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21:19:49Rita

印度之美 (Ellora艾洛拉石窟)

<攝於 奧蘭加巴德 往艾洛拉石窟路上(蘊藏石窟的德干高原) >

當看到這次的印度行程時,第一次注意到原來印度除了泰姬瑪哈陵之外,還有這麼吸引人的地方「石窟」,印象中一直以為石窟是中國的的專利,原來印度石窟是中國石窟的濫觴,並藉由當時的駱駝商隊傳遞到中國,而更發揚光大的。

出發前,在guide book上看到石窟的介紹資料,每個石窟都有其歷史淵源,都與宗教有關,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為主,石窟中每一處的雕刻或壁畫都是一則豐富的故事,佛陀、濕婆神、毗濕奴….等等,說真格的實在記不清楚這樣的歷史,但光是看它的雕刻與壁畫應該就擲回票價了。

這次共遊走了四個石窟群,包括Ajanta阿姜陀石窟、Ellora艾洛拉石窟、Pithalkora石窟以及Udaigiri烏代基利石窟,前三個石窟位於Aurangabad奧蘭加巴德(從孟買搭飛機約45分鐘航程),最後一個位於中央邦省的波帕爾,其中以Ajanta阿姜陀石窟、Ellora艾洛拉石窟最為有名,並列為印度石窟藝術的代表作,而Pithalkora石窟因石頭內含鐵量過高,使得山體坍塌而遭廢棄。

Ellora艾洛拉石窟
抵達印度的第二天清晨,從孟買搭飛機到Aurangabad奧蘭加巴德,開始展開石窟之旅。Ellora艾洛拉石窟是第一個參觀的石窟,書上寫著Ellora石窟群共包含12座佛教石窟(編號1~12)、17座印度教石窟(編號13~29)、5座耆那教石窟(編號30~34),這34座石窟是開鑿在南北走向長達2公里的新月形玄武岩壁上,其中最早開鑿的是佛教石窟,大約在西元4-7世紀,最晚的是耆那教,在8~9世紀之間。
<攝於Ellora第16號石窟 >

在前往石窟的路上,車子奔馳在德干高原上,右手邊綿延的山丘,相對高度看來並不是太高,火山岩的地質,使得山丘上樹木並不多,聽說石窟就隱身在這些山丘裡,原本以為石窟相當於是石洞,但當我進到這趟印度旅程的第一個石窟,Ellora第16號石窟,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膚淺了,走入石窟入口,第一眼見到一支雕滿花紋圖騰的石柱及一隻大象,把視線再對應到背後原本的山丘,開始驚訝古人的建築學、幾何學、甚至結構學的厲害,就像雕刻中的陽刻,把不要的部份刻除留下需要的部份,但它不僅是呈現外型,而且石柱上的紋飾雕刻,精細到令人驚訝。這座石窟中的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是最具代表性的,整座神廟是由一塊天然巨岩雕刻的,從崖頂向地面挖掘,神廟後壁垂直剖面33公尺,面積是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的2倍,高度為1.5倍。

它是屬於印度教的石窟,其中的凱拉薩神廟是為紀念戰爭勝利而興建,象徵濕婆隱居在喜馬拉雅山的凱拉薩山。整個石窟的雕刻滿是印度教的神話故事,還有一間供奉濕婆靈甘的神廟。
<攝於Ellora第10號石窟 >

繼續前進到第10號石窟,這種型態的石窟稱為「支提(Chaitya)」,是印度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泛指佛殿、塔廟,通常呈現U字型。長方形前殿兩側列有八角形的柱林,分隔出中殿和側廊,半圓形後殿中央安置小型圓塔,天花板則是仿木結構的肋拱形狀。這是Ellora石窟唯一的支提,裡面是暗的,需要脫鞋,天花板上的肋排拱頂,如忘記置身石窟中,還真會以為是木頭雕刻,當地的guide請我們把手電筒關掉,開始吟唱一段歌曲,渾厚的聲音迴盪在整個石窟中產生共鳴,或許是置身在石窟中,令人覺得心靈非常平和,覺得暑氣全消。
<攝於Ellora第12號石窟 >

第12號石窟雖沒入內參觀,但它主要的特色已經在它的門面顯現出來,垂直切割下來的石壁,開鑿成三層的建築,每一層都是由列柱支撐,只能再次讚嘆他們的厲害。
<攝於Ellora第32號石窟 >

第32號石窟是屬於耆那教,它是印度傳統宗教之一,主張否定種姓制度與一神論,將詐欺、貪婪、偷竊、暴力、色慾視為人生大罪,同時把去除殺生的念頭和行為看成無上的美德。耆那教僧侶為了避免呼吸時、不小心殺害空氣中的生物,經常以一塊白布蒙住嘴巴和鼻子。其中某一派別認為耆那教徒不應蓄私財,因此連衣服也不能有,只能以天為衣,因此在石窟中雕刻的人像都是不著衣的。

這個石窟的雕刻細密繁複,斑駁的柱面依然殘留有過往的華麗色彩,站在這會堂的中央往外望去,是德干高原的山丘,視野遼闊,再往內看是整間會堂空間,開始想像他們在會堂的情形,時間真是奇妙,時間會過去但它也帶不走空間,10世紀以後的今天,我們仍能有幸盤坐在耆那教徒的會堂,我想當初他們應該也沒想到吧!
Lazybone 2012-10-02 16:37:00

這邊一般人很難得到呢
謝謝妳仔細的分享 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