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6 22:48:33☆隨心所欲☆
七夕
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中國漢民族傳統節慶,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傳統上,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大陸、港澳、台灣、朝鮮半島、越南和日本人都會慶祝七夕,但日本由於明治維新後改用西元,所以七夕現也改在陽曆7月7日慶祝。
緣由
《詩經·小雅》中有一首詩:
“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
《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
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項記載準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迢迢牽牛星》: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干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
“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北宋秦觀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托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傳說雖是如此,但這個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農曆七月七日呢?其實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是可以讓古人瞭解到「秋天到來」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農事曆中有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也在人們的頭頂上清晰可見。而織女星旁兩顆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朝東方望去,正好可見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會衍生出這樣的愛情傳說,也不是無法理解的。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著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為牽牛,則有著「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
因此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著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詩經·小雅》中有一首詩:
“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
《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
到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項記載準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迢迢牽牛星》:
“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干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
“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北宋秦觀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托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傳說雖是如此,但這個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農曆七月七日呢?其實觀察織女星與牛郎星(牽牛),是可以讓古人瞭解到「秋天到來」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農事曆中有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在當時的七月黃昏,織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點,也在人們的頭頂上清晰可見。而織女星旁兩顆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個朝東方開口的樣子,朝東方望去,正好可見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會衍生出這樣的愛情傳說,也不是無法理解的。
織女星名稱的由來,可以從《詩經·豳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來推敲得知,由於九月是氣候較為涼爽的晚秋,也是穿著寒衣的時節。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製,七月當然就是織婦們織布的時間。
牛郎星名為牽牛,則有著「犧牲」的意思。《史記·天官書》:「牽牛為犧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殺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時,正好是草木豐茂,用以貢獻牧草給牲畜的時節;到八月則依據牲畜體格,觀察哪些適合用以祭祀;九月則宰殺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禮記·月令》稱八月為「循行犧牲」,而此時織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則升上天頂,宛若在追逐織女星般。
因此七夕時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背後應該有著配合時令與天文景象的源由。
[編輯] 牛郎織女的傳説
主條目: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紋盒(清朝)近年來七夕和元宵節都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之所以會成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在於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使凡人能夠與心愛的人勇往直前而不怕困難。傳說,這一天,所有的喜鵲回到天上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橋,叫做鵲橋,這樣織女和牛郎就會在這一天相遇(一年相遇一次)。
織女星其實是天琴座的主星。而牛郎星則是天鷹座的主星。相距達十六光年。
[編輯] 節慶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江南的刺繡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那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綉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現時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紮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
在閩南和台灣當天同時是「七娘媽」的誕辰,是保護孩子平安的神。閩南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紅糖糯米飯以驅蟲防瘟疫。
除了在台南保有做十六歲成年禮,傳統七夕民俗活動在台灣已逐漸式微。反而由商人的炒作,商業化變成「七夕情人節」。
註: 來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條目: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紋盒(清朝)近年來七夕和元宵節都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之所以會成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在於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使凡人能夠與心愛的人勇往直前而不怕困難。傳說,這一天,所有的喜鵲回到天上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橋,叫做鵲橋,這樣織女和牛郎就會在這一天相遇(一年相遇一次)。
織女星其實是天琴座的主星。而牛郎星則是天鷹座的主星。相距達十六光年。
[編輯] 節慶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江南的刺繡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那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綉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現時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紮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
在閩南和台灣當天同時是「七娘媽」的誕辰,是保護孩子平安的神。閩南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紅糖糯米飯以驅蟲防瘟疫。
除了在台南保有做十六歲成年禮,傳統七夕民俗活動在台灣已逐漸式微。反而由商人的炒作,商業化變成「七夕情人節」。
註: 來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北省】
舊 時 的 北 京 , 每 逢 七 夕 , 梨 園 必 定 搬 演 《 長 生 殿 》 中 的 〈 密 誓 〉 一 齣 來 賀 節 。 民 國 以 後 , 王 惠 芳 、 王 瑤 卿 又 編 演 牛 郎 、 織 女 故 事 , 名 為 《 天 河 配 》 , 大 為 轟 動 , 遂 取 代 了 《 密 誓 》 而 成 為 每 年 七 夕 必 演 的 劇 目 。
北 京 的 七 夕 又 稱 「 巧 節 會 」 或 「 女 孩 節 」 , 當 夜 人 家 均 搭 建 大 棚 , 張 掛 七 夕 牽 牛 織 女 圖 , 陳 設 瓜 果 酒 餅 蔬 菜 肉 脯 , 邀 請 女 子 赴 會 , 飲 宴 盡 歡 。
永 平 府 以 七 夕 為 牛 生 日 , 據 說 掛 花 枝 於 牛 角 可 免 災 禍 , 當 日 並 以 麵 餅 賞 牧 童 。 又 傳 說 喜 鵲 、 烏 鴉 當 晚 搭 橋 以 渡 牛 、 女 , 所 以 次 日 頭 上 皆 禿 。
肅 寧 縣 於 七 夕 清 洗 油 器 瓶 罐 之 類 , 據 說 當 天 清 洗 特 別 容 易 , 只 輕 輕 一 沖 就 潔 淨 了 。
【山東省】
堂 邑 縣 於 七 夕 造 雲 麵 、 祭 丘 隴 , 稱 為 「 薦 新 」 。
單 縣 的 少 女 乞 巧 時 邊 拜 邊 唱 : 「 天 皇 皇 、 地 皇 皇 、 俺 請 七 姐 下 天 堂 。 不 圖 你 的 針 , 不 圖 你 的 線 , 先 學 你 的 七 十 二 樣 好 手 段 。 」
鄄 城 、 曹 縣 、 平 原 等 地 有 吃 巧 巧 飯 乞 巧 的 風 俗 。 七 個 要 好 的 姑 娘 集 糧 集 菜 包 餃 子 , 把 一 枚 銅 錢 、 一 根 針 及 一 個 紅 棗 分 別 包 入 三 個 水 餃 裏 。 據 說 , 吃 到 錢 的 有 福 、 吃 到 針 的 手 巧 、 吃 到 棗 的 早 婚 。
日 照 縣 的 婦 女 在 七 夕 這 一 天 都 要 洗 頭 , 據 說 這 天 洗 頭 後 , 頭 髮 明 亮 柔 軟 , 沒 有 汗 臭 味 。
【山西省】
平 遙 縣 於 七 夕 在 田 禾 上 掛 花 紅 紙 條 以 避 冰 雹 。
廣 靈 縣 於 七 夕 折 柳 枝 , 掛 楮 錢 插 於 田 中 , 報 答 田 公
【陜西省】
白 水 縣 於 七 月 七 日 男 家 贈 禮 物 給 女 家 , 禮 品 之 豐 盛 幾 乎 與 聘 禮 相 當 。
蒲 城 縣 於 七 夕 迎 回 新 嫁 的 女 兒 , 稱 為 「 避 節 」 。 避 節 的 原 因 是 因 為 怕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新 婚 夫 婦 的 幸 福 生 活 。 所 以 暫 避 娘 家 以 求 長 久 的 團 圓 。
【江蘇省】
無 錫 縣 乞 巧 女 子 以 雜 花 浸 水 , 置 於 庭 中 過 夜 。 次 日 清 晨 取 以 洗 面 , 據 說 能 使 容 貌 更 加 美 麗 。
吳 縣 女 子 七 月 七 日 搗 鳳 仙 花 汁 染 指 甲 。 江 南 一 帶 , 七 夕 這 天 要 送 五 彩 繩 。 因 為 喜 鵲 在 天 上 搭 橋 , 需 要 人 間 支 援 大 量 的 繩 子 。 於 是 , 姑 娘 們 把 端 午 節 時 帶 在 孩 子 身 上 的 五 彩 繩 解 下 來 , 扔 到 屋 頂 上 , 好 讓 喜 鵲 銜 上 天 去 搭 橋 。
【浙江省】
開 化 縣 七 夕 童 男 女 晨 起 後 , 以 木 槿 葉 舂 水 洗 頭 髮 。
【江西省】
七 月 七 日 婦 女 以 諸 瓜 果 及 糖 蜜 浸 於 水 中 , 露 天 中 放 置 一 夜 , 次 日 晨 起 飲 此 水 , 稱 為 「 巧 水 」 。
【湖北省】
彝 陵 州 七 夕 家 家 點 荷 葉 燈 , 取 大 荷 葉 , 插 燭 灌 脂 其 中 , 燃 置 於 竿 頭 , 樹 立 於 門 外 。 據 說 秦 朝 時 , 白 起 意 欲 夜 燒 彝 陵 , 因 看 到 城 中 多 燈 才 打 消 此 意 , 鄉 人 便 點 荷 葉 燈 以 紀 念 此 事 。
【湖南省】
新 田 縣 民 多 於 此 日 為 兒 女 定 婚 嫁 大 事 。
【福建省】
長 汀 縣 的 小 學 生 七 夕 清 晨 一 邊 唱 歌 , 一 邊 擊 鼓 , 以 竹 子 懸 挂 紙 葫 蘆 , 將 所 作 的 功 課 紙 藏 於 其 中 , 帶 至 郊 外 焚 毀 , 稱 之 乞 巧 。
漳 州 府 女 子 乞 巧 後 , 以 熱 豆 相 饋 贈 , 稱 之 「 結 緣 」 。
閩 東 女 子 乞 巧 必 備 的 祭 品 有 五 子 ( 桂 圓 、 紅 棗 、 榛 子 、 花 生 、 瓜 子 ) 、 鮮 花 、 茶 、 酒 、 香 爐 。 男 子 則 以 帶 角 羊 頭 祭 魁 星 。 拜 完 魁 星 後 , 必 玩 一 種 「 取 功 名 」 的 遊 戲 。 以 桂 圓 、 榛 子 、 花 生 三 種 果 干 代 表 狀 元 、 榜 眼 、 探 元 。 將 果 干 往 桌 上 投 擲 , 如 桂 圓 滾 至 某 人 面 前 , 某 人 即 中 狀 元 , 眾 人 向 狀 元 敬 酒 一 杯 , 再 依 次 類 推 , 直 至 每 個 人 都 有 功 名 為 止 。
ME:(台灣大多由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來~所以這比叫有可以是一開始台灣大多人的習俗)
【廣東省】
龍 門 縣 七 夕 雞 初 鳴 時 , 即 往 河 邊 汲 水 貯 於 家 中 , 以 治 療 熱 病 。
揭 陽 縣 七 月 七 日 祭 房 中 神 以 報 答 祂 幫 助 產 育 之 功 。
潮 州 舊 俗 , 七 夕 眾 集 年 青 姑 娘 七 人 , 每 人 剪 苧 麻 布 一 尺 , 用 布 遮 目 , 仰 望 牛 女 雙 星 , 以 所 「 見 」 的 景 象 卜 吉 凶 。
廣 東 的 民 間 傳 說 , 牛 女 分 手 時 會 掉 眼 淚 , 落 到 葡 萄 棚 裏 , 會 使 酸 葡 萄 變 甜 。
註: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909781
舊 時 的 北 京 , 每 逢 七 夕 , 梨 園 必 定 搬 演 《 長 生 殿 》 中 的 〈 密 誓 〉 一 齣 來 賀 節 。 民 國 以 後 , 王 惠 芳 、 王 瑤 卿 又 編 演 牛 郎 、 織 女 故 事 , 名 為 《 天 河 配 》 , 大 為 轟 動 , 遂 取 代 了 《 密 誓 》 而 成 為 每 年 七 夕 必 演 的 劇 目 。
北 京 的 七 夕 又 稱 「 巧 節 會 」 或 「 女 孩 節 」 , 當 夜 人 家 均 搭 建 大 棚 , 張 掛 七 夕 牽 牛 織 女 圖 , 陳 設 瓜 果 酒 餅 蔬 菜 肉 脯 , 邀 請 女 子 赴 會 , 飲 宴 盡 歡 。
永 平 府 以 七 夕 為 牛 生 日 , 據 說 掛 花 枝 於 牛 角 可 免 災 禍 , 當 日 並 以 麵 餅 賞 牧 童 。 又 傳 說 喜 鵲 、 烏 鴉 當 晚 搭 橋 以 渡 牛 、 女 , 所 以 次 日 頭 上 皆 禿 。
肅 寧 縣 於 七 夕 清 洗 油 器 瓶 罐 之 類 , 據 說 當 天 清 洗 特 別 容 易 , 只 輕 輕 一 沖 就 潔 淨 了 。
【山東省】
堂 邑 縣 於 七 夕 造 雲 麵 、 祭 丘 隴 , 稱 為 「 薦 新 」 。
單 縣 的 少 女 乞 巧 時 邊 拜 邊 唱 : 「 天 皇 皇 、 地 皇 皇 、 俺 請 七 姐 下 天 堂 。 不 圖 你 的 針 , 不 圖 你 的 線 , 先 學 你 的 七 十 二 樣 好 手 段 。 」
鄄 城 、 曹 縣 、 平 原 等 地 有 吃 巧 巧 飯 乞 巧 的 風 俗 。 七 個 要 好 的 姑 娘 集 糧 集 菜 包 餃 子 , 把 一 枚 銅 錢 、 一 根 針 及 一 個 紅 棗 分 別 包 入 三 個 水 餃 裏 。 據 說 , 吃 到 錢 的 有 福 、 吃 到 針 的 手 巧 、 吃 到 棗 的 早 婚 。
日 照 縣 的 婦 女 在 七 夕 這 一 天 都 要 洗 頭 , 據 說 這 天 洗 頭 後 , 頭 髮 明 亮 柔 軟 , 沒 有 汗 臭 味 。
【山西省】
平 遙 縣 於 七 夕 在 田 禾 上 掛 花 紅 紙 條 以 避 冰 雹 。
廣 靈 縣 於 七 夕 折 柳 枝 , 掛 楮 錢 插 於 田 中 , 報 答 田 公
【陜西省】
白 水 縣 於 七 月 七 日 男 家 贈 禮 物 給 女 家 , 禮 品 之 豐 盛 幾 乎 與 聘 禮 相 當 。
蒲 城 縣 於 七 夕 迎 回 新 嫁 的 女 兒 , 稱 為 「 避 節 」 。 避 節 的 原 因 是 因 為 怕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新 婚 夫 婦 的 幸 福 生 活 。 所 以 暫 避 娘 家 以 求 長 久 的 團 圓 。
【江蘇省】
無 錫 縣 乞 巧 女 子 以 雜 花 浸 水 , 置 於 庭 中 過 夜 。 次 日 清 晨 取 以 洗 面 , 據 說 能 使 容 貌 更 加 美 麗 。
吳 縣 女 子 七 月 七 日 搗 鳳 仙 花 汁 染 指 甲 。 江 南 一 帶 , 七 夕 這 天 要 送 五 彩 繩 。 因 為 喜 鵲 在 天 上 搭 橋 , 需 要 人 間 支 援 大 量 的 繩 子 。 於 是 , 姑 娘 們 把 端 午 節 時 帶 在 孩 子 身 上 的 五 彩 繩 解 下 來 , 扔 到 屋 頂 上 , 好 讓 喜 鵲 銜 上 天 去 搭 橋 。
【浙江省】
開 化 縣 七 夕 童 男 女 晨 起 後 , 以 木 槿 葉 舂 水 洗 頭 髮 。
【江西省】
七 月 七 日 婦 女 以 諸 瓜 果 及 糖 蜜 浸 於 水 中 , 露 天 中 放 置 一 夜 , 次 日 晨 起 飲 此 水 , 稱 為 「 巧 水 」 。
【湖北省】
彝 陵 州 七 夕 家 家 點 荷 葉 燈 , 取 大 荷 葉 , 插 燭 灌 脂 其 中 , 燃 置 於 竿 頭 , 樹 立 於 門 外 。 據 說 秦 朝 時 , 白 起 意 欲 夜 燒 彝 陵 , 因 看 到 城 中 多 燈 才 打 消 此 意 , 鄉 人 便 點 荷 葉 燈 以 紀 念 此 事 。
【湖南省】
新 田 縣 民 多 於 此 日 為 兒 女 定 婚 嫁 大 事 。
【福建省】
長 汀 縣 的 小 學 生 七 夕 清 晨 一 邊 唱 歌 , 一 邊 擊 鼓 , 以 竹 子 懸 挂 紙 葫 蘆 , 將 所 作 的 功 課 紙 藏 於 其 中 , 帶 至 郊 外 焚 毀 , 稱 之 乞 巧 。
漳 州 府 女 子 乞 巧 後 , 以 熱 豆 相 饋 贈 , 稱 之 「 結 緣 」 。
閩 東 女 子 乞 巧 必 備 的 祭 品 有 五 子 ( 桂 圓 、 紅 棗 、 榛 子 、 花 生 、 瓜 子 ) 、 鮮 花 、 茶 、 酒 、 香 爐 。 男 子 則 以 帶 角 羊 頭 祭 魁 星 。 拜 完 魁 星 後 , 必 玩 一 種 「 取 功 名 」 的 遊 戲 。 以 桂 圓 、 榛 子 、 花 生 三 種 果 干 代 表 狀 元 、 榜 眼 、 探 元 。 將 果 干 往 桌 上 投 擲 , 如 桂 圓 滾 至 某 人 面 前 , 某 人 即 中 狀 元 , 眾 人 向 狀 元 敬 酒 一 杯 , 再 依 次 類 推 , 直 至 每 個 人 都 有 功 名 為 止 。
ME:(台灣大多由福建省的漳州和泉州來~所以這比叫有可以是一開始台灣大多人的習俗)
【廣東省】
龍 門 縣 七 夕 雞 初 鳴 時 , 即 往 河 邊 汲 水 貯 於 家 中 , 以 治 療 熱 病 。
揭 陽 縣 七 月 七 日 祭 房 中 神 以 報 答 祂 幫 助 產 育 之 功 。
潮 州 舊 俗 , 七 夕 眾 集 年 青 姑 娘 七 人 , 每 人 剪 苧 麻 布 一 尺 , 用 布 遮 目 , 仰 望 牛 女 雙 星 , 以 所 「 見 」 的 景 象 卜 吉 凶 。
廣 東 的 民 間 傳 說 , 牛 女 分 手 時 會 掉 眼 淚 , 落 到 葡 萄 棚 裏 , 會 使 酸 葡 萄 變 甜 。
註: 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090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