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18:18:21Katle and Joe

雜感偶拾 / 2021/11/21

《 雜感偶拾 》                                                                   



〈一〉

那風、那雨、和那千篇一律的變化,突然覺得了無新意,
除了⋯⋯角落邊冒出一株新綠的小草、
或街上偶遇的初生嬰幼兒;
我眼前黝黑的世界卻是他們眼中光明的未來,
我在他們鏡子般明澈的瞳孔裡目睹成為過去的的我,多麽蒼老衰弱,
直似淡如雲霧的影子,即將消失。
而我掙扎著要使影子增厚延長,但只能勉為其難地度過每天的考驗、撐過日日的重軛,尷尬地活下來;
在街衢浩浩蕩蕩的生機邊緣,謀得一個小小的角落,老實地苟活。

〈二〉
記得大學暱友畢業出國十年後,回來的一句話。
當時我倆逛到福州街和寧波西街段的重慶南路,就在路邊坐下,他嘆了口氣轉頭對我說:
「我們都不是天才⋯⋯」
誠哉斯言!
其實我早就沒天才的想法了,早在我高中時,當同學問我將來要當什麼樣的藝術家時,我的回答是:「不想當像畢卡索那樣『偉大』的藝術家,如果要做,希望做一個『平凡的』藝術家…。」
如今事與願違,連平凡的藝術家也錯過了。
換言之,我從來沒有想過天才與否的念頭。毋須執著於天才或偉大與否,也無需執著於什麼特殊的身份,依然可以過有意義的生活,只要「老老實實地活」,一枝草一點露,每人頭頂一片天!

〈三〉
什麼是老老實實地活?雕塑家陳夏雨先生是很好的例子。

他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不世出的大雕塑家,但他從不自認為是天才或有什麼偉大之處。他曾說過,如果他的雕塑能有蕭邦音樂七、八分的感人程度,他就心滿意足了。不過,陳夏雨夫人聽了更正我說:他不可能說七、八分,依他的個性頂多會說一、二分。也許我記錯了⋯⋯。

他一輩子活在數十年如一日、修行者般的生活中:
每天早晨五、六點起床,年輕時還以冷水沖澡,後來改為冷水擦澡,盥洗之後就進入工作室。工作室是一間在日式屋子旁以塑膠波浪板搭蓋的狹小空間,夏熱冬冷,他就在裡頭埋首於雕塑工作,直到中午時分,午餐小憩。接著又進工作室直到下午五、六點結束,簡單梳洗後用餐。如有晚輩回去,通常傍晚會與晚輩聊天小酌,之後仍然回到工作室直到晚上十一點左右才休息。

他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作品創作上,所以眼光獨到而銳利。當他的水牛浮雕翻模之後,他左看右看都不對勁。最後發覺是原作年久之後在凹凸的輪廓邊緣積了細微的灰塵,所以翻模出來浮雕的輪廓失了準頭。

他對當時年輕人的雕塑作品也十分看重。
忘了哪一年,他偕同家人漫步到附近的台中市文化中心。那兒戶外草坪上正豎立一些台灣當代雕塑家的抽象作品。他興致勃勃地仔細觀看,專注而緩慢。我為了善盡晚輩的禮數,就跟在老人家一旁前前後後、上上下下、一件件作品,依樣畫符地瞻看,他看到哪ㄦ,我也看到哪ㄦ。老實說,當下看到什麼,一點兒也沒印在心坎上。但老藝術家如此慎重看待年輕雕塑家作品的這種精神與態度,令我肅然起敬。說也奇妙,經過這麼一輪觀看後,再有機會欣賞雕塑品時,居然有了觀看的角度,似乎懂了一點看雕塑的眉角和門道。直到今天,這件事還令我難以忘懷──這就是所謂無言之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嗎?

〈四〉
列子湯問 · 不射之射

https://kknews.cc/zh-tw/other/apanmmv.html
此文講戰國時期神射手紀昌的故事,最後他連弓和箭都不認得了。

文長,請依興趣喜好擇要讀之。


無題三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