣的非本科系出身的老師也很有意思,至少在我那個以理工為主年代的成大,替歷史系打響了一些名號。
後來陸續選修了美國史、秦漢史、希臘史…,雖然玩心到了大二還是一樣收不回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上這些課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學到一點東西,也許不是具體的課程內容,但是確實有東西留下來。
念歷史系的回憶可不僅僅只有學習的過程,當時跟我一起唸書一起住一起玩的同學們,現在仍是感情彌堅的好友,上次見面時還有人把當年大家互傳的小紙條留著帶來給一起分享呢。父親曾對著親友說我在念「倒退」的科系,表面上我善盡乖女兒的本分沒有加以反駁;母親也始終不願承認我念的是歷史系而到處說謊說我是外文系的學生,我也都默默的接受了。但是,從填下這一個科系到我離開的時候,我沒有一刻覺得這是個沒有前途的、冷門的、沒用的科系,我始終慶幸受過歷史系兩年的訓練讓我變成一個有思考的人,即便我很不會考試很不會讀書也沒有繼續主動接觸歷史,但是我還是要很驕傲而且大聲的說 --- 我念過歷史系!
話說高中的時候成績爛到不行,不用說,數學第一爛,不及格補考是家常便飯,頭腦笨就是笨,沒得救。第二爛的就是歷史了。我們的歷史老師是個鄉音重的可愛老先生,上課總是口沫橫飛,像講故事一樣上歷史課,鄉音雖重但也不至於聽不懂,但辨認老師的字就麻煩了,老師自己也說他的字很草,請同學包含,幸好多抄幾堂課的筆記也就習慣了。雖然老師教得很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筆記認真抄,作業認真寫,回家認真念,但一看到考試題目就一片混亂,尤其高中有複選題,那真的是地獄,光是四選一的單選題就夠頭痛的,複選題簡直是要我的命,加上有時貪睡,好幾次書連看都沒看就考了,成績總在及格邊緣,慘啊。所以我會選歷史系,第一個昏倒的是我媽,她太清楚我的歷史有多爛,還有更重要的是,這個系應該是一點出路也沒有的,愛面子的媽媽怎麼受得了跟別人說我的女兒念歷史系呢。不過,我天生反骨啦,念了外文也一樣不聽話,念什麼大概都沒用。
會填歷史系的淵源就得追溯到重考的那一年了。補習班的歷史科老師有兩位,一男一女,都非常好玩,要當補習班老師,不幽默風趣是混不下去的,兩位老師也不例外。男老師的綽號叫「小亨利」,理由無他,頭上無毛為其長相特徵,非常像當時某漫畫人物小亨利,雖然老師第一堂就不准我們稱他「小亨利」,但是不講還好,一講就覺得這綽號簡直太貼切,想忘也忘不了。不管是妖艷女老師也好,禿頭小亨利也罷,上課總是笑聲不斷,毫無冷場,加上補習班講義條理分明,比較對照整理得清清楚楚,所以我的考試成績變漸漸有起色。妖艷女老師總是聲音宏亮笑嘻嘻說著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怎麼打仗,講一些有的沒有的讓我們不會打瞌睡;而小亨利因為負責教的是近代史,對照當前的政局,老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雖然是兩種截然不同類型的老師,不過都讓我對「歷史」這一科目改觀。
聯考結果出爐,整體成績徘徊在公私立大學之間,家裡已經撂下狠話,選私立大學的話學費自己想辦法,所以最想念的大傳只好捨棄,我也擺明了不念商還有師範學院排在後面等兩項原則。所以大部分的科系排列順序變成外文→歷史→中文,雖然歷史成績不好,但我並不排斥念歷史,另一方面一心想著要上國立大學,念什麼科系相較之下只要不討厭都可以接受,就這樣進了成大歷史系。
兩年的歷史系生涯雖然在轉系之後結束了,但是我仍然覺得受益良多,大學也許因此多念了一年,但是一點也不覺得浪費。歷史絕對不祇是死的文字資料而已,大一的史學導論討論著歷史的主觀與客觀,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歷史應該是要客觀的,不應該因為一個人(通常指作者)的主觀意識下決定某歷史事件的正確或錯誤。但是另一段至今仍記憶猶新的話卻更讓人深醒 --- 歷史裡如果缺乏主觀判斷的話只是史料記載,而不能稱之為歷史。所以學歷史的人在我看來應該是思想最宏觀的人,因為想要深入了解歷史,必須大量蒐集閱讀各種著作與史料,然後加以判斷之後衍生出自己的看法。就像我選修美術史的課,做團體報告時我大膽選擇漫畫作為主題,出發點很簡單,這是我最熟悉的「畫」,而老師也欣然接受,這位半路出家的老師雖然獲得的評價不一,但是我倒覺得歷史系有這樣的非本科系出身的老師也很有意思,至少在我那個以理工為主年代的成大,替歷史系打響了一些名號。
後來陸續選修了美國史、秦漢史、希臘史…,雖然玩心到了大二還是一樣收不回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上這些課多多少少都還是有學到一點東西,也許不是具體的課程內容,但是確實有東西留下來。
念歷史系的回憶可不僅僅只有學習的過程,當時跟我一起唸書一起住一起玩的同學們,現在仍是感情彌堅的好友,上次見面時還有人把當年大家互傳的小紙條留著帶來給一起分享呢。父親曾對著親友說我在念「倒退」的科系,表面上我善盡乖女兒的本分沒有加以反駁;母親也始終不願承認我念的是歷史系而到處說謊說我是外文系的學生,我也都默默的接受了。但是,從填下這一個科系到我離開的時候,我沒有一刻覺得這是個沒有前途的、冷門的、沒用的科系,我始終慶幸受過歷史系兩年的訓練讓我變成一個有思考的人,即便我很不會考試很不會讀書也沒有繼續主動接觸歷史,但是我還是要很驕傲而且大聲的說 --- 我念過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