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3 18:59:31桂兒

兩種教育

不可思議的拚勁(轉載)


台灣年輕世代的實力,不見得輸給大陸;但是追求成功的企圖心,卻明顯不如對岸。
長期穿梭兩岸的中星資本董事總經理丁學文,提出他的第一手觀察。

文◎羅梅英

  以前念書時常聽老師們說:「沒關係,新鮮人剛進職場,前3年就是當傻瓜,摸索不成功也沒關係。」但現在的情勢已經不容許這樣的心態。如果想要在大中華市場立足,就絕對不能把自己當成新鮮人來看待。

不把自己當新鮮人看

  2005年初,招商證券獲准推動大陸的第一個組合基金,需要海外師資來幫他們授課,我受邀到深圳上課,讓我此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該公司派來負責接待我的年輕女孩。

  素未謀面的她,行前不但替我準備詳細的書面資料和行程表,出發當天更是從我在機場開始,幾乎每兩個小時就打一通電話確認行程,非常積極而且熱情。當下我以為對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想不到只是年僅22歲的年輕女生,有個洋名叫Lisa Lou,大學才剛畢業不到半年。

  當天演講完畢後,Lisa主動來訪,帶我外出用餐,順道利用時間請教我一些事情,這一頓飯聊了三個半小時。我才知道她為了省錢,自己從上海坐17個小時的火車,趕來深圳跟我會合。

  這個22歲的寧波女孩,工作態度積極,對於未來也非常有想法。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國貿系,寧波是紡織重鎮,Lisa家裡也是做紡織。她告訴我說,紡織業向來都要靠國際市場,所以她最大的夢想是做國際貿易。

  我好奇問她現在工資多少?她說一個月人民幣 1,500元,為了省錢,她每天下班要搭兩個半小時的公車回浦東郊區的家,因為租那裡的房子比較便宜。我忍不住問她,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接待工作,錢不多、又要常跑到各地出差辦課程?

  她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撇開表面上的微薄薪水和通勤勞苦,她看到的是這個工作的諸多附加價值,可以讓她認識很多比她成功的人。辦課程時,她的工作是邀請、招待講師,一旦課程開始時,她能在現場一起聽課學習,等於是上免費的課。這都讓她在各方面有很多累積,包括認識很多人、聽到許多人的故事,建立很多人脈,對於將來大有幫助。

  我的訝異,並不是因為她懂得如此思考工作的價值,而是她才22歲,大學畢業不過半年,但卻不因為自己是職場新鮮人而有所鬆懈。

不可思議的拚勁

  事後在台灣同學聚會的場合,我不經意提起這個故事。想不到其中一位擔任律師的同學,馬上心有同感地說,「沒錯!我們律師事務所的中國年輕律師也是這樣!」

  有一年他被「眾達」外派上海駐點,按照慣例內部每兩週都有一個全球資深律師的視訊會議,商討眾達全球的相關事項,為了配合美國的時差,會議都安排在晚間10點開始。既是「資深律師會議」,想當然爾年輕律師是不需要參加的,所以在台灣時,晚上10點不到,初入行的台灣年輕律師早就下班離開。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踏入上海辦公樓的會議室時,眾達上海事務所年輕律師居然全部到齊,拿著筆記本、滿臉認真地蹲坐在角落裡。

  他不解地詢問:「你們又不用留下來開會,為什麼不回家?」只見這群帶著稚氣的年輕人,用著近乎哀求的語氣說:「可不可以讓我們坐在這兒,我們絕對不會妨礙你們開會,只是想聽聽資深律師們是如何開會,如何處理一些跨國的訴訟案件。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會申請加班的,請你放心!」此話一出,他當場傻眼,對於大陸年輕人的拚勁,感到不可思議!

這個大學生不一樣!

  這幾年,面對不同的環境,從台灣到中國,甚而是全球的競爭,加上自己角色的轉變,以主管的立場帶領著不同的世代征戰打拚,我深刻體會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遴選人才的標準,早已今非昔比。

  記得在北京的辦公室,面試過一位畢業於交大的中國年輕人,我正低頭開始看書面履歷,沒想到他的開場白更吸引人。他直接表明自己在校成績不是那麼理想,但是他的記憶力比別人強,而且他是清華游泳校隊、得過清華大學象棋比賽第一名,當場還帶來他翻譯的兩本英文教科書。

  這下子,讓我反倒對他產生好奇。畢竟,學經歷的書面資料只是參考,面試者能展現出自己的獨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要知道,我待的是風險管理公司,需要能自信面對大陸、台灣、美國等各國頂尖人才而不畏懼的年輕人。如果一個年輕人企圖心很高,其他事情我們都願意教他,最怕那種企圖心不強的,推也推不動。

  說到這兒,忍不住比較起兩岸的年輕人,在台灣,電視新聞經常喜歡追逐聯考狀元,當被問到自己的表現時,受訪者總是羞怯地說:「哎呀,我也不知道ㄟ!」同樣的場景換作大陸學生,回答絕對不會這樣,幾乎每個人都可臉不紅氣不喘地侃侃而談,大聲地表達出自己的獨特。

做別人做不了的事

  孫莉,現任雀巢(中國)有限公司商務經理。一位幹練、事業有成,成功的中國女性典範。

  在我眼中,她就是很不一樣的大陸年輕人。學外語出身的她,第一個職業是中國銀行一份會計的工作,她形容「就是每天核對各種票據,不要出錯就行了。工作內容無外乎加減乘除,那個時候覺得這種工作哪還需要大學生來做,初中畢業就夠了。」

不過內心的問號並不影響她的工作表現,孫莉沒有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和感慨懷才不遇,她選擇耐心做著每天的工作。很快便得到了主管的注意和表揚。

  果然,兩個月後,她的工作改為審核信用證。面對厚厚的外文材料,專業終於獲得用武之地。套句她的話:「我已經開始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

「換位元」的思考模式

  埋首工作的她,對於「跳槽」敬而遠之。她認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永遠覺得自己是最能幹的人,什麼都可以做,就算叫他當個CEO也沒問題。但是當他真的進入社會,才發現自己其實不行。如果換位想一想,誰也不會請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來做領導吧!」

  正是這種「換位元」的思考模式,幫助她定下心好好學習,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她深信如果能在最初5年,把自己鍛鍊好,肯定會受益終生。

  沒錯!初涉職場的前5年,是為事業奠定基礎的黃金時期,可能影響未來20年的生涯。踏踏實實做事情,最後的好處不是你做過什麼事,而是形成一種好的做事風格。

  兩年後,她成為國家選派出國留學名單中的一員。她告訴我:「人家憑什麼選我?哼!因為每件事情我都讓人家滿意。」

永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她看來,最重要的是態度,因為能力可以鍛鍊,但是態度卻不容易學會。正是這番體會,讓孫莉面對刁難批評或是任務艱鉅時,永遠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她認為,「不委屈!一點也不委屈。別人對你要求高,怎麼是委屈呢?」

  難怪孫莉告訴我,「現在我如果帶一個新人,會讓他先從打字開始,當他打字打得很好了,我才會教他企劃,然後再找機會讓他獨立運作。說不定哪天他就可以獨當一面了,這樣的變化對年輕人最好。」

心得:
從來不否認內地學生的教育素質,更何況他們的生活背景,讓他們不得不讓更賣力於學習。
台灣學生的素質會低落,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學生,生活背景的安逸、養尊處優的習慣,這都是台灣過去至今的生活和文化的變遷,經濟的發達,父母親基於補償心態,提供子女優渥的生活條件,什麼好的都給孩子,卻沒有告訴孩子這些東西是怎麼樣辛苦得來的,反之,內地的孩子卻是以自己的努力爭取他所要的,這樣兩極的教育模式,甚至是價值觀的不同,教出來的孩子當然也就有所不同。
當然,不能完全說全部的年輕人做是都是這樣如此,多少還是有些人肯放下身段去做事情,有的也是很勤奮努力,"一樣米食百樣人"就是它道理所在。
”21世紀最大的危機,就是沒有危機”這句話是我哥說的,一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沒有危機不是件好是嘛?怎麼會是件最大的危機呢?後來,每當躺在自己的床上,就會開始想這句話,原來沒有危機指的就是生活安逸,當一個人生活過於安逸,就不會想要努力,也更不會想要積極,台灣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好逸惡勞、做事三分鐘熱度、怕辛苦、沒企圖心等等,比起當初老一輩的人真的差太多。
然而,說的再多又有什麼用,生活背景、文化變遷…已經都是事實,世界仍然在轉,該改變的則是學生們的心態,心態的轉變,不是說轉就能轉,而是要靠自己去運轉,即使是告訴他們一篇長篇大論的大道理,他們也不能說改變就改變,唯有靠自己,靠自己體悟到些什麼,靠自己如何說服自己去改變事實。
我想懂道理的人自然能明白,未來能成為什麼,也是自己能決定的,"如果你不去思考未來,你便不會有未來"(by亨利福特)不是未來來規劃你成為什麼樣的人物,而是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物對我來說算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如何去證明你存在的價值,"活著,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現在台灣的趨勢是,畢業生多的像狗一樣,而且很難找到工作,也就是一畢業就面臨失業的窘境,這還不算什麼,有的人不但找不到工作,還有一大筆借貸。面對這個問題,政府應當好好檢討,好比如:升學沒壓力、只要有錢就可以唸大學、大學多的不像話、分數低的嚇人還可以上大學…等等。也許學歷真的很重要,不過真的要憑本事去讀,而不是入取那些分數低到嚇人的人,如果他們還有學校唸,我會直接勸他們乾脆休學別讀算了,從分數看來就可以知道對方高中三年是混有多兇,那麼上大學呢?他們會有可能自動自發去讀書嘛?學校教育該改進、家庭教育更應該要跟進、自己的態度更應該要大幅調整。

上一篇:大學生的迷惘(未編輯完)

下一篇:絕對

哇桂 2008-03-07 17:35:12

你們整個很機車耶!

大雄 2008-03-05 20:00:57

他被文化的洗禮了
所以他以後會變成文化局局長

他應該是不想變成三隻小豬

阿憲 2008-03-04 18:27:07

怎麼你最近的文章 都偏向這種風格了~
難道有意願參選教育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