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9 16:41:22jj
合氣道實用性的探討--再記
個人以為,依一般武術而言,學習的方式有以下
型(走架或基本功)->用(基本架勢的應用)->自由比式
但合氣道除了一教、划船運動及自由轉身運動外,就直接跳到「用」的階段,同時也沒有所謂的「自由比式」。這個方式的好處是,容易上手練習,而且在一般的攻擊之下也容易使用!但若習者不知精進,則易流於二人舞蹈之弊!所以,合氣道為何容易遭受不具實用的批評,也源自於此。
另一方面而言,吾人在看過各類自由比式之後,卻又發現各種的「型」與「用」,好像都不見了,只剩下體力、耐力與反應力的人體基本能力的對抗,而武術或武道的「以小搏大」或是「以寡擊眾」的基本原則也完全的失喪在對抗的比賽之中。這也告訴我們,要學打架的話就去學自由搏擊比較快,而不要花十數年的功夫來進行持續性的鍛鍊。
1924年蒙古之役後,應是對道祖所學的技藝有著毀滅性的影響,那就是面對現代武器之下,任何武術似乎已顯得微不足道。人若贏得全世界,又有什麼益處呢?
所以,防身且儘可能不傷害對方的觀念已成為合氣道的出發原點與精髓,不爭不鬥才是維持和平的最佳方式。
在這個狀況之下,對一般人而言,99.9%可能遇到的狀況也僅是防身而已,因此合氣道是否足夠實用的情況,其實是無需和其它的武術作過多無謂的比較。因為對現代社會的人而言,已完全足夠使用,也足夠促進身心的健康。
尤其,大多追隨師祖的前幾代師範,都是身懷數技與饒富實戰經驗的高手,要他們放下身段追隨師祖,恐怕一個沒有實用效果的近代武術,即便是用騙的(或是利用宗教的催眠)也是難上加難。而像李小龍所創並榜標實用度極高的截拳道,卻未能大大風行於全世界好武人士之間,此一反合性的問題還真值得我們三思。
其次,既是防身之術,有很多的合氣道的招術,在不得不使用時,不論是對有練或是無練過武術之人言,即便不傷人或是招術未做完之下,都具有很高的「奇襲」效果。所以,個人以為合氣道不管怎麼做,在良好的訓練(譬如入身、轉身、擋身的動作確實時)與此奇襲效果的輔助下,進一步衝突的發生,應該可以很明顯地被遏止與控制。此時,對方不知道我方的實力在那裏,也因我方不主動攻擊對方也無從挑出空門加以攻擊;更何況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也容易因為礙於大眾的壓力而迫使對方草草結束。
特別的是,當對方被阻遏之後,且面臨上述的狀況之下,若要再一次的攻擊時,便會面臨時間壓縮效應的逼迫;而對方恐怕只得奮力一擊,才能克服心中的急躁與不安全感。有趣的是,面對這種奮力一擊的攻擊型態,也正是合氣道的入身與擋身功效特別容易發揮之所在。
個人更以為,合氣道的實用性的評估,應該與打擂台的武術完全分開,還記得泰森在旅館電梯口打人的事嗎?由錄影帶可以看到,泰森也是衝向對手後再給予一擊右拳擊腹,而且第二次也是延續這種相同的攻擊型態。此時,合氣道的技法怎麼用,好像又回到練習合氣道的標準攻擊的模式之中。
到底合氣道的傳統攻擊的模式有沒有價值呢?
到底合氣道所練習的方式具不具有實用性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無論如何這真得是一個有趣而且深奧的學問,
最後,我想合氣道之所以迷人,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引發習者的疑問與自省,而習者不用上場比賽,光是種種的探討就足以讓人產生不少的挫折!
型(走架或基本功)->用(基本架勢的應用)->自由比式
但合氣道除了一教、划船運動及自由轉身運動外,就直接跳到「用」的階段,同時也沒有所謂的「自由比式」。這個方式的好處是,容易上手練習,而且在一般的攻擊之下也容易使用!但若習者不知精進,則易流於二人舞蹈之弊!所以,合氣道為何容易遭受不具實用的批評,也源自於此。
另一方面而言,吾人在看過各類自由比式之後,卻又發現各種的「型」與「用」,好像都不見了,只剩下體力、耐力與反應力的人體基本能力的對抗,而武術或武道的「以小搏大」或是「以寡擊眾」的基本原則也完全的失喪在對抗的比賽之中。這也告訴我們,要學打架的話就去學自由搏擊比較快,而不要花十數年的功夫來進行持續性的鍛鍊。
1924年蒙古之役後,應是對道祖所學的技藝有著毀滅性的影響,那就是面對現代武器之下,任何武術似乎已顯得微不足道。人若贏得全世界,又有什麼益處呢?
所以,防身且儘可能不傷害對方的觀念已成為合氣道的出發原點與精髓,不爭不鬥才是維持和平的最佳方式。
在這個狀況之下,對一般人而言,99.9%可能遇到的狀況也僅是防身而已,因此合氣道是否足夠實用的情況,其實是無需和其它的武術作過多無謂的比較。因為對現代社會的人而言,已完全足夠使用,也足夠促進身心的健康。
尤其,大多追隨師祖的前幾代師範,都是身懷數技與饒富實戰經驗的高手,要他們放下身段追隨師祖,恐怕一個沒有實用效果的近代武術,即便是用騙的(或是利用宗教的催眠)也是難上加難。而像李小龍所創並榜標實用度極高的截拳道,卻未能大大風行於全世界好武人士之間,此一反合性的問題還真值得我們三思。
其次,既是防身之術,有很多的合氣道的招術,在不得不使用時,不論是對有練或是無練過武術之人言,即便不傷人或是招術未做完之下,都具有很高的「奇襲」效果。所以,個人以為合氣道不管怎麼做,在良好的訓練(譬如入身、轉身、擋身的動作確實時)與此奇襲效果的輔助下,進一步衝突的發生,應該可以很明顯地被遏止與控制。此時,對方不知道我方的實力在那裏,也因我方不主動攻擊對方也無從挑出空門加以攻擊;更何況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也容易因為礙於大眾的壓力而迫使對方草草結束。
特別的是,當對方被阻遏之後,且面臨上述的狀況之下,若要再一次的攻擊時,便會面臨時間壓縮效應的逼迫;而對方恐怕只得奮力一擊,才能克服心中的急躁與不安全感。有趣的是,面對這種奮力一擊的攻擊型態,也正是合氣道的入身與擋身功效特別容易發揮之所在。
個人更以為,合氣道的實用性的評估,應該與打擂台的武術完全分開,還記得泰森在旅館電梯口打人的事嗎?由錄影帶可以看到,泰森也是衝向對手後再給予一擊右拳擊腹,而且第二次也是延續這種相同的攻擊型態。此時,合氣道的技法怎麼用,好像又回到練習合氣道的標準攻擊的模式之中。
到底合氣道的傳統攻擊的模式有沒有價值呢?
到底合氣道所練習的方式具不具有實用性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無論如何這真得是一個有趣而且深奧的學問,
最後,我想合氣道之所以迷人,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引發習者的疑問與自省,而習者不用上場比賽,光是種種的探討就足以讓人產生不少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