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1 08:22:04黃藥師
每日亮光-C77:你家愁苦必加增嗎?
●●每日亮光只是輔助的材料,不能取代自己有問題向神、傳道人及肢體的求助與求救,也不能取代教會生活(教會的崇拜等聚會及與肢體互相的禱告扶持),更不能取代自己每天讀經禱告與神親近的時間。●●
收到一封轉來的文章,很真實地將現在家庭及親子的問題描繪出來。文章的大意如下:
父母的陪伴越來越少,「蘇菲亞的孩子」越來越多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卻沒時間陪孩子……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Angus,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綠豆很小,反覆的做很無聊,有時候Angus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撿綠豆,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
‧ 第一種代理父母: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
外傭侍奉得無微不至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眼高手低」的小主人。
‧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 父母逃避教養責任,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
‧ 第三種代理父母: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現代的父母,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但當孩子缺乏陪伴,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父母卻無從察覺。
‧ 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 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
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陪伴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費心打聽,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一時的企業家,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數度去電,告知父親的渴望,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你們別忙了!我是自作自受,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讓他們給傭人帶…」
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布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前兩項即為「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及「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
當然這篇文章只有呈現問題,但是沒有真正解決之道。
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相信並按著上帝的話,去調整生活的優先順序。
詩 16: 4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或譯:送禮物給別神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
神的話清楚地預言這篇文章所呈現的問題,不按神的優先順序,就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什麼是神的優先順序,簡單而言,按著先後順序就是:與神的關係(包括自己的靈修及教會生活),與配偶的關係,
與孩子的關係(再來才是與父母,與兄弟姊妹,及按著遠近親疏的親朋),最後才是工作(學業或教會的服事)。再說得清楚一點,就是如果一切不按著順序,或按著順序卻不是為主而活,愁苦就必加增。
這是神的保證,但是很可惜,連大多數基督徒都不相信,拼命往苦海裏跳。
其中最大的禍因,就是「錢」,父母就算不是自己貪錢,但是父母總以為有比較好的物質環境對孩子就比較好。這實在是撒但最有效的謊言。
前幾天才聽一家從國外回來的家庭分享他們如何享受到按神的優先順序的美好生活。他們的見證,大致上是這樣:這對夫婦結婚後就買了很好的房子,又花了不少錢裝璜,後來生了兩個女兒,夫婦都有很好的工作,可是幾年來手頭都很緊,因為大部份錢都要還貸款,夫妻關係也常常很緊,簡單的說,就是雙方工作都很忙,妻子回家後還要帶小孩,先生工作常很晚,怎麼有心力時間彼此多了解。
一直到一天半前,先生有外調國外管理工廠的機會,他們很掙扎,因為為了錢,夫妻和孩子,就要分居兩地,全家一起去,收入就少了,房子又捨不得賣,也捨不得租給別人;最後因為按著聖經的原則,夫妻不該分開,所以全家搬去,搬去之後,掙扎之後,也願意順服神的心意,把房子賣掉,貸款還清。結果,手頭鬆了,壓力都小了,先生在工作上的困難,太太也有心力了解,並在禱告上扶持,親子關係更好了。
另一個很棒的見證,可看道聲出版社出版的《但以理讀書法》(金東煥著,楊國綱.王桂珠譯),作者因著母親嚴格堅持按著神的優先秩序生活,以一個資質平庸的條件,從漢城大學第一名畢業。
當父母為了錢,為了工作,不只與神的關係犧牲了,也犧牲了孩子的成長,也犧牲了親子的關係,家長總以為用錢可以彌補,其實用錢是買不回來的。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認識神真理的基督徒還不肯離開「愁苦必加增」的路呢?
收到一封轉來的文章,很真實地將現在家庭及親子的問題描繪出來。文章的大意如下:
父母的陪伴越來越少,「蘇菲亞的孩子」越來越多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卻沒時間陪孩子……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Angus,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綠豆很小,反覆的做很無聊,有時候Angus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撿綠豆,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
‧ 第一種代理父母: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
外傭侍奉得無微不至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眼高手低」的小主人。
‧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 父母逃避教養責任,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
‧ 第三種代理父母: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現代的父母,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但當孩子缺乏陪伴,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父母卻無從察覺。
‧ 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 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
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十二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陪伴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費心打聽,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一時的企業家,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數度去電,告知父親的渴望,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你們別忙了!我是自作自受,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讓他們給傭人帶…」
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布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前兩項即為「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及「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
當然這篇文章只有呈現問題,但是沒有真正解決之道。
真正的解決之道,就是相信並按著上帝的話,去調整生活的優先順序。
詩 16: 4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或譯:送禮物給別神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他們所澆奠的血我不獻上;我嘴唇也不提別神的名號。
神的話清楚地預言這篇文章所呈現的問題,不按神的優先順序,就是以別神代替耶和華。什麼是神的優先順序,簡單而言,按著先後順序就是:與神的關係(包括自己的靈修及教會生活),與配偶的關係,
與孩子的關係(再來才是與父母,與兄弟姊妹,及按著遠近親疏的親朋),最後才是工作(學業或教會的服事)。再說得清楚一點,就是如果一切不按著順序,或按著順序卻不是為主而活,愁苦就必加增。
這是神的保證,但是很可惜,連大多數基督徒都不相信,拼命往苦海裏跳。
其中最大的禍因,就是「錢」,父母就算不是自己貪錢,但是父母總以為有比較好的物質環境對孩子就比較好。這實在是撒但最有效的謊言。
前幾天才聽一家從國外回來的家庭分享他們如何享受到按神的優先順序的美好生活。他們的見證,大致上是這樣:這對夫婦結婚後就買了很好的房子,又花了不少錢裝璜,後來生了兩個女兒,夫婦都有很好的工作,可是幾年來手頭都很緊,因為大部份錢都要還貸款,夫妻關係也常常很緊,簡單的說,就是雙方工作都很忙,妻子回家後還要帶小孩,先生工作常很晚,怎麼有心力時間彼此多了解。
一直到一天半前,先生有外調國外管理工廠的機會,他們很掙扎,因為為了錢,夫妻和孩子,就要分居兩地,全家一起去,收入就少了,房子又捨不得賣,也捨不得租給別人;最後因為按著聖經的原則,夫妻不該分開,所以全家搬去,搬去之後,掙扎之後,也願意順服神的心意,把房子賣掉,貸款還清。結果,手頭鬆了,壓力都小了,先生在工作上的困難,太太也有心力了解,並在禱告上扶持,親子關係更好了。
另一個很棒的見證,可看道聲出版社出版的《但以理讀書法》(金東煥著,楊國綱.王桂珠譯),作者因著母親嚴格堅持按著神的優先秩序生活,以一個資質平庸的條件,從漢城大學第一名畢業。
當父母為了錢,為了工作,不只與神的關係犧牲了,也犧牲了孩子的成長,也犧牲了親子的關係,家長總以為用錢可以彌補,其實用錢是買不回來的。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認識神真理的基督徒還不肯離開「愁苦必加增」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