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8 13:58:14Spike Situ

圍棋這一行的經濟學(1)

「圍棋這一行」的經濟學(1)

WTO版權協議即將生效,大多數在古早以前「盜翻」的圍棋書籍(大多由日本知名棋士所編寫)都要從書店撤架。由於我剛開始學圍棋,既然下棋是一輩子的事,當然只好將以後可能會用到的棋書先收集一番。可以說,最近三四個月的工作所得,有很大一部份是花在收集棋書之上了。

從這些棋書的出版資訊,可以窺探台灣圍棋界的狀況。而我的假說是,也許台灣的圍棋人口,即金字塔的底層,其基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舉例來說,世界文物的「吳清源名局細解」12冊。不用多說,這是一套經典著作;我有一個業餘二段的學弟,就是將吳清源名局細解列為必購棋書的推薦名單中,而且聲明:即使只有級位乙丙組的實力,也可以從這套書裡學到東西。後來也有機會出版名局細解的加藤正夫九段說,他小時候學棋,研究這套名局細解是不可少的功課。

然而,世界文物的這部吳清源名局細解,一共就只出過「一版」而已!換句話說,我手上買到的吳清源名局細解,即使看起來是全新的,但是它已經擺在架上17年(民國75年出版)之久了!以現在台灣出版業的慣例,一版的數目頂多只有三千至六千本不等。我不知道當初「吳清源名局細解」印了多少本,但想來大多就是六千本的水準。如果台灣的圍棋人口真有兩百萬(或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像「吳清源名局細解」這種經典,怎可能十幾年都賣不完一版?

對這樣的疑問,有個正在就讀經研所的學妹是這樣回應的:「吳清源名局細解」的地位,就和經濟學裡的許多原典著作(如Adam Smith的國富論,Alfred Marshall的經濟學原理,J. M. Keynes 的一般理論)一樣。只有已經身在經濟學術領域比較尖端的博士生或教授才會購買原典著作並加以研究;同樣的,只有在圍棋實力到達某一個程度的棋友(級甲以上)才會購買「吳清源名局細解」並加以研究。大學經濟系的學生不會也沒必要去閱讀原典,原典中的智慧精華都已經濃縮、簡化到一般教科書中;初級棋友也沒有買「吳清源名局細解」的立即必要,他們該優先購置並研讀的,乃是一般入門的圍棋教材。

是這樣嗎?那就來看看另外幾本入門類的棋書:

林海峰「死活的基礎」,也是許多人常推薦的基本死活習題,民71年出版,目前是四版。

高川格「圍棋基本觀念」,民73年出版,目前是民國89年的第三版。(LGS或IGS上,多的是不管佈局,一上來就跟你扭殺的棋友)

加藤正夫「初級手筋」,民國73年出版,目前是民國78年的第三版。

大竹英雄「官子入門」,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唯一一本討論官子常型的入門書,民國77年初版,尚未有再版紀錄。(反正中盤殺得死對方大龍就可以了?)

理藝的「兒童圍棋階梯講義」第一冊,民國87年初版,尚未再版。

當然也有例外,世界文物的「官子譜」就出到四版。(整人自虐兩相宜的超大型題庫,廣受圍棋班與圍棋老師的支持?)

也許這樣的比較不盡公平,畢竟世界文物在後來要面對理藝的競爭,有些書的銷量下滑了。但無論如何,從棋書的出版資訊裡,所反映的是:台灣的圍棋人口,恐怕是還有再增加的空間!如果台灣真有兩百萬圍棋人口,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所培養出來的最強本土職業棋士,就算拿不了世界冠軍,起碼也能在富士通盃或三星盃這種等級的世界大賽裡能進到八強、四強吧!
老虎五隻 2006-10-04 02:05:46

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