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6 00:44:52謝飛
悟
悟
僧侶誦經之聲,總有一種特殊的韻律,既像是通達天庭的暗碼,又似是與外星人的電波交流﹔置身其中,全神貫注,再而靜心思考,時會有所「參悟」。
古寺聽經,想通了一些道理。
人,既有人性,亦有獸性。人獸之別,在於克制與容忍。野獸餓了,就饑不擇食﹔當有排洩之需,亦因為欠缺了羞恥之心,而隨處大小便。人畢竟受到知識、禮法、文化及環境的掣肘,既擔心別人的感覺,亦掛慮自己的面子,是為之人性。年歲愈大,愈是老練,動物性就會日漸減少,人性的顧慮則與日俱增﹔獸性是原始的基本需要,乃天生之條件反射,並沒有善惡之分。獸性多寡,所影響的只是文明與否。充滿獸性之人,未必一定是壞人,只能稱之為蠻人。
但除此之外,人亦有佛性和魔性。對於萍水相逢、非親非故的人,施以無條件的援手,就是佛性使然。無緣無故地作惡,或幹出損人而不利己的行為,則乃魔性驅使。佛性和魔性,令行善或作惡的人,往往無法對自己的舉止作出解釋,若相信玄學,這就是「業」﹗
魔性蓋過了佛性,人就歸屬邪惡。獸性與魔性之間,卻沒有必然關連,粗魯無禮者可以是心地善良之輩。佛性,亦非必要憑後天的文化修為和教養得來。人們慣將冷血兇徒說成「沒有人性」,但其關鍵實非在於人性之多少,更重要的,是心有魔性,人才會變得兇殘﹗大奸大惡、毒歹心腸的人,面上也可以裝出文質彬彬﹗外面覆蓋覑人性,裏頭充斥覑魔性,方是世上最可怕又防不勝防的「邪惡方程式」。
儒家先哲對於人屬「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向有所爭議,如以「人獸佛魔」四性並存來解釋,豈非更為清晰﹖內心戰場,正是人性和獸性的對立外,魔性和佛性無休止的爭持。
僧侶誦經之聲,總有一種特殊的韻律,既像是通達天庭的暗碼,又似是與外星人的電波交流﹔置身其中,全神貫注,再而靜心思考,時會有所「參悟」。
古寺聽經,想通了一些道理。
人,既有人性,亦有獸性。人獸之別,在於克制與容忍。野獸餓了,就饑不擇食﹔當有排洩之需,亦因為欠缺了羞恥之心,而隨處大小便。人畢竟受到知識、禮法、文化及環境的掣肘,既擔心別人的感覺,亦掛慮自己的面子,是為之人性。年歲愈大,愈是老練,動物性就會日漸減少,人性的顧慮則與日俱增﹔獸性是原始的基本需要,乃天生之條件反射,並沒有善惡之分。獸性多寡,所影響的只是文明與否。充滿獸性之人,未必一定是壞人,只能稱之為蠻人。
但除此之外,人亦有佛性和魔性。對於萍水相逢、非親非故的人,施以無條件的援手,就是佛性使然。無緣無故地作惡,或幹出損人而不利己的行為,則乃魔性驅使。佛性和魔性,令行善或作惡的人,往往無法對自己的舉止作出解釋,若相信玄學,這就是「業」﹗
魔性蓋過了佛性,人就歸屬邪惡。獸性與魔性之間,卻沒有必然關連,粗魯無禮者可以是心地善良之輩。佛性,亦非必要憑後天的文化修為和教養得來。人們慣將冷血兇徒說成「沒有人性」,但其關鍵實非在於人性之多少,更重要的,是心有魔性,人才會變得兇殘﹗大奸大惡、毒歹心腸的人,面上也可以裝出文質彬彬﹗外面覆蓋覑人性,裏頭充斥覑魔性,方是世上最可怕又防不勝防的「邪惡方程式」。
儒家先哲對於人屬「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向有所爭議,如以「人獸佛魔」四性並存來解釋,豈非更為清晰﹖內心戰場,正是人性和獸性的對立外,魔性和佛性無休止的爭持。
咁耐冇寫野, 去做做和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