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體驗柯爾托:聽他1953的蕭邦作品鋼琴演出
柯爾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 )
柯爾托,我一直把他放在鋼琴家中最高的位置上,一如福特萬格勒是指揮家中我的最愛。
他的琴音一直給我自由不羈,高遠飄渺的迷人印象。可參閱:《聽柯爾托Cortot琴藝的隨想》每當聆聽他的音樂,就沉醉在這樣的氛圍中,至於他所詮釋的實質內容則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這幾天連續播放購自古殿的錄音CD,1953年錄的蕭邦作品,包括:第二號奏鳴曲(送葬進行曲),夜曲2、4、7號,船歌升F大調 Op. 60,和三首新練習曲(見附圖二、三)。終於對於柯爾托所展示(暗示或隱示)的蕭邦音樂之內涵以及他的琴藝,有了進一步的體驗。
首先,為什麼柯爾托的演奏琴音一直給我每一個音的獨立與自由感呢?這是基於他彈奏時音符與音符間的差異性或間隔性,或者說極端的彈性處理樂段或樂句內音與音的關係,於是產生非規則化旋律線,這不規則的範圍包括:速度、強弱、輕重、間隔的時長、觸鍵的手法等等,因此難以將這一連串音符勾串成一般演奏者呈現的順利成章的旋律。而這種由各種不一樣手法形成的音與音的間隔,便造成每一個音的孤立之美。欣賞者必須跨過這間隙,以聽覺弭平(連接)中間的凹凸不平,便可感受到柯爾托的鋼琴特色ㄧㄧ那鑽入內心脈動的、完全活生生的、一切經過轉化和洗禮的喜怒哀樂之情。
也因此柯爾托的琴音充滿悖論、矛盾和歧義:他既著重各個部分,也掌握綜觀的整體,但這整體又是反透視的;既展現自由,也透露靈魂中的囚禁;既孤高冷絕,也深藏隱匿;既高翔在天,也潛沒於深淵;看似迷人的音符,裡頭卻隱藏著靈魂的抽搐與顫慄——完全掩飾在完美剔透的琴音裡。至於他琴音的歧義性或雙面性,則勾引出所有可能的各種複雜並相反的感情。在筆記中,只能就最快把握住或最快體驗到的感受擇一記下。
這種豐富和矛盾又與我所聽到的馬勒鋼琴演出有幾分接近——在他所有悲劇意味的表象下,湧動著積健的生命情懷,而非一昧地垂喪哀傷。(參閱:在La Belle Coffe 邂逅馬勒本人 ) 克倫貝勒記得小時候在街上看到馬勒走路,顯得好像不太能如常人般正常步行,反而是邊走邊突然停頓 (見:追憶葛斯塔夫·馬勒〈一〉)。從這樁軼事,我推想,他在行走的時候一定同時在構思他的音樂,而隨著音樂的節奏行走。試想他的五號開頭,不正是這樣的行進步履嗎?某方面來看,這也正是柯爾托的細微節奏。
另外,雖然說柯爾托的琴藝充滿悖論和歧義,但實際上,又是簡明扼要,簡潔而不嚕囌。這讓我想起福特萬格勒的名言:「凡偉大的必然簡潔。」(”Greatness is Simplicity”)
阿多諾在《論貝多芬的晚期風格》一文中,開宗明義寫道:「深具重要性的藝術家⋯⋯絕大部分的晚期作品並不顯得光滑圓潤,而是呈顯皺摺甚至遭受損傷。它們缺乏甜美感而且苦澀多刺,絕不自我侷限於單純的愉悅效果。」如果把演奏型藝術家包括在內的話,那麼柯爾托無疑打破了這定律;他在完美無缺的形式下,是傷痛多刺的核心。把兩者融涵得天衣無縫。
接下來,是我聆聽柯爾托在1953年的錄音CD的隨筆,當作一時的心靈共鳴紀錄,聊供參考。柯爾托生於1877年逝於1962年。1953年時已經 76歲,離過世還有九年,無疑算是他晚年的錄音之一了。
…………………………………….
【一】第二號鋼琴奏鳴曲,Op. 35,「送葬進行曲」
第一樂章:莊重的 —速度加倍
開始時沈重的悲劇意味
接著是代表生命旅程的蹣跚步伐
一種不順暢的節奏,在速度上極不規則
一種幾乎錯亂的彈性速度,和強弱錯置的琴音,彷彿代表著錯亂紛雜的人生,時而重擊,時而重新出發,時而奔走,但都處在顛簸的狀態下,那不如意而充滿挫折的人生,有時似乎可以拔地飛翔而起,有時又摔在大地步步沈重,爬起又跌倒,一段奔足一段奔爬。
順境又轉為逆境
最後一個恰當的高音
在低音結束
第二樂章:詼諧曲
一種加速的狀態
抗爭、奮鬥的狀態
那個冒出的高音永遠迷人又痛心
接著彷彿一種顧盼
對生命風景的回顧,充滿迷人的風光韻味
多麽暸解自己和生命的真貌以及生命的把戲
再度審視,輕柔而原囿的心情
面對生命的激情跟著一起湧動,敲擊命運之錘,與天地同肩
再度回味,最後一次
懸在半空的結束
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緩板)
(第一次筆記):
有一種無言的抗議
沈重的步伐下,某種力圖超拔的力量
泥濘裡的跋涉
突然昇華,動人,適度的同情與撫慰
第二遍,深入一點,探得更深,似乎觸到痛點
第三遍,客觀,遠離了一些
仍有痛(高音)
不得不的跋涉
而且強迫自己面對
肅穆的悲劇意味出來
低音的敲擊
扎扎實實的琴音
再度如實摹寫那生命情狀
嘆口氣(結束)
(第二次筆記):
接著是死亡
面對死亡、走向死亡的步伐
沈重、悲劇、又肯定
莊嚴肅穆、積極
再重複一遍,朝向宏美大氣的狀態
以及非常溫和地對生命的回顧和對死亡的接納
那麼深入其中,願為之捨生
鑽入內心與地心裡的愛
淒美的一段之後
平實面對死神的步履
莊重而坦然地面對,不卑不亢地面對
心經的境地
一種不得不的接納
第四樂章:結尾(急版)
(第一次筆記):
像一場連續的夢
快速播放的一生回顧
所有情境,栩栩如生的生命過程
(第二次筆記):
訴說生命過程每一個鏡頭,清清楚楚,沒有一點兒漏失
彷彿整本《往事追憶錄》在這短短的一刻播完
他的結尾永遠迷人而餘味無窮
那麼乾淨利落,那餘味是無法回味的餘味
令你跟著停留在消逝的過去中
………………………………..
【二】夜曲
2號,Op.9,No. 2
說不出的感人
多了更濃郁深厚的維度
彷彿生命在他的手中摹寫搓揉出原來的實相
那些由淚水結晶成的琴音
結束前的兩聲琴音:尤其第一個高音
恰如其分的音高和亮度
4號,Op. 15,No. 1
柯爾托以出自內心的絞痛來彈奏
突然,一切都言之成理了
面對生命時的遁走與陷落,都清楚呈現
有時他鑽到生命裡頭的死角尖,都還有他轉身的空間,再把我們帶出來。
音的輕重都剛好,尤其結尾。
7號,Op. 27,No. 1
那種從黑暗中閃耀出來的高音,晶亮如一個星子
跟著其它的星子帶出全部的生命意義
他的琴音就是夜空裡的漫天星星
完全與我們的生命契合
激亢處仍然揉入生命的內裡深處
是由生命內部湧發出來的
接著很自然地「收」
一種省視與回歸、旁觀、投入與超離同時進行著
…………………………………
【三】船歌升 F大調,Op. 60
一種愉悅的船歌
在生活中打滾的、起起伏伏的
不斷地拉拔和陷落
與生命同行、同感、一同歡樂、輕鬆、偷窺式的
充滿隱喻與象徵的表現手法
畢竟,他還是熱愛生命的
還是有對生命、生活的熱情翻滾著
並依然保持著節制的身段
時近時退,共舞或獨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揮一揮衣袖,灑脫地告別
但不是無情而是充滿著熱情與愛,肯定的愛
那種經歷波折的愛,一再予以肯定
雖然在某種猶疑中經過
出現某些神秘未知的時刻
肯定,不多不少,恰宜的
………………………………….
【三首新練習曲】
第一號,F小調:行板
舞曲式的旋律
旖旎的情感,盤繞旋轉,一再來回纏綿
依依不捨的情愫
他不知道是什麼,卻忠實紀錄
第二號,降B大調,快板
是的,連輕快的步伐也跟著追逐而去
蕭邦的音裡有痠痛不時飛濺出來
漂亮的琴音自然包覆著苦澀的內容
第三號,降A大調,快板
在中音階的琴音中漫遊
一串串的連奏不知道在敲打著什麼信號
像不斷的心跳
逐漸和緩下來。
感恩分享~~
http://www.hamertw.com/shop/black-gl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