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8 12:02:36雷公與飛翅膀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組成和其重要性




若要把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所有的成就歸於畢達哥拉斯本人,這樣便會落入文獻常常引導我們進入的,一種神格化的畢達哥拉斯人生及其知識體系-認為一切學說都是畢達哥拉斯創造的。實際上,這是基於希臘化時代學說誌家寫畢的三部《畢達哥拉斯傳》以教育時人所形成的概念。學說誌家企圖將智者或宗教團體的道德形象理想化,對西元前4世紀到西元1世紀的學者成就並不加以分辯,且全部歸因一人而寫成《畢達哥拉斯傳》,難怪形成了一種半人半神的超凡人生。 如果仔細地加以區分,大致可以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者分為前中晚三期。早期為夫子(畢達哥拉斯本人)及其同時代的弟子,如刻爾科普斯到帕爾梅尼斯科斯;二是中期畢達哥拉斯弟子,有阿耳克梅翁、伊克科斯、帕隆、阿米尼雅斯等人;三是晚期畢達哥拉斯弟子,人數最多,從梅內斯托爾、克蘇提奧斯、波伊達斯直至洛克瑞斯的提美、席摩斯、呂孔納。 對這個課題有相關的學者是畢達哥拉斯的早期左右手-梅塔朋塔的希帕塞,斯米爾納的泰翁納;晚期的希奧斯的伊翁納、歐埃的達蒙達、克羅托納的費洛拉奧斯(Filolao, B.C.540約略與蘇格拉底同時)和塔蘭特的阿爾居塔斯(約略與柏拉圖同時)。 ’上述這些人皆屬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依照著夫子(即畢達哥拉斯)的指導為原則,並對夫子的學說加以精鍊和進一步的探索,所以形成整個後世較熟悉的畢達哥拉斯理論。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性質較類似宗教修會,但是同是又是政治團體和學術團體,與自然知識的相關性在於鼓勵學生以理性探索「數」構造「物」和萬物運行的「數」的規則。 這個團體內部實行著森嚴的等級制度,上下之別依據著宇宙模式,揚勃利庫斯《畢達哥拉斯傳》記載道:

(畢達哥拉斯學派領袖)他們先得仔細調查申請者的家世,及其受教育情況和為人性情,然後,要經過3年的考核期;看來,畢達哥拉斯還要用相面術從年輕人面相上觀測其靈魂傾向和精神稟賦。申請者如果被認為可以加入團體,這個新生徒還只是”外傳”弟子,得經過5年不言不語的階段-叫做”沉默期”,在此期間,它他只可聽講,不許發言,也見不著夫子,-夫子大概是躲在帷幕後面講課。…經過了幾年身體與精神的考驗,新生徒才能成為”內傳”弟子,進入帷幕後面,這才具備了團體正式成員的資格。

浮修斯的無名氏也在其著作《藏書》將畢達哥拉斯學派成員區分出四類:

一是”崇奉者”,專事宗教活動;二是”理論者”,專誠探究思辯;三是”形而下者”,負責研究大自然;四是”政事者”,探討社會問題。還有與畢達哥拉斯最接近的門生,稱為”畢達哥拉斯私淑弟子”,再傳則又叫做”畢達哥拉斯弟子”。整個團體以畢達哥拉斯神聖本人為核心設立等級秩序,而畢達哥拉斯本人的名字誰也不許說,只可以說”夫子說”。

從上面的資料稍為歸納,我們會發現畢達哥拉斯學派基本上由兩個階級組成:一是”聽講者”,日後被稱作”畢達哥拉斯主義者;二是”數學者”又名畢達哥拉斯弟子,便是上述四種分類的內傳弟子。在這些內傳弟子中又有所謂的畢達哥拉斯私淑弟子和畢達哥拉斯弟子之別,在於是否為畢達哥拉斯親傳,亦或年長學者傳授。被稱為「畢達哥拉斯私淑弟子」的人,他們在夫子的單獨傳授下研究真正的”學問”。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重要性,可以分成兩個地方討論。一個是畢達哥拉斯學者直接對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說的影響(我們應該都瞭解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後世造成多強大的影響)。以柏拉圖《蒂密歐》和亞里斯多德《天象學》為例,紛紛受到畢達哥拉斯對地球是圓形和宇宙存在規律性的運動。 柏拉圖本人是阿爾居塔斯的好友,為柏拉圖買到費落拉奧斯的手稿,後來還把他救出小德尼斯的牢籠,兩者的密切關係可見一斑;亞里斯多德向柏拉圖(柏拉圖理論偏向數學研究,並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相近)求學20年,並且在西元前347年前往小亞細亞(畢達哥拉斯學派在義大利南部擁有狠大的勢力,與小亞細亞距離不遠。 )做研究,在求學過程中和做研究的地域上皆與畢達哥拉斯學派有所關聯。另外,在羅馬時期以至於更早的希臘化時期,哲學具有主要地位的仍舊是柏拉圖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及伊壁鳩魯學派等, 可知在亞里斯多德那個時代,畢達哥拉斯是主流學說之一。因此縱合以上等等原因或可解釋亞里斯多德為什麼一再在書中引用並批評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論點。當然亞里斯多德並非全面性的否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理論,也在某種程度吸收並公開讚美畢達哥拉斯學派理論,在《形而上學》: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優點,在於著重地指出存在著善,而且強調把奇數、直、相等、某些數學的傳力列入’美’這一個欄下。

另一點則可以用歐洲的科學史上,不斷地有人接受著日心說和以「數」解釋萬物的規律,做為畢達哥拉斯學說影響力的說明。以畢達哥拉斯為起源,我們可以在、庫薩的尼古拉,哥白尼,克普勒,伽利略等等偉人的身上找出同樣的特質-他們皆為繼承畢達哥拉斯精神的日心說的推崇者。此外,除了上述這些人之外,柏拉圖、聖奧古斯丁、湯馬斯.阿奎那、西卡爾、斯賓諾莎和康德等人,皆表現出與畢達哥拉斯主義相同的特質-理性與神密主義的結合。 因此畢達哥拉斯學說可謂穿透性強,歷史影響性極大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