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1 05:43:50Jonas

黃梁一夢---《大國民》1941

一擲千金的財富,一呼百諾的權勢,這種福分誰人不想,誰人不要?只是,當果真坐擁家財、身居權力頂峰的時候,人往往還是恐懼,還是寂寞,得不到想要的、擋不住失落的、甚至是親手葬送了親手創造的。這真是人類的宿命中,比壽命還更難逾越的大限。

凱恩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幼年寒微,意外得到大筆遺產。媽媽擔心他受到爸爸的壞影響,八歲就任命了銀行家擔任監護人。成年之後,他一手創建報業集團、競選州長、經營經紀人事業,最後興建了世界最大的私人宮殿。他轟轟烈烈活了七十多年,彌留之際卻只說了「玫瑰花蕾」這個字。

什麼是「玫瑰花蕾」?這引起了媒體的好奇。一位傳奇大亨拋落世間的最後遺言,究竟代表什麼?一個人?一件事?一段秘密?於是記者便開始四處探訪,同時也倒敘了他的一生。

凱恩的監護人是這樣回憶的:求學時他任性妄為,學校一家換過一家。成年之後,他叛逆、不守成規。基金會為他規劃的開礦、油井、航運等事業方向,凱恩一概拒絕。慧眼獨具的他,決定從一名報社發行人開始奮鬥。這份報紙,打著為民喉舌的旗號,專門揭發資本階級的剝削行徑,同時也納入社會寫實腥羶聳動的題材以提高閱報率。凱恩因此而發跡。不過,他的成功和其資本家的身分也密切相關。他擁有全美第六大的雄厚資金,可作為他雄才大略的財務後盾。創業之初,一年必須虧損一百萬。但他有錢有膽、毫不在意,認為這種持續六十年才會傾家蕩產的事情不必操心。多年之後,這位監護人兼銀行家當面問他:「你那時究竟是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凱恩答得毫不猶豫:「就是你討厭的那一種。」這個時期的凱恩是位不折不扣的熱血青年,理想性、草根性極強,勇於衝撞社會的權威體制。他豪情萬丈的寫下慷慨的箴言:捍衛弱勢者的利益!

接著記者來訪問伯恩斯汀。他是與凱恩一起打天下的創始元老,也是凱恩事業王國裡最忠誠的幹部。他心目中的凱恩,就像長年掛在他身後的油畫肖像:巨大、讓人仰望、卻有著謎一般無法猜透的心意。伯恩斯汀是位死忠的追隨者,他對凱恩言聽計從,只有自嘆弗如,沒有任何質疑。

報社的業務蒸蒸日上,終於成了紐約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某次慶功宴上,伯恩斯汀開玩笑的說「歐洲還有許多名畫雕像你還沒買下來」時,凱恩莞爾一笑:「這不能怪我啊。歐洲人作雕像已經有二千年,而我才開始買了五年!」在場的員工群起祝賀,彷彿凱恩要囊括天下藝術品也是反掌之易。

香檳與美女之間,凱恩坐穩了報業鉅子的地位。全盛時期,他一人掌握了三十七種報紙、兩大新聞集團與一家無線電台。這時,他更因緣際會的成為「美西戰爭」的幕後推手。原來,古巴這個西班牙的殖民地,向為美國所覬覦。這時,一艘停泊在古巴港灣內的美國戰艦突然沉沒。凱恩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斷言西班牙就是元兇。他廣佈新聞,民情因而沸騰,終於挑起了戰爭。凱恩主戰的態度與對「邪惡」西班牙人的報導,自然而然使他成了當朝總統的民間友人,也為他日後涉足政治累積了充沛的人脈資源。不久,他娶了總統姪女,正式邁入政壇。

凱恩促戰之事,乃是影射一八九八年的「緬因號沉船事件」。這段捏造新聞進而挑動戰爭的史實,與本世紀初布希總統捏造「伊拉克握有生化武器足以毀滅全人類」、並據此入侵伊拉克一事,兩者堪稱前後輝映,都是基於政治因素而設計出的莫須有罪名。當時「緬因號」離奇沉沒,連艦長都回稟是不明原因。紐約日報卻於第一時間便指控是西班牙進行的恐怖行動,煽動起同仇敵愾的民意。兩個月後,麥金利總統挾充沛可用的民氣對西宣戰。當時國際上不是強國、就是殖民地,這場戰爭正是讓美國列身強權的關鍵一役。經此一役,美國國威大盛,勢力從此橫跨兩大洋。然而多年之後,「緬因號」的沉沒被證實是因艙內的意外所引起,並非由船外部的人為破壞所致,當然也就與西班牙無關。但是歷史的巨輪已經輾過西班牙而前進,無法反轉了。

電影中對這段史實淺淺的穿插。伯恩斯汀匆匆拿來古巴的記者發回的電報,電文言簡易賅:「古巴的小姐都很美。可以寄風景詩篇給你。不好意思繼續待在這裡花你的錢。古巴沒有戰爭。」這時,凱恩成竹在胸的要伯恩斯汀立即回電。他命令記者靜候原地,彷彿早已預見了什麼。凱恩的覆文是:「你給我風景詩篇,我給你戰爭。」

試想:沉一條船、溺死兩百個小兵、釋放一些新聞,卻能藉此興兵開戰,最後將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四個戰略要地納入疆域,這對當時亟於擴張的美國而言實在是筆划算的好買賣。而這場「美西戰爭」,也為下一場從哥倫比亞手中奪取巴拿馬的戰役奏起了序曲。所以電影中,年老的伯恩斯汀會告訴記者:「李嵐是對的,那是凱恩自己的戰爭,我們根本沒什麼好打的。但是若沒有凱恩發動這場戰爭,美國拿得到巴拿馬運河嗎?」

伯恩斯汀雖然是凱恩的親信,卻從未聽過「玫瑰花蕾」。於是記者又找上李嵐---凱恩起家時的另一位搭檔夥伴。

李嵐不同於伯恩斯汀。他看得見凱恩成功之後逐漸傲慢的行事作風,也看得見他違反辦報原則,更反對促成戰爭,但他阻止不了。這個清醒冷靜的旁觀者,終於在凱恩競選失利後與他分道揚鑣。

凱恩這一生,犯了兩次重大的錯誤。第一次就是外遇事件的處理。凱恩在競選州長的最後關頭,私生活突然被政敵拿來作為把柄,威脅他退選。在談判的過程中,妻子為了兼顧兒子與大局,希望凱恩同意退選。而政敵也虎視眈眈的等著凱恩一句話。平心而論,這個決定並不難下。如果凱恩決心從政,就必須認清他的票源來自娘家與中下階層民眾的支持。緋聞一旦曝光,會徹底瓦解他的票倉。所以他應該退選,先維持住婚姻,再另作他圖。如果凱恩不愛江山愛情人,那與其參選落敗,不如先優雅的退選,與妻子正式離婚後再娶。屆時,再等待機會出馬競選。但不管如何,立刻退選顯然是不得不然的唯一選擇。

可是凱恩卻在此時完全盲目了,因為他痛恨受人要脅。惱羞成怒的他,不但當場決定和前妻決裂,選擇了情婦,並且揚言參選到底。失望的妻子在臨走前勸他:「你再不理智就太遲了。」凱恩卻仍堅持己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決定我的事,那就是我自己。」妻子拂袖而去。看到事態這樣的發展,連政敵都忍不住搖頭。他憐憫的對凱恩說:「你是在捅一個比我想像還大的漏子。這種事對其他人而言,只是一次教訓。不過我看你受一次教訓還不夠,你還會受到更多教訓。」果然,緋聞案拖垮了凱恩。他從原本各方看好的局面中挫敗。

這個挫敗,是凱恩自己造成的,他仍像初出社會般的任性。想帶著這種心態闖蕩政壇,好比在冰天雪地裡執意光著身體跑,只有凍死一途。這點李嵐很清楚,所以他一見緋聞上了頭條,知道大勢已去,就推門走進酒館中買醉了。

敗選之後,李嵐來見凱恩。凱恩當面就表明不希望和他談有關情婦的事。凱恩意興闌珊的說:「我們改革進步的理想輸掉了,對不對?好啊,既然人民這樣選擇,我也沒話說。」李嵐一聽,冒起怒氣轟了他一頓:「你開口閉口人民,好像他們是屬於你的。老天!我還記得你說過,要賦予人民權利耶。你好像把賦予他們自由當作是在發禮物,拿來回報他們選你作州長啊?你心裡還記得勞工嗎?你寫過一大堆有關勞工權益的東西,還搞了什麼工會組織!你根本不會喜愛那些勞工的,因為你這些勞工要的是自己的權利,而不是你發的禮物!凱恩,當你這些珍貴的中下階層真的團結在一起,噢,媽啊,那可是會變成比你的特權還大的東西。到時候我都不知道你要怎麼辦?找個荒島去?也許吧,還可以統治猴子。」凱恩愣了一下,強自保持著風度:「或許我有所不該,若我做錯了,請告訴我。」李嵐索性就繼續說:「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你只關心你自己。你只想說服人們,你是非常愛他們,所以他們也得要回過來愛你。而且還要照你設定的條件來愛,用你的方式、依你的規則。」兩人愈講愈不愉快,李嵐便負氣請調芝加哥,凱恩立刻照准。

這是凱恩生平第一次的失敗,失去家庭、失去民望、失去仕途,而更嚴重的是失去了他本來可以從錯誤中改變自己的機會。妻子的話、政敵的話、李嵐的話,其實全部都圍繞著同一個問題核心,那就是凱恩並不清楚自己要什麼。他想要愛情,卻沒有能力分辨什麼是愛情。想要從政,卻只有蠻幹的本事,沒有應變的聰明。想要群眾,卻根本不在乎群眾。他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改變不了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從此只好被命運的發展所改變。

至於情婦蘇珊這邊,凱恩結束了十六年的婚姻,兩週之後就與她結婚。但這段緣分最後也結束了。為什麼?用蘇珊的話說,就是「凱恩從未給過我真正想要的東西」。早先,凱恩在呆板的工作與婚姻中遇上有人可以談心,生活中因而增添了許多樂趣和慰藉。蘇珊曾說她的交遊太少,而凱恩則感慨:「我認識的人卻是太多了,但我們都很寂寞。」這本是凱恩金屋藏嬌的原因,也是他不惜與前妻分手的原因。但是婚後,這份心情也跟著變質。

蘇珊喜歡唱歌,卻不具備唱歌的才藝。凱恩於政壇失利之後,急於尋求世人的肯定。肯定他賠上一切所換來的是人間至寶、肯定他的決定是具有禁得起時間驗證的睿智。他為此而請了聲樂家教、替她建造專屬的歌劇院。但是,當所有的專業意見都指向蘇珊並非可造之才時,他仍一意孤行。

凱恩開始了人生第二次的錯誤:他不惜開除已經調職負責寫藝評的李嵐,並全力運作各地的媒體來捧紅蘇珊,希望塑造出一股風靡全美的巨星形象。李嵐臨走前,把報社草創時凱恩親筆寫下「要忠實辦報」的宣言寄還。凱恩一怒之下,竟將這張手稿撕得粉碎,然後氣憤的對蘇珊說:「你得繼續唱下去,不要陷我於可笑的處境之中。」對凱恩而言,蘇珊不能失敗,因為蘇珊的失敗就是他再一次的失敗。此時的凱恩封閉在一種輸贏的意識中,完全罔顧蘇珊活在輿論冷言冷語中的痛苦,更完全忘記自己是怎麼愛上她的。

終於,蘇珊因無法承受羞愧而自殺。獲救之後,凱恩讓步了。而這時的美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短短幾年,偌大的事業王國逐一解體。在一連串的倒閉與併購後,凱恩的影響力已是日薄西山。這一波的失敗中,凱恩失去了大半財富,失去了最能勸諫他的朋友,而且他失去了奮鬥的勇氣。凱恩覺得自己如同當年敗選一般被民眾捨棄了,只是這一次,他是徹底被打敗了。他不想繼續留在紐約,於是遠走佛羅里達,傾盡家財開始興建他個人的宮殿。

宮殿中,只有日復一日死寂的生活,不甘幽居的蘇珊決定離開凱恩。這時,向來強勢的凱恩終於向蘇珊低頭。他說:「請不要走,求求妳。從現在起,一切都會如妳自己想要的方式,而不是我認為妳要的方式。妳不能走,妳不能這樣對我。」蘇珊聽了,既可憐他,也可憐自己。她總算弄清了婚姻變到這步田地的原因:「我懂了,是你自己造成的,根本不是我。我不能這樣對你嗎?我當然可以。」蘇珊轉身而去,一走了之,丟下垂垂老矣、無能也無助的凱恩。

究竟什麼是「玫瑰花蕾」?

當蘇珊離開時,凱恩發狂的摔掉臥室裡的一切。突然,他看見了一個水晶球的小擺飾。水晶球裡,有無數白花花的亮片游動著。他怔怔的把這個球拿進口袋,不自覺的說了「玫瑰花蕾」,然後在管家與僕人驚駭的眼光中離去。到了終幕,當僕人把一具木製的滑雪板丟進火堆時,火焰中浮出了「玫瑰花蕾」這個字。

凱恩最後在水晶球中看見什麼?凱恩所看見的,應該就是當他離開母親、被監護人帶走的那一天,他遺留在雪地裡的滑雪板。那是「玫瑰花蕾」牌的,也是他幼時愛不離手的。母親簽下轉移監護權的那一天,他正在屋外冒著大雪玩耍。雪地的天空就像水晶球裡那些點點的亮片,白花花的、輕軟軟的迎風飄飛。但這是世人永遠不會知道的童年回憶。

負責採訪的記者最後說:「凱恩曾經得到一切,然後又全部失去。或許玫瑰花蕾是一個他得不到的、或是他失去的。總之這已無法解釋。我想我不可能以一個字來表達一個人的一生。玫瑰花蕾像是拼圖板上的一片,掉落的那一片。」

的確,玫瑰花蕾不正象徵他失落的一切嗎?凱恩曾是事業婚姻兩得意,曾在財富與權勢中御風而行。但最後卻是成夢成空,獨自恍惚的走入生命的盡頭,走回拿著滑雪板的八歲那一年。事實上,他的心智像是從來沒有離開過那一年。他被帶離家鄉,帶離了母親的愛。他從小孤獨的奮鬥,長大之後關心事業、關心仕途,卻沒有真正關心過別人,也不曉得怎麼去關心。最後,朋友走了,愛他的人都走了。他像是一輩子都牢牢抓著滑雪板、生氣地望著世界的小男孩。

榮耀與辱敗,風光與沉寂,七十多年的歲月只成了一場兩個鐘頭不到的電影,這不真是鏡中水月、黃梁夢一場嗎?

【影片資料】
英文片名 Citizen Kane
出品年代 1941年
導演 歐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原著劇本 赫曼.曼基維茲(Herman J. Mankiewicz)歐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主要角色 歐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艾佛特·史龍 (Everett Sloane)桃樂斯·可密格爾(Dorothy Comingore) 飾凱恩(Charles Foster Kane)飾李嵐(Jed Leland)飾伯恩斯汀(Bernstein)飾第二任妻子(SusanAlexsander)
攝影 葛雷.托蘭(Gregg Toland)
音樂 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
時代背景 故事以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生平為藍本(1863~1951)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大恐慌
其他譯名 公民凱恩
Nicole 2016-07-12 04:39:50

很有質感的影評,謝謝你。
不知道你現在還在某處繼續書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