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2 03:55:39jbe0u28v4v

三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 豪美科技【汽車雜誌評選】三鏡頭行車紀錄器~行車超安心

“滴滴打驢”被緊急叫停,“滴滴打人”在這個地方卻很火爆!

滴滴打驢,這樣算虐待動物嗎?

此驢非彼驢。滴滴打車你聽過,滴滴打驢你聽過嗎?連“黑出租”、自行車都能搞成創業項目,小電驢為什麼不行?為此“黑摩的”掛上共享的名義,走上瞭“滴滴打驢”的康莊大道。

然而,還沒來得及等大風刮起,剛剛上線的“驢的出行”網約電動車就被叫停瞭。2017年12月18日,南寧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驢的出行”接單客運經營行為涉嫌違規,已叫停相關服務。




網約電動車被監管叫停

日本的“滴滴拉屎”已經盈利瞭,印度的“滴滴打人”讓警察失業瞭,聽說還有“滴滴叫雞”正在生產的路上,沒有滴滴做不到,隻有你想不到!

身披綠馬甲,頭戴小紅帽,哪裡需要哪裡跑!“滴滴打驢”你是不是也沒想到?

近期,廣西南寧街頭出現瞭一批身著綠色外套,頭戴小紅帽的“小電驢”司機,他們穿梭在街頭巷尾,隨著手機“滴”的一聲提示,便奔向指定的目的地。

知道滴滴打車,應該很容易理解這個滴滴打驢的新型出行方式。跟網約汽車一樣,在打車軟件上後輸入起點和終點,平臺會就近派單。乘客可以選擇呼叫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這幾類車輛的車主也可以在平臺接單、送貨,兼職賺錢。

不同的是從原來鐵包皮換成瞭皮包鐵。而號稱“電車之城”的南寧,碰上滴滴打驢的創意似乎就是天作之合。

自2002年南寧“禁摩”後,電動車數量急劇上漲。截至2017年7月底,南寧市區註冊登記的電動車已達205.1萬輛,居中國各城市前列。

在南寧,電動車的使用率也很高。南寧鬧市區一位看車師傅表示,電動車停車白天收費1元,晚上收費2元,他每天的收入能有1000多元——數字反映出南寧電動車數量的龐大,也映射出滴滴打驢市場的商機。

據瞭解,上述電驢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司機均來自一個名叫“驢的出行”的網約電動車平臺,這款電動車版的叫車軟件被網友稱為“滴滴打驢”。該軟件上線僅幾天時間,平臺下載量就達到5000次,電動車註冊量也將近500輛。

除瞭打驢業務,該平臺同時還提供全新和二手電動車售賣、電動車配件展示售賣以及個人閑置商品發佈銷售等服務。

“感覺電動車挺好的,環保便捷,規范化就好瞭。”廣西學生馬林認為,網約電動車的火爆說明市民有需求。

“三個九”也表示:“去過南寧的人都知道小電驢在當地的地位。南寧公交車太慢,小汽車太堵,地鐵又太少,其他交通工具去不瞭的地方小電驢都能去。”在南寧有個段子大概能表達南寧人對交通的無奈:偷個電瓶車養你!

滴滴打驢看似深得人心,不過好景不長,上線短短幾天,中途還時運不濟遇上瞭連夜雨,12月18日南寧市交通運輸局發佈聲明稱,“驢的出行”接單客運經營行為涉嫌違規,已叫停相關服務。

據南寧有關部門表示,南寧市禁止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等非機動車從事道路旅客運輸經營。因此,如果有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通過“驢的出行”平臺或其他方式接單進行客運經營,均涉嫌違規,交通運輸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查處。

一場大雨4鏡頭行車記錄器澆滅瞭滴滴打驢的熱情。

驢死誰手?

“這個平臺不是說不可以拉客瞭嗎?我還能不能坐啊?”雖說已經違規被叫停,但我一位正在南寧旅遊的朋友25日幫忙測試瞭一下,打驢服務似乎仍在正常運行。

面對客戶的質疑,驢的師傅似乎也沒有什麼概念:

“我們一般都是拉人啊,這個東西可能正在爭議階段吧,我也不知道……”據這位師傅表述目前“生意還可以”。

面對監管叫停,有很大一部分聲音在為小電驢鳴冤。事實上,滴滴打驢有一個善意的出發點。

“驢的出行”所屬的驢來驢往公司創始人黃樂稱自己曾是一名滴滴司機,看到南京有大量電動車資源,就首創瞭這個網約電動車模式。

驢來驢往打出的口號是“怕堵車,用驢的出行”,很好的抓住瞭大城市容易堵車的痛點,這也是多年來電動車一直經久不衰的關鍵。

“擁有一部電動車,就能月入5000!”驢的出行的口號讓本來就電驢老司機們激動瞭起來。

在南京、杭州這樣的城市,由於交通環境確實不盡人意,加上電動車並沒有遭到禁止,每天上班成片的電動車大隊隨處可見,他們既不坐公交,也不乘地鐵,更不會打車,隻有在這些城市真正生活過的人才知道,電動車才是這個城市最快的交通工具。

但便捷、便宜卻不能成為滴滴打驢的免死金牌。說到底,打驢的和打摩的的性質一樣,加上運營方面資質不去全,滴滴打驢無疑就是“黑摩的”瞭。

黑摩的

“黑摩的”主要是指那些在城區非法上路、非法拉貨載客的三輪車、摩托車。危害大但根治困難:一是從業者多為困難群體,取締後面臨生計問題;二是大多數乘客認為“黑摩的”便利,不配合取證;三是車主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躲避執法。

更有人忿忿不平:

“滴滴打車這樣的‘黑出租’都能上路,為什麼滴滴打驢‘黑摩的’就不能拉客?”

說實話,新服務確實很方便快捷,但在運營資質不全的情況下,萬一發生事故,責任劃分和理賠都是難題。一句話,除瞭本身電驢載人的安全系數偏低之外,它的風險承擔能力也相對較低。

除此之外,就像官方所定義的,黑摩的從業者多為困難群眾,也就是說,如果在載客過程中出現瞭意外事故,這些人同樣無法承擔損失。

驢的叫停的原因很簡單,安全問題。不論從行駛者資質、車輛來源、抑或車輛質量等方面看,都沒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來兜底。

實際上,滴滴打車的存在也一直備受爭議,在環保減排的倡議下,顯然電動車更符合時下主題。但安全是根本,單從這一點,驢的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就很渺茫瞭。

而面對監管叫停仍然上路接人的行為,當地很多人表示,南寧電動車很多,別因為這樣非法運營讓大傢都不能上路瞭!

意外的收獲

盡管經歷瞭短暫的紅火,短命的滴滴打驢也給未來留下瞭一些可能。

從現在已有的數據看來,“驢的出行”僅推出3天、APP下載量就已經破5000的發展速度和不少人熱捧甚至支持合法化的呼聲或可證明。

業內人士劉興會表示:“尤其對當前處於野蠻瘋長階段的共享經濟而言,“驢的出行”實際上給予瞭公眾很多積極的思考和啟示。”

首先,從融資與運營模式來看,“驢”復制的是網約車模式。

也就是說,其運營企業隻是一個連接智能手機與司機客戶端的雙邊平臺,是一個智能管理系統。既不用N輪融資用以應對高企的準入成本,也不用投入人力物力來維持後期的管理和運營,屬於低成本的運作模式。

單單隻從市場經濟角度而言,滴滴打驢相對於共享單車之戰的燒錢更有生命力。短時間內快速上漲的業績就是很好的證明;

其次,從市場定位來看,“驢的出行”瞄準的是網約車與共享單車市場的中間地帶,既提供短途快速輕便的客運服務,也就是空白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惹非議,驢的出行之後或許會有真正嘗到鮮味兒的人;

除此之外,較之於出租車私傢車等機動車輛而言,電動車保有量要大得多、分佈面也廣泛得多。如果將這部分海量閑置資源投入運行,對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補充。這在道路擁堵、公交擁擠、打車難的很多大中城市尤其明顯。因此,從解決市場痛點來看,“驢的出行”可謂定位清晰,應該說很有市場前景。

劉興會認為,滴滴打驢的橫空出世又早早夭折,隻不過由於缺少前期細致的籌劃與規范,後期運行中也未規避安全隱患。也因為準備工作不足導致其存在合法性失去瞭基礎,被叫停肯定就是理所當然的命運瞭。

另外,驢的的市場需求量也反映瞭部分地區交通問題,有需求就有市場,驢的出現找到痛點和空白,隻不過用力失當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網約摩的並非驢的出行一傢,隻是南寧作為電驢之城,首先爆發出監管問題而已。

東南亞:驢的王國

說到網約摩的,東南亞稱王沒人敢爭搶。

·優步看重的越南市場

越南是東南亞名副其實的摩托車王國,9000萬土地上卻有超過4500萬輛摩的,即平均每兩個人就擁有一輛摩托車。

這也讓Grab、優步等知名網約車平臺嗅到商機。2014年11月,Grab在越南正式推出GrabBike網約“摩的”服務;去年4月,優步也在越南推出名為“UberMOTO”的網約“摩的”服務。

·泰國版滴滴打驢

GoBike是一個泰國網約摩的平臺,近日該公司宣佈獲得480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一批私募股權公司、傢族信托以及高凈值人群,主要來自東南亞和歐洲。之前這傢公司於2016年3月獲得瞭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泰國的一些投資人。

平臺上的駕駛員不僅能接送客人,還能去配送包裹、文件和雜貨等。同時食品和衣服配送的垂直行業能為用戶帶來更多增值便利,目前GoBike主要在曼谷經營。

·印尼的多功能網約摩的

根據2015年印尼摩托車覆蓋率給出的統計表瞭,人均摩托車的占有率到達瞭百分之80之多,去掉老、幼、及其他身體因素不能夠駕駛的人後,幾乎人手至少一臺以上的摩托車。

比如風靡印尼的Go-Jek摩托叫車軟件,在功能上與我們使用的滴滴打車、Uber相差無異,甚至還能提供摩托外賣、代購、快遞等多種服務,僅在印度尼西亞就有超過20萬的全職“摩的司機”而Go-Jek的創始人也憑借看準摩托便利性的深遠目光,成功在去年融到瞭5.5億美元的資金。

·最貴的摩的

當然摩托車並不是經濟水平落後的標志,像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傢比如法國、英國、俄羅斯也都有著正規合法的摩托出租公司。

一些為旅行而生的摩托車,在設計之初就預留出瞭大量的儲備空間,所以即使客戶有著少量行李運載的要求,也是能夠輕而易舉搞定的事情。國外這類旅行車型的收費標準大概在每小時80歐元上下(折合人民幣大概600元一小時)。

事實上,在國外開摩的載客並不簡單,這些摩的駕駛員大多為“有著十年駕齡以上的老司機”,甚至他們提供的服務更為完善,比如保險、後座頭盔消毒等流程應有盡有,車型方面也多為豪華旅行車為主。

寫在最後

不久前我因為工作原因到中山出差,出發的時候當地的朋友再三強調“不要打的士,打摩的”。雖然嘴上答應,但我還是忍受不瞭肉包皮的風險,於是下車後變習慣性地隨手招的士。

但在上客區問瞭4、5輛的士之後,隻有1輛願意載我去往目的地,要價50塊,而我在百度地圖上的駕車路線顯示隻要駕駛7分鐘。

不是隻有汽車站這類“行車紀錄器安裝經濟特區”才這樣,隨後在當地停留的幾天裡,無論是短程還是遠途,的士給我的感覺隻有一個“坐地起價”。

即便如此,直到我離開我都沒有坐過摩的,朋友說我矯情。但比起打摩的出現事故,我更願意咬咬牙多花點的士費“肉疼”。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對摩的載人有這樣的看法,但滴滴打驢所存在安全隱患確確實實存在著,就行我心裡那個疙瘩,很難化解。但他卻又是某些地方某個場景的最佳出行選擇……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金融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陶海玲 HF003)


和訊網今天刊登瞭《“滴滴打驢”被緊急叫停,“滴滴打人”在這個地方卻很火爆! 》一文,關於此事的更多報道,請在和訊財經客戶端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