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3 23:26:53半月

我的薩克斯風之路--聲音的年齡

以聲音為主題的文章寫過很多篇了,隨便啦,反正這個範圍很廣,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昨晚的一陣雨,不知哪家的雨棚這麼爛,很大的聲音滴滴答答的就算關上了門窗還是聽的很清楚,在把心情放鬆接受那種雨水的節奏後才能漸漸入眠..

最近有部重播的八點檔,"孤戀花",劇情大概都猜的出來,不就是大時代下的兒女情長嗎..?? 不過,被它的音樂吸引了之後,細細看著劇中演員的詮釋,發覺李心潔的演技確實進步不少,以剛開始的偶像歌手路線,到現在脫去青澀的表演模式,確實能刻劃出一位苦命歌女的情感..

從預告時的小喇叭略帶蒼涼的聲音奏著,再加上劇中配樂就是要老大家聽過的上海百樂門,由於場景正是日本戰敗後的上海,仍然是一片繁華,但那配樂卻...聽起來是老的,所以,個人意見....用錯配樂了,以當時的時空背景,那些樂師正值壯年,出來的聲音不應該如此,所有劇中角色大部份都是年輕人,但配樂中的老邁聲音卻讓整劇矇上一層陰影,看起來像是一種回憶,而不是正在進行的劇情...

儘管這些老樂師在各方面已經爐火純青,但老就是老,歲月的拖磨是無法抵抗的,而台上演奏的人明明就是壯年,我想他們都是演員擺個樣子吧,聽不出來的就算了,但在我眼中卻很突兀,因為聲音和人搭不起來...

就算那個是紛亂的年代,但在上海十里洋場中的熱絡依然不減,就不該是那種夕陽遲暮的配樂..不是奏出來的曲,而是曲中帶出來的情感,就連"薔薇薔薇處處開",這種輕快的曲,聽起來也像是個老年人在公園水池邊欣賞著年輕男女的情情愛愛...

眼睛所見是年輕氣息,但心卻老邁,上海百樂門這些曲就是如此..!! 聽起來是輕快,無力感已充滿每一個音符之間...!! 有心無力地傳達著聲音中的熱情,以配樂來說,這個選擇在整劇中不失為一個敗筆,就算導演已經要求了服裝,場景等一切細節要符合當時的年代,在音樂的選擇上,卻是用現代的角度去看幾十年前...就算選的是上海百樂門原聲帶,但都是在那些樂師六七十歲的現場回顧錄音,根本無法在聲音中顯示出當時的燈紅酒綠....聲音的年齡,他並沒有分的很清楚...!!

聲音與影像的落差越是明顯,就越會讓努力營造的氛圍被剝離...

P.S.看了幾天的"孤戀花",裡面的曲幾乎都被我抓出來了,最後圓舞曲,薔薇薔薇處處開,玫瑰玫瑰我愛你,夢中人..也成為練習之餘的遊戲...!!

P.S.2.以此劇為例,我會好奇的是,當場景隨著劇情演進到台灣之後,會選擇哪一種配樂.."孤戀花"嗎? 等全部看完,可能會為此劇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