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20:59:08Katle and Joe

聽 瑪潔‧梅耶

日前聽了鋼琴家 Marcelle Meyer 彈的蕭邦《船歌》op. 60 和德布西的《映像》兩曲,領略到其中深沉冥想的特質,以及梅耶賦予每個琴音的獨特意涵,發現她有著類似柯爾托的特質。

這是會說話的音樂。琴音有若話語,每一個音、每一個樂句思緒清晰,意義了然。
如果說柯爾托說的是詩的語言,梅耶說的就是散文的語言。
如果說柯爾托的風格是詩的囈語,梅耶就是散文的省思。

兩者的表現都非常自由:柯爾托表現的是每個音的自由,梅耶則是表現以每個樂句為單位的自由。樂句与樂句間的對比和變化極大。

梅耶依然不是敘事的,而是抒情的表現,或嚴格說是敘思的。大約沒有其他鋼琴家像她一樣,賦予單獨的琴音如許深刻的內省深度。我不會說它是自然的,而是被賦予的──被賦予得符合她自己感情思維的那種自然。

杜普蕾的大提琴演奏是自然的,不是被賦予的,可以說是情感的直接流露。
那麼,梅雅就是內省 ( 冥想 ) 的直接流露了。


按:梅耶的女兒,安娜-瑪麗‧迪‧維多寫的〝追念瑪潔‧梅耶〞一文中指出,「…她(梅耶)公開承認柯爾托的教誨──她稱呼他〝我師父〞…」
(‘…She openly acknowledged Cortot’s teaching – she called him “my Master”…’)

── Joe, 2006

後記:魯賓斯坦彈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皇帝》(指揮,巴倫波因),一直是我的第一選擇,聽了梅耶的演奏後,我有了兩個第一選擇了。甚至,更偏愛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