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14:33:08張偉
郭雍著《傷寒補亡論》
前進。
在兩者的結合中,有時是在辨證上作用的絕對一致,這就增加了辨證的準確性,有時因角度不同,所得各異,但可以相輔相成,充實辨證,有時是只有一種有診斷意義,亦就解決了辨證問題,有時是脈舌相反,經過分析可以對病情得到進一步的認識,所以合理的結合是使脈和舌都能發揮它們的優勢,并且形成完整的、更大的優勢。
舌診的起源與發展(二)
宋金時期,舌診已越來越多地引起醫家的重視,如朱肱在《活人書》中說:“背惡寒有兩證,三陽合病背惡寒者,口中不仁,口燥舌千也。少陰病背惡寒者,口中和也,以此別之。”前者屬熱證,后者屬寒證,是以口干舌燥之有無來分辨熱證和寒證。
宋金時期,舌診已越來越多地引起醫家的重視,如朱肱在《活人書》中說:“背惡寒有兩證,三陽合病背惡寒者,口中不仁,口燥舌千也。少陰病背惡寒者,口中和也,以此別之。”前者屬熱證,后者屬寒證,是以口干舌燥之有無來分辨熱證和寒證。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里提出“弄舌”這一舌態。他說:“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勿用玲藥及下之,大病未已,弄舌者兇。”弄舌主熱板動風,或正氣欲絕之候。尤見錢氏對舌診的觀察非常仔細。
郭雍著《傷寒補亡論》中指出,舌苔干燥,皆是熱
台北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