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9 04:10:24南極平原~

Viva Tonal 跳舞時代

@原張貼於【馬力秀。POWER】電子報140期,2005年5月22日發行。我是原作者。


Viva Tonal跳舞時代(電影版)
2003 台灣 104mins 16mm 劇情紀錄片 郭珍弟、簡偉斯

製作:簡偉斯、郭珍弟
編劇:郭珍弟、簡偉斯、李坤城
攝影:周以文
燈光:李龍禹、陳宗良
剪接:陳博文
錄音指導:杜篤之
顧問、音樂總監:李坤城

到底有什麼樣的表現才算是愛台灣?關於這樣一個『什麼才算是愛台灣』的爭論,一直充斥與蔓延在台灣的政治圈中,我們更可以說,不單單只是政治圈,經濟、文化、藝術等等各方面都存在著這樣的爭論。曾經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一位年輕,但是對於台灣本土文化、語言、傳統戲曲方面有著深刻研究的女性提到:「國民黨統治台灣五十多年,對台灣最偉大的貢獻是消滅本土的語言。」現在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的民眾都經過掛者狗牌,上頭寫著『請說國語』做為推行官方語言的一種手段的那個時代,以致於許多方言,包含台語(不完全等同於閩南語或福建話)、客家語、原住民語言,無論用法、發音、字形都已經消失不見。而現今所流傳下來為數不多的發音與用法,有一部份為不屑使用漢語書寫的學者硬是使用羅馬拼音書寫;另一部份是外籍傳教士為了傳教,使用羅馬拼音將聖經的內容逐字以方言的念法寫出,使外籍傳教士能夠以方言傳達福音。

《Viva Tonal 跳舞時代》是郭珍弟、簡偉斯所執導的紀錄片。影片的開始沒有多久,我們叫看到了一個電台主持人跑遍台灣各地收藏各式各樣黑膠唱片,還有老式的留聲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受到許多日本與西方文化的影響,除了經濟商業上的建設之外,娛樂上也有重大的變革,用手轉動發電的留聲機將樂聲送出,老一輩人還以為鑼鼓樂隊就藏在小小的木箱當中呢!推動台語流行樂的第一位推手不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是一個叫做柏野正次郎的日本人。(誰說一定得要是出生在台灣,說台灣話的人才愛台灣?)他是日治時代『古倫美雅唱片公司』的負責人,他在推動台語流行音樂之前,便已經在錄製台灣人喜歡聽的南管、北管以及當時流行的歌仔戲等等。「跳舞年代」就是台灣第一首台語流行歌曲。「Viva Tonal」就是原因重現的意思。

日治時代的台灣,影片中訪問的那些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當時只要是一男一女講話或是走在一起就會被當作是一對。「跳舞年代」這一首歌曲倡導的就是「自由戀愛」。(『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男人剪去長辮,女人解去纏腳幾乎都是同時發生的。台灣人有了自己創作的歌曲,更可以說是正視。我深受感動,再也不願意去相信只將「愛台灣」掛在嘴邊,做嘩眾的戲劇表演的這些政客。真正的掌聲是應該留給讓這個「跳舞時代」出現的那群人,如同影片中旁白所陳述的:他們所開創的跳舞時代沒有結束,因為他們讓一個又一個跳舞的時代接著到來。

最後,順道提到在觀賞影片時,除了我與一個朋友之後,只有幾個40歲以上的阿姨。起初我還怒視他們,因為他們始終叨叨不休。漸漸的我發現,他們是對於當中的歌曲熟悉,忍不住跟著哼唱。也看到他們看著台北現在變化多端的市容找出回憶裡蛛絲馬跡,突然之間,我竟然可以享受他們在戲院裡所造成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