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 00:35:19毛筆
WBC~ 有關打擊之感想之一
愁眉苦臉的打球,也真難為中華隊了
圖片來源: http://sports.sohu.com/20090307/n262664967.shtml
從兵敗東京之後,
國人紛紛開始興起"拯救國球"之話題,
昨天從新聞得知,
桃園也要組成棒隊,
之後台北市也會跟進,
我想這都是好消息,
這陣子除了繼續忙碌我的生活與實習之外,
也試著想要整理這次我看完亞洲系列的感受,
很多朋友都跟我說,
看完最後的日韓大戰,
真的很可悲,
因為我們跟他們真的差很多,
尤其是打擊的部分,
在此也分享些我的想法.
棒球打擊被譽為世界上最難的運動之一,
不過也因如此,
在那一揮一擊的剎那,
也是最迷人的,
我想也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經驗,
心情不好或是有壓力時,
如果去個打擊場打打球,揮揮棒,
真是很痛快的感覺,
抱歉有點離題,
我要說的是:
打擊是一個很迷人的運動,
但是也因太迷人,也常常迷惑人.
哈!希望各位目前還看得懂,
OK,首先想先談談這兩年我看到威廉波特少棒賽轉播的一些感想,
最令我驚訝的是日本隊的轉變,
從鏡頭上我看到日本的小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很刻板的在打球,
投手把帽子折的尖尖也沒有完全戴好,
每個打者的姿勢也都有不同的特色,
而休息室的總教練(年紀應該也有45左右吧)
臉上總是有著慈祥的笑容,並鼓掌鼓勵著小朋友,
最好笑的是,(怎麼會用好笑形容?我想大概是小朋友的天真讓我很開心吧)
在休息區的候補選手大家真的是賣命的在為球場上的同伴加油.
甚至把加油棒都打壞了.
這些都是我從未看過的景象,
以前看到日本的少棒隊,
除了可以用背號或是身材分辨出是哪為選手外,
其他幾乎都是一模一樣,
更不可能說有選手把帽子戴歪歪的或是折的跟別人不一樣,
打擊姿勢也是一樣,大家幾乎都差不多,
感覺就像同一個"工廠"出來的產品,
也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會有抬腳的或是開放式的,
但是這些都是很明顯讓人感受到他們的轉變,
至於教練跟板凳選手的態度我就不用多說,
以前在球場要看到日本隊的教練微笑,
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板凳選手的加油聲雖然很大,
但也好像是在"工作"般的喊叫,
並不是心甘情願.
不過這一切在日本都有了改變,
其實這讓我感覺很悲哀,
在台灣經歷過少棒的我,
總覺得台灣的少棒少了一些童年的純真,
或許是歷史上的壓力,
大家總是說打冠軍,出國比賽,世界冠軍等等,
教練的部分也給了很大的壓力,
畢竟他們也有他們的壓力,
(這也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台灣沒有好的教練制度,有機會再討論)
帶來的就是小球員如果打不好,
最擔心的就是被教練罵,
或是被教練罰,
或是擔心待會要被操體能,
而看台上的家長後援會也是個特殊的景象,
常常有人會臨時起議的喊起,安打五百,全壘打一千等
難道小孩子打球是為了錢嗎?
難道有一個小球員是想要故意失誤的嗎?
有時候教練給的壓力,
反而比比賽還要更大,
這樣的惡性循環,
也讓這些球員從小就好像不是為自己再打球,
久了其實就是變成了打球的機器.
為什麼我會先提少棒呢?
因為很多台灣的優秀棒球選手,
大都是從少棒就開始有名氣了,
而我想大多數的他們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
能怪誰呢?
圖片來源: http://sports.sohu.com/20090307/n262664967.shtml
從兵敗東京之後,
國人紛紛開始興起"拯救國球"之話題,
昨天從新聞得知,
桃園也要組成棒隊,
之後台北市也會跟進,
我想這都是好消息,
這陣子除了繼續忙碌我的生活與實習之外,
也試著想要整理這次我看完亞洲系列的感受,
很多朋友都跟我說,
看完最後的日韓大戰,
真的很可悲,
因為我們跟他們真的差很多,
尤其是打擊的部分,
在此也分享些我的想法.
棒球打擊被譽為世界上最難的運動之一,
不過也因如此,
在那一揮一擊的剎那,
也是最迷人的,
我想也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經驗,
心情不好或是有壓力時,
如果去個打擊場打打球,揮揮棒,
真是很痛快的感覺,
抱歉有點離題,
我要說的是:
打擊是一個很迷人的運動,
但是也因太迷人,也常常迷惑人.
哈!希望各位目前還看得懂,
OK,首先想先談談這兩年我看到威廉波特少棒賽轉播的一些感想,
最令我驚訝的是日本隊的轉變,
從鏡頭上我看到日本的小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很刻板的在打球,
投手把帽子折的尖尖也沒有完全戴好,
每個打者的姿勢也都有不同的特色,
而休息室的總教練(年紀應該也有45左右吧)
臉上總是有著慈祥的笑容,並鼓掌鼓勵著小朋友,
最好笑的是,(怎麼會用好笑形容?我想大概是小朋友的天真讓我很開心吧)
在休息區的候補選手大家真的是賣命的在為球場上的同伴加油.
甚至把加油棒都打壞了.
這些都是我從未看過的景象,
以前看到日本的少棒隊,
除了可以用背號或是身材分辨出是哪為選手外,
其他幾乎都是一模一樣,
更不可能說有選手把帽子戴歪歪的或是折的跟別人不一樣,
打擊姿勢也是一樣,大家幾乎都差不多,
感覺就像同一個"工廠"出來的產品,
也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會有抬腳的或是開放式的,
但是這些都是很明顯讓人感受到他們的轉變,
至於教練跟板凳選手的態度我就不用多說,
以前在球場要看到日本隊的教練微笑,
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板凳選手的加油聲雖然很大,
但也好像是在"工作"般的喊叫,
並不是心甘情願.
不過這一切在日本都有了改變,
其實這讓我感覺很悲哀,
在台灣經歷過少棒的我,
總覺得台灣的少棒少了一些童年的純真,
或許是歷史上的壓力,
大家總是說打冠軍,出國比賽,世界冠軍等等,
教練的部分也給了很大的壓力,
畢竟他們也有他們的壓力,
(這也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台灣沒有好的教練制度,有機會再討論)
帶來的就是小球員如果打不好,
最擔心的就是被教練罵,
或是被教練罰,
或是擔心待會要被操體能,
而看台上的家長後援會也是個特殊的景象,
常常有人會臨時起議的喊起,安打五百,全壘打一千等
難道小孩子打球是為了錢嗎?
難道有一個小球員是想要故意失誤的嗎?
有時候教練給的壓力,
反而比比賽還要更大,
這樣的惡性循環,
也讓這些球員從小就好像不是為自己再打球,
久了其實就是變成了打球的機器.
為什麼我會先提少棒呢?
因為很多台灣的優秀棒球選手,
大都是從少棒就開始有名氣了,
而我想大多數的他們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
能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