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11:08:58琹川

青海塔爾寺之行(一) 琹川

 
(塔爾寺正門)

 青海塔爾寺之行(一)        

    那是一趟極特殊而難忘的旅行,我即將遇到的人彷彿早已在那裡等候;
    那也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地方,我心生的每一個念頭與願望彷彿都被聽到了。

    結束了國際詩歌節的團體活動之後,心情格外的輕鬆,我延後歸期多給自己三天的自由行,事實上除了想再拜訪塔爾寺之外,其他的行程都尚未規劃。之前主辦單位也安排了參觀塔爾寺,唯當天下著雨,遊客又異常多,聽說也有大官來訪,因此幾乎是人擠人的慘況,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觀賞,於是心裡打定主意等活動結束,一定要再訪塔爾寺。出租車一路飛快地奔往湟中縣,來到了塔爾寺前的一條民俗藝品街,路旁有位年輕人說前面施工車子過不去了,我只好付錢下車,提著行李還未搞清楚方向,那年輕人趨前問我需不需要導遊,我擺手拒絕,我必須先找旅館安頓下來。年輕人仍然很熱心的幫我拖行李,上上下下的爬階梯,我心裡頗為過意不去,他卻直說沒關係。經過塔爾寺大門前的廣場,無意間抬頭望見右上方,有一排藏式風格的建築,大門上匾額寫著「宗喀賓館」,我決定去看看。賓館大廳是純藏式風情,暗紫紅地毯,橘色圖繪的木桌椅,寶藍色的椅墊,牆上掛著大幅的佛教壁畫,房間分藏式及西式房,感覺還不錯。落腳處有了,遂跟年輕人約好下午一點導覽塔爾寺。

    我沿著民俗藝品街覓食,最後走進一家小吃店,隔壁桌是一對藏人夫婦,他們叫了蒸餃及米粉湯,看起來分量不少,我因九點多才在西寧青海賓館吃了早餐,並不特別餓,於是點了一盤清炒油菜花,菜端上來了果然好大一盤。飯後沿著商店街逛回去,路邊攤販除了賣烤肉串、土豆等之外,還有一碗碗整齊排列的酸奶呢!

 

<塔爾寺巡禮>

    回到賓館,年輕人已在門口等候,俊挺而誠懇,胸前的導遊證上寫著「胡林」。胡林說可以去見活佛,因之前我曾問他見得到活佛嗎?他說要看情況。於是我們去買了哈達,走過廣場,在塔爾寺大門口售票處買了票,那方型票卡是條碼感應頗為先進,內附有縮小版的介紹CD,封面上印著塔爾寺圖。胡林領著我經過小金瓦寺,往左側的小土路爬行,沒走多久我便氣喘吁吁,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已身處在高原地區了。經過了一些屋舍,最後來到一處宅院,入口處早有五位旅客安靜的在等候,我們被叮嚀把哈達攤開對摺,摺口面向自己,獻哈達時要高舉過頭等等一些須注意的禮節。

    一會兒後,中庭對面的侍者示意我們可以過去了,於是六人便成列入屋,一一獻上哈達,室內的桌椅如賓館所見為藏式,活佛坐在正中間的金色座椅上接受我們所獻的哈達,並掛回我們頸上,摸了一下我們的頭,接著我們坐在兩側的椅子上,聆聽活佛誦經祈福,最後奉上供養金安靜地離開。我問等候在門口的胡林,可以和活佛照張像嗎?胡林問了隨侍喇嘛,對方搖手表示不行。我們只好到右側的小寺廟拜拜,虔敬地身口意禮拜之後,出了小寺廟,不料那位隨侍喇嘛竟招手示意我可以進去跟活佛合影,我簡直太驚喜了,胡林說是因為我們誠心的緣故。

    出了活佛家,胡林便開始塔爾寺的導覽,首先看到的是藏人研修藏密經典的時輪壇城,它是佛教密宗四部本宗壇城,大殿內為圓形立體壇城,外圓內方,內為身語意三城,外有土、水、火、風等環城圈,三城十二門,另外佛龕、城樓造型皆別致,佛龕中供有本尊金剛像,大殿右側塑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左側是持法輪、寶瓶的未來佛(彌勒佛)。壇城四周有內藏嘛尼經頭的轉經輪,供信徒和遊客轉誦。胡林介紹時還提到藏地特有的天葬儀式,對藏人來說,禿鷹是空行母的化身,牠會將肉身、靈魂直接帶到天上。接著拾階而下,經過大象、猴子、老鼠、鳥,由大而小依序上疊的四瑞銅像,迎面有向人乞討的藏人老奶奶,當地稱為阿佳拉,胡林說她們是到塔爾寺來還願的。傳統每個藏人一生中至少要到寺廟裡磕十萬個長頭,年輕人可能只需要三、四個月,年長的大概得花八至九個月,這期間的生活要自理,所以經濟較差的,可能就以乞討的方式來維生了。


(四瑞銅像)


(到塔爾寺來還願的藏人老奶奶阿佳拉)

      梯階的下端通往塔爾寺的主要道路金塔路,階梯口對面是大經堂,門前高高地豎著兩支嘛尼杆,杆上掛有九色彩布做的傘狀經幡。大經堂是全寺最大的殿宇,也是全寺僧人集體誦經、聽經、學習佛法和進行其他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為顯宗學府。一進大門便見院子前的廊邊,有一排地鋪,上面是正在行大禮拜的藏人,男女老幼皆有,都是到寺裡來磕十萬個長頭還願的,每一張臉皆如此地專注虔默,他們左手上的佛珠就是計數器。經堂前的正面牆上有幾幅大型壁畫,據稱歷經四百多年的歲月依舊色彩鮮豔,主要是顏料非常講究,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礦物質,其餘是植物。塔爾寺的壁畫和堆繡、酥油花素有藝術三絕之稱,壁畫的內容和題材大多出自佛經上的記載和故事。大經堂裡有藏式八楞大木柱對稱排列,據稱共有168根,其中60根暗柱建於牆中,明柱通體用龍蟠彩雲圖案的藏毯包裹,柱間垂掛的是經幡、法幢、幃帳、哈達、堆繡和藏式捲軸畫(唐卡),地上鋪著長形藏毯,上置一格格方形墊子,是全寺僧眾聽經、誦經時的禪坐,約可容納3600多人。南北兩旁是大經堂的藏經架,架上收藏著未經裝訂一疊疊的經書,以檀香粉驅蟲。胡林一一介紹殿中的建築、佛像、裝飾等,他說唐卡依材質有繪畫唐卡、提花唐卡、堆繡唐卡和寶石唐卡,作品可大可小,寺中珍藏有四幅寬約20多米,高約30多米的巨大型堆繡唐卡,每當寺院舉行法會展佛時,便會鋪展在對面的小山上,供廣大的信徒瞻仰、膜拜,稱之為「曬佛」。

    接著我們來到位於大金瓦寺南側,塔爾寺最早的佛、法、僧俱全的寺殿——彌勒佛殿,看高達五米的彌勒佛12歲身量葯泥鍍金坐像,其坐姿為半坐式,寓意隨時站起來為眾生奔走,塑像內珍藏宗喀巴大師的頭髮、袈裟片、僧帽和其父魯本格的額骨等,通體鍍金,面容莊重慈祥,背後有光焰四射的鍍金光圈。一般在漢傳寺院中見到的彌勒佛,總是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一派笑容可掬的樣子,其實只是彌勒佛的化身像。在佛教寺院中彌勒佛的造型有三種,即佛像、菩薩像和化身像。彌勒佛殿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因年代久遠,殿前大柱已略往內傾斜了。對面則是釋迦佛殿,供奉釋迦牟尼佛的泥塑鍍金坐像,因佛冠上鑲有各式珍貴的珠寶,故又稱珍寶殿。


 2016 年 07 月 25 日   台灣時報副刊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58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