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0 14:18:54Jason.Y
[從五通神淺談「神通」境界]
國片台經常在深夜時段播放一些三級片,雖說大多是粗製濫造的無聊作品,但若對低級次文化有興趣,尚可從裡面去蕪存菁,尋幾部較有意思的電影來看看。《聊齋豔譚續集—五通神》乍看之下是一部無聊(裸露不足,葉子楣是堅持不露點的一代傳奇脫星,我最喜歡她的一部戲是《霞姐傳奇》)又可笑的古裝情色電影。從第一集以來就保有的特殊文言語句口白,讓人聞之噴飯。男主角也從第一集的單立文到了黃秋生,此二君也可說是三級片界排名前5名的大哥了。
今天要討論的,要跳脫整部電影,專論「五通神」此妖來聊聊。我查了一下五通神,發現又有五福、五顯、五路(此專指財神)等等不同名目,有五位神祇合稱者,又有單獨為一者,內涵五花八門。但今日說的五通,摒除其他意義,就從佛教思想裡的「五神通」來談談。之所以想寫這篇小文,是前些日子的佛學課講到了佛教神通觀念,又讓我想到了電影裡的「五通神」這玩意兒,因此將一些佛教的神通觀念及我的衍想打上來與大家分享。以下講到的一些佛教神通觀念,均來自一篇論文:<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註)一文,作者丁敏,同時也是我的佛學課老師。
神通是佛教修行境界的一種表徵,神通可藉由參禪來獲得可以擁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參禪有其層次及等級,經由初禪、二禪、三禪而至四禪,才可開始學習而引發神通。所謂五神通者,即由進入四禪後修習得之:
一、「神通智證通」:又名「神足通」、「神境通」。包括能有飛天騰空、穿山下海等的「神足之力」;能有隨意變化身形,或為一人或為百千分身的「神境之力」。
二、「他心智通」:及耳熟能詳的「他心通」。能感知眾生心智思想。
三、「宿命智證通」:能夠看到自己及眾生過去好幾世的事蹟(看到過去之力)。
四、「生死智證通」:又名「天眼通」。能以天眼之力觀看眾生的業行,以及死後的輪迴去向(看到未來之力)。
五、「天耳智證通」:又名「天耳通」。能夠聽見上下天界人間所有聲音。
但上述五種神通,是所謂「共外道」的五種共通力量,也就是普通非佛門的修行之教亦可達到的境地,然佛陀並非以達到此五者為目的,佛教所要斬斷的是與俗世有牽連之一切無常煩惱,所以說若以持有此五神通為樂,還是於這無常痛苦世間沈浮,是「外道」所求,終非正果正道。故佛教還要再向上提升,以此五神通為輔助,修習第六神通:「無漏智證通」。又名「漏盡通」,修習得至,即可斷除一切煩惱,永離生死輪迴,達到「極樂」之境。
神通概述至此,現在回來看看我們的五通神。此妖想必修得五種神通,故以「五通」稱之,但此孽畜做的是何等大業呢?一云光天化日姦淫婦女、二曰喪進天良殘殺眾生、三是欺師滅道人神共憤。可見牠仗著神通廣大,壞事幹盡。此五通惡畜非電影小說之幻想故事才可見得,於我們生活的平常社會即可察之!何解?現在的社會太多所謂擁有神奇力量的法師禪師之流,以神通渡化之名行詐財騙色之實。被騙之信眾,輕者傷財傷身,重者小命難保,尤可見這些社會上號稱的大法師,或許真有幾許神通力量(然而大多數根本只是凡人一枚),但卻仗勢著這種超自然之力,將鄉愚民婦唬的一愣一愣,紛紛掏盡心肺供養之。也就是以持有神通為樂事,不懂得修持己身,向上探求更廣大無名無量之法。看哪!這就是偏離正軌的「外道」的面目!就如同五通神般,順著自我的欲求,幹盡天良惡事而墮入魔道。這些當今社會上不知修持己身的外道小法,跟五通神實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本質內涵並無他二。此等三流修行者,值得我們大眾去供養追隨嗎?
《西遊記》第十四回,記悟空初入沙門,與唐僧二人行走於大唐邊界,路邊冒出六個毛賊,悟空一棒將毛賊打成肉醬。三藏見狀怒罵悟空,此猴王一生不受人氣,一句:「老孫去也!」索性不與三藏去天竺了。悟空回花果山途中,繞了道東海龍王處討茶喝。龍王見這百年前大鬧龍宮的鬼見愁,不敢怠慢,悟空亦將與三藏相遇又分手的過程轉告龍王。此時悟空見牆上掛了一幅張良與黃石公故事的「圯橋三進履」圖,龍王語重心長的勸他:「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這悟空倒也受教,聽了龍王建言,即刻回到師父身邊了。
「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這句話是重點。中國故事上誰都知道孫悟空神通豈止廣大,但此猴仍難逃「五神通」之五指山,若不保聖僧上天持得正果,依然只是妖仙一枚。這是一個很好的寓言,表示著一種境界上的提升與超越。以懷有五神通為樂而不向上修持,終究只是一介妖物、魔神、外道。五神通並不是拿來玩樂或迷惑大眾,而是幫助修行的一種輔助道具,當境界提升超越,五神通即不必再用。悟空最終是得正果而成佛了,但五通神呢?社會上的外道呢?或者說,我們常人也擁有一些別人沒有,而自我獨具的特殊才能,但這些才能究竟讓你拿來做什麼的?是享得物質上的榮華富貴,還是追求生命之真實與真美?實值得諸君深思。
(註):<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收錄於《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1998年12月,P.23~57。
---
我喜歡這一篇:)
今天要討論的,要跳脫整部電影,專論「五通神」此妖來聊聊。我查了一下五通神,發現又有五福、五顯、五路(此專指財神)等等不同名目,有五位神祇合稱者,又有單獨為一者,內涵五花八門。但今日說的五通,摒除其他意義,就從佛教思想裡的「五神通」來談談。之所以想寫這篇小文,是前些日子的佛學課講到了佛教神通觀念,又讓我想到了電影裡的「五通神」這玩意兒,因此將一些佛教的神通觀念及我的衍想打上來與大家分享。以下講到的一些佛教神通觀念,均來自一篇論文:<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註)一文,作者丁敏,同時也是我的佛學課老師。
神通是佛教修行境界的一種表徵,神通可藉由參禪來獲得可以擁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參禪有其層次及等級,經由初禪、二禪、三禪而至四禪,才可開始學習而引發神通。所謂五神通者,即由進入四禪後修習得之:
一、「神通智證通」:又名「神足通」、「神境通」。包括能有飛天騰空、穿山下海等的「神足之力」;能有隨意變化身形,或為一人或為百千分身的「神境之力」。
二、「他心智通」:及耳熟能詳的「他心通」。能感知眾生心智思想。
三、「宿命智證通」:能夠看到自己及眾生過去好幾世的事蹟(看到過去之力)。
四、「生死智證通」:又名「天眼通」。能以天眼之力觀看眾生的業行,以及死後的輪迴去向(看到未來之力)。
五、「天耳智證通」:又名「天耳通」。能夠聽見上下天界人間所有聲音。
但上述五種神通,是所謂「共外道」的五種共通力量,也就是普通非佛門的修行之教亦可達到的境地,然佛陀並非以達到此五者為目的,佛教所要斬斷的是與俗世有牽連之一切無常煩惱,所以說若以持有此五神通為樂,還是於這無常痛苦世間沈浮,是「外道」所求,終非正果正道。故佛教還要再向上提升,以此五神通為輔助,修習第六神通:「無漏智證通」。又名「漏盡通」,修習得至,即可斷除一切煩惱,永離生死輪迴,達到「極樂」之境。
神通概述至此,現在回來看看我們的五通神。此妖想必修得五種神通,故以「五通」稱之,但此孽畜做的是何等大業呢?一云光天化日姦淫婦女、二曰喪進天良殘殺眾生、三是欺師滅道人神共憤。可見牠仗著神通廣大,壞事幹盡。此五通惡畜非電影小說之幻想故事才可見得,於我們生活的平常社會即可察之!何解?現在的社會太多所謂擁有神奇力量的法師禪師之流,以神通渡化之名行詐財騙色之實。被騙之信眾,輕者傷財傷身,重者小命難保,尤可見這些社會上號稱的大法師,或許真有幾許神通力量(然而大多數根本只是凡人一枚),但卻仗勢著這種超自然之力,將鄉愚民婦唬的一愣一愣,紛紛掏盡心肺供養之。也就是以持有神通為樂事,不懂得修持己身,向上探求更廣大無名無量之法。看哪!這就是偏離正軌的「外道」的面目!就如同五通神般,順著自我的欲求,幹盡天良惡事而墮入魔道。這些當今社會上不知修持己身的外道小法,跟五通神實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本質內涵並無他二。此等三流修行者,值得我們大眾去供養追隨嗎?
《西遊記》第十四回,記悟空初入沙門,與唐僧二人行走於大唐邊界,路邊冒出六個毛賊,悟空一棒將毛賊打成肉醬。三藏見狀怒罵悟空,此猴王一生不受人氣,一句:「老孫去也!」索性不與三藏去天竺了。悟空回花果山途中,繞了道東海龍王處討茶喝。龍王見這百年前大鬧龍宮的鬼見愁,不敢怠慢,悟空亦將與三藏相遇又分手的過程轉告龍王。此時悟空見牆上掛了一幅張良與黃石公故事的「圯橋三進履」圖,龍王語重心長的勸他:「此仙乃是黃石公,此子乃是漢世張良。石公坐在圯橋上,忽然失履於橋下,遂喚張良取來。此子即忙取來,跪獻於前。如此三度,張良略無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著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太平後,棄職歸山,從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這悟空倒也受教,聽了龍王建言,即刻回到師父身邊了。
「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這句話是重點。中國故事上誰都知道孫悟空神通豈止廣大,但此猴仍難逃「五神通」之五指山,若不保聖僧上天持得正果,依然只是妖仙一枚。這是一個很好的寓言,表示著一種境界上的提升與超越。以懷有五神通為樂而不向上修持,終究只是一介妖物、魔神、外道。五神通並不是拿來玩樂或迷惑大眾,而是幫助修行的一種輔助道具,當境界提升超越,五神通即不必再用。悟空最終是得正果而成佛了,但五通神呢?社會上的外道呢?或者說,我們常人也擁有一些別人沒有,而自我獨具的特殊才能,但這些才能究竟讓你拿來做什麼的?是享得物質上的榮華富貴,還是追求生命之真實與真美?實值得諸君深思。
(註):<佛教經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語言特色>收錄於《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分》,【台北:法鼓】,1998年12月,P.23~57。
---
我喜歡這一篇:)
(悄悄話)
2010-11-12 22:07:02
vic
2007-02-11 23:32:36
你被說不用功,
天啊!那我豈不是混到家了= ="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