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5 18:19:17妄人

《公主復仇記》- 未看者勿進

(此乃我的影評課作業)

我沒事,只是這顆鹹柑桔很酸 —— 《公主復仇記》

一個失戀女孩蕙(鍾欣桐飾) 深深不忿, 要佈局令前男友Ken(吳彥祖飾) 跟現任女友蘭 (陶紅) 沒有好結果的故事。 導演要說的, 除了是失戀女孩報仇, 可以非常狠心之外, 當然還有這片子的「大橋」: 這世界並沒甚麼公主、王子, 只有王八旦和巫婆, 因為很多事都是假象。 天真的人物, 只有在童話世界才存在。像表面上是受害者的公主蕙, 其實才是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 用心之狠, 其實是裝公主的巫婆。 王子嗎? Ken跟其他男人一樣, 都只是好色、濫交、低俗的「仆街」。最後連看來處境被動的蘭, 揭破了, 原來也是個第三者。 在《買兇拍人》和《大丈夫》失意男人之後, 彭浩翔這次要嘗試的, 是進行屬於女孩的, 反童話的復仇任務。

這片子用了《鬼眼》式的「謎底在最後」、出人意料的敘事手法, 很有娛樂性, 走出戲院也好像滿足多一點。戲中蘭在吃麵打嗌的時候, 因與前面的場面呼應, 觀眾簡直像在屏息以待導演「出手」一樣, 可見這種手法仍然很能帶動情緒 -- 但看來我們已不當那是一種驚喜了, 反而像一套好片的必需條件。 而其實彭在處理伏筆方面也頗細緻, 譬如蕙在學校見眾老師談論裸照時, 反應冷淡, 當時可理解為心死, 但其實也可以因為是早知 (因為根本是自己放上去的) ; 蕙說「兩個人感情好的時候, 甚麼都可以做 ; 分手之後, 卻會做一些你想不到的壞事來傷害你」是語帶相關, 因為傷害人的, 其實也是自己 ; 蕙跟蘭的對話涉及跟Ken一起的時間性時, 蘭都會若有所思, 這也可被解釋為她和Ken關係尚淺 (實則在是她在想自己和蕙的關係如何), 甚麼也不知道而瞞過了觀眾, 都是這些伏筆自然、合理有以致之。

除了伏筆, 此片也用了很多畫面和物件上的比喻。開首, 蘭點生日蛋糕上的蠟燭, 卻原來是給自己的, 這為「幫別人, 其實在幫自己」這一點下了註腳; 蕙在傷心欲絕時吃了兩次「雞蛋仔」, 從形狀、大小看來, 都跟鹹柑桔相像, 可說是蕙沒有鹹柑桔時的寄托, 說明了她對Ken其實很是放不開; 有一幕說第二張裸照放出來了, 蕙在廚房說道, 自己跟Ken 分手, 和Barbie 跟Ken分手是在同一天, 這更直接講明主題: 連童話世界裏也不間單, 就算男人沒有那話兒也一樣; 比較間接的, 譬如做消防員的Ken發夢自己溺斃, 「消防員卻死在水中」, 說怕以後也見不了蘭, 那有趣的比喻是: 最後蘭真的將他 (打的電話) 放進水 (杯) 中, 而他也真的不能再見到蘭了。這些比喻令主題更見突出。 還有一些例子如, 蕙在油站不大懂入油, 表示她才剛買 (或騎) 電單車; Ken叫奶奶不要拾紙皮箱, 來引開其注意等, 證明此片在畫面、對白上的表達是很有效率的, 不浪費一字一秒。

公主與王子

人物方面, Ken出現的時間甚短, 性格亦最模糊。其實他根本不大重要, 因為要講的, 其實只有蘭和蕙兩人, 及她們的愛情觀, 則Ken只不過是他們愛情世界中, 一類愛《愛慾交流》 (還要蒙太奇說Ken猴急, 聽了戲名便即買票進場), 「進黑洞」, 一心二用 (同追兩女, 兼顧帳單和甜言蜜語, 邊偷情邊哄兒子) 的「雙子座代表人物」而已, 主要人物還是蕙和蘭, 一對有共同男友作為話題的奇怪姊妹。

這兩個女孩來自不同背景, 蕙是抑壓的架眼鏡教師 (從黑板上密麻麻的字來看, 至少導演相信教師是抑壓的職業), 跟Ken一起時含羞答答, 要經過失戀, 面對「眾樂樂」的問題, 才整個人不同了, 燃點出公主的復仇來。 蘭則是在Pub打滾, 很懂「執生」的侍者 (在Citysuper內、Ken回家時, 都表現出急才), 而跟Ken的關係也更開放 (說得出想來你家煮麵的說話)。 背景不同, 但她們同樣是女性 (蕙和蘭是兩種相似的花罷), 而在電影中段, 她們還要是很有Kidult味道的現代女孩, 談星座談得仔細、架「棉羊仔」、逛慣Citysuper 和 GOD、愛玩。 這樣的風格看來賞心悅目, 但我覺得這「轉變」對蕙來說, 好像說服力不足 -- 失戀的創傷雖大, 但由斯文教師變成Kidult一族, 可不像染小撮頭髮般容易罷。 而且導演在處理女兒家的事情上, 相當地適可而止, 只集中談「女性心目中的男性」 (她倆都在探討「是不是每個男人都這樣壞? 只有Ken特別壞?」), 說到尾還是用另一個角度去看男性罷 (彭前作《買兇拍人》、《大丈夫》都以男性身份尋找自我)。 如果觀眾能接受這種, 像童話般的戲劇性的話, 想來也能接受不大立體的人物-- 尤其為了結局, 導演被迫小心翼翼, 因而隱瞞了不少主角的事情。

聽上去, 「復仇」好像很厲害的, 但其實導演心中的女性, 始終走不出為愛而生的框框。 蕙躲在衣櫃裏, 還不是酸得哭了起來? 那鹹柑桔還是她一直渴望回來吃的。蕙乘車經過消防局, 還是要安排她對消防局多望幾眼啊。其實這才是導演真正想說的: 公主為了愛情, 變成巫婆也願意。這樣的話, 蕙中學時期為了男友的說話, 不再跑步, 也沒甚麼大不了。現在的女孩是否這樣, 我不知道, 但鍾欣桐倒是跟演藝事業談戀愛, 沒有再玩田徑了。

海報上乖戾深沉的復仇調子, 據說是導演在羅馬街頭聽過《Amandoti》(蕙傷心地在街上走的音樂) 後, 引起靈感而定調的。 但那其實只是幌子, 因為本片的音樂、場景大都為配合女孩的情趣而服務, 如Citysuper追逐一幕, 又如戴粉紅色頭盔騎「綿羊仔」一幕, 都用了很不一樣的音樂, 正如其網頁所寫, 「興奮如一場仲夏嘉年華」。至於那意大利音樂的味道, 跟蘭喜歡古典音樂一樣, 給人物提供一點「有型」的背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