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02 16:06:58珠穆朗瑪

再訪北京法源寺

這次,我走了不同於上次的教子胡同,從西磚胡同進,結果出現在法源寺的另一邊。寺門前有三個年老乞者在說笑聊天,兩男一女,兩個男的看見我拿著照相機從遠處對著法源寺,立馬自動的杵著雙拐拐出了鏡頭,留在原處的老太太可不依了,待我走近,老太說我的照相機把她給照了進去,非得給她點兒錢不行。

法源寺的門房說寺院11.30-13.00已經休息了,要我下午再來,這可好了,這個附近沒啥好逛,天氣又嚴寒,傻子才上大馬路上吹風,我試著用折衷的辦法向門房要求---允我在大院逛逛,不進內殿。
幾年前我已經來過,大殿裡的展覽物我看不太懂,進不進去都一樣。
門房說:「行,您還是得買票。」
當然,我想都沒有想過要佔共產黨五塊錢的便宜。這幾年北京的旅遊景點票價三級跳,幾乎都是從前的價錢後面加了個零,只有法源寺的門票和從前一樣,還是五塊,光這一點就值得讓人肅然起敬。

院裡,出家人拿著容器從容無聲的上食堂打飯,他們中沒有女眾,多半年輕,衣著整潔,態度莊重,年前來的那次就給了我很好的印象,不像前日我拜訪的白雲觀,觀內道士在院內打嬉罵笑,要不就半仰在倚子裡曬太陽,雙手疊在腦後,兩腳登在漢白玉欄杆上,隨著一登一登的勁兒,椅子的前兩腳也一下一下的離地。
從這兩種出家人的比較,就可以看得出來漢傳佛教與道教的警戒不同。

法源寺的廟宇建築風格是樸素大方的,寺內沒有做作的池光水影,也不像別的寺院用著御賜的翠綠琉璃瓦,而是與民居同色的青筒瓦頂,簡樸的青磚山牆面上鑲嵌著磚雕,在樸實中寓著精緻,即使沒有富麗堂皇,法源寺仍舊穩坐京城第一古剎。唐朝的鑒真和尚由揚州東渡東瀛弘法,在東瀛元寂坐化,1978年坐身運回北京展覽,也是選在法源寺。

最後進的藏經樓,是寺內最高、最大的建築,像個壓軸的寶物鎮在底座;吃飽飯在後院散步、穿著毛背心的出家人,主動的向我介紹著法源寺內的寺藏,經刻、石碑和憫忠台東西外牆上的古代石刻都彌足珍貴,藏經樓前的銀杏樹已經好幾百年了,原來是對稱兩棵,另外的一棵文革時候,在樹下燒了幾天幾夜的經書而被燻死,出家人的語氣有著深深的不捨。

我感覺的出,出家人也想和我說說話,我卻是心懷不軌,一會兒就把話題導引到李敖著的北京法源寺上面,出家人回我說---
他沒有讀過這本書,也不知道李敖其人,還以為李敖是要競爭諾貝爾和平獎。「北京法源寺」問世後也沒有給法源寺帶來來人潮訪客,袁世凱也沒有在此停留過,何來譚嗣同的夜訪,如果硬要把這些事與法源寺攬在一起,該是為了戲劇的張力,把它當做小說看罷。

出家人對於我的世俗問話起了戒心,回答的小心又謹慎,臉上有著不參與世事的清潔,我這個俗人與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俗事,冒瀆了對面的出家人,讓我站在正午的陽光下慚愧得無地自容。
這個接觸,給我的人生上了一課。

出法源寺,兩位杵雙拐的乞者還在,迎著我的大步,一拐一拐的跟上。
「三克,三克,媽累,媽累」
聲音在我的腦後響起。


袁世凱寄宿的是北京法華寺,以我的個性是一定要去一趟,北京共有3座法華寺,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的是崇文區的法華寺。從宣武區到崇文區,出西磚胡同搭6路公交車一塊錢就到。公交車行駛在南城的小街上,一幕幕的過眼景色都不太高尚,有句老北京俗話比喻北京城--「東富,西貴,南窮」,形容的一點都不錯。

法華寺所在的法華寺街,街面上有好幾座建築工地地盤,才會有滿街的外省民工和櫛比的廉價小飯館,要不是我的小心謹慎,一定會錯過了目標,我所要找的法華寺只有牆上鑲嵌著一小塊寫著「法華寺」的蒙塵石板,不仔細尋找很難發現,建築物外表怎麼看都不像個寺院,沒有氣勢更別說靈氣;一個大姑娘在我跟前下了自行車準備推車進寺,我跟了上去,原來法華寺成了個超級大雜院,擠著不下幾十戶人家,連通道也被違章盤據著,大姑娘邊停自行車邊回答我的問話:「是呀,這裡就是法華寺。」

乞丐趕廟公,凡人驅神佛,哪裡還有寺院的靈氣。

根據文獻記載(這則文獻也可歸於歷史)
北京法華寺
位於崇文區法華寺街,建築年代不詳,清康熙與同治年間皆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其建築有山門,三大殿,東、西配殿,山門為三開間歇山頂建築,山門兩次間為欞窗,正間券門上有一匾額上書「大興法華寺」。其後三進大殿均面闊三開間,有前廊。
東、西配殿亦為三開間,東、西有跨院數十間配房;民國年間配房已做為臨時停靈的靈房;現今鐘、鼓樓已不見,只存山門,大殿和部分配房。
清代,法華寺一代是駐紮八旗軍隊的營房,順治18年(1661)改成正藍旗教場,維新派譚嗣同奉光緒皇帝密旨,深夜到法華寺與袁世凱密議,被袁世凱出賣。
2.2004

http://tw.pg.photos.yahoo.com/ph/fayuan4wd/my_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