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4 10:56:02ㄚ雄

第二十一回 不斷的感受到自己為何是自己的呼喊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自己應該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對啊,所以我這次就沿著這個點繼續鑽研下去了,

談到讀書和作學問,其實這是不同的事。

讀書,一般是指閱讀文本、圖形和構成意識概念的文字組合。

因為範圍太大了,包含了散文小說到專業的教科書都是。

所以若我在口語上表達說要需多讀書,其實那是模糊的說法。

因為每個人都會讀形形色色的書,只是像我這種研究社會科學的人會比較龜毛些,會具體的指出作學問要念具有概念的書。

什麼是概念的書?就像湯瑪斯。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這本書公認是經典了,那麼讀完了之後又該如何?就去找看看有沒有延續的研究作品。

以我而言,我就找了一本Paul Thagard的<<概念革命>>繼續讀下去。

總之,知識的堆砌是在一連串的吸收之後自我進行消化,有時候必須不斷的去擴張吸納知識的那個胃。

以我而言,我就曾經在二十出頭時,讀遍了大部分的日本文學名著。
到大學之後,也不斷的在整個西洋史中考掘新的知識來吸收。

這些事情,其實每個人都在做。只是對象和方式不一樣。

我的對象是知識本身。

有些人可能把焦點放在某些娛樂或消費上。

我的方法是透過閱讀文獻。

有些人可能是透過傳媒或廣告或到現場去考掘。

無論如何,我們都在滿足自己對知識的好奇。

建構個人的獨特性和觀察環境的方式。

然後,你也許問我?

那麼這樣讀了非常多的書之後,會不會變成一個怪人?

因為你所讀的都是多數人都讀不懂的書。

當然你談出來的概念和知識,可能多數人也聽不懂。

可能只有程度相近的同好才能聽的懂彼此的語言和內容。

因此這些人最後只能和自己的同類在一起,無法和其他人相處。

我們過去說作研究的人是活在象牙塔裡面,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有沒有人可以回答我的懷疑?

真的會有人喜歡掉進象牙塔裡面嗎?或者那是不小心的?

我大約在二十出頭時,讀的書接近一萬本時已察覺到這樣的困惑。

因為我已經發現,我說的語言有點像是火星文了。

後來我讀了<<人子>>中的一篇文章<獸言>時,才發現不是只有自己這樣覺得。原來,這樣的疑惑,別人也曾感覺到的。

因為思考所使用的語言比較複雜,我的個性就變的比較複雜了。

就這樣,那個強說愁,好拔劍與人決鬥的少年。

慢慢的就變成一個喃喃自語不知所云的年輕人。

又有那麼一個晚上,煉金術士出現在我的夢裡(對不起,保羅。科賀我盜用了你的概念。)

他對我說,你必須找到真理(為什麼不是寶藏呢?真偏心。),在那之前你永遠不會老。(這是無年限的工作契約嗎?)

你會看到興盛與衰亡,一個國家的滅亡和再度建立。

天啊,這真是太嚴厲了。那些只需在歷史書上看看就好的,我居然要親自見證?

總之,不容我爭辯的。鍊金術士就消失在空氣中了。

上面這些話,跟我前面談的研究學問有何關係呢?

我想說的是,其實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帶著一個使命的。

這個使命未必是去贖原罪,去宣揚神的博愛和偉大。

有可能只是希望你明白,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一件事是他命中注定要去作的。

也許是好事,也許是壞事。

我們都會在一生的活動中,不斷的感受到自己為何是自己的呼喊。

也許現在的你快樂,或者不快樂。

不過你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是自己?不是嗎?

讓我祝福讀到文章這裡的你,

願你快樂作自己。

PS.因為上面的推論.......我知道自己是個講火星文的怪人.......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