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7 18:01:20Katle and Joe

陳幸婉作品中的原形探求── 作者‧江敏甄

......................褶之一(作品2388) 110x110cm 1988複合媒材 (吳森基收藏)


〈 蔓蕪—陳幸婉、李錦繡、邱紫媛、曾愛真作品聯展 〉

陳幸婉的作品與李錦繡、邱紫媛、曾愛真等四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在高美館展出。
展期:95年6月10日-9月10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203展覽室(1440㎡)

這裡,特別貼上江敏甄撰寫的,關於陳幸婉的作品研究,與大家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陳幸婉作品中的原形探求 〉

「原形」在不同人的詮釋下有不同的意涵。在陳幸婉的創作自述中,曾多次提及她的創作乃是出於一種對「本質」的追求,有時也可以說是為了「回返到最單純的本質」——「我要找尋的就是那種純粹、自然、直接而毫不修飾、毫不做作的本質、根植於土地與大自然的精神力量。」

一九九○年代初中期,她聆聽大量的音樂,特別是非洲原始部族的傳統音樂,引起她這樣的共鳴:「毫無修飾、不說明、不討好(避免多餘的修飾)忠實於最直接的感情,毫不猶豫的表現」。於是她更明確地對自己的創作之路做出一種宣示:「棄絕一切企圖討好人的東西,追根究底,抽絲剝繭」,並且追問:「什麼是唯一必要的根本元素?」

雖然她所受的是現代美術教育,兼融東西方之特質,卻在人類藝術演化史的大河中,獨受「古文明藝術」和「原始藝術」的精神感召,她在札記中寫道:「我常自問——怎樣才能做出,既具有『古文明藝術』高度的美感及精神內涵,而又具有『原始藝術』的生命力量呢?」

她對自己所追求的本質性有一番說明:「一種永恆存有的真理,那是一個完全抽象的存在。有時候它凌空漂浮,若隱若現;有時它存在於某種物質的內面……」

「我認為它——『真理』存在於古文明單純的造型裡,例如中國遠古的青銅、玉器;存在於原始部落的音樂——未經修飾的『原音』;存在於一些自然生物的骨骼化石中——所有多餘的假相皆已消除,剩下的便是永恆不變的精髓。」

「在我最近(1955年前後)的作品中,幾乎都有一個(或數個)中心主體的黑色造型,它便是這個『真理精髓』的象徵。」

於是,我們可以在陳幸婉一九八○年代末至九○年代的作品中,持續不斷地看到一種她稱之為「原形」的造型(事實上,常是一種無以名狀物),從一種中心主體的位置(突出的、鮮明的),慢慢地被賦予更多精神性的「真理」、「本質」、「精髓」等意涵;直到二○○○年以後,此一核心意象又漸漸融入畫面之中,成為諸多構件之一,雖然不再顯著,卻依稀能夠辨識。

此一「原形」從一開始官能性的女性陰核意象,演變成精神性的永恆不變真理,有時閃現著生命、慾望的光彩,有時是天地宇宙的觀照,有時是死亡、真實無偽的本質,這一切也反映著陳幸婉在創作之路與一己的生命過程中,內在思維的諸多變化。尤其它在色彩、造型、材質的處理方式、位居畫面中的位置等,皆是值得仔細探究對照的線索。
..............................天圓地方,245x350cm 1994 複合媒材 (北美館藏)
......................一條紅線(原形之七) 220x130cm 1995 複合媒材(家屬收藏)
......................十字架上(原形之九)120x90x10cm,1996 複合媒材(家屬收藏)
............八根木頭做的架子(原形之八)250x178x20cm,1996 複合媒材(家屬收藏)
..............................原形之十 267x167x44cm 1996 複合媒材(家屬收藏)
..............................悠遊 280x250x25cm 1994-98 複合媒材(北美館藏)
..............................孕藏 230x760x70cm 1999 複合媒材(家屬收藏)
....................................無題 65x48cm 1999 複合媒材(渦立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