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2 22:02:50Katle and Joe

意想不到的朝聖之旅──茶山聖母洞和耶穌十五苦路


( 圖一 )聖母祭壇 / 莊森田攝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月裡最後一天,雖是風光明媚的初春天氣,又有著夏暑的感覺,居然連木棉花都艷橙四照。我們這幫老新竹一行四人──福壽、阿田和我,搭乘當年孩子王依納爵的Volvo一路開向桂山,找尋聽聞中的茶山聖母。

途經桂山發電廠,福壽的朋友在此服務,於是我們先去發電廠的冰品部,接受招待有名的桂山冰棒──純開水製作,物料實在不含任何添加物。我們邊聊天邊享受,不少自行車騎士也踅進來吃根冰棒稍事休息;還有遠道而來的慕名者論箱購買,才知道這名產宅配全省。

電廠的朋友邀約下山後再來參觀水庫,我們隨即出發繼續朝聖之旅。
幾經波折──由於路上並無任何清楚標示,加以山路彎曲有超過90度者,會車、讓車、問路終於抵達產業道路的盡頭,不得不停車暫借問。正好,旁邊的農家是茶山的主人,我們打聽到聖母洞的正確路徑。

越過路口的矮柵門一路往下走,發覺路旁有耶穌受難的苦路像,第一塊看到的是第五苦路、接著沒幾步路是第四苦路都雕刻得十分樸實精良,很難得的圓()浮雕,立體空間處理得非常完美,讓大火兒十分驚艷,於是打算回頭再來往上走完苦路。( 圖二 )

下坡一路曲折,沒多久就看到依山搭出的棚子,靠山壁處的凹洞有座白暟的聖母塑像,高度約一百五十公分,置於離平地近一米半的洞座上。兩旁各豎一尊持十字架的白瓷天使,高六、七十公分,身上略有苔青,十分典樸。再往上看,在聖母洞的兩側高處,各有一個石雕的天使,身長約四、五十公分,乍看下居然有我們唐代飛天的韻味,天使的臉型也略似唐代婦人的造型,令人賞愛不忍瞬目。( 圖一、三、四、五、六 )

聖母洞對面視野開闊,下為山谷,遠處山巒起伏。我們在這兒休息野餐,大家分食水果,並淺嚐〈北台灣〉水蜜桃啤酒;既為老友,天南地北隨興而聊──談養生、談往事、談兒女、談見聞──搭不搭軋全不在意。

既已盡興,便思及早下山,遂取消前議,直接走下坡路經農家回停車之處。不料遇農家的老阿嬤堅拒我們通過,說剛鋪了水泥會踩壞。無論我們服之以理,說水泥上鋪了模板,不會傷到水泥地,而且他媳婦答應我們可以借道;或動之以情,說我們也是天主教友,想捐助他們以家族之力建造的聖母洞及教堂(在聖母洞棚台的下一層),都打動不了這位老阿嬤的決心。大家只好走原路回去,趁便一探耶穌十五苦路像的原貌。

於是從聖母洞開始,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塊耶穌受難的苦路像,從第一圖一直到十五圖,沿著山坡蜿蜒而上,每一座浮雕都深深吸引我們彷彿進入真實的耶穌受苦情境,宗教情懷加上藝術美感,使我們不知不覺走完全程。最後的第十五苦路,居然由浮雕變成裝置藝術──一座水泥砌成的墓窟,洞口半開,旁邊倚著一塊墓石,裡頭還有代表裹屍布的白色塑膠布鋪在地面,整體簡直是神來之筆。再往前一點,就是一塊教室大小、四周古木撐天的平台,落葉滿地。前方一排天使立像,跟聖母洞的同一造型,只是居於露天處,佈滿青苔和石繡的顏色,好像不畏風寒,依然盡責職守護衛這片聖地。正後方是一座不鏽鋼焊接造型簡單的十字架,兩旁也立著兩位天使,十字架底座上寫著「升天台」。
( 圖七、八、九 )
由於風雨侵襲,升天台三字幾乎難以辨認。福壽率先清除字上的苔衣,露出原本的金箔色澤,這也算功德一件。我們開玩笑說,天主已經在功德簿上記下這件大功了。

這是一塊寧靜的所在。奇怪,就和聖母洞一樣,到了這兒整個身心都平和了,好像可以永駐於此,不欲離去。最後看看時辰不早,還要去翡翠水庫參觀,只好依依不捨的告別這迷人的奇異聖地。

歸途上,話題不管怎麼繞,都離不開我們親歷的茶山聖母和耶穌苦路。而不賞面子、堅拒借道的阿嬤,竟是稟承神意的先知?天使!?

更換封面全部照片請看:茶山朝聖 翡翠水庫漫遊

........................................................................................

《簡論茶山苦路浮雕》

這些苦路浮雕,我覺得非常之好。恐怕是我見過的台灣教堂藝術中表現最好的!
作者對圓浮雕技術(又稱深浮雕)的掌握十分嫺熟精確。進一步,對於聖經故事的內涵,也有深刻的體悟。
就以第十三苦路,耶穌死後被卸下十字架,抱在聖母懷中這件作品為例
( 圖十 ),環繞耶穌的三個女人,面部和肢體的表情,依親疏哀慟而有不同的表現,實在難能可貴。尤其幫助卸下十字架的男子,居然注視著畫面外的我們,彷彿詢問我們的良心和靈魂,面臨如此巨痛,我們在哪裡!我們的心在哪裡?我們的慈悲與哀傷在哪裡?

茶山的苦路浮雕,融合了西方圓雕技巧、中世紀風味、中國傳統天主教會宗教人物造型、和台灣宗廟雕塑的要素。無論作者是誰,都蘊含了深刻的創作感情和表現上的構思,是非常傑出的藝術作品。

卡拉瓦喬的畫作《耶穌下葬》中,也有一個人看著畫外的我們。( 圖十一 )
( text by Jo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圖二 ) 莊森田攝影


( 圖三 ) 莊森田攝影


( 圖四 ) 莊森田攝影


( 圖五 ) 莊森田攝影


( 圖六) 莊森田攝影



( 圖七 ) 莊森田攝影


(圖八) 莊森田攝影


( 圖九 )


( 圖十 )莊森田攝影 / Joe 後製


( 圖十一 )

遊子 2010-04-05 13:07:45

讀了這篇文章和相關的圖片,心有戚戚焉,重新喚起淹沒在忙碌歲月中的宗教情懷,好想去茶山一探究竟!
謝謝版主大人的報導和莊先生的攝影。
〈遊子〉

版主回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2010-04-05 19: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