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16:45:42jj

合氣道打擊訓練的重要性

合氣道被戲稱作雙人舞的遊戲,除了固定打擊模式的訓練外,不夠真實的打擊方式,不僅容易造成觀者的錯誤想法,更容易造成習者的學習失誤。而本文擬就打擊方面加以討論。

最近在道場和師弟們練習時,往往首先希望他們注意的是攻擊的動作,而不是如何作去作技法。也就是說,剛開始攻擊對手時的力量雖不用大,但一定是要模擬「真的打」的動作,取方才可以正確無誤的作出應有的技法。

個人以為,受方未執行真實打擊時可能的影響如下:

1. 取方很難入身
意即,受方與取方之間之距離過大時,容易造成取方無法跨大腳步進行入身的動作;譬如,進行正面打入身摔後方的動作時,取方無法進入到受方的背部位置,便無法有效地破壞受方的重心,進而扣頸後摔落。

2. 取方很難當身
意即,當身的目的在於打擊、阻撓或是破壞受方之重心,若受方攻擊取方時未能真實打擊時,取方的當身動作並不能發揮上述的功能。

3. 取方很難轉身
意即,轉身的目的在於避開攻擊或是入身後的控制動作,若受方無法真實打擊時,將造成取方無法跳出受方的攻擊線。

4. 取方很難帶動受方
同上,入身之後的轉身通常帶有控制的動作,如入身摔或是一教系的後方技法,若受方無法真實打擊時,我方轉身後將成拖不動對方的窘境。同理,前打反手摔也有同樣的問題發生。

5. 取方很難破壞受方的重心
除了當身的破壞重心之外,入身轉身後的帶動也是破壞重心的方式之一。

6. 受方無法練習出力劈砍的動作。
意即,如何出力打擊的問題,可以在受方不斷的打擊練習中獲得訓練,使得力量得以由身(腰)、肩、手發出。

7. 受方無法練習劈砍中帶入氣的動作。
如同練素振的方式一般,可以增加受方的氣感與氣的壓制與擊破的綀習。

如何練習正確的打擊模式?
個人提出一個「打蒼蠅」的比喻來討論何謂真的打。
簡單地說,假設對方肩頭上有一隻蒼蠅時,受方要怎麼打那隻蒼蠅呢?當然是以手心為中心,快速且用力的打!

因此,受方可先將手心放在取方的肩頭之後,再以此距離(不論是向前踏一步或是直接向前滑步)並以這樣的心態與氣魄對取方進行打擊的動作。而唯有如此,受方才可以學習到敵、我距離的概念,與學習何謂有效的攻擊與當身的模式。

但受方為一肉靶,取方當然不能這樣蠻幹。同理,應用上述的打蒼蠅的理論時,假設蒼蠅停在木桌上與玻璃桌上,受方又要怎麼打呢?當然在玻璃桌上要輕著打。有趣的是,取方會因蒼蠅停在玻璃桌上而喪失了打擊的決心與意志嗎?當然不會,只是力度會放輕。而在如此思考之後,通常受方多可以學習攻擊時的力度掌握問題。

沿續上述打蒼蠅的理論,值得注意的是不論輕打或重打,受方一定會有重心的變化產生。意即,若向前且向下打時,一個由掌心、前臂、上臂、肩部產生的旋轉力矩,將造成我方的重心一定會有向前向下移動的趨勢,但這一變化或趨勢尚且未能破壞受方的垂力重量,因此受方不致於向前向下地跌仆。所以,即使受方是輕打的狀況之下,受方一定要順從這個重心的變化,取方才可以正確的練習到入身、轉身或是帶動等重心破壞的動作。同時,由於受方確實的打,取方的當身才有意義,否則大家都在玩隔山打牛的遊戲,那就失去了實戰與運用練習的意義。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受方正面打擊時的手臂是整隻硬的還是拳頭或掌部是硬的?我們再回歸到上述的打蒼蠅理論便可發現,打蒼蠅時只有前臂、掌部或是拳頭的位會變硬,且愈靠近掌部或拳頭的位愈硬。所以受方進行正面打時,前臂與上臂不會同時緊繃,所以前臂與上臂不應該是呈直線的狀態!而這種極端不自然的打擊方式,也是目前受方進行正面打一教系時所容易犯的錯誤。為克服上述的缺失,受方的手臂應自然由前上舉過頭,再以打蒼蠅的方式,或是握拳打蒼蠅的方式,在量測好的距離之下,來進行並模擬真實的打擊態樣。

另外,由於拳頭變硬再加上旋轉力臂(手臂)的影響,再加上肩、腰的同時轉動,因此這裏可以解釋為何受方進行斜打時,在取方的帶動之下,受方應該就能很容易產生旋轉的力矩,並使得受方的身體一併的轉動。也就是說,當進行斜打四方摔時,取方不需定進行擋身,只要善用上述的帶動原理,便可以產生破勢的效果。

再看前打反手摔(外旋入身)的狀況;受方前打時的手臂是整隻硬的還是拳頭或掌部是硬的?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是,前打除了拳頭是緊握的之外,由於前臂與上臂是呈直線的狀態,因此前臂、上臂與肩膀三者,將會同時有緊繃的現象出現。所以可以理解的是,當受方出拳無力時,將造成取方外側入身及轉身時,取方無法在受方的手臂施以一外旋的力量,以同時帶動受方的手臂與身體進行轉動,更無法對受方造成破勢的影響!而這種軟弱無歷且極端不自然的打擊方式,亦是目前受方進行前打時所容易犯的錯誤。為克服上述的缺失,受方的手臂應自然收至腰前,再以拳頭(頂面)打蒼蠅的方式,在量測好的距離之下,來進行並模擬真實的打擊態樣。

就其它的打擊性武術而言,打擊本來就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而不會有所謂的真打或假打的問題。可能的原因之一,道祖在示範技法時,往往在對方發動前便已解決受方的攻擊,所以後輩在學習時,便以為受方的攻擊本就是「比動作」而已。不過這個原因可能需要其它先進們的研究與考證。

另一個原因是,合氣道本身並沒有所謂自由對打的訓練方式,因此基於怕危及受方身體安全的考慮之下,受方對取方的打擊往往都是外強中乾的型態。再加上受方不知如何模擬真實打擊的方法,使得受方對取方的攻擊,更顯得只是比劃比劃而已,這也難怪合氣道會被一些人恥為雙人舞蹈之故。

因此個人以為,黑帶以上的綀習,除了個人自已技法的操作訓綀之外,受方應該要在取方的習慣之下,逐漸進行真實力道的打擊或抓取動作。而在合氣道的訓綀之中,取方對受方更要有感謝之意。

20050715 jj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