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3 23:30:37琹川

戀戀龜山島






浪花競相奔逐跳躍

撲落於時間的沙岸

一貫的節奏悠遠成曠古

至於海上那隻龜

依舊 不動如山


記得第一次到宜蘭,是三十幾年前朋友帶我到頭城拜訪其兄嫂,房子在海邊,位於天寬地闊的壯美海景中,屋主是對俊美的神仙眷屬,彷彿童話中完美的結局;走出家門就是沙灘,面對著波浪翻滾的浩瀚太平洋,海中還蹲著一隻大烏龜,朋友說是龜山島,那次是我跟龜山島的初見面,當時情景帶給我極深的印象與震撼。

中年之後,昔日的友人已各自天涯,卻念念不忘那海邊的屋子及主人,遂開車沿著濱海公路尋找,終因記憶模糊或者景物已遷變而永遠留在回憶裡了;倒是愛上了伯朗咖啡前的海灘和旁邊可悠閒漫步的堤岸。近幾年來一想到就往那邊跑,不論晴天雨天,或者月夜,不論哪一個角度,龜山島無所不在似地總會闖入你的眼簾,它一派安靜地蹲在不遠處的海面。真所謂「相看兩不厭,只有龜山島」,我看著看著卻看出了好奇,終於有一天決定越過海去一探它的真面目,於是安排了一趟親子賞鯨、繞島、登島之旅。

時間是某個秋日,早上九點在烏石港集合,我們是第一艘出發的遊艇,當船身劃開藍色的大海,雪白的浪花便開始興奮的手舞足蹈。兒子揹著相機早已不知去向,我則跑到船艙外面,驚嘆於海在眼前鋪展開來,那難以言喻無邊無際美麗的藍。船起初繞著龜山島而行,我們看到了龜山八景中,受海水的侵蝕而形成半圓形海蝕洞的眼鏡洞,還有海水顏色呈乳白的海底溫泉湧上流,以及島末端拖著長長尾巴的神龜擺尾等,如此近距離看龜山島,自又是一番不同的視野。船長說斥侯船已尋到了?豚,於是加速前往,果然沒多久,前方出現了一群可愛的鯨豚,牠門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中,偶而來個空中飛躍,驚呼聲此起彼落,看了好一會兒之後,才見左後方有兩艘遊艇也正火速地趕來,船長說讓給他們看吧! 遂駛離前往龜山島。

聽說龜山島四月時正值野百合盛開,美麗極了;我們在秋季前往,老虎發威氣候仍然炎熱,當然也看不到百合花了。這座面積只有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公里,是蘭陽平原東面的一座火山島,也是台灣現存的活火山,由安山岩質之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二種火山岩組成。地形可分龜首、龜甲和龜尾三部分,龜首高239公尺,呈橢圓錐狀、與龜甲之間有南北向之凹地,居民稱之為龜頸。龜甲最高點401公尺,向北展開成扇形之山麓。背後以大斷崖臨海。基本上以龜尾較適合居住,遂成為主要活動生活區。

龜山島在清朝年間雖已屬於私人產業,卻仍是個無人的島嶼,後因漁民經常到島上休息,見島周圍魚場魚類豐富,於1853年開始有人永久定居於此,並慢慢發展成村落,最繁榮時達150戶,人口有759人。村民除了捕魚之外,也種植花生,那時土地都是跟壯圍陳家承租的。後來由於龜山島本身缺乏港口,又多次遭受颱風豪雨的侵襲,造成島上居民受困近兩個星期幾乎斷糧,於是有人提出了遷村意願,後經各單位多方配合,由省府在大溪興建國宅,居民於1977年完成了遷村;同年因軍事需要,政府將龜山島劃為火砲射擊試驗場,成為臺灣東北部海域及蘭陽地區軍事的防禦要塞。解嚴之後,於2000年8月復正式將龜山島納入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定位為海上生態公園對外開放觀光。登島之前需先經過申請,並且限制每日的登島人數。

我們在北岸碼頭登島,穿過一座鐵橋,橋頭有著橘色衣的海巡人員控管人數。一踏上島迎面是沿著堤岸怒長的仙人掌,那錯綜伸展的青綠線條,襯著背後藍天白雲,充滿著強勁樸拙盎然生機的視覺之美。左方山下綠草邊是牆壁繪著迷彩的遊客服務中心,在此地稍作休息我們即展開繞島步行,應該說是繞湖啦!龜山島上共有兩座小湖泊,即龜尾湖和龜首湖,分別在龜山島的前後段;龜尾湖原本是一座淡水湖,後來島上居民引海水入湖,希望建造一個漁港,並修築堤防,後因經歷多次颱風,造成堤防毀損並堵住,最後變成了壅塞湖,成為鹹淡各半的湖泊。

我們沿著龜尾湖逆時鐘而行,首先看到原名為拱蘭宮的普陀巖,只見畫簷雕龍,明麗彩繪,供桌後端坐著金身的觀世音菩薩。此寺曾是島上居民的信仰中心,建於1854年,起先奉祀的是來自唐山的太子爺哪吒,後由於島民多以捕魚為業,遂改為供奉媽祖娘娘為主神,以保護漁民海上的平安,遷村後媽祖也跟著一起遷出去了。據說因島上沒有了神明庇佑,駐守國軍接連發生許多怪事,故又將此廟改為供奉觀世音菩薩,並更名為「普陀巖」。

繼續前行就是舊時的聚落區,日據時代,住屋多卵石堆砌,以茅屋頂或瓦屋頂為主,之後才有鋼筋水泥的建築。由於長久無人居住,屋舍街道荒蕪寂靜,只有一間屋旁立著枝枒交叉裝飾著彩色浮球的枯木,屋前橫面上寫著「浪木重生」的展示屋較為引人注目,據稱是管理處請三義木雕師傅渡海來此,利用漂流木創作所布置出的「木雕藝術空間」展區,只是整體來說還是稍嫌簡陋不足,白牆上有毛筆隨意揮灑的:「浪聲喚醒著生命的靈魂,龜山島就是我生命的燈塔。」靜靜地道出了某個駐島創作者的心聲。

行過聚落之後,可看到右方一列白色平房,中間插有國旗,屋前則種了一排整齊的椰子樹,算是島上最為醒目的地標了,這裡日據時代曾是講授日語的國語講習所,光復後成為頭城國民學校龜山分校,後來獨立為龜山國民小學,是島上唯一的一所學校,民國66年居民遷村之後,便改建為駐軍營區。再往前走會看到遠遠右前方隔著一大片荒草地有一座燈塔挺立在堤防邊,於遼闊海天映襯之下雖顯得渺小,卻又有一種堅持守護的動人之美。

沿湖左轉來到南方碼頭,可看到島末端一道鵝卵石長灘,這就是所稱的「龜尾」,由於受風向和潮水的影響,尾端會隨著季風而移動,吹東北季風時龜尾偏南,吹西南風時龜尾偏北,據說颱風來時龜尾還會斷掉,之後又自動癒合,在人類對於天地萬物皆有靈性的想像之下,「神龜擺尾」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大奇景。左前方是軍事坑道,坑道前立有著名的「島孤人不孤」的石碑,附近還有一座美製高射砲。位於崗哨右後方的軍事坑道,是由一條主坑道加上八條分支坑道構成,總長約800公尺,坑道裡雖有照明設備,但仍顯昏暗,盡頭直通到海,也有一座同樣的高射砲台,砲口直指著碧悠悠的海面。較為特別的是,為了減少射擊時人員受到的音波震動的傷害,面海坑頂上密密麻麻的佈滿三角錐型的消音錐。

 走出坑道復往前行,可見湖邊露臺上有一尊手持甘露瓶乘龍的白色觀音,面對著悠碧水波,默默地守護著島上軍民;乘龍觀音像約興建於民國七十年間,據說當時由於士兵常常無故失蹤,傳言四起,軍方遂在湖邊的環湖步道上興建了這座觀音像,並逐漸變成島上信仰中心,一旁的導遊口沫橫飛地極言此座觀音有多靈驗等等。觀音背後的山巖是岩漿冷卻形成的火山岩,直橫交錯,地質極為特殊。我們沿著環湖步道爬登,兩旁樹木蓊鬱,石徑上灑滿了白亮的陽光與褐紅的落葉,岸邊枝椏凌波,行至高處還可以俯眺整個湖景,周遭幽靜極了。

出了步道,經過湖邊一座木作樸雅的涼亭,來到了普陀巖後方的一處湧泉,由於龜山島雨量夏少冬多,坡度陡河谷短,因此無法形成經常性的流水,而這座湧泉冬季則持續有泉水湧出,居民有時取為民生用水,稱之為「冷泉」,並譽之為龜山島的「生命之泉」,據稱冷泉的水質、冷度與蘇澳冷泉相似。今清澈的泉水上種植著美麗的睡蓮,雖已值秋,幽謐湖面上仍擎出一朵雪白的花苞,彷彿含笑地迎接我們的到訪,而步行至此正好完成了繞湖一周。

其實兒子最想去的是401高地,聽導遊說要爬1706級階梯,來回至少要三個多鐘頭,我們聽了就先腿軟了,齊聲對他說:下次你自己來吧!說歸說但可以想像登上高地,環顧俯瞰龜山島及海天的壯觀視野,自又是另一番難得的經驗吧!龜山島寧靜樸實的美,要親臨其境才能領會。下午一點多離開時,突然變天,灰濛頓時掩至,再度走過鐵橋時,我發現橋下岸邊的岩石上有好多螃蟹在爬行,生態極好,幸福的螃蟹再見囉!回程二十分鐘就抵達烏石港了,有另一批遊客接著等登船,我有點同情他們,慶幸自己一早就出發了,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台灣的氣候往往午後就變天,所以要遊龜山島,最好趕早。

回到本島,當我再次站在沙灘上遠眺龜山島時,感受更深了,當喧嘩的遊客離去,整座島恢復了原先的靜寂,龜山島安靜的蹲在那裡,守護著自己的美麗,也守護著這一片蘭陽平原。而在這裡成長的宜蘭人,不管是出外打拚或是欣喜歸來,龜山島在目送與迎接之中,始終是鄉人最忠實的精神象徵。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當他從右手邊的車窗望見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

每當蘭陽的孩子從外鄉搭車回來
當他從左手邊的車窗望見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想起了老作家黃春明的「龜山島」一詩,詩中道出了宜蘭子弟對龜山島濃厚的依戀之情,而我不是宜蘭人,卻愛上了龜山島。

  


2015.01.28 人間福報副刊
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387373

2015.01.29 人間福報副刊
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387486

 

 

(悄悄話) 2015-02-04 2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