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6 14:12:00jojo1208

e天下》買與不買?0.01秒決定

愛嘗鮮的顧客,總是在尋找不一樣的店。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服務、甚至店面裝潢方面,是否能跟其他競爭者做出區隔?顧客在第一次的經驗中,就會在心裡做出評價。這個時候,企業該如何讓顧客在「第一次接觸」中,就對你心動呢?

日本作家國友隆一的新書《買與不買之間的0.01秒心理學》,就在探討這樣的議題。 擔任編輯、記者出身的國友隆一,對物流業、外食業有長期的觀察,經常被相關企業延聘為顧問,並在日本京都大學擔任行銷課程的講師。國友隆一在2003年1月推出的《日本7-Eleven消費心理學--你所不知的買物心理》,就是他長期研究觀察日本7-Eleven的心得,加上數度訪問日本7-Eleven會長鈴木敏文所得的精華。這本書詳細介紹了,這家通路業霸主掌握消費者心理學的成功關鍵。


把顧客「浦島太郎」化

在《買與不買之間的0.01秒心理學》這本新作中,國友隆一提到,假設在顧客面前有距離同樣是10公尺的A、B兩家店,賣的也是差不多的商品,但在顧客的心中,卻會覺得A店距離比較近,B店比較遠。這是怎麼回事?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店面的「魅力」讓顧客產生「感動」。

店面的「魅力」,不單指裝潢吸引人而已,還包括待客態度與整體服務的成效。
聽過「浦島太郎」這個日本民間故事嗎?漁夫浦島太郎救了一隻海龜,海龜為了報恩,把他接到海底龍宮一遊,海底新奇的生活讓他樂不思蜀;後來,龍宮公主送給他一個錦盒當贈別禮物,他回到岸上後,打開錦盒,瞬間變成老公公,原來他已在龍宮過了數十年。

經營店面的本事,就是要讓上門的顧客變成「浦島太郎」。當你的店面魅力讓顧客產生感動,使顧客在你的店裡流連忘返,正是創造業績的第一步。


4大招數, 讓企業產生「存在感」

消費者逛街時,基本上就像海裡的潛水艇,伸出潛望鏡搜尋目標。要讓顧客的買物雷達感應到你,首先,你的店面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存在感」。

所謂的存在感,關鍵不在商店面積大小。有的店面裝潢豪華、面積廣闊,卻不能引起顧客興趣;相反地,有的小店卻令人不得不注意到它的存在,並且想進去逛逛。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厚植企業的「存在感」?國友隆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從顏色下手

以色彩心理學而言,紅、黃兩色給人存在感的指數最高,因此,在設計企業Logo、店面招牌時,不妨從這個方面來考量。例如:麥當勞、肯德基、7-Eleven便利超商、燦坤、震旦行、康是美......,就是以紅、黃為基調。不過,這只是一個建議,並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有些非紅、黃色系的企業,雖然無法在顏色上取勝,也能靠其他條件與特色,營造出強大的存在感。


2. 整體設計概念要一致

所謂整體設計概念,包括商品、店面、行銷等等,都要有統一的設計概念。如此,不僅可呈現視覺上的一致性,也讓顧客一看就知道它們是出自同一企業的相關配套設計。


3. 設計概念須符合顧客的需求

設計創意不能只是做來讓自己「爽」,而是必須符合顧客的需求。想想看,如果企業努力半天所做的企劃案,卻未契合顧客想要的,那就好像棒球賽時,投手奮力投球,打擊手卻老是揮棒落空。所以,做企劃案在揮灑創意之餘,還必須考量實際的達成效果,否則的話,只是白費時間與力氣。


4. 跟競爭對手差異化

在商場競爭中,如果只是看到別人的概念執行成功,就一窩蜂跟著模仿、想撈一點邊際效益,那麼,你的企業「存在感」永遠都會很薄弱。台灣曾風靡一時的電子雞、葡式蛋塔,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即使是同質性的產品,也要跟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才能讓顧客注意到你。


星巴克咖啡創造存在感

國友隆一認為,星巴克(Starbucks)連鎖咖啡店,就是營造存在感相當成功的例子。星巴克雖然不是以紅、黃為基調,而是較冷調的綠色,但它的整體設計概念效果卻很強:


1. 取自文學的高質感概念

「Starbucks」這個名字,來自美國作家梅爾‧維爾(Melville Herman)所寫的世界名著《白鯨記》(Moby Dick)裡那艘船上大副的名字史塔巴克(Starbuck)。每當船一靠岸,這位大副便會循著咖啡香,去找尋歇腳的地方。星巴克咖啡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特別把史塔巴客的名字後面加個「s」,就是希望他的員工們也都像這位大副一樣熱愛咖啡。


2. 整體設計概念一致

星巴克的Logo是以美人魚造型設計,有人說是棲息在萊茵河的人魚,有人說是海上以歌聲魅惑水手的女妖,有人說是以前船隻出航在船頭保佑平安的女神像......。雖然眾說紛紜,但都帶著海上神話的浪漫感覺,跟《白鯨記》的文學氣息相互輝映。

因此,在這樣質感頗佳的意象之下,搭配以氣氛取勝的店面設計,讓顧客樂於來此買一杯價格並不便宜的咖啡,坐下來閱讀、隨想、寫作、閒聊,彷彿棲身在都市的港灣裡休憩。

想知道同性質企業的存在感有何差異,你可以自己做以下的實驗:站在街頭,眼前有星巴克、丹堤、怡客、伊是......等多家連鎖咖啡店,或是7-Eleven、全家、OK、萊爾富......等便利商店。仔細考慮一下,如果距離相等,你會選擇到哪一家店消費?它們在你心中的「存在感」是否有所不同?是哪些因素造成其中的差異?然後,把國友隆一的說法拿來對照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趣味。

上述的作法,是讓企業把自己先準備好;接著,就看顧客本身的情形來決定了。
顧客當時的心理狀態如何?是已經想好要購買的東西、或只是隨便逛逛?再搭配上該企業在這名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有多重,都會影響到他在0.01秒之間的購物決定。


從感官掌握0.01秒契機

所以,企業可以做的,是從消費者的「感官誘惑」下手:


1. 嗅覺

餐廳、麵包店、花店、美容用品店......等會散發引人食慾的氣味或怡人香氣的店面,會讓顧客在剎那間決定走進去看看。


2. 視覺

落地窗設計的店面(或是把窗戶面積加大一點),比四面都是牆壁、只留門窗打開的店面,更能吸引顧客上門。


3. 聽覺

到傳統市場或夜市裡看看,那些叫賣聲音比較宏亮熱情的攤位,往往也能匯集較旺的人氣。

由於味覺和觸覺都是顧客進入店裡之後才能進一步感受的部份;而嗅覺、視覺、聽覺,卻是人們無法抵擋、並且一下子就會接收的訊息,所以企業可以從這3種感官

接收訊息的方式,多花一點心思。

要掌握顧客的買物心理,除了靠累積經驗之外,科技也是一個極有效率的好幫手。

藉助科技分析顧客行為

國友隆一《日本7-Eleven消費心理學--你所不知的買物心理》中就曾提到,7-Eleven很早就將經營重心放在顧客的心理層面上。其中,開發POS(Point of Sales,銷售時點)系統,是最關鍵、最厲害的一步棋。超商門市人員在收銀時,會根據顧客的外表判斷,同時鍵入顧客的性別、大約年齡等情報,為日本7-Eleven
建立起全球僅次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資料庫。

從如此龐大的資料庫來解析,能夠讓7-Eleven精準解讀變化多端的消費者購物心理。

除了POS系統之外,客戶關係管理(CRM)也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科技。CRM可管理員工、事業伙伴及客戶之間的業務、行銷及客戶服務關係。另外,它也可整合儲存在不同系統的各通路資訊,進一步了解並服務客戶,藉以提高滿意度,並減低顧客流失率。

根據《e天下》2003年舉辦的第二次台灣地區「中小企業e化大調查」,在「已經建置、以及未來一年即將建置的e化熱門應用」這一項目中,原本排名第五的客戶關係管理,大幅躍升到第二名,把視訊會議、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專屬企業網站都分別擠下一名。由此可見,CRM在企業間的應用已愈來愈普及。


顧客購物的心理層次是:

看到(或嗅到、聽到)→ 關心 → 產生慾望 →思考 → 購買。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會產生0.01秒之間的轉變;那一瞬間,就會決定顧客進不進你的店門、進去之後買不買你的商品。了解並掌握顧客「買與不買之間的0.01秒心理學」,將是企業的致勝關鍵。


【編譯/張漢宜】 【2004/03/17 2004年3月 e天下雜誌】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