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17:50:58Katle and Joe

張光琪 作品《案頭觀物》觀賞筆記


張光琪《案頭觀物》

張光琪老師這回在伊通公園展出的《應然之外》系列 ,就她在台北歷來的展覽而言,個人覺得是她歷來創作最完整的一次呈現。並且正如她歷次的展覽,作品沒有任何標題說明,但一樣引發觀者熱烈的回應。不過也是在這一情況下,一件絕然不同於展覽中其它畫作的作品,幾乎和我失之交臂。

光琪老師提醒該作爲系列中最後完成之作,並暗示之後的作品會有新貌。事後又在臉書看了光琪老師的說明,並為作品按上標題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DYprBZ4cyuwus4JqENRBWiqDZebK8w5aN3X8p6dudYCBFCZArTVschjLSagMxsjEl&id=100048082634178
),我才換了雙看待這件作品的眼睛。以下是我重新審視下的筆記,無能再做系統的整理,只好原樣呈現了:

造形上(形與色與動態)的對比變化,多方向的、隱密的
內在(美感)經驗的湧動
畫面下部像夜的地面的多個水塘

不能做得更清楚,也不能做得更模糊
游動的 前後、左右、上下
而這“動”是靜觀下的
觀者需擺脫被作者其它作品馴化的眼睛

收斂的色調
壓抑的
模糊的
未定型的、未成形的
尚未確定的
包括所有的創作方式來源:
生活上、環境中、身體上所延展出來的想像

創作開始之際、將要形成之際
氛圍曖昧、不確定的
桌(畫)面上有草稿、有工具和想像的素材
桌面變成一個鮮活的生成空間

最後,想起林銓居形容雕塑大師陳夏雨的話,似乎與光琪老師的作品多少相應:
「‧‧‧‧是人的活力將動而未動的姿態。因為餘韻飄渺的存在於無法預測之處,方得以將含蓄的情趣傳諸百世之後。世上諸多尊嚴與威儀,潛伏於此一湛然的可能力之中。」〈 夏目漱石『草枕』〉




伊通公園/張光琪個展《應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