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3 13:21:55子路

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

近來位於大坑的一個豪宅樓盤大賣,大家都知道,那個樓盤是建於從前「虎豹別墅」的原址,虎豹別墅是目前本港少數僅存的三十年代具中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之一,既有西式的紅磚外牆、亦有中國式的飛簷、斜頂和裝飾圖案。別墅和花園外形都是中式設計,內裏由佈置、梯級、燈飾和窗戶上的圖畫則以西式元素為主 。虎豹別墅曾是香港的主要旅遊景點,尤其以當中的醒世壁畫、白塔最為人所熟悉,可是,有關建築已隨著地產的發展早已被拆卸了。

珠海學院建築系及古物古蹟辦事處昨晚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文化傳承:可持續性及美學」的研討會,邀請了來自北京、新加坡、台灣及香港的文物保護人士及學者,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文物(準確一點,是古建築)保護的重要性。

近年亞洲地區經濟發展蓬勃,不少重要的城市正在翻天覆地的進行發展,但同時間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卻以高速在消失,來自北京的祝新華女士指出,近十年間,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就是因為北京的急速發展,被拆掉了一半,而且仍然繼續在消失之中,她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北京的老胡同將會完全消失,可是,似乎仍未有很多的人意會到這一危機。

但在新加坡,情形卻有所不同。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主任王才強教授指出,曾受殖民管治的新加坡,在經過一後急速的發展以後,政府開始意識到保護新加坡舊建築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起,制訂新政策,容許在保護古蹟的前提下,作出新的發展,今天踏入新加坡,不難發現新舊並存,古今同地的新景觀。新加坡政府採用了世界先進的保育概念,把建築物跟當地歷史文化視為一個整體來加以保護,使到建築以一個有機的實體予以保存,並且配合全面的城市規劃,使到新加坡成為一個更有個性的國家。

同是曾受英國殖民管治的香港,卻完全是另一回事。眾所周知,香港的文物保護法例落後,要保護古建築,必先要解決擁有者的權益問題,因此本地的法定古蹟,絕大多數都是前殖民政府建築,私人物業佔絕對少數。中大建築系主任何培斌教授指出,近年香港社會開始注重以「集體回憶」概念來保護舊建築,漸漸取得成效,其中近來談得鬧哄哄的灣仔,就是利用「集體回憶」概念來保護舊區,獲得了不少支持及認同。

要推廣可持續發展概念,保存文物古蹟是重要的一環,但保存文物古蹟卻很多時跟城市發展產生衝突,如何平衡,社會應該多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