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2 11:28:49依然故我

親愛的安德烈-我的花蓮行李

近來看了一本書,內容為龍應台老師和遠在德國的兒子安德烈的36篇家書,在這一來一往的書信中,卻足以讓人,尤其是生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我們,好好的省思一番,容我在往後的日子慢慢的訴說。

書中並未大力的躂伐台灣的教育,或推崇國外的教育有多好,聞不到坊間的媚外氣味,在輕鬆閱讀之餘,卻自省的沉重。

書中闡述,一個十八歲的歐洲青年,可以背著簡單的行囊,趁著長假走遍歐洲,雖然偶爾可能得借宿鄉間的穀倉、路邊的人家,卻在小小的年紀,開拓了宏觀的視野,不禁回想,那個十八歲整日埋首書堆,除了念書、考試什麼都不知道的自己,在他們呼朋引伴,在酒吧練習用英文說著酒吧笑話時,我們正刻版的背誦著正統文法,沒錯!我們是該為能用最標準的英文和人溝通自豪,但我們卻無法在街頭和人大方的問路。

在我們的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大聲疾呼家人不懂自己之時,安德烈已經體認到身為混血兒所受到的文化衝擊,可以和朋友瘋狂的飲酒狂歡,也可以順口引述佛洛依德的論據,引用法國大革命的精神來映證生活的種種細節。

不批評教育環境是否出了錯,只深深覺得自己的不足,曾經,也覺得自己看了很多書,懂得很多事,這樣自我建築的高塔,在看了這本書後,卻自覺渺小。

適逢最近和朋友計畫要到花蓮去看海,讓大海治療這久病的心,和不知道為誰而活的不快樂,找尋新的方向,朋友丟了問題給我。

「你要帶什麼『行李』去花蓮?」。

腦袋首先浮出,是不想帶著走的東西,不想帶著肩上沉重的期盼,在卸下這些負擔後,我可以專心做自己,一隻想振翅高飛的孤鳥,不再是整日被壓迫得喘不過氣的別人嘴巴裡說的有為青年。

接著,想帶走,寄放在別人手心裡,我那顆心,讓它完完全全屬於我,在看著大海時一起吶喊,在沒人認識的鄉間輕快的行步,放心自由,也讓自己自由。

是的!我只想帶著這樣東西走,也許這樣,就失了羈絆的理由,可能我就不會再關心妳,請妳保重,但也請妳祝福我,我這樣勇敢的追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