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0 23:43:11Jason

《讀書俱樂部 理財入門》正確觀念比明星基金更重要

Jason:非常感謝碧芬的報導與碧惠經理的分享,感溫!!!!
[2005/09/04] [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14版]
《讀書俱樂部 理財入門》正確觀念比明星基金更重要
--------------------------------------------------------------------------------
【陳碧芬】
  ■書名:買錯基金,也賺錢?!
  ■作者:張勝傑等
  ■出版:時報

  投資基金作為理財工具,在台灣是普遍被接受的觀念,但是不是因此獲利則因人而異,而且多數時候與學識、年紀、資歷無關。
  舉一個真實小故事。某一家庭裡,母親和3姐妹在同一時間分別認購某1支共同基金,由於基金發行公司為國際級金融機構,基金經理人也是一時之選,向投資人提出相當專業的投資操作計畫,導引這一家人想法,以此基金作為長線投資,少說5年、長則20年,應該是不錯的退休金。
  該支基金上市之後,蜜月期的表現尚可,價格維持在走升的趨勢上。家裡面的老二,決定在13.5元時出脫手上的持股,前後持股的時間大約半年,「不是說要做長的嗎?」,老三挑釁老二的做法,「獲利 35%已經到了我的停利點」,五專學歷的老二,提出的理由清楚的很。

  隨著台股的起落,該基金的走勢不穩,一度曾跌到3.5元,家裡老母親看了哇哇叫,「快幫我賣掉,賠死了」;老大好言相勸說,「你現在賣在這個價位,才真的是賠死了」。老大在金融業上班,不但阻止母親賣在最低點,自己還加買同一支基金,有意創作拉低成本的效果。

  最慘的應該是老三,拿了個財經相關的碩士,用了生平存下來的第一筆20萬元,投資這檔基金,「總比投資股票,承受的風險低」。課堂上是這樣教學生的。她也秉持不炒作的原則,並期待這個投資作為退休老本,保留持股永永久久。

  
面對這一家人的投資理念及行動,汗牛充棟的理財專員們會怎麼想?畢竟在投資市場中,投資散戶和理專是直接互動的兩邊。出版未久的《買錯基金,也賺錢?!》的四位作者們,基金經理人的背景,理財專員才是他們的對口,卻試圖在書中切入一般投資人的想法、想要挑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感覺起來像隔了層紗。

  南山人壽區經理陳碧惠讀了這本書,翻了前2頁就發現,「這是針對有專業背景的讀者群」,例如和她職業相近的投資諮詢顧問、理財專員等。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書中先提了許多基金市場的謬誤,諸如「追逐明星基金的迷思」、「別再問『你希望投資報酬』有多少?」、「長期投資勝過短期炒作」等,似是在向一般投資人說教,事實上是為了最後、最關鍵的「資產配置之重要性」埋下伏筆。

  資產配置是一般個人理財的規劃原則,通常是先將各種不同類型的基金都納入投資組合,再進一步研究各種類型基金的風險報酬特性,找出其間的互補關係、靈活運用,形成最佳的投資組合(頁47)。陳碧惠說,所有理專人員、保險經紀人現在都必須熟悉資產配置,為顧客設計因人而異的客製化投資組合,在這本書裡的「分析篇」和「策略篇」,內容和公司為業務人員授課的教材,就很相近。

  簡單說,一般讀者看這本書的重點,應在第一部份的「觀念篇」。自己先搞清楚,為什麼不該挑選過去績效好的基金進場投資,而廣告詞裡的「基金過去的表現無法保證未來的績效」,講的可是有憑有據的。其次,國人對金融商品投資的高風險、高報酬,還不是完全接受,眼睛只看高報酬、內心卻不願面對高風險,這樣的結果通常是換到低報酬。

  不要看坊間書市充斥理財專書,事實上要出版一本好的理財書,有相當的難度。若依照行銷學理論,應該先分析消費客層、行銷通路、產品價格等。這本書的特別,在於沒有過多的嚇人統計圖表,條理分明中又不淪於瑣碎,「比基礎的理財專書,再加深一點點的專業知識」陳碧惠說,這本書的訴求因此開拓了他們這些專業人士一個新的銷售通路:理專和保險經紀人推薦給自己的客戶選讀,一方面可以藉此映證自己的專業訴求,也能讓客戶有反思的機會,真正了解理財的必修功課。至少,前述的三姊妹理財事,會有個happy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