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1 00:17:32清心心輕

不會結束的結局


“Baby, you’re gonna miss the plan.”
“I know.”
在錯愕中,我看完了Before sunset這部片,它留給我與上集Before sunrise同樣的想像空間,卻沒有一絲的悵然。

男女主角在九年後的相見,不像Serendipity片中那樣的細心鋪陳,也並非向左走、向右走片中那樣的驚心動魄,就如同男主角Jesse而言,「妳有沒有想過,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再見妳一面」,那種相信會再見面的念頭,促成見面時的自然,彷彿在說,「He!妳來了,我知道妳會出現,雖然,我還是楞了一下。」或許,也是因為各自有彼此的感情生活,想像著即使見面,卻不容許彼此大肆地期待有什麼結果。

身為觀眾,當知道Jesse已有家庭、有小孩的時候,我覺有點悵然與可惜,也可以想像女主角Celine在等待Jesse來巴黎時那一週的心情,但是,這畢竟非100%的好萊塢式電影,我不能期待男女主角仍是單身、尚未有感情的歸屬,就為了等對方的出現。編劇用更貼近現實生活的方式去賦予角色生命,讓我在看過影片後,除了獲得感動之外,還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如果我是Jesse或Celine,我應該留在巴黎嗎?留在巴黎能改變什麼?我應該做留或不留的抉擇嗎?如果我是Celine,我會想或願意把Jesse留下嗎?面對Jesse對婚姻的背叛,我能不愧疚嗎?沒有人能幫男女主角回答這些問題,即使是操控腳本的編劇也不想。提供觀眾一種結果,我們只能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沒有結果,我們可以自行杜撰千百種結果,雖然有點討厭,因為太習於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
這是另一種不會結束的雋永。


P.S.:
九年的歲月寫在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的臉上,我回憶了年輕時的自己,也看到了現在的我。