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3 16:43:53宇雲

讀你

讀你

或許該用微笑向妳回應,但太多外在的因素取決了自己,怕誹聞、拒絕,甚至冷漠、尷尬,將彼此間最陽光的海岸地帶,剎那間帶回神未創宇宙前的那種渾沌狀態,那麼還會有手機、網路,對於可以獨處的時間來講,將成了囚住自己的斗室。

一直以為有點長大後,對情感的控制可以更加的果決,不再優柔寡斷,只要將每天的行程放在課業、補習班,就會如同遠離世俗的僧侶,供奉著一個遙遠的理想,與理所當然必須耗費的青春,很簡單也很規律,但自己不愛沉寂的個性,總不喜愛如此。它討厭樹林,排斥流水,甚至暮鐘迂迴而成的黃昏,縱然你直覺那是浪漫的、有詩意的,但你不是它,我也不是,我們僅是個平凡人罷了。

台燈照著我的物理自修,那是刻卜勒定律的章節。國中時候翻閱自然科的課外書時,都會很佩服他,還有很多的物理學家,因為自己的幼小,所以面對不可計數的浩瀚星空,都會默念著幾個定律,彷彿有種昇華的反應在自己的身體上持續進行著,昂著頭,古今時空頓時碎成飛葉,交錯縱橫,就會發現地面在不知不覺中已然遠哩,風會輕柔地吹。也或許是在心中刮起,過去也就漸漸的逝去。很有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好奇,表面上看來應是天真無邪,而今夜在我的目光中,卻是許多的疑惑,於是當好奇在記憶的公園中被槍決,我是否會墜落地面──一張具真實溫度的椅子,和讓我倚靠的案牘。

記得很多老師都說過,高中時候不要碰感情的事情,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以導仔為例,他與師母是青梅竹馬,但也因此荒廢了高二時候的課業,直到高三才發覺要努力。更多老師的年代,是跟女生幾乎不敢說話的,說著說著,有皺紋的臉上洩出一點點靦腆的稚氣,搞的班上哄堂大笑,畢竟太多事情距離我們是一條大鴻溝,有過於兩代間的代溝。其他的說法比如大學的對象可以「挑免驚」的,或者是看過成功的一對,約會地點不在電影院、遊樂場,而是K書中心,不然就是到大學就分飛了,似乎都有嚇阻的用意,我寧願相信有成功的例子,但又多少人呢?比起這樣,我更喜歡國文老師的說法。

國文老師是很受班上歡迎的一位老師,對於課本上的東西,她會說更多人生的道理,愛情就是一例。她說過:「等待不是痛苦的經歷,而是醞釀的過程。」初上高一,她就這樣的叮嚀我們,這是很少數我聽得進去的「句子」,畢竟很多不是不到體會的年紀,就是感覺上很「廢話」。在課業、情感,尤其是高中階段,離開國中面對大學,恰似有種藕斷絲連的牽絆限制住生活,卻又不知不覺得想要過完今天,想著明天會更好。她覺得異性彼此欣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求學時要有的一種能力,而非開玩笑的或者逃避的心態。我們要學會更好的看人眼光,在未來才能找到一位對的人,才不會「愛不對人」,同時也要加強自己的內涵,這就是醞釀了。我很喜歡這個比喻,如果一個人是一杯酒,在經過無數的醞釀後,會更有價值。這不僅僅是一個說法,而且富含許多的自信,等待是很困難的。蛹要成為蝶,有掙扎、苦痛,在破蛹而出時候,象徵希望;但是如果永遠出不去,在腐生菌類的侵噬下,將慢慢的消失成無形,成為黑暗,這是否就是我所懼怕的呢?

我們很清楚彼此之間只可能存在友誼,縱然有時候我會想要貪圖,多那麼一點點的時間、對話,但是妳對身旁的每個人,似乎都有了你覺得平常的分配──那關於妳的溫度。對於不可實現的曖昧,打打鬧鬧會是更好的選擇嗎?妳是眾人眼中一顆耀眼的行星,太多的活動和忙碌,繞你運行,每個光都有無限的刺痛,因為他們也是盡力的擴大自己,在一個充滿了黑暗的地帶。

是因為我閉上眼嗎?或許是的,因為我不想談及這種問題。

蔡琴有一首「讀你」,是老師十分喜歡的歌。她說,看人就在這裡頭,也許妳並不相信,我曾將此歌放在妳的身上,千萬種的疑惑竟凝成一滴眼淚。我開始成蛹,思考著,搖擺不定的我,那個「妳」,是否已成了一個代名詞?當我唱著歌,以微笑向妳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