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9 23:52:07john

一切都是因為孤單的緣故

◎一切都是因為孤單的緣故
文:john (南洋杉同志成長團體)
http://tw.myblog.yahoo.com/taipeigayinn/

記得我曾經看過一本「中年同志生活指南」,裡頭提到「出櫃」(Come Out)是同志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從認識同志朋友、向親暱的同學同事坦白,以至於無恐懼的向社會大眾現身,這是一個同志從封閉疏離走向開朗自在很關鍵的成長與突破。

圈內多半也同意這樣的說法,於是前一陣子許多同志對主流社會展開了「出櫃大行動」,然而從社會運動的角度分析之,同志所擁有的政治力有限,幾枝彩虹旗或許可以搏得媒體報導幾秒鐘的同志大遊行,可是當同志活動結束回歸家中想出櫃時,整個同志遊行的聲勢立刻像是夢境般蒸發不見蹤影。

在電影〈夜訪吸血鬼〉中,有位吸血鬼向他的男性友人坦白,他吞吞吐吐的樣子讓他的男性友人十分緊張,最後他終於鼓起了勇氣向這位男性友人說:「老實告訴你,我……是……吸……血……鬼。」沒想到這位男性友人聽了倒是鬆了一口氣回答:「那還好嘛,我還以為你要跟我說你是GAY,嚇了我一大跳。」

我們的處境很悲哀不是嗎?當然我不是沒見過完美的出櫃,有一位男同志跟他的異男朋友出櫃說:「我是GAY,你怕不怕我喜歡你?」結果這位長得很帥的異男搔了搔頭髮、想了半天,一臉納悶的說:「我不懂這有什麼好怕的,反正我也很喜歡你。」嗯,很幸運的同志,不過這樣的好事沒有很多。

同志出櫃遇到的情況多半是雙方的沉默,或者是有人悲傷、自責、掉眼淚,甚至還有憤怒、威脅等遺憾的情事,不過情況會如此發展並不令人意外,試想我們為什麼想出櫃?也許是因為追求愛情無著落,也許是被BF給拋棄,也許是期待出櫃對象會回饋給我們「無條件的愛」。

然而我們有同志資訊、同志朋友、甚至台北市政府都還有人權官會幫我們,可是反觀那些聽我們出櫃的家人或朋友,他們有什麼?他們對同志的印象停留在電視媒體那些搞笑的兔子、變態的玻璃,或者可能感染愛滋的轟趴上,他們怎麼會捨得所愛的我們淪為被別人嘲笑或歧視的對象?

我們的出櫃沒有得到預期的安慰,他們聽我們的出櫃像是聽到了惡耗,畢恆達的研究說:「同志出櫃時往往就是父母入櫃時」,其實你看看像許佑生、蔡康永所謂的成功出櫃往往都是在他們的父母往生以後。也許下一次我們想要出櫃時不妨先想一下,我們的出櫃是不是因為孤單的緣故?而他們的不諒解,是不是也是因為孤單的緣故?

(本文完,結論是「找個愛人比出櫃實在」。)

c026710 2010-04-20 17:19:32

看完後極為悲傷,因為所愛的人,以後要走很辛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