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5 18:14:01Katle and Joe

關於 Assem Sharaf ── 文‧圖 / 江敏甄



《 關於 Assem Sharaf 》

二○○五年的仲夏,雨聲和蟬聲同樣擾人,Assem說,他十分喜歡這些聲音,十多年來,那一直是他對台灣夏天的美好印象。今年,Assem 將首次在台中的26藝術空間展出他的作品。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台灣,但也從沒預料此行的終了是一次他個人的展覽。

此次他來,主要目的是協助台北市立美術館陳幸婉紀念展的佈展工作,能夠再為深愛的人盡一些心力,再遙遠的路途他也認為值得。

在談陳幸婉的作品之時,埃及總是一個重要的背景,是一個不能略過的因素,特別是她九○年代中期複合媒材作品達至顛峰時。在這個背景裡,Assem是一個重要的人物,除了是戀人、生活和旅途中的伴侶,陳幸婉在台灣和巴黎的工作過程裡,Assem也曾經是幕後重要的參與者和助手。

Assem本身是一位畫家,一九八○年代起即在埃及當代畫壇嶄露頭角。一九九○年在瑞士的巴塞爾,他與陳幸婉同為交換藝術家,兩人隔鄰而居,進而相識相戀,從此展開一段跨越時空和文化的異國戀曲。對Assem而言,台灣也是他生命裡一個重要的背景,他總說台灣是他最喜歡的國家,這裡有他愛的人,濃厚的情味和無窮的生命力。他喜歡逛夜市,看街上流動的人群,嘗試各種小吃,他還有一顆難以掩藏的童心,打彈珠換取小玩意,投幣夾娃娃,撿拾掉落在路邊的核果、樹葉……,這次來台灣,還趕上了蒐集Hello Kitty磁鐵的熱潮。
從來他都在畫面上經營非常個人的小世界,作品的色調沈穩內斂,人、動物與大地,融匯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一幅神秘古老的牧歌情景。他以樸拙卻不失纖敏的筆觸,創造出模糊曖昧的造型,瀰漫著一股原始的詩意特質。年輕時他最崇拜的畫家是夏卡爾,九○年代一系列描繪介於人和動物間之半具象作品,即呈現出濃厚的超現實夢境意味。

他的繪畫作品除了以夢一般的筆觸和人物造型反映出對人世的關愛和埃及的大地色彩,也在九○年中嘗試以墨色加入他一貫的半具象繪畫,這與他從陳幸婉那兒接觸到水墨有很大的關係,或許可以看作另一種文化交融。

愛始終是他最鍾情的主題,他說愛即是生活,生活是分享、是一切的泉源。而他將畫畫當成生活的一部份,除了作畫之外,還有許多是他所不能割捨,家人、朋友、愛情、啤酒與煙。
Assem的畫面尺幅從來稱不上巨大,只要有一張桌子,一個角落,一小張紙片,他隨時隨地可以投入畫中,不被外界所干擾;畫畫使他內心得到真正的平靜,即使環境是吵嚷的,他也不被影響。而他那些小幅作品甚至可以全部裝在一個皮箱中,輕便赴展。Assem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他習慣作畫時有人在他身邊生活著的感覺,現實生活中,他的確是在一個擁擠窄小的空間裡創造非常個人的夢境與愛的世界,反映在創作上的,是愈來愈小的畫幅,愈來愈簡單的構圖用色。

Assem早期畫中常出現具象徵意味的鳥頭人身像,這與他出生時被雞救活的傳奇故事,或者有些許關連。原來Assem的母親當年在家中分娩,小嬰兒出生時竟然臉色發紫,呼吸暫停,接生的護士情急之下靈機一動,請人趕緊抓來了好幾隻雞,輪流對小嬰兒施行人工呼吸,小小Assem這才奇蹟式地被救活,Assem的父親認為他是被庇護的生命,故而以伊斯蘭信仰中古代聖者Assem為他命名,其意為「保護者」,也期望他的一生都能作一個保護者。

在台灣,Assem的名字被朋友叫成「阿深」,似乎也頗為貼切,深色的皮膚,深邃的眼眸,還有深情的無言。

── 江敏甄,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