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4 19:56:17一度讚

天堂赤子心.影片觀後亂亂打~

2004/11/14

最近看了一部片子,很有感觸~~進來推薦給各位~~
推薦前~先問大家一些問題喔!可以思考一下下,不用想太久~~只是我個人看完這部片後的一些疑問罷了!

Q1、依你個人的金錢價值觀來評斷,五千元是多?還是少?
Q2、如果~現在你的手邊有五千元,你會如何花用這筆錢呢?(不用急著回答沒關係~想一下)
Q3、你覺得自己是個喜歡動物,會花錢買寵物的人嗎?(回答『是』、『不是』即可)
Q4、如果~現在有一隻小雞要賣你,你買或不買?(第一直覺喔!不要想太久,只要回答『買』、『不買』)
Q5、如果~一隻斷了腿的小雞,醫療費用要五千元,你醫?不醫?(也是第一直覺,別想太久,只要回答『醫』、『不醫』)
Q6、當你聽到要用五千元去醫一隻小雞,你的第一個反應和念頭是什麼?
Q7、你對『生命』的看法是什麼?(認真想一下,不用急著回答)

言歸正傳!我還沒介紹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片名叫『天堂赤子心』他有一系列作品,如『何處是我朋友家』、『天堂的小孩』、、等等都很好看。公視也曾上映過

片名:天堂赤子心
導演:賈法德‧艾達卡尼
電影類型:劇情片
劇情介紹:五歲的莎拉沒有兄弟姊妹,她非常孤單。一天下午,她聽見窗外有人在兜售小雞,啾啾聲音叫個不停。莎拉興奮地拿了爺爺的100元,買下一隻毛絨絨的黃色小雞作伴。這個新朋友好小、好可愛!可是兩位壞心的鄰居大哥哥,卻一把搶走小雞,而且不小心還摔斷小雞的腿。莎拉傷心哭了起來,她拾起小雞,自責不已。莎拉想幫小雞找醫生,可是治療斷腿的費用悲常高,足夠買50隻新的健康小雞。爸爸媽媽並不同意,百般勸說,軟硬兼施,希望莎拉放棄受傷的小雞,再買一隻新的就好。莎拉不忍心見小雞受苦,堅持要繼續尋找願意救治小雞的人,寵愛莎拉的爺爺也加入了拯救小雞的行列,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生命是不應該有價格的,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個人感想:大人們的世界很複雜,大多因為環境、社會的影響,而促使眼中所見、所聞都被拘限於現實層面上,不能說這樣的想法觀念有何錯誤,但~~總是少了點什麼?而小孩的想法很單純、很天真,想到的卻只是因為無聊,所以打電話去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說自己好無聊、問自己該做什麼?只想到小雞腿斷掉會痛,會不會死掉?小女孩堅持要救小雞的決心,更是整部片的中心主軸,而爸爸在劇中和媽媽的一句對話讓我印象深刻,那句話主旨是在表達爸爸覺得~為了救一隻小雞花大筆錢沒有必要,也認為問朋友如何醫治小雞是件愚蠢的行為?我突然覺得~~這就是大人的世界吧!所以小女孩的執著,讓我感觸良深。結局也很意外喔!額外~這是在網路上看到對此部片的影評,我覺得寫得很不錯,分享分享~ http://www.peace.org.tw/island/movie/choori_01.htm


介紹這部片子後,突然也很想提提伊朗的電影背景~有興趣的話,再接著看吧!因為不知不覺打很多~~

(一)從八零年代末期開始,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讓世人見到--封閉的世界中也有美麗的電影,其後,伊朗導演的傑出作品在國際間逐漸嶄露頭角,形成一股伊朗電影的新浪潮。

(二)伊朗電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常以兒童為主角,導演透過孩子真摯的眼睛觀察生命,充滿趣味。
這個起因是因為伊朗「青少年兒童發展協會」之中創設了電影部門,這個部門多年大力提倡電影製作,許多傑出的導演都是在這個部門的資助下拍攝電影。伊朗由於長期封鎖好萊塢的影片進入,所培養出來的電影人才也展現了特殊的視覺風格和思考哲學,片中時常充滿了詩意和人生的哲學,這幾年伊朗電影在國際影展中時常獲獎,也引起世人的注目,伊朗電影似乎已經成為一股風潮。

(三)伊朗電影中的翹楚首推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他的視覺風格強烈,以極簡的形式呈現深沈的問題,並探討人生的哲理,他擅長取材日常生活,喜歡使用非職業演員,對他來說科技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要能傳達感情,他曾獲得1999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導演獎以及1997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導演獎。
*1987年阿巴斯的作品《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為他在國際間贏得肯定,描述小男孩阿哈瑪德某天回家後,發現拿了隔壁同學的作業簿,為了怕老師責罵,阿哈瑪德決定要到隔山頭的村子送還作業,這時才想起「同學的家在哪裡呢?」阿哈瑪德於是四處問路、東奔西跑,就是找不到同學的家,直到天色漸漸暗下來,阿哈瑪德躺在床上想了一個不得已的解決之道。
(我個人感想:這系列作品中,我最先看到的就是這部片了,一開始,是因為片中的語言不同引起我想看的興趣,後來看完後我發覺,深深被劇中那個一直在山中跑來跑去的小男孩所吸引,這樣的執著,到底為了什麼?也覺得他好天真~還瞞著媽媽偷偷去找尋同學的家,曉得他跑多遠嗎?同學的家不是在隔壁,也不是幾條街就能到的,而是在另一座山頭耶!我滴天丫,就看他一個人跑來跑去,只為了將不小心帶回家的作業本還給同學,就怕同學明天會挨老師的罵,這樣幼小純潔的心靈,我好受感動,結局是怎樣呢?結局當然也很出乎意料之外。只能說看過的人都會不禁想說那結局堪稱一絕。)
阿巴斯善以一個簡單的故事,將它處理的既不枯燥也饒富深意,讓觀眾為了小男孩的純真執著而感動。《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在坎城影展中獲得藝術電影獎,在伊朗影展中得到最佳導演與評審團獎,並獲得了盧卡諾影展銅豹獎、評審團獎和費比西特別推薦獎。

(四)在伊朗新一輩的導演中,受阿巴斯影響最深的的是《誰能帶我回家》導演賈法潘納希,賈法潘納希年輕時就非常欣賞阿巴斯的電影,他曾經在阿巴斯的電影《橄欖樹下的情人》中擔任助理,之後他拍攝了《白氣球》,阿巴斯協助他擔任編劇,因此他的第二部電影《誰能帶我回家》與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家》頗有幾分相似之味。
《誰能帶我回家》也仿效阿巴斯採取單純的故事,在車輛擁擠的城市中,手臂上打了石膏的小女孩米娜在等媽媽來接她,這一天媽媽卻一直沒出現,不耐煩的米娜決定要自己回家,而開始了一段城市冒險。有趣的是電影進行了一半,片中的小演員竟然拆下石膏,宣佈她不想演,要回家去了,導演靈機一動,決定繼續拍攝米娜回家的真實狀況,一部電影成了「戲中戲」,就這一點來看,賈法潘納希真不愧是阿巴斯的徒弟,融合虛實的功力,不輸阿巴斯。
(我個人感想:這部片的故事內容沒『何處是我朋友家』和『天堂的小孩』來得感人,不過~~導演戲中戲的手法,十足也讓我很佩服,這樣的手法很特別,我很喜歡~小小年紀找尋回家的路,這種經驗我也有過~~所以能感同身受,差那一點我就變成失踨兒童了。)

(五)《天堂的小孩》馬基麥吉迪也被認為是繼阿巴斯之後,伊朗電影界的後起之秀,和阿巴斯一樣,他的電影中充滿了人道關懷,《天堂的小孩》描述一對小兄妹因為家庭貧窮,只好合穿一雙鞋,鞋子被偷之後,兩兄妹想盡辦法要買一雙新鞋子,哥哥意外得知只要贏得一項馬拉松賽跑,就能贏得一雙球鞋。
(我個人感想:哥哥很努力在跑喔~最後卻得了第一名,他最後哭著自責自己為何得了第一名,為何用『卻』這樣語氣呢?為何拿第一名哥哥還哭呢?僅僅只是因為~~~唯有得到第三名的獎品才能得到那雙新球鞋,很令人跌破眼鏡的劇情吧!最後更意外的是,爸爸幫妹妹買了雙新鞋~~^^故事轉折很大吧!我很喜歡這部片子,因為哥哥的情操很偉大~看到結局時很同情哥哥~~真想說~~編劇、導演丫,那何必安排哥哥跑那麼辛苦丫?不過~~這就是導演厲害的地方吧!)


嘿嘿~~說實在的,如果看片子只是為了假日休休息,不想看片還動腦筋思考事情的人,也許不喜歡看這種片吧!因為~~這系列的影片一開始都很悶,要很用心、很認真看到最後~才能意會導演要說得是什麼?畢竟語言不同,看字幕也很辛苦,而導演和編劇想傳達給觀眾的意涵也會因個人感受不同而異囉!以上~~就是我個人感想和介紹啦!

下一篇: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