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5 09:49:18江大小姐

文革.女人

今個母親節
乖乖的請媽媽飲早茶
然後獨個兒不知逛了多少個小時的街
回街吃晚飯看電視
很頹廢的一天
不過記下連著看的兩個電視節目

《鏗鏘集》說文革四十年
那是個似是發生在遙遠的時代的事
但影響著多少年中國人的身心
當年香港人為何那麼怕回歸?不就是文革後遺症嘛
那個火紅的年代
中學歷史課上總是寥寥數句帶過
不只是因為敏感
更是因為填鴨式考試制度不容許深入分析
喜歡貼題目的學生更不會愛這種「點貼都死」的題目
會考出貓?除非是貼題目背熟吧
否則有無線上網又如何?短短個半小時可以做出什麼?
大事大非的歷史此時只成為考試的伴菜
感興趣又如何?
複雜多角度令人頭疼
傷痕文學又太遙遠了
還是對著大堆書無力看
那個匪夷所思的年代
應該慶幸無根的香港人避過了?
但我們始終避不過命運…

《女人唔易做》大結局
這是部無線現時最拿手小菜的示範作
都市小品劇種始終是強項
人物個個性格突出有弱點
情節是輔助而行,所以就算有堆砌水分都不打緊
只要觀眾看得肉緊就成
什麼叫好劇本?情節無可挑剔的可遇不可求
只要覺得人物豐滿演員表現過關看得肉緊
情節其實是過眼雲煙(尤其是電視劇,最後記得的是情節還是人?!)
記得角色和關係
戲假情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老生常談的戲劇硬道理

當然骨子裡的大女人傳統主義應是嚴重被「知識份子」責難的成分
認識一個鮮有看本地電視的朋友
說著她跟她教師媽媽如何邊看邊罵女人
女權過度膨脹?男人傳統得太臉譜?這樣就叫做女強人?
但吊詭的是,劇中人個性處事可以散落在身邊的你和我
挑著一言半語絕對可以身同感受
戲劇本來是把真實的點點聚合起來
尤其是大台港劇面對的叫普羅大眾
不是不斷說要批判挑刺才是叫做有思考批判
電視劇能夠提供討論空間就是成功
閱讀著討論區的男女大不同串比情節本身可能更過癮
這就是劇集(=文化產物)的成功之道了
當然戲裡的贊助太明顯礙眼
但總算正式開啟了香港電視Product Placement的時代了
記得有本《廣告死未?》的書說著
當年《戇夫成龍》如何無心插柳的為「老婆餅」作Product Placement
大台那時沒有收錢
現在要好好的發財了
這個世道不只要專才
當編劇的應該順道修讀廣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