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01 14:16:39加加

青春期的玫瑰

有沒有想過﹐青春有多美麗?

昨晚﹐天各一方的父母都分別打了趟電話給我。不知為何﹐總覺得他們今次的說話有點感傷。想到他們都快到半百﹐開心快樂的日子﹐他們嚐過多久呢? 就評他們之間的關係﹐明顯這廿年來不和不快不合不在一起的時光遠比幸福快樂的日子多。在我還很小很小﹐沒有記憶的那段時候﹐應該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了。小時候﹐我什麼都不懂﹐媽媽為我付出的生命﹐我還沒來得及好好地多謝她。現在他們愈來想老了﹐身體也愈來愈要我擔心﹐一提到這些﹐我就想變得能幹點﹐我想他們快樂﹐而我知道我跟弟弟的幸福就是他們最想要的快樂。

每次媽媽提起往事﹐我總覺得她那時期的生活的太童話式了﹐因而我總有一種思想﹕悲劇總會跟在童話後面的。而且童話故事的那種happily ever after﹐幾乎都只存在還有太多青春的人的世界裡﹐要不就是返老還童的老人心中。

當大家都年青時﹐人生總有無限希望。世上﹐沒有比活在絕望之中更加難過了﹐就如有了絕症﹐判了死罪﹐跌在絕谷之下那種心情。記得前年舊室友們看過的電影﹐我也看了幾段﹐但不記得電影名字了。戲中一位在南美失去雙親的十二歲女孩﹐因為生活當了雛妓﹐導演在全片中﹐卻捕捉了女孩的一次天真的微笑﹐作為主題。在看不到盡頭的黑暗之中﹐她就是靠一個幾乎是無法實現的希望支持著﹕她希望有一天﹐她還能遇到那次付了錢﹐只陪她聊天﹐唱歌給她聽﹐要她好好的笑著睡去的好先生。這種歐洲文藝片﹐結局當然是迷漫模糊的﹐但是觀聚隨之而來的思緒﹐幻想﹐卻是肯定的。

我常常問媽媽﹕“當妳很快樂很快樂﹐完全沒有煩腦時﹐妳會不會擔心那反而是悲劇的提示?" 她的回答﹕“年輕時﹐真的沒想那麼多。相反是妳﹐妳也未必會知道生命真的可以是如此戲劇性的。”

對﹐少年不知愁滋味。年輕人想的﹐煩的﹐都是些奇怪的問題﹐只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就有資格這樣。我們像永遠有明天﹐就如 Gone with the Wind 中的女主角劇末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跌了還可以再來﹐只要還有那柔軟的身體﹐開放的頭腦和一顆赤子之心﹐。

如果說有那套電影對我有些什麼深刻印象﹐亂世佳人一定是其中一套。小時候看了幾次﹐都是明珠台重播﹐而我媽媽一定看﹐所以我就跟著。前一半除了女主角那十八吋的腰﹐沒有什麼深刻印象﹔倒是最後曾很寵愛女主角的男主角要終於要離開女誰角那段狠狠的絕情部份﹐之後女主角終於後悔﹐但已太遲﹐措失理智﹐但悲到底﹐她最後也決定返回故鄉﹐她站起來﹐再找到方向了﹐再之後播起的那段很好聽的音樂﹐我總記得(其實我會不會是其為那段音樂才記得這些呢?)。當時只覺得好看﹐感到有點說不出來的感覺﹐現在再想﹐倒也更明白了。

現在﹐我們都不活在如劇中那樣的亂世﹐我也不是佳人﹐但要我們面對人生中的挑戰﹐還真的會因歲月而增加。只是害怕是不能有什麼幫助的﹐我們反要欣賞它們﹐因為生命中的悲痛困難﹐就如玫瑰下的刺一樣﹐保護著我們﹐因為只要渡過了﹐我們就不會怕面對更大的難題了。我現在還年青﹐我知無論在那一方面﹐都還有希望﹐都可以叫我活得更精彩。

而生命﹐可以把它看成一朵玫瑰﹔它有花開﹐也有花落﹔每支玫瑰花開得最迷人的時段都不一樣﹐長短也不一樣﹔每朵花有自己獨特的顏色﹐吸引的人也不一樣。玫瑰的美﹐叫人陶醉﹐我們可以欣賞它的可愛﹐它的芬芳﹐它的璨爛﹐我們都知道它很美---但講別問為何﹐答案並不是重點﹐也不緊要。


青春﹐猶如一朵繁開之中的玫瑰。如果你硬要它去解釋自己﹐你只會蹧蹋了它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