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17 19:44:57Spike Situ

[others] 美國教育券制度的一條舊聞

http://www.freep.com/news/education/evouch21_20020221.htm

意思是,voucher plan實施之後,碰到了合憲性的問題。

問題是這樣。voucher plan 希望讓窮黑人家庭的小孩,在上學時能有比較多的選擇,不必去很爛的公立學校,去私校也可以。所以政府就發 voucher 給這些家庭,而這些家庭也拿著 voucher 送小孩上私立學校去。

結果政府發現,超過百分之九十的voucher,都是由天主教會所辦的學校拿來兌現。以 Cleveland 一地為例,當地大約有 4,500 名兒童持教育券上學,每人每年的費用是 2,200 元。變成政府每年撥一千萬美元補貼天主教會的學校。而這可能違反美國憲法裡的政教分離原則。

voucher plan原本用意,就是要解決大城市貧民區小孩的就學問題,不必受公立學校的氣。因為在廿世紀裡,美國大城市的公立教育,有相當顯著的中央集權化趨勢,決策權力從家長與納稅人組成的學區委員會向上集中,落到了專業教育人員與教育局的手上,家長不再有能力透過社區政治的程序,監督或要求公立學校的品質了。而這是違反美國國民教育的傳統理念,即分權治理,neighborhood school, local school board 的作法。

Milton Friedman的主張是,voucher不但可用在私校,也可用在公立學校,希望引入一種「準市場機能」,讓家長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用手上的教育券來實現自己的選擇權力與影響力。

從這條新聞裡所暗示的是,公立學校的集權管理體制沒有變化,導致家長集體「棄絕」公立學校,公立學校仍然鐵板一塊,無所謂競爭。另一方面,私人興學的管制也沒有放寬;而天主教會所辦的學校在美國一向有很悠久的傳統與聲望,就成了家長選擇的出路。

天主教會的學校有何優點?第一,大多為住宿。第二,有嚴格的生活管理,因此學生可以避免惡劣環境的污染。第三,學業要求嚴格,將來有望唸大學,進了大學就可以改變家庭的狀況,脫離貧民區了。

啟示:
1. 私立學校會辦成什麼樣子,與家長的期望有關。
家長如果希望子女升學、要聽話不要學壞,私校就會辦成那樣,誰管你多元啟發自由發展。

2. 開放公立學校參與競爭,必須要有行政組織上的變革。而這會遭到既得利益的強烈反彈。老師當然希望工作有保障、薪水高、事情少,教學品質管他娘。(大學教授則希望最好不要面對學生,五年發表一篇所謂的論文在自己系上辦的刊物)

3. 由於教育券必須用在「受政府認可的學校」,意味政府的管制依舊存在。
Friedman在書裡提到的 Harlem Prep 不可能再重現,如果管制不放鬆。

4. 美國與台灣的問題基本來源相同--集權的公立教育體制,但是症狀大不相同。對症下藥,不能照抄人家的藥方。

5. 教育改革是一種制度設計的變革。
蛋頭經濟學家只講 voucher plan,肯定壞事。
要有完善的配套,voucher plan才會達成你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