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1 09:44:26波波
現代人的生活是拼貼藝術--Maurice Halbwachs集體記憶
*社會學家Maurice Halbwachs曾如此形容他的倫敦之旅:
當我初次抵達倫敦,我與許多不同的友人漫步於城市中。
建築師將我的注意力導向許多城市建築的規劃,
歷史學家則告訴我為何有些街道與房屋在歷史上別具意義,
畫家提醒我注意公園中的色彩以及西敏寺與泰晤士河上的光影變化,
商人則帶我去百貨公司。
即使我獨自一人,我還是不停地回想起這些友人給我的建議、
即使我只是看著地圖,我的思緒也並非絕對孤獨。
從Halbwachs提出這種「集體記憶」看來,人,未曾孤獨。
我們的記憶,總是混合著別人曾對我們訴說的體驗,或者,我們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
*也許,倫敦人對自已、或對這座城市的容貌總是記憶模糊,
所以喜好拼貼,以新舊交雜的方式來盡可能地呈現靈魂的切面,
在畫面交疊、筆觸相融的同時,不斷地回想、再回想。
於是回憶的過程也成為流動的筆觸,在畫面上堆疊出豐厚的質感。
~摘自聯合文學~
........................................................................................................
拜當代科技之賜,我們每天得以享有「爆炸式」知識訊息,
連帶著,記憶也成了「拼貼式」。
就是這樣的時勢,造就了Richard Hamilton能在上一世紀末,發起了普普藝術。
想想看,許多事,就從我們眼前,不明不白地驟然而逝。
來得快,去得更快。
新聞是這樣的,前一秒Michael Jackson天王殞落,後一秒烏魯木齊維吾爾族大暴動;
生活也是這樣,MSN 正閒話家常時,桌面對話框會不斷通知你,一封又一封的Mail到了
才剛抓住 衝到心裡的感動
又忙著 處理下一波震撼
常用的問候語 從「呷飽袂?」變成 「What are you busy for?」
走在與人摩肩擦踵的街頭,
人的眼簾早已習慣一幕幕光鮮亮眼的訊息,
人的記憶也翻騰著從書本上的知識、友人的故事…
無論紅橙黃綠的事件如何上演
刻在心上的重視程度
每個人不盡相同
因此
拍照的角度、文章的題材、繪畫的風格
呈現出 獨樹一幟
每個人的「集體記憶」
Richard Hamil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