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23:32:25Katle and Joe

夜聆朱里尼的布拉姆斯

................朱里尼 (Carlo Maria Giulini, 1914 ~ 200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聽 朱里尼 的 布拉姆斯 》

終於,打開音響,
聽了一片 朱里尼指揮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奏的《布拉姆斯一號》;
1979年的錄音。
朱里尼1914年生,2005過世;1979年時已經65歲了。
年齡上說,跟我現在是同一世代了….。

朱里尼是20世紀中,少數我鍾愛的指揮家之一。
或許可以說,是20世紀最悲天憫人的音樂詮釋者。
他的詮釋,深具社會主義的人道關懷精神,那種寫實是深入人性的。
所以,他不會有曇花一現的戲劇性,更不會有矯情、自戀的成分 ──
像最近聽到的Talich四重奏團演奏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不時令我起雞皮疙瘩。( 聽說鍾阿城甚為推荐? )

朱里尼具有華爾特的溫馨特質,但沒有華爾特濃厚的道德說教意味。
可以說他更富詩意吧!當然,某些地方更使人會心而生熱淚…。
聽他的布拉姆斯一號第四樂章,並沒有所謂生命覺醒的戲劇化一刻。
生命的堅困奮鬥之後,會有自我反思的情感回饋,這一情感卻一波三折的變化,在是又不是之間打轉;一忽兒是慰藉、一忽兒又是感慨;現實,大約很難被改變…
他以體諒了解的胸懷,感同身受地描述、抒發音樂中體現的生命情境。

在這個悶熱的夜晚,他和布拉姆斯把我帶領回生命正軌的旋律中……


── Joe




大貓 2007-07-30 02:11:28

彼此彼此,您的文章相當廣泛而且敏銳,令我佩服,大家多多交流囉~~~

Btw,華爾特的溫馨特質大概是60年代立體聲那版吧!?華爾特在50年代與紐約愛樂那套單聲道的布拉姆斯,我覺得聽起來相當慷慨激昂,有點福特萬格勒的影子。

版主回應
所言甚是。
經你提醒,重新取出華爾特在50年代指揮的布拉姆斯安魂曲聆聽;
確乎慷慨激昂,充滿抗議和批判的精神,幾可和福特萬格勒42年指揮的貝九相比擬。
2007-07-30 18:44:02
大貓 2007-07-28 12:20:16

朱里尼指揮CSO的展覽會之畫,個人認為也是極品,
感人致深的一份演出!

版主回應
謝謝推薦,將找出這片 CD 好好欣賞。
走訪你的部落格,發覺頗多志趣相投之處。
2007-07-28 1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