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2 15:17:06過於喧囂的孤獨

黑洞

看完行路難,腦子裡徘徊不去的是那種走在小徑上的恐懼感。博士班的課與大家都對不上,自己上下課是很自然的事。昨天交了第一篇作業,自己非常不滿意,不知道是自己弄錯了格式,還是老師根本不在乎,反正持續的忐忑不安令我厭煩,我願意重寫,但是如果老師瞭解我的意思,我大可邁進一步繼續其他的報告。

我想出國讀博士班最艱苦的應該是第一年和拿到ABD(博士候選人)的時候。第一年不用說,大多數人在出國前除了考試之外根本沒有英文聽說的經驗,我很幸運,以前多有機會與外國人接觸,來到這裡並沒有太大的聽說問題,第二週起已經能在課堂上與教授同學們討論。但是即使對像我這樣受過嚴格閱讀訓練的學生,對這種閱讀份量也感到痛苦,一種不停追趕也看不到的目標。不過我很清楚我會熬過去,畢竟這真的不難,一點也不難,真正困難而且可怕的是柯裕棻形容的那種巨大而且空洞的孤單,諷刺的是,那種孤單對走上學術之路的留美博士生來說,卻又是必須享受其中的情境,因此在某些必要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期望被那樣的孤單包圍,讓自己真正沈寂下來。

這種孤單如影隨形,經常在最忙碌的時候像一團黑影從背後席捲而來,然後腦子突然停頓,看著推積如山的書冊發呆...我想這種孤單在第二年會消失一陣子,當課程即將結束,要面臨資格考的時候,生產東西與吸收不太一樣,閱讀成為有預謀,有計畫的行動,而不會像上課一樣讀一堆不喜歡又不得不讀的東西。(我們的資格考是兩篇area paper,其實比考試還難)通過資格考之後,馬上要面臨的是人生第一篇完整的大研究,博士論文。但是寫論文就是一種最正式的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博士訓練的其他部分各校會有不同,但博士論文一定雷同。ABD階段腦中揮之不去的應該是畢業後的人生,如果不想當教授要做什麼?如果找不到教職怎麼辦?我真的要進入學界參與她們的遊戲規則嗎?不停的寫論文,教書?

我喜歡教書,也喜歡做研究,但是這些都不足以讓我趕走那巨大而空洞的孤單,我能做的只有將這孤單內化,成為我身體與人格的一部份,但是這對我身邊的人太不公平,為什麼她們要在忍受了這麼多年沒有我的日子之後,等到的卻是一個不時用防護罩包起自己的兒子/弟弟/先生/朋友?這些例子太多太多,太多人讀完博士班性格劇變,憂鬱症幾乎是留美博士生的精神伴侶,但卻是家鄉親友的殺手,我堅決駁斥這種負面影響,我宣稱這種影響對我只是皮肉傷,不打緊的。

但我一點也不知道,即使我完整地回到家,我的心是不是還像以前那樣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